电大计算机信息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难以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动态化和复合化的要求,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专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1对比法
对比法是将移动网络建设项目开通后网络的各项指标,与项目立项决策时确定的目标进行同口径对比,找出二者存在的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提出改进对策和建议,包括有无对比法、前后对比法和横向比较法,是移动网络工程项目后评价的一种基本方法。移动网络建设项目前后对比法主要难点在于如何将新建网络项目所产生的效果和效益与其它因素进行区分,如国家及行业政策、集团公司年度发展计划,移动通信技术演进,竞争对手网络建设情况,以及核心网络、传输网络、支撑网络及前期网络建设的情况等都可能对网络指标产生影响。有无对比法是将移动网络建设项目建成开通之后各项网络指标,如覆盖率、话务量、接通率、掉话率与假如没有该项目建设时的各项网络指标可能变化情况进行对比,以评价该项目的建设取得的真实效果和变化。有无对比法需要在移动网络项目建设前进行网络测试和调查,核实项目实施前网络现状和财务运营数据,核实项目的影响范围,并预测有无项目可能带来的影响。在移动网络工程项目后评价实例中,根据移动网络项目建设前一段时间的网络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并与移动网络项目开通实测数据在同一时间点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横向对比法是将项目实施后的结果与同行业内类似项目或与其他地区同类项目进行指标横向对比,从而判断项目的效率和效果。在移动网络建设项目中横向对比主要采用同一运营商不同地区同类项目的对比,比较不同地区网络建设管理、业务运营管理和运行维护管理,从而将先进地区的经验在其他地区进行推广。也可以对同一地区不同运营商的移动网络项目的进行对比评价,通过对比找到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吸取竞争对手的先进经验,改进自身的不足。
2逻辑框架法
(1)逻辑框架法中的垂直逻辑关系:包括目标、目的、产出、投入四个层次a)目标:指宏观层次的目标,通常指国家、地区、部门或运营商整体目标,如提高本地区移动网络覆盖能力,增强本企业网络核心竞争力等。b)目的:指移动网络建设项目建成后产生的直接结果,为移动通信用户和运营企业带来的直接效益。如将网络覆盖率市区提高到98%,自然村网络覆盖率达到99%,高速公路连续覆盖,网络容量达到1000万用户等。c)产出:指项目建设了哪些具体工程,取得哪些结果。如新建了1000个移动基站,扩容升级300个基站,新建及改造300套室内分布系统,新建500公里配套传输光缆等。d)投入:指项目实施过程中资源的投入量和投入时间等。如工程投资3亿元人民币,建设周期1年等。由投入到产出,由产出到目的,有目的到目标一共三个逻辑关系。投入工程建设资金、人力、时间,经过科学的管理和实施,则达到什么样的产出,即建设了多少基站,升级改造了多少网络单元是第一级逻辑关系。对于第二级逻辑关系,则是具体产出的结果达到了什么样的目的,即新建或扩容升级的网络多大程度上达到了网络建设的目的。项目目的的实现对当地移动运营商、通信行业、地区经济的贡献,即网络能力的提升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第三级逻辑关系。
(2)水平逻辑关系:a)客观验证指标目标:各个层次的目标用可度量的验证指标进行说明,包括数量、质量、人员和时间。每项指标所包含三个数据是分别是预测值、实测值,以及二者之间的差距。b)验证方法:主要通过竣工验收的资料,与设备供应厂家、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签订的合同,通过网络测试收集到网络性能数据等。c)重要的假设条件:指影响项目实施的外部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及变化,如气候、地质等,以及国家及地区政策,管理部门体制,技术演进等方面的外部条。移动网络建设项目的逻辑框架矩阵如下表所示。
3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在项目管理中,尤其在质量管理中应用广泛,主要通过对造成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由于移动网络建设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参与方众多,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影响较大,导致项目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与项目前期目标相比存在一定偏差。通过因果分析法可以找出造成移动网络建设项目产生偏差的原因。因果分析法在移动网络建设项目后评价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对移动通信工程建设程序和流程执行情况分析评价。移动网络项目建设流程和程序是否按集团公司的工程管理规范进行,是否按当地政府和国家部委要求的流程进行,以及流程的执行情况。
(2)网络质量指标变化和工程技术的分析评价。主要针对采用技术体制的前后向兼容性,网络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设备采购方式及到货的及时性、工程支付方式和支付周期等。
(3)经济效益指标的变化分析。主要针对网络开通后网络容量的变化、网络覆盖和干扰与工程建设前的对比分析、移动用户增长变化情况、运行维护管理人员、成本的变化、公司业务收入、利润等财务指标的变化。在绘制因果分析图时,第一层因素的设定根据待评价的具体项目情况,可以按内外部因素和项目管理主要环节,还可以按照问题的性质或属性进行分类。按项目管理主要环节进行因果分析,第一级评价因素包括项目立项决策、勘察设计、工程实施、网络开通后运行管理环节等。然后针对各个环节进行第二层因素和第三层因素的分析,并对主要原因和核心问题进行标识,作为重点评价对象。按问题性质和属性进行因果分析包括五大类因素,有工程技术方面的因素,参与工程的人员方面的因素,各种环境因素,网络规划设计方法的因素,网络建设中主材和辅材、主设备和配套设备因素等。其中工程参与人员的因素包括运营商方管理人员、设计方人员、施工方人员、设备方人员、监理方人员等;技术因素包括主要设备采用的技术体制、勘察设计技术、评估方法技术等;各种环境因素包括工程建设相关的所有外部环境,如自然环境和政策法律环境;网络规划设计方法因素包括网络规划的方法,勘察设计采用的手段和技术,项目管理依据的指导原则和方法等;络建设中主材和辅材、主设备和配套设备因素包括基站设备、传输设备、电源设备、配套材料等。
4综合评价法
(1)确定目标。移动网络建设项目的具体目标包括网络当前业务发展目标和网络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以及本地区的发展和全国全程全网的发展。目标的确定需要进行网络测试和业务发展预测,结合本区域业务发展规划进行确定。
(2)确定评价范围。移动网络建设项目的各项目标确定之后,通过分析调查达到各项网络目标的因素,找出影响网络发展的关键因素,并分析其影响范围。
(3)确定评价指标和标准。评价指标是目标的具体展开,需要结合移动网络建设项目的短期和中长期目标、技术演进特点、各种基站类型和用户规模等。根据评价的侧重点不同,指标的设置也相应进行调整。
(4)确定指标权重。综合评价的各个指标对项目的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通过对各分项指标赋予一定的权重,进行加权分析。对于权重的设置,需要广泛选定、收集和处理专家意见,以获取客观的权重。
(5)选择评价方法。根据移动网络建设项目的涉及面广,以及所评价的内容和具体项目情况,需要构建合适的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数学模型或算法将多个评价指标值转化为整体性的综合评价值。
5结论
有无对比法是将移动网络建设项目网络开通后实际网络情况及运营情况与若没有该移动项目的网络情况和运营情况进行对比,评价该移动项目给当地运营商和当地网络带来的真实贡献。横向对比法是将移动网络建设项目实施后的结果与同行业内类似项目或与其他地区同类项目进行指标横向对比,评价项目的相对效果。逻辑框架法在移动网络建设项目后评价广泛应用,对移动网络建设的各个层次进行综合评价。因果分析法主要用于分析和寻找移动网络工程建设中影响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变化的原因。综合评价法是项目经济、技术和社会效果效益的综合反映,在移动网络建设工程中应用综合分析法是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和系统的层次性决定的。
专科毕业论文范文二:志愿者管理系统下的移动网络论文
1系统设计
1.1框架搭建
针对以上我国志愿服务管理现状及其存在的具体性问题,不难看出志愿管理体系对于志愿事业发展的局限,从而所造成的志愿人员流失。因此,下面将主要从志愿管理体系建设出发,搭建一个基于移动网络的、更具组织性的有别于现有的志愿管理体系。针对不同模块进行具体内容细分:
1)用户管理设立“用户注册”、“用户信息管理”,“用户信息管理”再进一步规范为“用户信息核对”、“用户分级认证”。这样一方面能够有效的在用户进行注册时自动通过信息核对来将用户进行分级管理,另一方面将用户初期的注册信息通过后台数据进行汇总最终形成数据库,便于日后安排志愿服务能够利用以掌握的用户信息进行有效的志愿人员任务分派。
2)公共模块在寻找志愿者发布志愿信息之前先将志愿信息按照程度、规模划分为一级信息、二级信息、三级信息、四级信息,并在这四级信息模块下进行“服务到位确认”、“信息地点定位”、“虚假信息删除”、“定位信息地图标记”等信息处理。再利用“用户信息”所拥有的后台数据库确认参与的志愿者,使志愿者能够最大程度的收获最新的志愿信息,并根据自身能力参与到相应的志愿活动当中,使志愿服务真正体现其作用。
3)重大灾害管理将模块划分为“人员召集”、“实时信息发布”、“社会援助管理”三个方面。通过这三个方面在重大灾害发生时,第一时间将不同社会阶层、知识水平的志愿者按照不同服务能力进行召集,并根据实时反馈的信息进行援助调整,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与潜在危险的发生。
4)其他模块在模块当中设立“求助信息判定”、“特殊情况通道”。具体而言,“求助信息判定”将是辅助于“虚假信息删除”,为信息判断提供更加准确的判断依据。而“特殊情况通道”则可以为当下社会出现的一些特殊帮助的情况,在短时间内汇集各方力量,如捐款、捐物以及类似于“新余民警帮助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小朋友圆做警察的梦想”等事件。
1.2界面设计
在系统框架下设计了移动端操作界面
1)主界面设计界面构成:主界面主要由个人中心、搜索、常用功能、热门功能、图片动态展示及导航栏组成。界面介绍:考虑到系统的易用性与通用性,用户可以自定义常用功能放置到主页面,这样就方便了用户下一次快速使用。热门功能推荐展示所有在使用本软件的用户使用次数较多的功能。
2)公共信息模块界面构成:一级信息、二级信息、三级信息、四级信息、互动交流、重要通讯录。界面介绍:将不同类型的求助等级、灾害等级等相关信息进行分级归类,主要用来发布和公布最新的志愿信息。互动交流板块,主要为用户之间讨论相关话题设置的,重要通讯录则为提供最常用的联系方式,诸如:火警119、匪警110、急救120等常用号码。
3)重大灾害模块界面构成:人员召集、实时信息、社会援助、灾害预警通知公告、现场指挥。界面介绍:人员召集:为有意愿从事志愿服务工作的人员,提供发布相关信息的板块;实时信息:为发布相关救助活动的实时动态的板块;社会援助,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求助平台;灾害预警:发布相关灾害预告;通知公告:发布权威的救助信息;现场指挥:某个灾害现场或应急中心的网上指挥所,可提供协调、指挥等服务。重大灾害模块的实现效果如图4所示。
4)用户及其他模块界面构成:个人中心、设置中心、分享绑定、意见反馈、常见问题、使用帮助、版本更新、新版介绍、关于我们、特殊通道。界面介绍:个人中心、设置中心、分享绑定等为用户个性化软件的相关设置;意见反馈:为用户提供反馈软件使用过程中相关建议,或Bug反馈;特殊通道:在特殊情况下或危及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此通道与人工服务人员进行对接,人工服务人员,根据其反馈情况进行相关部署。用户管理及其他模块设计效果。
2结论
以我国志愿服务现状为出发点进行研究,在深入分析我国原有志愿者管理体系运作流程、志愿者工作组织开展的基础上,建立一套新的志愿者管理体系,也让相关人员看到基于移动网络的志愿管理系统所能带来的有别于现有的志愿管理系统的优势,从而在理论角度,为后续志愿者管理系统的开发提供一个思路开发,使志愿管理能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推动我国志愿者工作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