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技术论文>

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论文(2)

家文分享

  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论文篇二

  无公害蔬菜病虫害农业防治技术

  摘要 总结无公害蔬菜病虫害农业防治技术,以为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蔬菜;无公害;病虫害;农业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2-0125-01

  无公害蔬菜的病虫害防治应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1-2]。蔬菜病虫害农业防治措施是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

  1 严格选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选择基地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首要环节,只有在没有污染的基地才能产出无公害蔬菜的产品。评价环境污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气:SO2、CH4、CO、总悬浮物(TSP)和氟化物等;二是土壤:重金属、有害生物等;三是水源:悬浮物、有机物、营养物、细菌和大肠杆菌、重金属污染等;四是化肥:尤其是氮肥、硝酸盐含量超标;五是“三废”:重金属等。

  2 保持田园清洁

  及时清除田埂、沟渠、地边杂草,以减少病原物与虫源及其滋生场所;及时消灭在沟渠、田埂和路边杂草上越冬、早春气温回升后大量繁殖并向田间蔓延、传播病毒危害蔬菜的蚜虫、白飞虱、叶蝉等;冬季深耕,通过冻垡、晒垡,减少病原物、虫卵、蛹、草子等残存越冬。

  3 选用抗病虫品种

  不同蔬菜品种对于病虫害抗性差异较大。某些品种可能在商品性、丰产性等方面表现较好,但抗病虫能力则很差,如茄门甜椒、新泰密刺黄瓜等。品种抗病虫能力的差异直接影响到无公害生产的成败。蔬菜抗虫育种进展缓慢,但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蔬菜抗虫育种将会取得突破。

  4 合理轮作、间作、套种

  耕作制度是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应的用地和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是无公害蔬菜生产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连作障碍破坏土壤微生物平衡,导致土传性病害加重;破坏土壤养分平衡,导致土壤肥力下降[3]。合理的耕作制度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禁止同科、属、种轮作;利用化感原理,注意间作、套种,提高土壤利用率;合理进行土壤休闲和耕翻;换茬期间深翻晒垡和冻垡,减少土壤病虫害残留,增加土壤肥力;协调好用地和养地的关系,即能改善菜田营养物质循环、耕层结构、减少和避免土地恶化进程、合理调节和保护现有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实现蔬菜作物可持续增产。

  5 合理调整播种期,避开病虫害发生高峰时期

  不同季节,温、光、湿、气等生产环境因素不同,病虫害发生状况也不相同,因而对蔬菜作物产量、品质等的影响也不同。因此,掌握合理播种期既要考虑到对产量和经济收益的影响,又要考虑到对于病虫害和产品质量的影响。

  6 培育无病虫壮苗

  育苗措施和育苗质量将直接影响到蔬菜产量和质量,即所谓“苗好七分收”。育苗质量除要求具有适宜的生育状况和良好的生理适应性外,无病虫危害是衡量育苗质量的重要指标。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嫁接育苗,二是护根育苗,三是保证无病虫壮苗定植。

  7 优化菜田群体结构,改善小气候条件

  一是合理密植:从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角度看,生产上提倡适度稀植,并通过植株调整等技术措施创造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改善环境条件即温、光、湿、气等,保证植株个体生长健壮,增强植株群体抗病虫能力。生产上应注意扭转和克服片面利用增加密度来追求高产的不良做法。二是吊蔓或支架:吊蔓或支架可充分利用空间和光热资源;改善冠层内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空气湿度,减轻病虫危害;增加定植密度、提高光照强度,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4]。三是整枝打杈:优化冠层群体结构,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轻病虫危害;调节源库关系,优化养分分配,实现高产优质。

  8 合理调控设施环境

  设施环境条件包括温度、光照、湿度和气体等方面。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保证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逆性,是蔬菜病虫害农业防治的重要内容。

  温度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最关键因素,任何环境因素的调控都必须在满足作物温度要求的前提下进行,避免发生高温或低温障碍。

  光照管理的原则是在满足作物温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

  空气湿度大是设施栽培环境条件显著特点之一,同时也是造成多种病虫害,尤其是真菌性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设施栽培条件下,控制和降低空气湿度的有效措施有以下2个方面:一是覆盖地膜:减少地表水分蒸发和浇水量,降低空气湿度;二是加强通风:在保证温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通风量和通风时间,达到散湿、换气、排散毒害气体等效果[5-6]。

  CO2作为植物光合作用原料,其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作物叶片光合效率,并进而影响到植株长势和抗逆性,以及产量和品质。合理增施CO2气体肥料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日光温室越冬生产上的重要措施之一。

  此外,可以通过设置防寒沟,减少温室南面底角土壤热量散失。防寒沟深40~60 cm、宽30~50 cm,长为温室采光面前沿。

  9 科学农事管理

  一是提倡垄作或高畦栽培;二是田间农事操作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或避免病虫害人工或机械传播,特别是病毒病。

  10 正确使用激素和生长调节剂

  允许使用的激素和生长调节剂多为天然激素,如GA、吲哚乙酸(IAA)、NAA)等;限用慎用的激素和生长调节剂:如乙烯(ETH)、石油助长剂、环氧乙烷、吲哚丁酸(IBA);有些生长抑制剂因在体内残效期长,在土壤中不易分解,如B-9、PP333等,施用后不但影响当季蔬菜生长,而且通过残留在种子和土壤中,还会影响到下一代或下一季蔬菜的生长发育;不能随意加大浓度。

  11 参考文献

  [1] 吴丽婕.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8):198,203.

  [2] 秦启香.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7):190,192.

  [3] 吴新辉.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要点[J].种业导刊,2010(8):38-39.

  [4] 张力.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概述[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6):26-29,38.

  [5] 余发根.蔬菜病虫害非化学防治与生态调控技术[J].江西农业学报,2007(3):41-43.

  [6] 徐俊彩,周勇,刘清,等.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5):115,117.

  
看了“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蔬菜生产技术论文

2.蔬菜种植病虫害防治方法

3.蔬菜病害的识别及防治

4.病虫害防治林业科技论文

5.蔬菜栽培技术论文

280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