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硕士毕业论文
计算机技术作为一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的现代化高科技技术,当然也不可例外地被运用到需要以高科技技术作为辅助手段来进行教学的教育行业,高校教学是其中一个运用的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系硕士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一: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研究
[摘要]信息管理一向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计算机网络的防御能力,增强信息管理措施应成为现阶段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人员所关注并致力于解决的一个问题。这不仅在于发挥计算机网络的有利作用,更在于保障国家、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安全。本文围绕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网络安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防御能力
0引言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应用日益广泛的今天,人们除了应关注计算机网络给自身生活和工作带来有利影响的同时,也应注意到网络安全问题的严重性。这主要是因为病毒扩散、黑客攻击和网络犯罪早已屡见不鲜,这些违法事件轻则会影响计算机自身的使用性能,重则将会对人们的生活、环境、经济及社会安全造成重大甚至是灾难性的影响。可见,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来维护网络安全,提高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可靠性对确保整个国家、社会和企业的稳定发展,保障人们的经济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1网络安全现状
据第36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6月,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48.8%,网民总数已达到6.68亿人。就当前的数据看来,网络已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放眼于当前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虽然有许多技术(如数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和智能卡技术等)来确保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但仍存在着诸多不安全因素(如系统漏洞、木马病毒、黑客攻击等),不仅会对计算机网络自身功能的充分发挥产生不良影响,增加信息泄露和丢失的风险,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
2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
2.1安全风险评估
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估包括识别网络安全事故危害和网络安全风险的管理及危害,即对计算机信息的产生、存储和传输等过程中的完整性、机密性和可用性遭到破坏的可能性和由此产生的后果进行评估,这是一个组织确定信息安全需求的过程。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中,可及时发现现存的和潜在的安全风险,并能有效预防风险所带来的危害,针对此采取网络安全措施进行优化,不断提高网络安全防御能力,为计算机网络的稳定、安全运行提供良好的保障。
2.2构建安全管理模型
为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有效性,在应用该技术来维护网络安全时,应做好充足的规划和设计工作,构建安全管理模型。首先是网络信息环境目标的构建,在建模前,除了要总结之前的管理经验外,还应根据未来的目标来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以此来制定出长远发展战略。其次是安全管理模型的目的的确定,即指导实际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利用模型对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再次是检查模型建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可借鉴大量的安全管理资料使管理模型本身具备高效和高质这两种特征。现下最为常用的一种安全管理模型为混合网络管理模型,它在灵活性、可扩展性、有效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最后是管理模型的后续执行和维护,相关技术人员应不断对构建好的管理模型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管理模型后续执行的时效性,以最大程度将管理模型对网络安全的控制性能发挥出来。
2.3强化系统安全防护
系统安全防护是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予以重视。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过程中,除了可建立一个安全防护系统,定期检测系统中的漏洞,及时发现和修补漏洞,避免其侵入系统外,还可设置防火墙和账户密码,前者具有非常强的抗攻击免疫力,将局域网和互联网相互隔离,即在网络连接之间建立一个安全控制点,通过允许、拒绝或重新定向经过防火墙的数据流,实现对进、出内部网络的服务和访问的审计和控制。后者可限制网络的访问权限,即根据不同的账户赋予其不同的权限,这样的方法能强化安全防护水平,尤其是在减少违法用户对机密信息的获取这一块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此外,还可应用数字签名技术来防止冒充、抵赖、伪造和篡改等问题的发生,该技术不仅可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与鉴别,也可对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和鉴别。
2.4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为推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保障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势在必行。一方面,应完善人才管理制度,除了可招聘高素质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外,还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以扩充现有的网络安全维护人才队伍。同时,要加大现有人才的培训力度,以提高整体人才队伍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撑。另一方面,应制定网络硬件和软件检查制度,成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小组来负责,不仅要对硬件和软件进行定期检查,还要及时更新一些无法满足网络安全运行需求的软硬件,从源头上来提高软硬件的安全性能,创建一种良好的网络环境来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成效。
3结语
必须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强化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对影响网络安全的负面因素进行及时锁定,以帮助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人员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维护措施,将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升至最高。
计算机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二: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产业也随之日益膨胀,因此,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也迅速增加。培养市场和产业发展需要的计算机人才是高校不断探索的问题,也是构建科学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文章主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形式分析了计算机人才的大量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及实践,为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计算机;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
0引言
自从国家大力扶植计算机产业和新型产业之后,互联网+的概念深入人心,也带动了计算机网络工程行业迅速发展。国家大力提倡以信息技术产业为基础的信息化工程,不仅带动经济快速发展,也使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成为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目前计算机专业教育体制发展落后,很难培养出符合新型互联网思维的计算机人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互联网及计算机产业的发展。首先是各高校计算机体制注重理论,缺乏实践,导致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低下。其次学校的教学理念和知识落后,不能适应快速发展变化的行业变化,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不能直接应用,需要在工作中重新学习,大大浪费了社会资源。如何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专业计算机人才,完善高校计算机教育体制,提高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
1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要
计算机专业人才不仅可以在科研教育领域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工作,还可以从事专业的软件工程方面的工作。几乎每个企业都需要有专门的计算机专业的人进行相关的技术工作,以维护公司的正常运作。事实上目前我国大批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应届生都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的窘境,归根结底就是我国当前计算机教育存在于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事业单位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都希望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随着每年应届生进入就业大军,人才供给增多,就业市场的“供大于求”的现象日益严重。这大大增加了企业招聘选择空间,同时企业也对应聘者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给就业者带来了很大的难题。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同一企业中不同部门的负责人所占立场不同,看待计算机人才的角度不同,就导致了他们对应聘者专业技能的要求不同。比如人力资源负责人看重应届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比如编程实践能力等。然而IT项目负责人则对应届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要求更高,需要其整体计算机能力的提升,比如数据结构、算法知识等。尽管他们在对毕业生专业技能的侧重点上有所差异,但是他们共同对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面临此种形式计算机专业毕业应该在学校期间就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或实习,将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大约57%的IT项目主管表示不会直接对新招聘进来的员工进行培训,而是直接工作,在工作中根据项目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新型的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要求计算机毕业生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新知识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信息化社会。
2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1引入全新的教育理念,注重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现阶段,将打造出理论型计算机人才视作是其培养目标的院校不在少数,而这类培养方式,使得人才更多擅长于研究,因而对于国内初期发展阶段来说其实是相对适宜的,毕竟在那一时期内,计算机技术正需要理论发展来做基础支撑,理论尚未达到完备的程度,并且存在着发展速度不够快速的情况,那么倾向于理论培养自然会促进这一方面在国内的建设进程。然而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计算机技术日益进步,并扩展到了更广的应用领域,那么对于应用方面的人才需求自然也就随之增长,相关企业寻求着有应用能力、可以胜任实务工作的人才,而这一需求又相对庞大,那么院校如果不改变其培养的倾向,还是选择以理论型作为主要的人才培养类型,就会令其无法迎合新的实践需求。因此作为院校,必须对过去的教育侧重点进行调整,同社会大环境在现阶段的发展情况、需求相协调,将市场作为导向,并侧重于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主动研讨新型人才培养的优化方案。
2.2通过校企联手,打造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实习基地
关于专业课程的设计、学习,其目的无非是令学生能够进一步把握这一课程的内涵,并对专业涉及的技巧等进行熟练应用。而企业应用则更强调综合性,也就是要将各个相关专业课程的内容结合起来,共同作用于实务工作。那么要想培养出这方面的能力,不妨用校企联手的方式,通过这一途径实现对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实习基地的打造。而这确实能够令学生更加熟悉实践内容,在进入企业后更容易掌握到操作性的技巧,并认识到相关应用需求的大致方向,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学以致用,并在这一过程中巩固其理论所学。
2.3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加强科学化教育管理
一方面我们需要重视起教师本身的专业化程度,除此以外我们也需要针对教师进行“双师型”培训,令其能够更快提升“双师型”能力,更好掌握业界走势。并且,关于教学形式、内容也都需要教师们进行探讨,并做出尝试,这也有助于其教学水平的提升。说到教育管理,我们必须认识到它作为贯彻培养方案手段的重要性,它所涉及到的内容有管理的组织机制、制度、队伍等方面内容,而针对教学以及学生两方面的管理,其实可以对整个院校培养人才的结果形成很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常常是以直接的方式展现出来。而具体到专业应用型这一类型的人才培养,相关的管理制度大致上有双学位、完全学分以及主辅修三种制度类型,而配套的其他制度也很重要,比如学籍管理制度,对此不仅要在制订阶段下功夫,也需重视起具体执行的效果,另外还需就学生意识形态方面进行培养,帮助其形成更有益的理念,拥有更优良的精神品质。
3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在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需根据时代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实践体系,改革教学实践模式。首先应根据时代发展的潮流,创新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为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对企业需求调研的基础上,修订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需增加反映学科前沿、科学研究及企业需要的内容,从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上满足学科发展和企业需求。强调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其次应强调能力培养,建立校企联合。高校需要紧跟市场方向,满足企业需求,利用企业资源,积极寻求校企联合。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与此同时,还能树立起能够迎合社会和市场要求,发挥出实际价值的奋斗目标;形成这一基地,还能够为学生赢得更多的参与机会,令其能够投入到项目流程之中,包括需求定义、项目的设计开发测试运行以及后续维护等各个环节。最后应提高培养质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成立课外科技活动研究小组;举办计算机组装大赛、程序设计大赛等。通过积极引进或开发Web课件,支持学生的学习,建立支持产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网络环境。
4结语
由于人才培养模式涉及的要素非常多,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也是如此,不仅跨越复杂的理论教育和实践等领域,并且还会随着教育形式的改革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生改变。因此本文对当前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研究,希望为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和改进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丽萍,于延,盛琳阳.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12:49-52+65
[2]李德新,李虞斌.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03:111-113
[3]陈志泊,张海燕,王春玲等.以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能力为主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5,07:94-98
计算机系硕士毕业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