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计算机论文>

关于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相关论文

斯娃分享

  数据库技术将数据管理作为主要目的,由于数据内容的日益庞大,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相关论文篇一

  《 信息管理中应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 》

  摘要: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是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信息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极大的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和准确率。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是未来信息发展的总体趋势,其与信息管理的结合将更加紧密。为了加强对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了解和学习,特对其相关知识进行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信息管理;应用

  0引言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每个用户或者单位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工作繁杂且容易出错,这种现状要求我们必须要有新型的信息管理方法来改善我们的工作方法和环境。新型的数据库管理技术要求我们在进行数据处理的时候要注重引用网络数据库的资源和信息管理模式,更好地提高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

  1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的特点

  计算机数据库是一个包含文件、记录等的数据集合体。数据库的作用就是用来存储数据的,它通过客户端和服务端对数据进行处理。首先,它实现了数据存储结构的结构化和独立化。其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里面的数据是可以共享的。再者,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这里的独立性包括逻辑意义上的独立性和物理意义上的独立性。计算机数据库的独立性极大的增加了数据的安全性,并且不会因为改变了相应的数据而导致相应数据及程序发生质变,因此可以有效地避免程序遭到破坏。最后,数据库由DBMS进行控制和管理。只有通过DBMS,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才可以实现数据的控制与资源共享,并且能够使多个用户在同一时间、多个地点共同使用数据库的资源。数据库技术主要具有的特点是:数据的组织性、数据的共享性、数据的独立性、可控冗余度和数据的灵活性等。组织性讲的是数据库中的数据并不是散乱无序的,而是相互关联的统一体;数据共享性是其主要特点,也是建立数据库的重要目的;数据库的独立性体现在其自身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其中,逻辑独立性指的是数据库总体逻辑结构发生改变时,其内部的应用程序不会发生改变,更改数据时也不需要对相应程序进行修改。如冗余度的可控性指的是设计管理人员能够根据设计者的意愿采取必要的数据处理方式对数据进行有效控制;灵活性指的是数据库不仅仅是管理数据的“仓库”,还同时拥有众多的管理功能。

  2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当前,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并且与单纯的计算机技术结合的更加密切。首先,它的应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主要体现在:一是计算机技术与数据库的结合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具有非常广阔的现存和潜在市场;二是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范围在不断地扩大,目前已经涉及到了我国的工业、农业、商业等各行各业,使得信息管理的效率得到不断提高;三是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很多行业提供了信息管理的技术保障,大大地促进了相关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四是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性较高,并且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广泛,取得了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第二,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好与不好,在实际的应用中提现的一清二楚,研究表明,它的应用与发展对其自身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其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是密不可分的。第三,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正在不断加强。正是由于安全性的增强,才使得其在信息管理应用中的优势得到凸显,有力的保障了其在信息管理中的应有功效。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在未信息管理解决了传统信息管理模式的问题之后,还未信息管理提供了快速、高效、安全的保障,适应了现代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

  3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应用中的改进措施

  (1)加强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安全监管。

  安全是信息管理最重要的环节,能够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是其自身发展和信息管理现代化的总体需求。当前,网络数据库技术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网络风险因素,存在着对信息管理造成重大损失的可能性。因此,在接下来的信息管理工作中,要着重关注网络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性,发现问题,及时有效的对其进行解决,避免损失。

  (2)加强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的系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必须将新型的科研成果引用到具体的信息管理工作中,立足于实践,及时作出反馈,彻底增强其理论研究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3)降低用户管理成本。

  降低用户管理成本是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竞争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为信息管理提供更为优质便捷的服务,用户可以在数据库中享受到更为全面和个性化的服务。

  4小结

  现如今,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作为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要与信息管理技术充分的结合、共通,才能实现我国信息管理的和谐、有序发展,极大的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和准确率。

  参考文献:

  [1]隽军利,李天燕,王小龙.浅析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2).

  [2]范青,马树才.浅谈网络数据库系统安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5).

  [3]李旭军.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27(10):62-64.

  [4]肖辉强.探析计算机数据库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与安全

  [5]陈予雯.信用体系下的个人信息采集与共享新探[J].内江科技,2009.

  [6]李慧杰.采用计算机管理考试成绩的初探[J].科技信息,2010.

  [7]史春妹.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

  [8]黄娜娜.浅谈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今日科苑,2010

  关于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相关论文篇二

  《 地方文化数据库建设的问题研究 》

  安徽文化资源很多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例如方志中含有大量社会、政治、经济、人文等史料,具有存史、资治、交流等作用;通过谱牒可以了解与宗族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乡村史、宗族史、家世史、名胜风俗等,具有难能可贵的史料价值;手札兼具史料参考价值和鉴赏收藏价值,已成为传统文化的缩影……特色文化数据库通过数字化技术和设备,可以更长久地保存和保护各类文化资源,并通过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形式,借助网络和电子设备提供给读者利用,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上的资源,提高文化信息资源的人口全覆盖。

  安徽文化特质表现为张扬自如,通变创新,经世致用,好学尚贤,现性求真,这五个方面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共同架构了安徽文化的精髓和灵魂[2]。数据库的建立,进一步丰富了人们了解、接触、利用安徽地方文化资源的途径,可以让更多的人知晓安徽特色文化,领略安徽文化精髓,感受安徽文化精神的熏陶,有利于启迪与教育公众,弘扬和传承安徽优秀的文化,倡导形成能够促进社会进步的理念和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安徽“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目标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安徽特色文化数据库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笔者于2012年2月登录了安徽省30所本科院校图书馆和省图书馆网站,通过“特色馆藏”、“特色数据库”等链接对各图书馆所建有关安徽地方文化的数据库进行了调研。

  1安徽特色文化数据库建设现状

  (1)安徽省图书馆建库情况安徽省图书馆作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安徽分中心,完成了“安徽美术”、“皖南事变”、“徽派建筑”、“安徽路桥”、“安徽旅游”、“安徽家谱”、“安徽戏曲”、“安徽先贤”、“名人手札”、“安徽刻书”、“徽派朴学”、“桐城文派”、“谱牒文献”、“安徽杂技”等与地方文化相关的数据库建设,制作了安徽花鼓灯、徽州建筑、安徽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红色记忆、安徽传统工艺等电视专题片,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对安徽的文化名人、传统工艺美术、建筑、地方戏曲、历史事件等进行介绍。(2)高校图书馆建库情况

  2安徽特色文化数据库建设现状分析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安徽省图书馆及部分高校图书馆结合自身的资源特点建设了部分安徽特色文化数据库,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安徽文化的保存与宣传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1)数据库建设需要总体规划调研结果显示,安徽省图书馆借助于全国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已建成了一批安徽文化数据库,并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众开放,在主页上设立的“特色馆藏”下可以查看各个数据库资源,但缺乏科学合理的分类组织,不能让人全面了解安徽特色文化的特点。30个高校图书馆中只有10个馆建立了19个与安徽文化相关的数据库,仅占1/3。另外,由于多以特色馆藏为基础,所建数据库中存在着重复建设的现象,如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建工学院图书馆都建有徽派建筑数据库,合肥学院和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都建有李鸿章特色数据库。数据库的建设需要进行统一规划,统一领导,协调建设,需要制定各项有利于建设和使用的保障机制和规章制度,否则不仅无法保证数据库的建设质量,也会造成人、财、物等方面的浪费。(2)大量的文化资源亟待数字化加工安徽省各图书馆保存着大量的文化遗产,如黄山学院图书馆收藏的徽州古籍、徽州文书、徽州谱牒等,池州学院收藏的有关傩文化、佛文化、地方史志类图书,安徽省图书馆的安徽刻书、谱牒文献等特色馆藏。据统计,见诸著录的徽人经史子集类著作总数在6000种以上,目前存世者尚有近3000种,绝大多数庋藏于安徽的图书馆、博物馆等单位,安徽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文博单位三大系统公藏单位收藏古籍总计为114万余册[3],但已建成的数据库远未能全面呈现安徽文化的精彩,比如省图书馆的文物、手札数据库里,目前只制作了部分精品以飨读者,还有大量的曲目、影像、拓片、谱牒等都还没有在数据库中收录,很多珍贵的文化资源还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3)数据库社会效益有待提升调研中发现,目前各单位建设的数据库,基本上都未对所有公众开放,如省图网站上的各个数据库,一般用户只能看到某个曲目、文物、谱牒等的文字性介绍和图片,视频资料只有合肥地区可以利用。各高校图书馆所建的19个数据库,只有5个校外读者可以浏览部分资源。本就有限的资源因缺少广泛的社会宣传,也只能为少数人所知所用,数据库在宣传与普及安徽文化方面尚有巨大的潜力可以发掘。(4)建库标准规范必须统一由于所用的建库软件不一样,数据格式标准不统一,造成已建成数据库不同的结构、用户界面和检索方法、检索结果形式也存在差异,为这些数据库未来的整合和统一检索设置了障碍。面对一个个数据库,不仅要重复检索,而且还要对检索结果进行人为筛选去重,花费用户更多的时间和精力。(5)数据库质量差距期待缩小由于各馆建库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差异会影响到数据库的质量,如有的馆只建有文本型数据库,没有检索功能;而有的馆却建有集文字介绍、音频、视频、动画为一体的多媒体资源,且提供多个检索途径。在新技术不断出现的网络时代,数据库的建设要考虑如何通过先进技术手段吸引用户,方便用户利用。因此,建库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安徽特色文化数据库建设方案的设想

  1统筹规划领导

  安徽特色文化数据库的建设涉及图书馆、档案馆、方志办、文化馆、博物馆、党史办等单位的协作以及各级各类地方资源的收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宏观上加以指导和控制,应由安徽省政府以文件的形式成立专门机构,由安徽省文化厅主管,负责听取建设情况的汇报,协调各方工作,负责或协助解决版权问题,统筹决策方方面面的事务。安徽省图书馆负责建设的具体领导工作,制定数据库建设方案。高校图书馆和各级公共图书馆负责建库,文化馆、档案馆、博物馆等文化单位主要负责收集。安徽大学有徽文化研究中心,安徽师范大学有皖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黄山学院有徽州文化资料中心,上述单位对安徽文化有多年的深入研究,因此安徽特色文化数据库的建设,应该认真听取这些院校专家的意见,制定详细的、科学的、可操作的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调整,保证建库工作的顺利进行。

  2建立保障机制

  因为安徽特色文化数据库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制定工作制度、分工职责、工作细则等;为了激发相关单位的积极性,同时保证数据库的质量,要确立考核机制、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等,省图书馆负责指导和监督。为了保障数据库的长期建库工作和使用维护,安徽省政府应该立专项,拨专项资金进行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同时制定资金长效投入机制,规定每年一定的各级政府财政投入比例,从而保证建库工作的持续稳定开展以及后续的有效维护,保证数据库建得好,用得好。

  3确定收录原则

  安徽拥有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底蕴,可以建库的特色文化资源是极其丰富的,特色文化数据库的建设,要确定以下几点收录原则:(1)收录范围要“全”。建库的资源应该涉及与安徽有关的文化政策法规、战略规划、经济、文化活动、人口、矿产、人文环境、地理地质、社会生产、历史事件、历史名人及其活动、历史遗迹、民风民俗、宗教、制作工艺、文学、美术等各个方面。如安徽特色文化存在和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地区时代背景和地区特有条件等[4]。(2)收录类型要“广”。既要有民间口耳相传的艺术、手工技艺、风俗等,也要有存在于竹简、木牍、帛、陶瓷、纸张、磁介质等载体上的各种文献,还有以实物形态存在的古建筑、古寺庙、古战场、古墓、摩崖石刻、碑刻、字画等。有实体的,有虚拟的;有动态的,有静态的。(3)收录标准要“专”。安徽文化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有关地方文化的文献资料的需求[5],只有这样,这个数据库才有建设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数据库建设必须把握地域性这条主线,一定要选择那些最能体现安徽特色的文化资源予以收藏、整理、加工、入库。(4)收录时间要循“宽”。从时间上来说,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等各个时期的资源都要收集,既应包括各类历史遗存,如谱牒文书、宗谱、族谱、古战场等,也应包括近当代的各种文化资源,如近年出版的《千年徽州梦》、《徽州访古》、《运漕史话》、《徽州往事》等图书及地方志、年鉴、资料汇编、演出录像、媒体报道等。

  4统一建库软件和标准

  建立安徽文化特色数据库,是多个单位分工协作的过程,必须确定各个子库的基本内容及主要承担单位,选择适合的应用软件,制定和遵循数据库建设标准,对数据库的著录格式、分类体系、通信标准、元数据标准、检索语言标准、安全标准、评价标准等加以规范,以求得数据库的标准化。鉴于安徽省图书馆的安徽文化数据库已初具规模,安徽特色文化数据库的建设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丰富数据库内容,并给各共建馆一个机构帐号,用于各馆进行数据加工、制作和录入;二是遵循CALIS《特色库子项目本地系统基本技术规范》、《特色库子项目元数据规范相关规则》等数据建设规范和标引细则建库,不仅保证了数据库的可靠性、系统性、完整性、兼容性,而且便于今后与全国各高校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6]。

  5科学设计数据库结构

  一个好的数据库,结构框架设计直接关系到资源的分类和利用效果。根据安徽文化资源的类型,笔者提出安徽特色文化数据库的主体框架组成如下,具体栏目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减和修改。其中音乐舞蹈包括安徽各地的民歌、小调、佛教音乐、道教音乐、花鼓灯、傩舞等的曲谱和视频;戏曲杂技包括剧种介绍、演员小传、珍贵唱段的视频资料等;徽派建筑包括徽派建筑的介绍、图片和视频;工艺美术包括介绍安徽工艺美术的概况,各种工艺的历史沿革、艺术特色、艺术作品图片等;地方文献包括地方文化法规,以及地方志、家谱、谱牒、史籍文献、地方年鉴等;宗教民俗包括安徽境内的道教、佛教、各地习俗、庙会等地方性活动;安徽刻书包括可查看刻书家名录、藏书印鉴,可欣赏部分皖籍名家或皖人写版镌刻的墨宝手迹;历史资源包括著名的历史事件、历史名人及其活动、手札、手稿、文学作品、字画真迹图片等;历史遗迹包括安徽的历史遗迹、遗址、石刻、碑文等。

  6坚持共建共享宗旨

  安徽特色文化数据库建设要坚持协作、共建、共享的原则。各单位要明确分工职责以及在资源、人才、技术等方面的特点,在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发挥本单位的优势。省图书馆不仅要进一步加快本馆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进程,而且要指导各个子库的建设单位开展工作。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单位重点做好资源收集,并协助图书馆做好建库工作。图书馆应结合本地区的特色文化和具体分工,尽可能完备地收藏某一领域的文化资源,做好资源的数字化加工,通过目录、摘要及全文分级浏览方式,对不同的图书馆读者设置不同的阅读权限,资源拥有建设馆读者可以看全文,其它读者可以看摘要。同时,还可开展馆际互借和代查代检服务,满足更多读者的特定需求。

  7重视专业人才培养

  不同的资源类型需要采取不同的建库方法,如对于一些纸质资源,直接使用建库软件比较简单;对于一些戏曲唱腔等,需要进行摄录、照相、记谱、文字撰写、音像资料制作;对于古民居需要进行摄录、照相、撰写文字、绘制图册。因此,加工人员除了掌握图书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摄影技术、图像处理技术、音频处理技术等。省馆不仅要组织开展专题技能和应用培训,同时要建立QQ群或论坛等交流平台,方便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讨论,共同提高数据库质量。

  8加强资源宣传和用户培训

  好资源必须要让人知道,有人来用。让人知道就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传,让它深入人心,让公众知道有这样一个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可以检索利用哪些资源。当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人们都知道这个数据库后,就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教会用户怎样使用,这样才能让这个数据库真正在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发挥作用。

  关于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相关论文篇三

  《 博物馆资源数据库的建构 》

  文本、图像、音频、视频信息资源加工技术一般要用到自动标引和人工标引技术、元数据技术。自动标引技术和人工标引技术主要涉及主题标引和分类标引,元数据是描述其他数据的数据,或者说它是关于数据结构化的数据。传统信息检索向全文文本、多媒体、多载体、多原理等新型信息检索的发展,在深度上提高管理和组织信息的能力。在博物馆资源数据库建设中本文建议使用的信息检索技术有全文检索技术和异构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的检索技术。

  传统的WEB信息发布方式使用的是PULL(拉取)技术,是一种被动信息发布技术,用户首先发出请求,系统根据请求把相应的信息传送给用户。而作为符合XML标准的应用,RSS技术有一定智能性,可以对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的息进行结构化的描述,能够主动了解、发现用户的兴趣和特定需求,根据事先设定的条件,RSS把WEB形式描述的杂质信息去除,然后把经过筛选、分类、排序把符合条件纯粹信息主动发送给用户,用户不必每次访问网站就可自动获取最新资源。

  传统的信息存储技术有印刷存储、磁存储、半导体存储和光盘存储。现代存储技术向网络化、数字化和海量化发展。随着网络的快速增长,信息的存储已成为网络设计中的一种重要的环节。而网络存储技术也得到了很大发展,新的存储体系结构、互联网技术、通信协议和标准为用户提供了很多可供选择的方案。

  博物馆数字资源建设

  1博物馆数字资源建设内容。1)博物馆的馆藏资源,包括历史文物、革命文物和民俗文物及其相关的图书文献资料在内的总称,同青铜器、陶瓷器、石器、木器、古字画等文物藏品一样,蕴涵着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它与各类馆藏文物的搜集、鉴定、研究、陈列、保管、讲解等工作都是相辅相成的;2)博物馆之间的资源共享以及传递文博类文献资料;3)光盘检索,包括随书光盘,和光盘数据库资料。

  2数据库的文献版权。我国新修订的《著作权法》第10条(5)规定:“复制是指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多份的行为”。数字化行为是复制行为,数字资源的版权应归原文献版权所有者所有。需要慎重解决著作权问题,从源头上避免引起版权纠纷。

  3数据库的信息安全。信息安全问题是博物馆资源数据库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数据库中大量信息的安全问题、敏感数据的防窃取和防篡改问题等都是应该重点关注的。数据库系统是信息的集散地,是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安全性至关重要。因此,如何有效地保证数据库系统的安全,实现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也是艺术资源数据库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4系统的设计。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博物馆实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信息传递的网络化、信息利用的共享化和信息系统的虚拟化,方便用户获取信息资源。博物馆资源数据库是一整套面向对象的分布式平台相关的数字化资源的集合,其实质是形成有序的信息空间。主要有信息的获取与创建、访问与查询、动态发布管理等几个方面。

  5硬件系统支撑环境完善的硬件设施是建设数据库的根本保证和条件。服务器端操作系统可以采用WindowsNT2000、WindowsServer2003等。客户端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98、WindowsXP、Windows2000Professional、WindowsXP、win7等。

  总之,博物馆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改善。博物馆数字化是全球博物馆最终发展趋势,因此,博物馆数字化工作宜早不宜迟。虽然在数字化工作中可能会存在一些技术和资金问题,但迟早需要迈出这一步并最终得到解决。

有关关于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相关论文推荐:

1.计算机数据库研究论文

2.关于计算机方面的论文

3.关于计算机技术的论文

4.关于计算机发展的论文精选范文

5.计算机数据库毕业论文

6.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

7.有关计算机方面的论文

    1569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