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技术论文>

克隆技术研究论文3000字

家文分享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克隆技术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克隆技术3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克隆技术3000字论文篇一:《试谈利用TAIL―PCR技术克隆南极磷虾胰蛋白酶基因》

  摘要:目的 研究南极磷虾胰蛋白酶基因的全序列,为低温酶的基因工程制备建立基础。方法 以南极磷虾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特异性的巢式引物和随机引物,通过交错式热不对称PCR (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AIL-PCR) 克隆南极磷虾胰蛋白酶基因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测序结果表明,南极磷虾胰蛋白酶基因序列全长961bp,其中含有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798bp,编码266个氨基酸。结论 本实验成功克隆了南极磷虾胰蛋白酶基因,为进一步了解该酶的结构、功能和基因工程制备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南极磷虾;TAIL-PCR;胰蛋白酶;基因

  胰蛋白酶是动物消化系统中主要的一种碱性蛋白水解酶,属丝氨酸蛋白酶家族,能专一性地水解肽链中赖氨酸和精氨酸的羧基所形成的肽键。南极磷虾因其独特的生活环境,体内的胰蛋白酶具低温高效性,有研究表明,南极磷虾胰蛋白酶在37℃和1~3℃时的活性分别是牛胰蛋白酶活性的12倍和60倍[1]。深入研究该酶对适冷性酶酶学性质的探究、蛋白质工程体系的完善具有极高的价值。目前获得南极磷虾胰蛋白酶的方法主要是组织提取,这不仅步骤繁琐而且成本高昂。本文旨在克隆南极磷虾胰蛋白酶基因,为进一步在工程菌中表达以大量获得南极磷虾低温酶奠定基础。

  交错式热不对称PCR (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AIL-PCR)是一种快速有效扩增已知DNA序列侧翼未知序列的方法[2-3],由Liu和Whittier[4]首次报道该技术。目前许多基因的克隆都是通过这个方法获得,马春骥等[5]用TAIL-PCR成功克隆了绵羊肺炎支原体Y98株的未知基因Hsp70 (DnaK) ,张伟涛等[6]利用TAIL-PCR克隆了一种耐盐基因。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南极磷虾冰冻样本2012年取自南冰洋水域48.1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amHⅠ、EcoRⅤ、PrimeSTAR Max DNA Polymerase、Genome Walking Kit购自Takala公司,pEASY-Blunt Cloning kit、pEASY-T1 Cloning Kit购自全式金公司,TIANamp Marine Animals DNA Kit购自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DNA Engine Dyad PCR仪产自美国Bio-RAD公司,PCR引物由北京华大基因公司合成。

  1.2南极磷虾基因组DNA的提取 南极磷虾为本课题组参加南极科考任务所取样品,取其尾节肌肉组织提取DNA,按照动物组织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基因组DNA提取。

  1.3南极磷虾胰蛋白酶基因保守片段的克隆 根据文献及GenBank中已报道同源性较高的几种甲壳动物胰蛋白酶的氨基酸序列,得到两条简并引物。上游引物:CCTTACCAGCTCAGCTTCCAG;下游引物:TGCGGTGTTAGTCATAATCC。使用上述简并引物对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反应体系:template DNA 200ng,primer1 10pmol,primer2 10pmol,PrimeSTAR Max Premix (2X) 25μl,Sterilized distilled water to 50μl。反应条件:98℃ 10s,55℃ 5s,72℃ 5s,35个循环,72℃延伸5min,扩增产物在1%琼脂糖凝胶中进行电泳,将PCR产物用QuickGel Extraction Kit回收后克隆至pEASY-Blunt Cloning Vector,经酶切鉴定重组质粒测序。

  1.4利用TAIL-PCR获得基因5' 端序列 根据克隆得到的基因序列,利用Primer5.0软件设计3条序列特异性的巢式引物,SP1: GAGGAATGGCCTGGA

  CGAAGTCATT;SP2:CTCATGTTGGATGATCTTGGACAGG;SP3: AACACAATG

  TCCAGCGCAGATGGC。进行TAIL-PCR时,分别用AP1 Primer和AP2 Primer进行反应,以AP2组为例,用上述提取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以AP2 Primer作为上游引物,以SP1作为下游引物,进行1st PCR反应。2st PCR 反应将1st PCR反应产物稀释1000倍,取1μl作为2st PCR 反应的模板,以AP2 Primer为上游引物,以SP2作为下游引物。3st PCR 反应将2st PCR反应产物稀释1000倍,取1μl作为3st PCR 反应的模板,以AP2 Primer为上游引物,以SP3作为下游引物。三次反应的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分别参照Genome Walking Kit试剂盒。反应完成后,取3st PCR反应液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切胶回收,将回收产物与pEASY-T1 Cloning 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Trans1-T1,采用蓝白斑筛选,重组质粒经酶切验证后测序。

  1.5克隆南极磷虾胰蛋白酶基因 利用已获得的南极磷虾胰蛋白酶基因5' 端和3' 端序列设计引物,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同1.3。扩增产物在1%琼脂糖凝胶中进行电泳,将PCR产物用QuickGel Extraction Kit回收后克隆至pEASY-Blunt Cloning Vector,经酶切鉴定重组质粒,测序。

  2 结果

  2.1 南极磷虾胰蛋白酶基因5' 端序列 以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引物SP1、SP2、SP3与Genome Walking Kit提供的随机引物AP1、AP2进行三轮PCR扩增,仅用随机引物AP2得到预期的阳性结果,电泳结果见图1。将图1第二泳道长度接近250bp的片段克隆至pEASY-T1 Cloning载体,酶切验证正确后测序得到一段长为257bp的序列,经分析,确定这257bp含胰蛋白酶5' 端及上游28bp的序列。   2.2南极磷虾胰蛋白酶基因序列分析 以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基因5' 和3' 端引物进行PCR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电泳,电泳结果见图2。将图2所得的PCR产物回收后,克隆至pEASY-Blunt Cloning载体,经酶切验证后,测序,测得其为一961bp的序列,用"GT-AG法则"[7]分析发现该片段第267-429位置是内含子,长度为163bp;同时具有两个完整的外显子区1-266和430-961。利用DNATools软件进行分析后,推断胰蛋白酶含有266个氨基酸。经Clustal X软件和NCBI Genebank软件将推测得到的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胰蛋白酶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发现有较高的相似度。其与凡纳滨对虾胰蛋白酶有较高的相似度(Identities=82%),与日本囊对虾、中国对虾的相似度都达到了81%、81%。基因ORF见图3。

  3 讨论

  胰蛋白酶的研究历经了粗酶提取、分离纯化、分子结构、蛋白亚型研究以及基因的研究[10],每个阶段随着实验的推进和分析数据的增加都带来新理念的更新和研究领域的扩展,现阶段甲壳动物胰蛋白酶的研究较少。利用信号肽预测软件SingnalP推断南极磷虾胰蛋白酶的信号肽为1-14aa,前体蛋白为1-29aa。和其它甲壳动物的胰蛋白酶序列一样,南极磷虾胰蛋白酶的成熟肽的序列同样是从Ile-Val-Gly-Gly开始,含有所有丝氨酸蛋白酶中都保守的活性三联体His74、Asp125、Ser225。

  本实验成功克隆了南极磷虾胰蛋白酶基因,并合理推断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对基因的结构研究、cDNA的获得及胰蛋白酶层面的探索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实验结果为下一步基因表达低温胰蛋白酶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Sjodahl J, Emmer A,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proteinases from Antarctic krill (Euphausia superba) [J]. Protein Expr Purif, 2002, 26(1): 153-61.

  [2]Singer T, E Burke, et al. High-throughput TAIL-PCR as a tool to identify DNA flanking insertions [J]. Methods Mol Biol, 2003, 236: 241-72.

  [3]Huang H, Wang G, et al. Direct and efficient cloning of full-length genes from environmental DNA by RT-qPCR and modified TAIL-PCR [J].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2010, 87(3): 1141-1149.

  [4]Warshawsky D, L Miller, et al. A rapid genomic walking technique based on ligation-mediated PCR and magnetic separation technology [J]. Biotechniques, 1994, 16(5): 792-794, 796, 798.

  [5]马春骥,李敏,等. 绵羊肺炎支原体 Y98 株未知基因 Hsp70 (DnaK) 的克隆[J]. 中国兽医学报,2011, 31(12): 1733-1737.

  [6]张伟涛,程国军,周俊初. 利用TAIL-PCR克隆耐盐基因及其分析[J]. 生物技术通报,2010, (11): 166-170, 176.

  [7]吴志强. 太平洋磷虾 (Euphausia Pacifica Hansen) 胰蛋白酶样酶酶学性质及基因片段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7:2-164.

  克隆技术3000字论文篇二:《试谈寻求理性与跨越一对克隆人技术的辩证考量》

  摘要: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许多事关人类生存和尊严的伦理问题,如科技伦理、环境生态伦理、生命伦理等。在生命伦理学中,有关克隆技术的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一方面,由于其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的不确定的抑或是灾难性的后果,不少人视之为洪水猛兽而强烈反对;另一方面,又由于人类克隆技术可能给人类生活带来美好的前景,人们又对其寄予了无限的期望。

  1996年,克隆羊多莉的悄然问世,标志着人类已经具备克隆哺乳动物的生物技术;2000年克隆猴泰特拉的问世,则意味着克隆人类本身已没有什么大的技术性障碍;2001年11月,克隆人三剑客之一的扎沃斯宣称,用于治疗性的第一个克隆人胚胎即将产生。随着克隆技术的进一步推进,世界上可能将出现独立于有性繁殖的自然出生的人,利用生物技术通过无性生殖产生与供体人有完全相同基因的人――克隆人。

  一、克隆人技术面临的多重诘难

  克隆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克隆人”即将诞生的说法,在没有做好任何心理准备的社会中引起了极大的恐慌,一些科学家、伦理学家和政府部门担心这种技术可能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后果,各种诘难不断出现。

  首先,人类克隆技术可能破坏基因的遗传多样性机制。通过基因组的重新组合和变异产生出新的基因类型,为人类的进化过程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使人类得以在选择之下更加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要求。而人类克隆过程中遗传物质的纯化实质上意味着遗传获得性的退化,这不利于人类的进化。

  其次,克隆技术可能将使人的尊严和价值荡然无存。对于克隆人来讲,人能被“制造”这件事本身就是对人类尊严的一种亵渎,而这种盲目的克隆还要把人当作工具和手段,这成为诸多组织反对克隆人的思想起源。

  第三,克隆有违社会伦理道德。克隆人的出现,使世代的秩序和个人身份的确立出了问题。这种秩序和定位是构成人和社会关系的基本部分,如果产生了混乱,人和社会的意义将发生偏移。如果用克隆技术繁殖后代,不需要两性关系参与,那婚姻、家庭、宗教和性观念等势必发生变化。

  第四,克隆人的过程存在很高风险。维尔穆特研究组在培育多莉羊的实验中,融合了277枚移植核的卵细胞,仅获得了“多莉”这一只成活羔羊,成功率只有0.36%;而10年过去,多莉羊由于有着诸多的先天缺陷,病患缠身,不得不于2003年执行“安乐死”。如果用人体来做实验,可能出现流产、早产、死胎、畸形等不良后结果。

  二、克隆人的辩护与理性跨越

  克隆人技术虽然面临多方诘难,但其积极作用有目共睹。克隆人技术(尤其是生殖性克隆)有利于克服免疫排斥,为医疗提供稳定的干细胞来源,为攻克遗传疾病、癌症等疑难病症开辟了新的途径,并可以帮助不育夫妇获得后代。如果克隆人技术是如此有利于人类,造福于人类,就应当以如何有利于克隆人技术的发展,而不是限制来更新伦理的观念。只要人类克隆技术试验与应用满足这两个前提条件:第一,该项技术是成熟的,被证实为安全而可靠的;第二,在严格限制条件下,生殖克隆仅仅服从于满足不孕不育夫妇的生育要求的唯一目的,就可以进行。

  伦理道德存在的合理性在于现实生活的需要,人是不会为伦理道德而存在的,伦理道德为人而存在。伦理道德和科学及其技术的冲突,将因人类选择新的科学及其技术创造新的生活而解决。从伦理道德方面上看,克隆人所引起的亲缘关系、伦理关系并不比试管婴儿更复杂。第一位“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于1978年在英国出生时,像现在“克隆人”一样,在全世界引发了一场重大的道德争论,但目前“试管婴儿”在全世界迄今为止已经诞生了30万,已经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了。人应该服从道德的规范,但道德规范归根结底是为人类生活服务的,人类生活发生了变化,人们的道德观念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的。

  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项科学技术成果的诞生和发展都有一个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随着技术的改进,生殖性克隆的成功率还有望增长。比如可以通过把人类克隆技术与可以期待的未来的成熟的基因重组技术结合,来避免人类生物遗传学上的衰退。回顾人类医学发展走过的历程可以看到,医疗技术如输血、解剖等每一项都是由不成熟走向成熟,克隆技术也是一样。

  从社会效果上看,生殖性克隆技术大规模的运用与开展生殖性克隆技术研究是有本质区别的。我们反对生殖性克隆技术尤其是不成熟的生殖性克隆大规模的运用,但并不因此就反对生殖性克隆技术的研究和待它成熟之后有限范围内的运用。即使像核武器这个在道义上完全是恶的东西,世界上一些国家也一刻没有放弃对它的研究,那我们为什么要反对像克隆人类这一在某些方面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技术研究呢?

  克隆人技术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而且还具有巨大的医疗价值和商业价值。如果说克隆人技术的科学价值是全人类的,那么它的医疗价值和商业价值则是竞争性的。可以说,哪一个国家首先掌握了克隆人的技术,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拥有了优势和主动,而起步晚的国家可能因此而遭受现在还无法预测的损失。如当年美国率先掌握制造核武器技术,虽然它从一开始在道义上便不光彩,但后来各国却不得不加紧对此项技术的开发研制。由此可见,对生殖性克隆人研究采取简单禁止的做法就未免过于草率了。

  从本质上讲,科学精神是一种探求真理的、怀疑的、批判的精神,科学技术在理论思考和实践形态上的创造性和超前性是其最重要的特征和生命力所在,因而它完全有可能与现行的社会理念、社会规范和社会道德不一致,有时甚至可能完全对立。维萨留斯的人体构造说和哈维的血液循环说,哥白尼的日心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当时均是如此,如果没有他们敢冒“天下之大不讳”,也就没有今天的科学技术,没有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了。

  三、结语

  科学技术从来都是一柄双刃剑,某项科技进步是否真正有益于人类,关键在于人类如何对待和应用它。我们对“技术恐惧”的实质,是对错误运用技术的恐惧,而不是对技术本身的恐惧。克隆技术确实可能和原子能技术一样,既能造福人类,也可祸害无穷。我们相信,当克隆技术发展到相当成熟,能安全地应用于人类,在法律和伦理双重规范制约下,势必将造福于人类。

  在21世纪,基因科技必将而且也必定得到更大的发展,因此基因科技应当遵循人类遗传研究的四项基本原则,即:人类基因组是人类共同遗产的一部分,坚持人权的国际规范,尊重参与者的价值、传统、文化和完整性,承认和坚持人类的尊严和自由。我们在欣赏基因科技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对与传统道德伦理的冲突,应以理性的态度正确对待,使人们的思想与新技术发展相适应,同时也应制订必要规范以防造成灾害,使科技得以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宇汝松,道教文化视野下对克隆人的伦理思考[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

  [2]张露,陈俊明,从人的内涵解读“克隆人”的本质[J],法制与社会,2010(2)

  [3]李毕,李宁,对克隆人的伦理审视[J],哲学动态,2006(11)

  [4]陈国庆,对克隆人技术发展的哲学思考[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2)

  [5]赵俊,基因科技:寻求理性与跨域一对克隆人的再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

  克隆技术3000字论文篇三:《论克隆人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法律问题》

  摘 要: 基因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基因技术促进了克隆技术的发展。然而克隆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喜悦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安,克隆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其中包括法律问题。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方向。

  关键词: 克隆 法律问题 思考

  一、克隆技术的发展及其争论

  当今世界,最能煽动人们情绪的科学研究莫过于人类基因组计划了,它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98年5月一批科学家在美国罗克威尔组建塞莱拉遗传公司,目标是投入3亿美元,到2001年绘制出完整的人体基因组图谱。1999年9月中国获准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1%,也就是3号染色体上的3000万个碱基对。中国是继美、英、日、德、法之后第6个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参与国,也是参与这一计划唯一的发展中国家。2000年6月26日是值得世界纪念的日子,人类基因组的科学家宣布人类基因草图绘制完毕,各国元首在当天的头条新闻上发表贺词。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将促进克隆技术的良性发展,基因克隆技术带给人类的种种好处显而易见。克隆技术将导致器官移植的重大突破,人们不会再为移植器官来源不足而烦恼,给异体移植带来更大的生存希望。同样,利用克隆技术还可以大量复制“药物生产工厂”、“蛋白质生产工厂”、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

  公众对克隆技术的发展,尤其对克隆人技术态度不一。赞成者认为:第一,克隆技术符合自然规律,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在自然界普遍存在。

  第二,科学的进步与人类的宽容密不可分。

  第三,克隆技术有助于治疗白血病、癌症、艾滋病和帕金森症等多种疾病。

  反对者认为:第一,“知识就是力量”的理性主义哲学给自然和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问题。大自然的选择和上帝的安排是最完美的。在实验室里制造生命,完全抛弃了上帝,否定了亚当和夏娃。

  第二,生命的价值重于生命现象。克隆人技术诱发的道德风险足以摧毁现有以血缘为纽带,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伦理秩序,有悖于由血缘确定的秩序及由此形成的义务关系。家庭观念和家庭制度将被动摇,家庭成员间权利义务关系将重新调整。

  第三,克隆技术费用昂贵。

  二、克隆人技术发展带来的法律问题

  克隆技术如果被应用于人类自身的繁殖,那么,历史将进入批量生产人的时代。运用克隆技术复制的人体,将彻底搞乱人伦关系的概念,将消灭夫妻、父子等基本的社会人伦关系。过去,人类繁衍被看作是爱情的表现形式,两情相悦,结婚生子。而这项技术有可能打破这个模式,进入“组装”人的时代,使克隆人的身份难以认定,他们与被克隆者之间的关系无法纳入现有的伦理体系。这种“人”真正的父亲母亲将不是克隆时细胞被使用的那个人,而是科学家。可见,人类繁殖后代的过程不再需要两性的共同参与,这将对现有的社会关系、家庭结构造成难以承受的巨大冲击。例如,一个父亲的DNA克隆生成的孩子可以看作父亲的双胞胎兄弟,只不过延迟了几十年出生而已。克隆人可能自己的特殊身份而产生心理缺陷,形成新的社会问题。很难设想,当一个人发现自己只不过是另一个人的复制品,他(或她)有什么感受?

  一旦克隆人降临到这个世界,就必将引起数不清的道德法律问题:克隆人有无法律地位?是否可分割遗产?亲代豢养克隆人以备自己更换器官是否人道,是否合法?克隆出一万个爱因斯坦或希特勒会引起什么社会后果?如果某个工厂主克隆十万个智能克隆人作为驯服的廉价劳动力将会是什么情景?其实,更为深刻的是:这项技术将彻底粉碎人类对自身生命的敬畏。这对人类传统的伦理、法律和政治结构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人类的独特性、神秘性,人类对自身生命的敬畏将毁灭至尽,必将导致人类信仰的坍塌。

  将克隆技术用于人类繁殖,使得人在试验室的器皿中像物品一样被制造出来,从哲学上讲,这本身就是对人性的否定,严重损害了人类作为人而不是物品的自我尊严感;而那些将人与其他物种的重组后克隆出“非人非马”之类的东西,更是对人类尊严的严重侵害。在所有的法律中,《民法》也许是伦理色彩最为浓厚,对人的道德要求最高的法律。克隆人的出现对以人的生存、发展为终极关怀的《民法》到底产生何种影响?未来的克隆人对民法最大的冲击,即在于人与物的区分。克隆是人还是物的问题使民法陷入了两难窘境。一方面,若确认克隆人是人,在《民法》上则只能将其界定为自然人。

  而自然人是有特定的内涵的,“自然”两字重在揭示其生殖、发育的自然过程:两性的结合,在母体内发育,既有父,又有母。而克隆人是对人的基因的复制,很难说有父或母。这就产生了问题:克隆人有无父母?有几个?再如,从人的胚胎中取出基因,克隆一个人,那么克隆人与以后的胎儿之间到底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呢,还是兄弟姐妹关系呢?无论确认何种关系,都有悖于伦理秩序及生育观念。另一方面,若不承认其为民事主体,则只能将其界定为物。这样克隆人即成为权利客体,既可以是所有权的对象,又可以是债权的对象。

  依民法原理,克隆人的所有者对其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从驱使其劳作至生杀大权,均被法允许。但是,克隆人在一定的环境下,会具有与自然人相同的属性:有语言,有思想,有感情。人们在情感上能否接受这样一种“物”?若将其视为物,则是否违背了民法构建的平等秩序?由此可见,克隆人对未来民法的主体制度冲击很大。进一步看,无论是否承认克隆人为民事主体,都会对民法物权、债权制度产生影响。因而,从宏观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克隆人对整个民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克隆带来的许多法律问题,从刑法角度审视,最大问题可能是使人为所欲为,刺激犯罪。一些刑法学家通过对犯罪史的考察认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都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犯罪形态从暴力型向非暴力型转变,在很大程度上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制约。不是说科学技术或者由科学技术所带动的社会进步不好,只是强调,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能带给人类灾难性的后果,对其应用必须有所节制。

  克隆技术的致命危险在于:没有把人当人,人之所以为人,是以有人性为前提的。而在克隆技术中,人不是人,人是被作为复制对象而存在的,人成了物,丧失了人性而具备了物性。物性可能会彻底毁灭人性,因为任何物性都不承认伦理秩序、道德秩序、文化秩序乃至社会秩序。当人可以任意复制时,人人都变成了物,人类这个物种就会在地球上彻底丧失尊严。人们对自己、对他人的人格、健康、生命都不会爱惜,相互杀戮也不会受到指责,在这个时候,再谈羞耻心、犯罪感可能都是多余的。人如果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没把人的尊严当回事,那么还会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犯罪到那时就成了家常便饭、小事一桩了。因此,克隆技术可能会提倡犯罪和刺激犯罪。那时,国家也许不得不禁止制造克隆人了。

  三、对问题所提出的思考

  综上,我提出几点感想,作为克隆人技术的发展所衍生法律问题的思考方向。

  1.破除“以人为本”之法律思想

  在宪法学理论下的法学理论,大都以人为本,甚至更局限于基本权利的主体观,长期以来桎梏法律人的思维模式。例如在基因科技研究中,胚胎相关权利保护问题,就往往因“胚胎非人”,而无法在基本权利思维中,即所谓基本权主体及保护范围理论中立足,对于可以形成不同特定组织的“多潜能干细胞”也一样。

  此外,基本权利保障大都以有自由意志的“个人”为主,而基因隐私权已涉及有血缘关系整体家庭成员的集合隐私利益,必须予以重视。

  2.突破以当代多数人利益为前提之法治国理论

  法律人的“法治”思维及所依据的理论,大都以当代民主表决为前提,因此对少数人利益关照,尤其对后代利益思考极为欠缺。如何融入关怀未来时代的权利的代际正义思考,尊重少数弱势的正义观,以及认识正义与自由追求的优先顺序思考,这肯定是非常重要的。如前所述,在现有法律思维与建制中,根本没有设想下一代应有权“参与”这一代的任务讨论或决定的机制,而该讨论或假定,往往影响后世子孙的福祉。因此,在当代法律中如何容纳代理后代权益的有效机制,以及针对集体的决定重新评估法律意义,恐怕是关系人类绵延不绝或毁灭的重点问题。

  3.“责任原则”之再定位

  一个人的行为对社会所负责任之轻重或分配,必须一并考虑到他天生的条件、后天环境与个人努力,才合乎正义。若一个人天生已受掌握,是在别人决定下来到世间的,其对社会的责任则有待重新评估。

  4.多元风险社会中法律原则多元化之认知

  今日社会称为多元化社会不为过,以基因科技发展所衍生诸多未知不确定的巨大转变可能性而言,风险无处不在。人享受新科技成果的同时,心中可能潜藏对该科技负面作用的焦虑。若尚未确知,或尚有争议的科技风险,国家则以所谓“风险决定”为名,采用干预或管制措施,或采取所谓实验性立法,这样是否有其正当性,是否已超越法制的界限,值得探究。面对此种社会,需要借助公民参与和公共讨论,尽可能加重承担科技风险的人于科技决策中的分量。为避免直接民主对科技发展的负面作用,在规范管制上,要遵循交互利用宽容原则,应用风险理论及正义理论。

  参考文献:

  [1]饶新华.人类正处于伟大科学发现时代的前夜.世界科学,2000,(10).

  [2]张猛.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深远影响.科学,2000,(4).

  [3]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

  [4]秦义龙.基因专利浅谈.当代法学研究,2000,(103).

  [5]郑思成.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1.对克隆技术的看法英语作文100词

2.克隆技术弊大于利的辩论稿

3.成功不可以复制论文

4.成功不可以复制议论文

5.高考生物克隆技术检测试题

6.科技哲学结课论文3000字

    262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