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学科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思考论文
在学科的教学中多应用信息技术,能有效的激发教与学的紧迫感与内驱力。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关于在学科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思考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在学科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思考论文篇1:《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
摘要: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正确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为化学教学服务,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和效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但不能滥用信息技术,完全依赖信息技术取代其他必要的教学手段是不可取的。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信息技术;有效运用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新时期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亮点。当今社会是信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而二十一世纪的课堂是信息技术的课堂,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不再是“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进入教学领域,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必然会成为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初中化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凸现出来,如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不易实现的实验等,进行信息处理和图象输出,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这样,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信息技术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使学生观其境、闻其声、耳目一新、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主动性。如学习绪言时,让学生观看课件录像:高山流水、汽车奔驰、基因解谜、克隆技术、纳米材料等。“视频导入”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在学习“空气污染”时,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演示工厂烟囱中排放的大量废气;又如:讲原子的构成时,先播放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资料短片。又如:在讲述二氧化碳的教学内容时,上课开始先播放一段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重要性,使学生对它们又有了新的认识,渴望知道它们是如何制取的,还有哪些性质,有自己想试一试的冲动,给新授知识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心里氛围。
2、利用信息技术扩大演示效果,突破实验难点。许多化学变化瞬间即逝,感官刺激不强。用计算机多媒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进行模拟实验,可灵活地放大和缩小,加快和减慢化学情景。又如将浓硫酸稀释时错误地把水倒入浓硫酸,可通过动画模拟及伴音得到解决。
3、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体验成功的乐趣。如讲原子的构成时让学生观看flash动画:居于中心的一个运动着的“球体”几个“粒子”围绕“球体”高速运动。动画模拟“白磷分子”和“氧分子”,再分别拆为原子,最后重新组合为“五氧化二磷分子”的过程。
4、利用信息技术扩大教学容量、辅助学习总结。如进行实验装置及相关练习部分的复习、比较、小结,用传统的方法把装置图画在黑板上或重做实验,既浪费时间又无新鲜感,如制成课件,按键即呈现出来。也可制作化学实验常见的仪器素材库,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组合实验。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人机交互、启发思维,声画并茂、激发兴趣,形象直观、增强记忆,因材施教、学科渗透,增大容量、短时高效,互动信息培养合作,拓宽视野、交流反馈等优点。
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要恰到好处
运用信息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是辅助教学,而不是教学的主体,这一点必须明确。特别是在当前的初中阶段,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是从属的。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信息技术不能替代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只顾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也不能让学生脱离教师而单纯与机器交互学习。有的教师认为当今的教育改革就是教学工具的革命,即用电脑取代教师、黑板、粉笔,产生了“电脑万能观”,误认为只要采用了电脑教学,教学中的一切问题皆可迎刃而解。有的几乎整节课都在播放动态的画面、千姿的文字等,可谓十分丰富。教师成了“放映员”,丢掉了“主导者”的地位;学生成了“观众”,丧失了“主体者”的地位。其实,初三学生大多十四五岁,他们的思维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如果整个过程完全使用信息技术教学,那么很有可能扼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2、信息技术不能取代实验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理论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化学理论运用于生产实践的桥梁和中介。化学实验是检验化学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所以说化学实验是不可替代的。我们主张化学实验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让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享受第一感觉。当然对于一些限于条件,不能进行的实验,用信息技术模拟,也是可取的;或者实验中涉及有毒气体的,我们可以事先做好实验的实录,到时再播放。
3、不能照搬别人现成的教学软件
信息技术教学要以优化教学目标为宗旨。使用现成的教学软件,一定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情况,有所选择和加工,注重择优,千万不要图省事,照搬不误。最好是根据教学情况、学生实际和教者风格自己制作课件。
4、信息技术的使用不能顾此失彼
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计算机在使用时,学生容易关注生动有趣的画面,而忽视教师的点拨,教师应留心观察,适时提示和点拨,随时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使之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
总之,教学手段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不能滥用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在于充分而恰当应用它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最忌该用而不用,不该用而无目的、无计划的滥用。在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如何充分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信息技术,使之与其他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才能体现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
在学科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思考论文篇2:《浅谈高中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案例层出不穷,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渗透相关学科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从而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渗透;学科教学;信息技术;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育不仅仅是技术的教育,更是文化的教育”。新课标指出,教学要尽可能的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的领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案例层出不穷,那么,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能否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中渗透相关的学科教学内容,联系学生正在学习的其他学科知识展开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呢?对于这个问题,笔者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并将这一想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发挥信息技术的学科优势,融合渗透多学科教学,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实用性思维品质的提升,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以适应新课程的步伐,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使我们的学生早日成为新时代一专多长的全面人才。
一、渗透艺术学科教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艺术相关学科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学生内心深处播种下美的种子。
比如在网页制作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选择背景音乐、自已设计网页的配色方案、并针对同学们自已制作的作品进行相关的评价。针对相关的音乐和美术知识点给出具体的学案,评价时给出具体的评价要点。在操作时如还有疑问可以直接到网上搜索相关信息。这样在学生制作整个网站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创造美、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在选择背景音乐的同时也是一次音乐之旅。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艺术教学中的实例很多,再如在音频制作方面,让学生根据音乐教师所教的每周一歌里面自已唱的最拿手部分,进行录制,编辑。不仅让学生掌握了音频制作的技术,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唱歌的乐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此外,在FLASH、PhotoShop、电子小报、程序界面设计等作品的制作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功底。
二、渗透数学学科教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根据学生数学教学进度,适当调整信息技术教学进度。如在讲到第三章程序设计时,数学中要在期中考试后,讲正弦函数图像和余弦函数图像。就可将这部分内容,调到学生数学中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再展开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绘制二次函数(y=x^2)的图像程序展开,再修改程序得到:y=(x+8)^2、y=(x-8)^2、 y=x^2+10、y=x^2-10的图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中描点法绘制函数图像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各种函数对应的图像,及修改相关参数,体会图像在X轴与Y轴上的变化,进一步得出结论:“上加下减,左加右减”的变化规律。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修改代码得出y=sin(x)和y=cos(x)的图像,以及修改相关参数,体会其在X轴和Y轴上的变化。通过结合数学中的函数图像绘制方法,培养了学生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进一步总结,体会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优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为选修程序课程做铺垫。
此外,在Excel统计,计算等教学部分,我们也可以结合数学学科教学展开,如一些常用函数sum()、average()和计算中到的公式等都可以结合数学教学展开。
三、渗透语文学科教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在信息获取教学中,可以诗歌大赛的形式展开,也可以以成语接龙的形式展开,学生在总结、掌握搜索技巧的同时,也学习了很多了诗歌、成语,很好地渗透了我们的语文学科教学。
在word教学中,结合学生语文教学中的《荷塘月色》一文中的一个片断,让学生运用word进行编辑,插入一张图片,设计一些特殊的艺术效果,从而突出文字所描绘的这种美妙的意境,更好的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在音频采集加工中,可以语文教学中的一篇诗歌学例让学生自己朗读、录音、编辑、配乐,在用心朗读和编辑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和创作的成就感。
此外,在作品评价中,要多鼓励学生自评与互评,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早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四、渗透英语学科教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英语与信息技术教学密切相关,教学中常用缩写和一些快捷键都是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英文单词来帮助学生识记相关含义。
常用的缩写给出英语全称,在识记单词的过程中,掌握缩写的含义,如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DOS(Disk Operating System):磁盘操作系统,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等等,学生在识记这些常用的缩写经常会混淆其含义,在给出其对应的英文单词及其含义后,学生很容易分辨了。
《信息技术基础》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是高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基础,本模块的教学要强调在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上,面向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提升信息素养。在渗透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不断体验的过程中,掌握了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从而,实现我们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在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很多地方都可以渗透学科教学的理念,结合学生所学的其他学科,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以致用,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所举的一些实例,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我们的教学中,更多的渗透学科教学的理念!
在学科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思考论文篇3:《怎样在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
【摘要】信息技术的普及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才能有效地用好多媒体信息技术,实现和优化传统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应该运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运用多媒体,攻破重难点;运用多媒体,转抽象为直观;运用多媒体,加强算理、算法理解。运用多媒体,增加练习的密度和趣味性。通过这些方式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数学教学效率兴趣信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也带动了教学方式的改变,许多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运用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将会改变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内容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传播的唯一信息源。
信息技术的普及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已取得显著的成果。我校在这方面历来比较重视,我校的教师都通过了信息技术的培训和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的培训,大多数的青年教师都掌握了制作课件的技术,几乎所有的教师都会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教学。但是,如何才能有效地用好多媒体信息技术,实现和优化传统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呢?下面就本人多年来教学经历谈谈关于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想了不少办法:或是绘声绘色,或是又唱又跳,或是实物展示,或是幻灯演示。但它们方法容量小,手段单一。而运用多媒体就不一样,它能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且具有综合处理能力,所以适当地运用,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是这样激趣导入新课的:上课伊始,我边演示课件,边向大家讲述:森林里的小兔们最喜欢吃兔妈妈做的饼了。有一天,兔妈妈做了一些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兔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两块,分给小白兔一块。小灰兔见了,连忙说:“太少了,我要两块。” 兔妈妈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四块,分给小灰兔两块。小黑兔更贪了,接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 兔妈妈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六块,分给小黑兔三块。然后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哪只兔子分得多些吗?”接着我便马上引出课题。通过课件的演示和声情并茂的讲述,学生顿时兴趣盎然,便自主地投入到了新课的学习这里以一个声情并茂、幽默风趣的故事情境导入新课,不但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运用多媒体,攻破重难点。
成功的数学课必须是重点内容突出,难点问题巧妙突破,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满堂灌。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时,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以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应用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教学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就要让学生了解转化的意义和方法,等积思想和平移的操作方法。由此,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图形的割补、平移的动态演示,促使学生掌握转化和平移的操作方法。教学中首先用计算机显示一组方格图形的课件,让学生明确每个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不满一格的要按半格计算,进行提问:两个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面积相等吗?你是怎么想的?这种方法让学生认识到了它的局限性,从中也体会到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麻烦。在学生思索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能否用一种更为简捷的方法不用数方格就能计算面积呢?继而课件进行动态演示:沿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作垂线,用剪刀剪开,将得到的一个小三角形用红色再次闪动表示,将其平移到右边补贴后用红色闪动表示整个剪拼的图形。这样,在新知识的关键点利用课件的动态演示,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引起思辨,并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建立了转化与平移的思想和经验,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突出了重点,化解了教学的难点。
再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由于学生空间观念还没形成,很难掌握量角器的摆放方法,因而不能正确的量角、画角,运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认识量角器,学生可以清楚地看见量角器的每一个小格,每一条刻度线,内外圈刻度,比使用教具演示更清晰、更直观,从而更好地认识量角器,为学习量角作好思想准备。量角时动态的显示量角器的摆防方法,变换不同角度摆放量角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然后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上量角和画角,展示学习效果。这样突破了量角画角的教学难点,同时明显缩短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转抽象为直观。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然而我们小学的数学教材中有部分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特别是几何知识,这一模块的抽象性都比较强,那该如何使得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更好的吸收呢?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就能形象直观地把知识的形成过程显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因为通过现代教育手段可以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如教学“圆的面积”时,需要通过图形的割拼,将圆转化为长方形,而这一等积变形的过程,学生很难理解,如果运用传统教具演示割拼过程,学生很难从这两种图形中找出联系,这时将多媒体运用于教学中,由计算机将圆等分成2份、4份、8份、16份、32份……,再将这一些小扇形一个个从圆中“飞出来”排成两行,再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并闪烁显示,再移动长方形去量圆的半周长,移动长方形的宽去量圆的半径,当长与半周长重合、宽与半径重合时,重合的边不停闪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此时,因为多媒体的运用不仅使我们的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过程中来,还使我们的知识变得简单化了,也让我们的学生参与到了我们整个知识体系的推导过程。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了凝聚,课堂形成热烈的教学氛围,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加强算理、算法理解。
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内容,在计算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形象、生动的演示,不但可以使抽象知识直观化,而且能突破计算教学的重难点,而且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理解计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其次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算法,突破教学中的中难点,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课件先出示3捆零4根小棒表示34,再出示2捆零8根小棒表示28,整捆对齐,单根和单根对齐,接下来演示把10根单的捆成一捆放在整捆的下面,使学生明白满十进一的道理。
通过电脑操作演示把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进位和退位的道理和算理,完成了由表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五、运用多媒体,可以增加练习的密度和趣味性。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使人机互动,学生可立即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像判断、选择题,学生回答正确,计算机会马上发出表扬来,学生听了自信心大增;如果学生答错了,计算机会显示“再想想”,并配以音乐,启发学生认真动脑。通过及时、准确、全面的反馈信息,教师也可以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适当调控教学内容、方法和时间。此外,信息技术也能省去很多师生抄题的时间,把有限的时间用在解决问题的重点、难点上。再次运用多媒体可以创设找密码、闯关等有趣味性的练习,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6.信息技术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