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技术论文>

跨栏技术论文(2)

家文分享

  跨栏技术论文篇二

  跨栏跑教学中栏间步技术分析

  [摘 要]跨栏跑技术教学可分为直道栏技术教学和弯道栏技术教学两部分,本文结合跨栏跑教学中存在的难点,首先阐述了跨栏跑技术特点,进而分析了直道跨栏跑和弯道跨栏跑中的栏间步技术,并提出了跨栏跑教学中栏间跑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 跨栏跑 教学 栏间步 技术分析

  一、跨栏跑教学中存在的难点

  1. 跨栏跑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对协调性、柔韧性和灵活性要求较高。因此,在教学中应始终注重柔韧性练习,使学生的这一素质有所提高,以促进跨栏跑技术的学习与掌握。

  2. 学生在攻栏时控制动作的能力差,摆动臂和下压腿的配合时机掌握不好,使跨栏步和下栏后的身体平衡保持不好,教学中应重点解决这一问题。

  3. 跨栏步和栏间跑的衔接技术较难掌握。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差,正确的跨栏技术做不出来时,跨栏步和栏间跑的衔接不连贯,常出现动作停顿的现象。初学者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跨栏步起点,过远或过近都会影响跨栏步技术动作,从而影响到下栏和栏间跑的衔接。

  二、跨栏跑技术特点

  1. 速度成为跨栏跑技术的灵魂

  随着“跨栏”向“跑栏”技术发展过渡,人们对跑的要求越来越高,跑与跨的动作区别也在逐步地缩小。因此跨栏跑技术的发展对跨栏跑运动员的速度要求也越来越高,速度将成为优秀跨栏运动员的灵魂。

  2. “远起跨,近下栏”的技术逐步形成

  现代过栏技术“远起跨,近下栏”这一特点是随着运动员的身高和身体素质的提高而出现的。起跨和下栏技术是整个跨栏跑技术中两个重要的技术环节。

  起跨是指从起跨腿踏上起跨点至蹬离地面止这一支撑时间。起跨的任务是保持较高的水平速度,为迅速过栏创造更大的腾起初速度和适宜的腾起角度。

  下栏着地是指从人体腾空过栏身体重心达到最高点开始,到摆动腿积极下压着地支撑这一动作过程。摆动腿积极有力的下压动作缩短了跨栏跑的腾空距离,有效地缩短了过栏时间,提高了运动员的过栏速度。优秀运动员的下栏着地点距离栏架约为1.50米,着地角度约为78°左右。

  3. 栏间跑的步长以及栏间步与跨栏步趋于均匀化

  由于摆动腿下栏的速度明显加快,腾空时间减少,起跨腿小腿直接收向大腿,折叠后靠拢向前提拉的动作,使下栏的第一步达到必要的步长与步速,使得整个跨栏跑的水平速度得到较好的保持,并非常连贯地由跨转入到快速跑进。

  三、栏间步技术分析

  1. 直道跨栏跑中的栏间步技术

  (1)直道跨栏跑。直道跨栏跑项目有男子110米栏,女子100米栏。110米栏运动员一般用50―52步跑完全程,起跑至第一栏用7―8步,栏间跑3步,最后一架栏至终是14.02米,用6―7步。110米跨栏跑的栏架高度为1.067米,栏间距离为9.14米,起跑线至第一栏的距离为13.72米,全程设有10个栏架。100米栏运动员一般用49―50步跑完全程,100米跨栏跑的栏架高度为84厘米,栏间距离为8.50米,起跑线至第一栏的距离为13米,最后一栏至终点是10.50米,全程设有10个栏架。

  (2)栏间跑技术。栏间跑技术是指从摆动腿下栏着地点到下一栏起跨点之间的跑动动作。栏间跑的实际距离除去跨栏步的距离外,只有5.50―5.70米左右,栏间3步的步长比例一般为小、大、中,随着现代跨栏技术的不断发展,栏间跑的步长趋于均匀化。

  2. 弯道跨栏跑中的栏间跑

  (1)弯道跨栏跑。弯道跨栏跑项目包括男子、女子400米栏。400米栏栏架相对较低(男子91.4厘米,女子76厘米),但栏间距离相对较长。由于栏架相对较低,过栏不是十分困难,但对运动员跨栏的节奏、速度、耐力以及意志品质都要求较高。

  (2)栏间跑技术。由于栏间距离固定,因此,要求跨栏时有较好的节奏,栏间步数固定,步长准确,并能准确无误地踏上起跨点。栏间男子一般跑13―15步,女子15―17步。好的栏间跑技术表现为跑速均匀、节奏准确、动作轻松。向前跑的效果好。

  栏间跑一般有相同节奏跑和混合节奏跑两种。相同节奏跑是指全程栏间跑均采用相同的步数跑完全程。混合节奏跑是指不同的段落采用不同的步数跑完。由于相同节奏跑技术要求较高,一般优秀运动员选用。而混合节奏跑可以弥补后半程由于体力不支而导致速度下降、步幅减小的问题,保证全程栏间跑节奏的相对稳定。栏间步数与栏间节奏的建立,必须结合个人训练水平、运动能力,不能刻意模仿,更不可临场比赛时随意改变。

  四、跨栏跑教学中栏间跑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1. 第一步过小,破坏了栏间跑节奏。

  产生原因:跨栏步摆动腿消极,着地点远离身体重心投影点,形成过栏后的停顿或起跨腿提拉动作不正确。以及起跨腿过栏时前引幅度过小,摆动腿踩关节力量较差等。纠正方法:改进跨栏步技术和发展下肢小肌肉群力量。

  2. 栏间跑脚迹不在一直线上。

  产生原因:摆动腿下栏着地不正或起跨腿向前提拉不到位和八字脚等。纠正方法:改进跨栏步和平跑技术或把栏架放到跑道线上,要求跑道跑进。

  3. 栏间节奏不正确,第二步过大或第三步不能做出“短步”,影响下一栏的起跨攻栏动作。

  产生原因:第一步过小,企图用加大第二步来弥补,因而形成第二步的赔大步跑,甚至需要继续加大第三步,才能跨过下一栏架。纠正方法: 改进跨栏步技术,加大过栏后第一步的步长或校长栏间距离,要求用五步完成栏间,改进跨大步跑的错误动作。

  参考文献:

  [1]张冠球: 浅析女子100米跨栏跑的栏间节奏与运动成绩的关系[J]. 山西体育科技, 2006,(01) .

  [2]王跃凤:高师体育专业女子百米栏栏间步教学探讨[J].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06)

  [3]吴建华 陈 敏:400米跨栏跑栏间步幅对成绩的影响[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9,(03)

  [4]陈润松:对我国高校女子400米栏栏间节奏的探讨[J]. 体育学刊, 2006,(01)

  
看了“跨栏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110米100米200米400米跨栏技术讲解

2.浅谈体育教育的研究论文

3.浅谈国防教育的论文

4.浅析体育学困生的心理成因及解决方案论文

5.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

252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