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计算机论文>

大学计算机仿真技术课程论文

斯娃分享

  仿真机是计算机的一种应用工程。随着仿真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领域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地扩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计算机仿真技术课程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计算机仿真技术课程论文篇一

  《 空间折杆机构运动计算机仿真分析 》

  空间折杆可以将输入的旋转运动转变为摆动输出,并且结构简单、紧凑,可以应用于伺服舵机。空间折杆机构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图解法和解析法。图解法原理简单、直观易行,但绘图误差较大;解析法计算精度较高,但其推导过程复杂,编程工作量大,许多工程技术人员深感难以理解和推导。利用虚拟样机技术,使用ADAMS软件进行计算机仿真,利用其丰富的建模工具和强大的运动学、动力学分析功能,可以方便、快速的分析折杆机构运动的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以及输出运动的特点。

  1虚拟样机技术和ADAMS软件概述

  虚拟样机技术(virtualprototypingtechnology)是利用软件所提供的各零部件的物理和几何信息,直接在计算机上对机械系统进行建模和虚拟装配,从而获得基于产品的计算机数字模型,即虚拟样机(virtualprototype),并对其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这种方法使设计人员能在计算机上快速试验多种设计方案,直至得到最优化结果,从而免去了传统设计方法中物理样机的试制,从而大幅度缩短了开发周期,减少了开发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ADAMS(AutomaticDynamicAnalysisofMechanicalSystem)软件是由美国MSC公司开发研制的集建模、求解、可视化技术于一体的虚拟样机软件,最主要的模块为ADAMS/View(用户界面模块)和ADAMS/Solve(r求解器)。通过这两个模块,可以对大部分的机械系统进行计算机仿真。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的模型既可以在ADAMS环境下直接建模,也可以从其它CAD软件中导入,然后在模型上施加一定的运动约束副、力或力矩的运动激励,就可以进行运动计算机仿真分析。

  2分析目的

  折杆折角为θ,左端是输入端,右端是输出端。输入运动为:杆的左端绕着公转轴线转动的同时也绕着自转轴线转动,即其公转的同时自转。下面进行折杆运动计算机仿真分析,主要解决如下问题:

  1)折角10°时,一周期内折杆公转角与摆角之间关系以及横向位移变化情况。

  2)折角15°时,一周期内折杆公转角与摆角之间关系以及横向位移变化情况。3)在折角10°与15°两种情况下,横向位移比较,以及公转角与摆角关系的变化。2计算机仿真模型与输入参数折杆adams计算机仿真模型设折角为θ,摆角为δ,公转角为折角为10°时,根据输出摆动速度50°s,求得用于计算机仿真的输入参数公转角速度225°s,自转角速度450°s。折角为15°时,根据输出摆动速度50°s,求得用于计算机仿真的输入参数公转角速度300°s,自转角速度600°s。

  3、计算机仿真分析结果

  3.1折角为10°时摆角与公转角的关系可以用δ=δmaxcos(),即δ=20cos()拟合如下,误差可达0.039°。

  2)横向位移变化情况横向位移呈周期变化,最大可达到0.9mm,分别在公转角为36°,144°,216°,324°,最小为0mm。

  3.2折角为15°时1)摆角与公转角的关系摆角与公转角的关系可以用δ=δmaxcos(),即δ=30cos()拟合如下,误差可达0.097°。

  2)横向位移变化情况横向位移呈周期变化,最大可达到2.03mm,分别在公转角为36°,144°,216°,324°时,最小为0mm。

  3.3在折角10°与15°两种情况下计算机仿真分析比较,与折角为15°相比较,折角为10°时,

  1)输出摆角与输入公转角关系曲线更接近于δ=δmaxcos()曲线;

  2)最大横向位移更小。

  4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折杆机构原理分析,运用ADAMS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分析空间折杆机构的运动特点情况,分析输入运动与输出运动的关系并用函数曲线拟合,找到输出横向位移与输入运动的关系。最终找到了折杆折角大小对机构运动的影响。为该空间折杆机构运动原理研究提供了参考,对工程运用具有很好的借鉴。

  大学计算机仿真技术课程论文篇二

  《 电子通信学科计算机仿真论文 》

  一、SystemView通信仿真系统

  SystemView通信仿真系统是针对现代电子通信科研和教学开放的一种专业的电子通信仿真系统,在实践应用中可以实现信号处理、滤波器设计以及复杂的通信系统数学模型建立等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设计和仿真,在电子通信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结构设计角度来看,SystemView通信仿真系统是在Windows平台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动态仿真系统,在具象的实验应用中能够实现可视化的动态电子通信系统的动态设计、分析和仿真。在当前电子通信领域广泛存在的模拟、数字、数模混合,在各种多速率系统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仿真活动延续到各种线性、非线性控制系统领域,能够进行各种系统的时域与频域分析、谱分析,以及对各种逻辑电路、射频、模拟电路进行理论分析和失真分析等,这广泛应用于现代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领域。

  二、虚拟仿真实验的开展

  1.软硬件实验环境的建设

  虚拟仿真实验的开展是建立在对虚拟仪器技术和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虚拟仿真实验在电子通信领域的应用一定要从电子通信的角度出发,对相应的虚拟仪器和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进行研究,并在电子通信技术的基础上以数据交换为主要手段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提升虚拟仿真实验开展的水平和质量。同时,针对电子通信领域所特有的一些现象和规律,借助计算机模拟仿真软件进行模拟仿真,将电子通信的技术和理论环境模拟做到极致,为电子通信技术的虚拟仿真实验营造一个最大限度接近真实的实验环境。

  2.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合理选择

  虚拟仿真实验在电子通信领域的应用是一种工具性的应用,所以其功能的发挥是从电子通信角度出发的,只有从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角度出发,对每门课程中的每一个实验目的、内容、要求和实验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才能将电子通信的教学内容与虚拟仿真实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虚拟仿真实验的真正作用。电子通信是现代社会经济不可或缺的学科内容,其自身的发展质量将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对基于开放式虚拟实验室电子通信学科计算机仿真实验进行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计算机仿真实验的概念、作用、设计实现和应用四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大学计算机仿真技术课程论文篇三

  《 现代教育教学计算机仿真论文》

  一、计算机仿真

  第一,功能确定。根据《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需要,系统应完成以下功能:

  (1)建立与设备实际安装情况相同的平台,使用了3DMAX,虚拟现实软件cult3D,Flash,DreamWeaver,Flash,photoshop,AfferEffect等建立最新型号的虚拟电脑硬件,然后建立与设备相关的各种保障设施模型,最后建立要进行虚拟仿真的设备的模型。

  (2)实现虚拟电脑硬件组装后相关的寄存器、存储器、I/O设备、接口、CPU芯片及插座的操作,对可采用鼠标控制方式实现对其控件的操作,并通过仿真逻辑,将其动作结果显示在设备显示器上,从而完成设备的通电检查步骤,实现通电逻辑。第二,设计思路。从课程教学的需要,计算机仿真交互教学网站的课件常见的有如下几种类型:

  1)Flash课件;

  2)三分屏课件;

  3)PPT课件;

  4)用于仿真交互自学的课件。

  第三,Flash课件。传统教学中计算机工作过程和原理的讲解,采用图形和文字加以介绍,学生不易理解,感到课程单调、枯燥,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大。采用Flash制作动态课件,充分用动画、声音、交互、视频以及剪辑等基本元素,能形象地表述计算机各部件的安装和各元器件数据交换和指令传送的过程。因Flash制作的课件图文声像并茂,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Flash课件容量小,适应于网络的流式播发技术。

  第四,三分屏课件。三分屏课件是目前最流行的一种支持网络点播和直播的课件,主要包括视频(或音频)模块,课件提纲模块和PPT讲义模块。为了方便学生网上学习,我们将课程各小节的知识点以及难点和重点,录制成网页格式的文件,放在学校网站的树形目录结构中。三分屏课件可解决各级学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让优秀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乃至生动的肢体语言和独特的教学感染力得以传播推广,降低教育工作者交流学习的成本,帮助教师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学生可以对没听懂的、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反复观看,提高学习质量。

  第五,PPT课件。PPT课件的制作功能强大,不仅文字编辑功能强、段落格式丰富、文件格式多样,绘图手段齐全,而且通用性强,易学易用,有强大的多媒体展示功能,较好的WEB支持等优点,PPT课件形式的多样化,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内在对知识的渴求,特别适合教师拿它来教学。第六,用于仿真交互自学的课件。教师制作课件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强调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构建他们自己能掌握的一套知识,因此课件设计中强调学乐相结合,比如,学生可依据所学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知识来进行计算机元器件的安装、调试,如某一步骤不正确的话,仿真系统会给予提示并自行评分,这样,学生就能明白错误出在哪里,下次学习时能避免同样的错误,学生在仿真组装中渐渐掌握所学的元器件安装的基本知识。

  二、运用计算机仿真课件进行《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必修课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必须保证该课程教学内容及实现手段的先进性,才能确保该课程教学效果的优秀。本课程的特点是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难度大,而授课学时仅几十个学时,因此很难使学生能完全掌握课程的所有内容,因此,我们采取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内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因国家开放大学成人教育的特殊性,本课程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课程教改实践中我们采取如下作法:第一,在“计算机工作原理”的教学实施中采用“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将TEC-2000教学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实践分解成若干任务,任务的难度、具体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确定,增加其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以课程实习的形式,到计算机硬件实验室开展现场教学,因实验教学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

  例如TEC-2000教学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运算器、控制器、主存储器、I/O串行接口、中断线路、启停控制部件、各类控制按键、开关及指示灯的的组成和连接以及使用方法,并让学生按时完成实训报告。第三,动态教学网站辅助教学系统,我们开发了基于B/S的网络辅助教学系统———计算机硬件的安装及工作原理的虚拟仿真网站。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如网站“课件制作库”模块包含各知识点的动画教学课件;“教师授课”模块是以小节为单位的屏录Flash课件;“学生自学”模块也是以五大项目为主结构,项目下又分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完全从工作过程来讲解课程的知识点。为了方便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将实验指导及实验录像放于网站“实践指导”模块,便于学生实验前预习,使学生对实验的全过程做到心中有数。第四,运用网络考试功能巩固及测试学习效果。

  我们提出网站辅助教学和网络考试的教改模式,在虚拟仿真网站的“习题”和“疑难解答”库中含有大量习题及疑难问题解答,因为我们开发的系统采用的是基于XML技术的WEB网页,学生可以快速查找相关知识点。通过网站辅助教学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未完全掌握知识的不断温习;通过在线的网络考试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测试,并在最终的课程成绩中占据约50%的份额,而期末的测试内容以实操为主,并在最终的课程成绩中占据50%的份额。

有关大学计算机仿真技术课程论文推荐:

1.大学计算机仿真技术论文

2.计算机仿真技术论文范文

3.大一计算机仿真技术专业期末论文

4.浅谈计算机仿真技术论文范文

5.大一计算机仿真技术论文

6.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论文

7.计算机毕业设计论文

    156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