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动检测技术论文
自动检测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综采机械化、矿山机电等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关于自动检测技术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关于自动检测技术论文篇一
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索
摘要:自动检测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综采机械化、矿山机电等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如何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就成为目前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的重点工作。
关键词:自动检测技术教学改革模式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以信息的获取、转换、显示和处理为主要内容的自动检测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完整的技术学科,在促进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广阔领域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动检测技术作为高校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矿山机电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通过学生对多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和特性的学习,掌握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技术,为智能仪器、自动化控制、自动检测等技术打下基础。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和重要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应比普通高校更加重视对该课程教学的改革,这是自动检测技术教学培养目标的必经环节。只有大胆对自动检测技术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也只有对自动检测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我们培养的人才才能适应市场需求,这是我们的办学特色,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 自动检测技术教学现状
自动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其中理论课时占60%,实践课时占40%。按照教学内容要求,实践教学内容一般不应低于教学总学时的40%。除此以外,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该课程还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1 在教学内容上,由于该课程具有信息量大、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教授过程中学生感觉深奥。加之所选教材各章节教学内容又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而各种传感器与生产、生活结合紧密,且应用广泛、种类繁多,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也逐渐显现。所选教材不能体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特点,是本科教材的压缩与简化。
1.2 在教学方法上,仍采取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课为主导的理论教学为主,侧重于各种传感器结构、原理和测量电路的讲解,教师讲起来枯燥乏味,学生学起来艰涩难懂,教与学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难题需要绘制大量图例。由于校方为保证实践教学的学时,于是压缩学时数,这种“板书+挂图”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
1.3 在教学条件上,已有实践教学设施利用率低,缺乏校内实训基地。实验教学仍以传感器工作原理验证为主,造成了学生缺乏运用传感器解决实际参数检测问题的技术和能力,与我校“上手快,留得住,后劲足”的培养模式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实验简单,缺乏创新,学生既看不见传感器的敏感元件,也不进行传感器检测电路的设计。很显然这样的教学方法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既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自动检测技术教学改革
2.1 结合专业特点,优化教材内容
现有的自动检测技术教材数目繁多,教学重点各有不同。鉴于现有自动检测技术内容的多样性且明显带有行业特性,为了能培养更贴紧行业特色的专业技术人才,就需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取舍。为此,结合我校高职人才培养主要服务于自治区煤炭企业的目标,与其他院校一起完成了自动检测技术一书的编写工作,并由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新编教材理论与实际并重,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力求理论浅、应用多、内容新,坚持“理论以够用为度,要为应用服务”的原则,注重应用实例的介绍,同时尽量反映自动检测技术领域的新技术、新动向。同时,结合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教学重点、难点,重在突出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如在各种传感器的应用实例中,都增加了传感器在现代化煤炭企业自动控制和检测技术中的应用,力争实现教材为培养目标服务的宗旨。
2.2 案例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改革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其潜能,改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培养不够、工程素养不足的现状,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能力。
传感器是实实在在的器件,而自动检测技术不断发展,新型传感器又在不断研发之中,为了能讲好这门课,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各种传感器结构、工作原理、测量电路为基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部分传感器器件进行演示,并配以生动形象的图形、动画等形式展现出来,例如利用动画形式展示电阻应变片在电子秤中的应用、超声波传感器在流量测量中的应用等,既让学生见识了真实传感器的模样,又让学生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其次,通过案例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重点突出一条主线,即各种传感器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对于每一种传感器都要举出工程实际案例,以工程应用背景的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到气敏电阻传感器时,以煤矿井下监测监控系统中常用的KGJ15型智能遥控甲烷传感器为例,既突出了办学特色,又拉近了学生与实际的距离,达到了互动目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充分发挥实验课的优势,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让学生在实验室针对课堂上举的实例,利用现有的CYS-2000型实验台,自己组装、制作各种检测装置,如利用气敏电阻传感器制作有害气体检漏仪、利用霍尔式传感器制作转速测量仪、利用光电传感器制作光控灯等。通过这些应用性实验的开发,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相关传感器性能、特点的理解,并能从实验中学会检测电路的设计和制作,引导、启发学生拓展它的应用领域。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接电路、查故障,直至调试成功,完成一个从学生到工程技术人员的角色转型,既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工程意识和实践应用能力。
2.3 变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试方法为学习能力和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并重的考核模式
现有的高校课程考核方法主要是通过期末考试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这种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试方法并不能真正地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专业应用能力,这就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考核体系。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教学现状和课程特点,我们针对自动检测技术的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本门课程的成绩评定主要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核三个方面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20%,主要包括出勤情况、回答问题、课后作业、大作业等;实验成绩占20%,主要考核学生对传感器性能的了解程度、对所应用的测量检测电路熟知程度和工程实践的应用能力;期末考试成绩占60%,主要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型涵盖填空、选择、应用、综合设计几个部分。通过这样的改革,最大限度减小了突发性和不确定因素对成绩的影响,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专业技术能力。通过几年对该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需将知识传授、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高融为一体。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学改革中,应用理论并对照反思,充实自身的教学经验,澄清教学改革的困惑,才能为解决现实的或未来的教学问题打下基础。同时通过课程教学改革,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学生接触到了前沿的学科动态,提高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这样的课程完成好了教学内容,培育出了符合专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魏良,王建国.自动检测技术.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2]张红.传感器系列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
[3]牛甲,熊刚.浅谈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2011.
[4]郑春娇.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与考试方法改革的几点措施[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5]张小奇.传感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自动检测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