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少年违法犯罪论文范文
现如今,青少年犯罪问题是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社会应引起重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关于青少年犯罪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青少年犯罪论文篇1:《浅谈儿童图书馆教育与青少年犯罪心理矫正》
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青少年犯罪总数达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左右[1],并且朝着年轻化、暴力型、团伙犯罪等方向发展,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儿童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的重要机构,应该时刻关注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把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矫正作为一项重要课题来研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正面的心理引导,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1.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1.1法制观念缺乏
1985年中共中央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通知》,但生活中学校和家长往往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分数,忽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思想引导,导致相当多的孩子在生活中没有法制观念,很多青少年在实施犯罪时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触犯了法律,当被公安机关逮捕时才知道自己已经违法,但此时后悔已经为时已晚。
1.2生活方式不健康
青少年时期由于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对外界不良信息和诱惑缺乏正确的判断,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习气和人员的影响,沾染上不良的嗜好和习惯,再加上现在信息时代网络泛滥,很多孩子整天沉浸在上网聊天、玩游戏和收看一些低俗、暴力的视频,生活上没有积极的目标,一味追求新鲜和刺激,久而久之,很容易就走上犯罪的道路。如北京在一次针对本市6个城区、53所中学的3000名中学生的上网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每天上网的学生达到总数的84%,其中上网聊天的占34%,玩游戏的占28%,查资料的30%,其他的占8%,可见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在网上都从事与学习无关的活动[2]。
1.3家庭教育环境影响
有调查显示青少年的暴力行为与家庭成员的暴力行为呈正比,父母之间经常使用暴力解决日常问题的,孩子在生活中使用暴力解决问题的高达44.4%,父母从不使用暴力行为,孩子在生活中使用暴力的仅占14.2%,前者是后者的3倍还多。同时浙江省少管所对在押的150名少年犯的调查结果也显示,51%的家庭有剧烈冲突,21%有一般冲突。所以德国犯罪学家西格尔指出:在一个病态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由于他们目睹了家庭暴力和冲突、家长感情上的不和谐以及社会上的冲突等,其犯罪的驱动力要比其他的青少年要大得多。
1.4享受自私心理严重
由于现在很多家庭都是4、2、1的模式,6个大人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父辈们大多存在着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能让下一代再吃苦的想法,孩子们有任何的要求,都是不顾一切极力满足,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过分依赖、为我独尊、孤僻、自私、冷漠、脆弱的缺陷性格,走向社会我行我素、玩世不恭,对于家庭和社会缺乏起码的感恩和付出思想,一门心思想着自己如何享受,当自身欲望无法满足的时候,就去抢劫、偷盗实施犯罪,根本无法承受社会上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有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约有13%的小学生、15%的中学生、19%的高中生都存在着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孩子们很很容易就会走向犯罪道路。
2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2.1犯罪的初犯年龄年轻化
据调查近年来青少年的犯罪年龄要比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普遍提前了2―3岁,而且以14岁以下的犯罪年龄居多,青少年犯罪正在朝着年轻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调查结果还显示,这些问题少年大多文化水平偏低,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缺乏起码的责任感,尤其是那些成绩较差、中途辍学的青少年占了很大比例。以河南省新密市检察院办理的案件为例,2009年以前,该院一年受理的“90后”未成年人案件仅有10余件,而到了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受理的“90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数竞上升为745件。
2.2暴力倾向严重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由于青少年犯罪的个体年龄较小,思想还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很多人在看到电影、电视、网络等传播的带有暴力情节的消极视频时,盲目模仿,把这些暴力情节还原到生活中,在实施犯罪时不顾忌后果,施暴手段由原来的仅仅口头威胁、拳脚施暴等,转向使用棍棒、匕首、砍刀、枪支等暴力武器。施暴手段逐步朝着暴力性、残忍性方向发展。
2.3犯罪反复性
据调查,很多青少年在第一次成功作案成功以后,在物质和心理上获得很大的满足,犯罪动机得到了强化,会产生连续作案的冲动,继续实施犯罪行为。还有相当多的人群在劳教解除或刑满释放以后,由于年龄较小、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较差,很容易再次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重新走上犯罪道路。
2.4团伙犯罪
据统计在青少年实施的犯罪中75%都是团伙犯罪,这些问题少年大多学习较差、缺乏家庭约束、辍学较早,整天无所事事,闲逛在街头巷尾,久而久之就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狐朋狗友,他们在一起吸烟、喝酒、上网、打架滋事,有的甚至学习电视上的黑社会拉帮结派,创立自己的犯罪团伙,共同实施犯罪。从目前逮捕的一些犯罪团伙来看,他们很多还具备一定的反侦察能力,作案前有计划、有预谋,作案中有明确分工,作案后破坏现场,组织严密,手段越来日趋成熟。
3.儿童图书馆针对青少年犯罪开展教育引导的方式
3.1丰富馆藏,充实孩子的精神生活
儿童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18岁以下的青少年,故图书馆应组织专门的人员对相关人群进行调研,只有准确的掌握孩子的阅读兴趣与需求,才能为阅读服务的推广提供坚实的基础与保障。同时图书馆文献资源中应加大青少年犯罪引导、犯罪心理学、人际交往主题的图书配置,也可以引进一些相关的音频、视频、电子资源等,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此外,少儿图书馆的读者多是家长陪同到馆阅览,儿童图书馆应适当增加一些适合家长阅读的教育读物,如《幼儿教育》、《家庭教育》等,给陪同孩子来馆的家长提供正确引导孩子的素材与方法,以补充家庭教育的内存。例如:英国的“阅读起跑线计划”通过为每个0-4岁的孩子发放阅读包拓展图书馆服务,不仅孩子的阅读与语言表达能力等得到了显著提升,参与家庭的父母也能从中受益,从而更加重视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愿意参与到孩子的阅读与讨论中,使图书馆的服务更加深入人心。
3.2普及法律知识,树立榜样引导
根据调查,很多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都是因为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导致,针对这一共性,图书馆可以定期、多次的开展青少年法律普及讲座,加大对到馆孩子的违法宣传教育,使孩子们了解到相关的法律规定,认识到哪些是违法行为、触犯法律有哪些严重后果等,这样在客观上就可以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再者,青少年由于年龄较小,自控能力与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与人员的影响,走向犯罪的道路。对于此类情况,儿童图书馆则可以邀请一些儿童教育专家或者当地的标杆人物到馆,开展一些红色教育讲座或者就个人积极的生活态度与孩子们进行经验交流,给孩子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生活环境。
3.3注重青少年的交流,培养独立的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青少年的健康心理是儿童图书馆的重要责任,国际图联在《青少年图书馆服务指南》中曾多次指出儿童图书馆要为青少年提供一个个人才艺展示的平台,如作品、才艺展示(录像、短剧、出版物等)或者辩论等展示机会,促进他们个性的培养,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把自己的业余生活都安排在家里上网聊天、玩游戏等,缺乏与他人正常的沟通和交流,导致很多孩子都存在着人际交往的障碍,对此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展游戏、社会实践以及各种文体活动,尽可能的创造孩子与他人交流的环境,调节他们的紧张情绪,使他们形成自信、乐观、独立、豁达的个性,以减少人际交往的障碍。广州图书馆少儿部开展的周末亲子读书会,给孩子预留时间供孩子登台表演,展示他们个人的风采,孩子通过自己与大家的交流学会了如何交际。斯蒂芬中央图书馆则在馆外专门为青少年设置了交流空间,PoterHenderson图书馆在馆内划分大量的格子,每个格子内容纳6个孩子,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孩子们的交流[4]。
3.4开展儿童心理咨询服务,减少负面情绪影响
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故图书馆应在平时普及健康心理知识的同时,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邀请心理专家为到馆儿童及时解决心理问题,也可以通过图书馆的网络平台为不能亲临馆内的用户提供网上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测试等一系列贴心服务,这样孩子不用露面就可以敞开心扉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在宣泄过程中心理专家结合实际给予积极的心理治疗和引导,使其可以认识到自身心理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从而摆脱负面情绪的影响。
3.5开展家长培训,强化孩子的家庭教育
要想青少年的教育实施达到良好的效果,离不开家庭的密切配合。对此,图书馆可以依托馆内人才、儿童教育专家和心理学家等组建一个专业的家庭教育培训讲师团,针对家庭教育所要面对的共性问题组织讲师团开展专题讲座或者家庭教育辅导,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家长的素质,从而减少儿童犯罪的发生。2010年广州图书馆少儿部,就通过邀请广州市青少年心理辅导协会会长、首席家庭治疗师廖新华先生来馆为家长开展主题为《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的教育讲座,图书馆少儿部主任王蓉也开展了主题《绘本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的知识讲座等一系列活动[5],搭建了图书馆与家庭教育的桥梁,通过这些讲座不仅大大拓宽了家长的教育思路,同时也推动了家庭教育的深入开展,为更好的开展家庭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6开展延伸服务,完善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读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传统图书馆的借阅服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用户的要求,那么如何更好的发挥儿童图书馆的作用,让更多的问题儿童愿意走进图书馆,是每个儿童图书馆人值得思考的问题。香港中央图书馆中的玩具图书馆模式充分利用游戏发挥儿童的阅读才能,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强,喜欢模仿的特点,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完成阅读活动。北京平谷区少儿图书馆开展“请进来”“送出去”的延伸服务宣传图书馆,首先,“请进来”是把小读者请图书馆,感知图书馆的氛围、学习利用图书馆;另外“送出去”是通过开展“书香溢校园”、“快乐阅读下基层”的送书下乡活动,为偏远山区的学校建立图书流动点和捐赠图书室,将流通图书车开进校园,长期坚持提供流动借阅服务[6],通过这些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农村偏远山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图书馆提供的文化盛宴,这样不仅丰富了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这些落后地区的孩子以积极的影响,从而减少这些地区青少年犯罪率的发生。
青少年犯罪论文篇2:《浅析我国青少年犯罪现状及法制教育引导》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中国在不断的成长,正处在发展的好时机,我们的祖国仍然坚信明天掌握在青少年的手中。应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为青少年营造阳光的成长环境。
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
(一)低龄化
青少年时期,对知识有强烈的渴求心理,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也很强烈。我国的青少年们被保护在象牙塔中,更加强了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在好奇心和渴求心的带动下,就很容易受到有心人士的蛊惑,致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走人人生的错误岔道,无法回头。数据显示,青少年犯罪的高峰年龄主要集中在16岁至18岁。但是近些年,青少年犯罪的平均年龄下降到了13到15岁之间,在青少年犯中,有部分是不满14岁的少年。
(二)团伙化
在青少年犯罪时,为了抵抗恐惧心理,增加安全感,就会借助同年龄孩子的好奇心,会有拉帮结伙的意识。青少年向往古惑仔式的江湖义气、兄弟情义,他们为了寻求刺激走到一起,群聚一方,危害社会。2007年7月15日,安徽省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性犯罪团伙进行审判。这一犯罪团伙强奸、轮奸妇女,受害者多为中学生和未成年少女,而令人惊讶的是此团伙成员中有41人是青少年,有些还是在校学生,犯罪时年龄最小的仅有13岁。
(三)反复性
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在被教育后,都会受到感化,表示会改掉坏习惯,用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面对生活,然而青少年的心智未定,容易受到诱惑。出狱后,为了所谓的兄弟,被拉拢,很容易继续犯罪。据资料显示,青少年重新犯罪率达到15%-20%,个别地区甚至达到30%以上。
二、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
(一)学校原因
学校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轨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学校不仅是他们学习知识的地方,也是他们学习做人的地方。学校教育可以引导青少年建立正确的法制观,学会遵纪守法,保护自己。但是,目前很多学校在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上都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两点:第一,法制教育教师不够专业。现在学校中的法制教育课程没有专门的课本,教课的教师也不是法制专业的。第二,学校对法制教育不重视。法制教育的相关内容是升学考试的一部分,学校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只是单纯的讲授,并没有深度的教授青少年如何运用所学。
(二)家庭原因
青少年的启蒙老师是父母,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家庭教育的缺失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家庭不完整。家庭的不完整使孩子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青少年就会通过别的方法来补足自己缺失的情感,这也为青少年的成长埋下了危险的种子。第二,不正确的教育方法。沈阳市心理研究所开展了“暴力语言会变成凶器”的公益宣传活动,展示了家长平时的侮辱性语言变成凶器的动画,比如“猪脑子”变成了手枪;“怎么不去死”变成了匕首等等。在活动中有这样一个案例,马俊(化名)因从小被父亲骂“猪脑子”,留有痛苦的记忆,长大后,其因为欠下赌债,而被债主骂“猪脑子”,儿时的记忆被唤醒,痛苦的他用手枪将债主杀害。事实告诉我们,家庭的教育环境对于青少年来说是很重要的。
三、加强法制教育对青少年法制观的引导
(一)更新法制教育理念
1.变更法制教育讲课方式。目前,由于升学考试和结业考试的需要,青少年法制教育课堂的讲授方式大多是满堂灌的填鸭式教育,枯燥的教学方法不利于青少年对课堂知识的吸收和消化。教师应该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导地位上,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在教学中适当的引用实例或是小故事,也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法制的电影或纪录片,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不在被动接受知识。
2.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中大部分法制课是由思想政治课的老师讲授,但他们的专业知识有限。在青少年犯罪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加强青少年法制意识,提高青少年法律知识就追在眉睫,对学校的法制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聘用专业的法律教师。专业的法律教师不仅了解法律的知识结构,更清楚如何分析法律实例,以便于更直接的带领青少年进入法律思维的世界。其次,为教师开设法制讲堂。开设法制讲堂的目的是提高教师对法制内容的了解,加强教师队伍对法制的重视。
3.创办法制教科书。学校可以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需要创办适用于不同年级的法制教育专业书籍,书中的内容要新颖,也要具有使用价值,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青少年和家长的重视程度,也可以吸引他们对新课本的兴趣,加强学习。
(二)运用新媒体提高青少年对法制教育的兴趣
1.在教学中运用新媒体。新媒体主要指QQ、微博、微信等网络传播交流媒介。新媒体在青少年中的使用比较普遍,而且网络中的信息量巨大,更新时速快,教师应利用网络的传播速度,使法制教育在青少年的生活中进行无形的传播。例如,班主任可以使用OO建立班级群,或是微信群,在群中发布青少年感兴趣的、积极向上的、阳光的,正面的新闻,或者案例,为青少年建立正面学习的榜样人物,鼓励他们学习榜样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教育者运用新媒体,为青少年营造阳光,充满正能量的生活环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制观。
2.将“幕课”理念运用于法制教育。“幕课”是MOOC在中国的简称,它的全称是大型开放式网络教育,是一种全新的网络课程学习方式。为了增加青少年对法制教育学习的兴趣,法制授课老师可以让同学们提前通过网络对所学内容进行学习,并为同学们介绍相关的视频内容进行观看,这样就使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也会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增加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学生通过这种方法,对法制知识的了解和吸收会更深入,记忆的也会更深刻。
(三)法制教育外延
1.法制教育向社会外延。2009年,全国扫黄打非办发出通知,要求地方执法部门全力收缴违法印刷品和有害玩具,其中包括儿童版人民币。因为在中小学中出现使用儿童币进行赌博的情况,赌博性质的游戏会使青少年产生不良后果。首先,打造干净的学习环境。法制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学校中,学校可以与执法部门、社区合作,对学校周边的卖店、音像店等进行不定期的检查,以确保可以为青少年营造适合法制教育的环境。其次,走出学校,亲身感受。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但不能永远养在温室中,教育者应该将他们带人社会,接触公益事业。例如,学校与社区合作,为青少年提供进入社区学习的机会,或是组织青少年在执法部门做一天小小工作人员,带领青少年走进少管所、养老院和孤儿院,使学生亲生体会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从小培养他们具有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
2.法制教育向家庭外延。家庭教育与学校法制教育结合,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就会事半功倍。首先,建立家长法制学习班。家长在成为教育者之前,要先成为学习者,要先于学生了解法制内容,才能将正确的法制观传递给青少年。家长要以朋友的心态关心爱护青少年,减少他们的叛逆心理。其次,建立家长负责制。对问题学生的家长建立责任制,家长要定期与学校教师联系,随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家长不能有“教育孩子都是老师的责任”这种想法,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学习场所,家长要为青少年树立遵纪守法、进步向上的学习榜样,更好的引导青少年的人生方向。
(四)加强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青少年是接受法制教育的主体,进行法制教育要内外因相结合,不能只依靠外在因素的推动,青少年也要通过书籍、电视节目和网络对法制内容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这样才能对学习内容更好的理解和接受,不会产生排斥作用。学校要建立一些规章制度,对犯错的学生要有惩罚,对优秀的学生要有奖励,惩罚教育与激励教育共同使用,帮助青少年加强自我管理。这种奖惩制度会使青少年产生一定的竞争心里,希望得到奖励的心情会很迫切,这种心情会使他们更好的学会自控和自律,自控和自律意识的加强,可以使青少年成长为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
祖国建设的好坏是以青少年的自身素质为基础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明天,祖国未来的发展要依靠青少年们。“少年强,则国强”,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走出了建设祖国的第一步,只有地基稳固,才能建出高楼大厦。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青少年犯罪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