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数据库技术论文
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当前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体系的优化越来越重要。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的网络数据库技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网络数据库技术论文篇一
基于Web的网络数据库安全技术研究
摘 要:网络和数据的时代中,WEB数据库信息的存储量将越来越大,但是网络数据库信息安全也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网络数据库安全的基本技术、预防措施和安全实现。
关键词:网络数据库;数据库安全;WEB
中图分类号:TP393.08
互联网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便利,但是开放的环境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的安全问题。特别是电子商务为主的网络公司在网络数据库中存储了大量的销售、链接和个人信息。如何保证数据库数据安全也是电子商务中的重中之重。
1 WEB数据库访问技术
1.1 CGI技术。CGI即通用网关接口(Common Gate Interface)。CGI技术是使用最早的WEB数据库访问技术,是数据库服务器和WEB服务器之间的桥梁,为两者提供应用程序服务和解决两者的通信问题。用户通过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通过WEB浏览器向浏览器服务器提出访问数据库的请求。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通过通用网关接口将HTML转化为标准查询语言(SQL)来访问WEB数据库,查询结果再通过CGI转化为HTML在浏览器中显示,从而完成了WEB浏览器与数据库数据的交流通信。
1.2 WEB API技术。API即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是操作系统留给应用程序的一个调用接口,应用程序通过调用操作系统的API而使操作系统去执行应用程序的命令(动作)。API通常通过DLL(动态连接库)的方式提供,作用于CGI类似,但是解决了CGI效率底的问题。API函数包含在系统目录的动态连接库之中,其连接模型与CGI一样。WEB API比CGI的优势在于其与WEB服务器在同一地址空间,所以执行效率高[1]。
1.3 ASP技术。ASP即动态服务器页面(Active Server Page)。ASP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代替CGI脚本程序的一种应用,运行于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s)之中,它可以与数据库和其它程序进行交互,是一种简单、方便的编程工具。ASP的网页文件的格式是.asp。现在常用于各种动态网站中。ASP对由用户从HTML表单提交的查询或者数据作出响应,访问数据或者数据库,并向WEB浏览器返回结果,为不同的用户定制网页,提高这些页面的可用性。ASP比结合了CGI和API的优势,并且把HTML、SCRIPT、ActiveX组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生成高效性WEB服务器应用程序,体现了它的简易性和速度。ASP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访问WEB数据库,通常是通过ADO(ActiveX数据对象)方式。ADO允许网络开发者将一个DB与一个网页相连接,以便存取操作数据。而且由于ASP代码不能从浏览器查看,而且ASP应用程序在服务器端运行,所以提供安全性保障更优秀。
1.4 Java/JDBC技术。JDBC即java数据库连接(Java Data Base Connectivity),是一种用于执行SQL语句的标准数据库API,可以为多种关系数据库提供统一访问,它由一组用Java语言编写的类和接口组成。目前的绝大多数浏览器都支持JAVA开放接口程序,只需要安装JDBC驱动就能实现。有了JDBC,各种关系数据发送SQL语句就变得容易,不必为访问Oracle数据库等数据库专门写一个程序,程序员只需用JDBC API写一个程序就够了,它可向相应数据库发送SQL调用。所以Java/JDBC在编写数据库接口程序当中在通用性、扩展性等方面做具有的优势[2]。
2 数据库安全问题概述
数据库安全的定义主要有两方面:系统运行的安全和系统信息的安全。网络数据库安全问题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自然因数所导致网络数据库出现抗击单站点故障和网络故障的可能性比较低。网络数据库的安全问题不要还是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1)人为制造计算机病毒对网络数据库进行窃听、假冒攻击、数据窃取等。(2)一些黑客处于非法目的对网络数据库进行干扰、窃取数据。利用数据库的漏洞或网络协议访问数据库文件,借助破译工具篡改数据、获取密文已达到非法获利的目的。(3)非法用户在未得到授权的情况下对数据库应用系统中存取数据;合法用户在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越权操作等。
3 数据库安全技术的实现
3.1 用户识别。用户识别是数据库安全外围保护措施,方法就是客户应用程序。客户应用程序首先可对用户登陆的合法性、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用户识别现今有三种主要的方式。(1)用户密码。用户名和用户密码登陆是如今应用最广泛的识别方式,但是存在的风险也最高,非法者可以通过重复攻击等手段获取用户和密码。现如今可通过密码加验证码的方法和密码输入次数的限制来控制风险。(2)生物特征识别。利用生物特征的唯一性(例如指纹、瞳孔等)作为用户识别的标识。但是其成本过高、不易推广、技术相对复杂的缺点使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3)硬件加软件识别。如今应用最广的当属USB Key。无论是冲击/相应认证模式还是PKI,其秘钥的运算由USB Key完成,数据证书也无法复制,保证了用户识别的安全。
3.2 访问限制和监视追踪。对通过客户应用程序的合法登陆用户由系统访问权限表对其权限加以控制,用户只能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访问特定的内容,不得越权访问。这就需要把成员关系、主体、权限三者结合起来,对每个访问的合法用户的角色的权限、职责等都做详细的定义。对用户的监视追踪可利用日志系统来实现。日志系统对每一名用户的每一次登陆操作的全过程都做了详细的记录,对于后来网络安全的分析和审计提供了数据支持。
3.3 数据库审计。数据库审计是把所有用户的访问时间内容等操作都记录在审计日志中。在确保可查性的前提下,通过审计机制,在数据库出现异常操作、恶意篡改等非法操作下进行及时的追查跟踪。为了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可以通过审计安全事件发生积累机制,当阂值超过一定数值,就发出警报。 3.4 数据库加密。数据库的数据特点之一就是内容多、保存时间长,为提高数据的安全性,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其进行数据加密。但是数据反复使用的加密和解密之下最好又要保证数据库系统的性能,这又对数据库加密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库中加密的主要单位包括:表、属性、数据和记录日志。目前数据库都采用三层结构,分别是:外层、数据内核层和操作系统层(对于大型的数据库,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应用广的方法对其加密)[3]。
对于数据库内核层的加密,必须获得数据库开发商的支持。内核层加密和解密的措施放在数据存储之前进行。如前所说,内核层的加密解密过程要保证数据库系统的正常运行,但是这还是会加重WEB服务器的运行负担。
对于数据库外层的加密和解密过程可放在用户个人的客户端进行。利用个人用户的计算机已减少数据库服务器的负担,并且可以实现数据传输过程的加密工作,保证在网络中的安全性。
3.5 数据库备份和故障恢复。当然,为了以防万一,最后一张底牌就是数据库数据备份。当然应针对于系统遭受破坏的大小,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备份要求也不同。通过专用的备份设备可进行全系统备份、局部系统备份和增量信息备份。以此把损失降到最低,在系统重新启动之后,即可正常运行。但是数据备份困难之处就是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纯洁性和及时性。
4 结束语
WEB数据库安全威胁是全方位的。完全安全的数据库安全体系也不存在。在上述方法之下还可以增强防火墙技术等方法,在这里不一一概述。在实际的应用之中,多种数据库安全技术应该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例如可以构建公共数据安全体系结构(CDSA)。当然,安全问题还是以预防为主,对数据库应该及时做出安全评估、提高防范措施,有资金还可以安装入侵检测系统等。
参考文献:
[1]罗昌隆,李玲娟.基于WEB的数据库访问技术[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2001(07).
[2]曾爱林.基于WEB的网络数据库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4(06).
[3]吴慧丽,方佳娟.基于WEB的数据库安全技术研究[J].郑州直接技术学院,2011(08).
作者简介:肖劲科(1981-),男,湖南人,工程硕士,科员,研究方向:网络安全、密码学。
作者单位:珠海市公安局十四处,广东珠海 51900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网络数据库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