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育论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进行文化熏陶的教育,关系到学生的基础素质培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范文一: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虽然在现代高中语文课堂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应用方式上还存在着许多的误区,这些误区不仅会导致教学质量出现下滑现象,还会导致教学目标出现偏差现象,这些现象使得高中语文教育失去了最终的教育意义,因此,针对这些现象,利用正确的多媒体技术应用途径改变这些现象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以下笔者对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出有效的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增强理解力
语文是一门非常丰富的课程,其容纳了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以及历史名人、名事,是我国重点教学课程之一,但是,由于语文课程的情感非常丰富,而许多情感大多都需要具备较好的理解能力才能够完全地理解课文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因此,在开展语文教学前,教师可根据语文课程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情境教学增强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时,需要注意情境内容是否具有吸引力,利用吸引力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多媒体技术发挥有效作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视频、图像、声音等功能来创设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在讲解《飞向太空的航程》这篇文章时,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讲我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逐渐提高,最终实现了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但是,若是按照简单的课程教学来进行讲解,学生普遍难以理解我国是经过多少年的努力付出了多少汗水才得以实现这个梦想的,也难以理解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对此,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当中的情感与思想,教师可在课程开展前,利用网络技术在网络上查找关于我国研发第一架飞机的视频或图像资料,并将每一代新研发的飞机形象图片根据研发时间进行顺序排放,最后将资料与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设计与衔接,并在课程《飞向太空的航程》正式教学前,将1909年9月21日我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冯如所制造的飞机资料进行播放,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第一架飞机的真实形象,再播放一系列不同年代的飞机变化与发展状况,通过真实的情境播放,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本文章时了解作者字里行间中充满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与情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对课文情感产生共鸣,从而能够更容易地感受到文章中作者对我国的爱国情怀,感受到文章中每个段落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与特点,使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得到有效应用。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相互协作,调动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放松心态,拓展思维,提高对语文课程内容的消化能力。为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应与学生多进行互动,增强沟通与交流,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习。例如,教师在根据《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文章开展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网络课件,利用课件的形式来呈现马克思生前的种种贡献,但是在制作课件时,教师可将其中一部分的课件制作工作交给一小组的学生,学生小组的选择为了公平起见根据每组轮流而来,教师将课件的制作工作交给学生后,可指引学生上网去搜查马克思的生平资料以及种种事迹,然后再将搜查资料交给教师进行整合。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合理的整合能够将马克思生平对历史、科学、无产阶级所作出的贡献一一地呈现出来,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地了解马克思的一生以及种种事件,从而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意义以及文章语言中悲痛深沉的情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通过互动与合作的形式拉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从而使教师能够摆脱以往严肃的形象,使高中语文课程更容易地施展开。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出课程问题,开发学生思维
语文课程作为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不仅需要加强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还要加强学生对隐藏含义的理解,隐藏含义是在语文课文中时常出现的隐喻表达方式,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学生来说,往往难以看懂字里行间中真正的含义,只能看懂字表面的浅层含义,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这些含义,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图片功能,将语文短句进行提炼,再根据语文短句提出课程问题,让学生能够根据一段看似普通但实际具有隐喻的短句进行反复的研究与分析。例如,教师在教学《老人与海》这篇文章时,这篇文章主要是讲源于一位古巴老渔夫的亲身经历,饱经沧桑的老渔夫桑提亚哥已经八十四天未捕到鱼了,在第八十五天,他又一个人出海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了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然而,在归航途中,马林鱼却被鲨鱼吃掉。教师可将这段文字作为问题题目,并让学生对这段文字进行分析,提出这篇文章的人象征着什么?强象征着什么?然后学生可以通过不断的思考得出:这篇文章中的人代表着老渔夫的不幸,强代表着老渔夫勇于挑战,勇不屈服的精神。通过课程问题的提出,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总而言之,多媒体技术虽然在教学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每个应用途径都不同,所带来的教学效果也不同,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语文教育之中并非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这关乎着教学的改革以及发展方向,也关乎着学生的能力培养问题,因此,教师在利用多媒体开展语文教学时,应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需求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增强理解力,利用多媒体技术相互协作,调动教学氛围,提出课程问题,开发学生思维,使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得到有效应用。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范文二:高中语文教育人文素养的培养
现阶段,国家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才人文素养的要求也跟着高起来。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满足学生对文化知识的需求,还要将学生的人文素养考虑在内,进行深入的培养,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的后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人文素养的概述
人文素质相对来说比较宽泛,涉及的内容多而琐碎,对个人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具体的讲,人文素质是个人的内在品质在客观世界中的表现。每个人的具体行动都是由其内在的品质和精神决定的,虽然内心的想法不可观,但是,个人的表现是可以进行评判的。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将正确的人文道德和人文思想传递到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善美,需要学习什么,不能学习什么。语文教育是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只有做好语文教育工作才可以培养出品德高尚的学生,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心态,迎接生活的挑战,做文明的学子。
二、高中语文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高中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还是学生生活中重要的工具,关系着个人的发展和生活的质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将自己视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语文客观知识的同时还要着重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入人文情怀,将语文视为提高个人魅力、提升自我形象的重要工具。
1.提升学生的适应力
语文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考试的分数多么的高,而是可以将学到的知识运用的生活中。部分学校将语文成绩看成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这种认知存在着偏差,对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高中语文从根本上说是一门语言,是应用性的学科,这就意味着成绩高的学生并不一定具备人文素养。教师应从教材中找到人文素养的内容,并将这种素养进行深入的挖掘,将其中的精华充分的展示出来。对于文章的品读和古文的欣赏,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这种能力的训练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剖析,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启示。学生可以凭借这种能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更加健康的发展。
2.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模式都是由教师主导的,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进行学习,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指定了方向,但是,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范围。这种教学方式过分的强调了教师的作用,学生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自主学习,多种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组成活动小组或是讨论小组,对每个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每个学生都可以自由的发挥,提升自己的能力,充分开发各人的潜力,主动地理解其中的人文情怀,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体验。
三、高中语文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的措施
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教师和学校应该认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作用,改变传统的思想,将人文素养的培养看作是语文教育的一大目标。学生应积极配合教师,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多方面的发展,做合格的高中生。
1.现实与教材相结合,突出人文意识
随着我国的大跨度发展,社会变化速度十分的迅速,社会上的新事物不断涌现。现代的学生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着不良的影响。现代学生的思想跟着社会风气走,没有对国学进行深入的思考。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了解内容不多,又没有足够的团结精神,一味地追求个性。这些都严重的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使得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出现偏差。教师应该结合教材的内容,将教材中的名人名言以及其中包涵的人文素养进行深入的讲解,加深学生对教材的认知,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比如:在学习毛泽东的诗词时,教师可以将毛泽东一生的履历和爱国情怀与诗词联系在一起,并将关于毛泽东的材料进行全新的整理,形成连贯的信息,为学生全面了解毛泽东的诗词提供有利的材料。
2.灵活讲课,引发思考
语言的学习和运用离不开真实的环境,只有在真实的环境中,才可以体会到语言的魅力。设立情景模式可以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便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学生的价值观和认知观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塑造的,对学生如何运用语言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比如,在《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文章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组,进行其中精彩段落的朗读,并发挥多媒体工具的作用,营造一种气氛,使得这篇文章学习过程中一直处在令人激动的环境中,学生便可以更加准确的了解语言的人文素养;在古文的学习中,教师应该将那些枯燥、无趣的词语解释放在比较轻的位置,将文章的背景和人物的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和背诵,减轻学生的负担。
3.开展实践活动,提高人文素养
语文教育不仅仅局限在课堂,还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实践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学生只有和其他人进行接触,才可能获得交流的机会,获得提高自我表达水平的机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感。人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活动,只有在集体活动中,学生才会体会到如何处理问题、如何与学生进行合作,如何将自己负责的部分做到位。实践活动并不是让学生进行玩耍,没有任何目的,教师应该进行引导,确定小组的任务,让学生活动起来,而不是进行放养。比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扮演其中喜欢的人物,揣摩人物的心理变化以及烛之武的危险处境,还可以对文章中的内容进行详细地分析,揣摩文中字词的妙用,将事件、精神、词语用法联在一起进行学习。只有这样,才可以取得最佳的效果。
四、结语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学习和生活中离不开的工具,对个人的影响巨大。语文教育应该将培养的人文素养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通过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语文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内在修养,为国家发展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