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探索论文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作者是王晶晶,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本书既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及计算机爱好者的参考用书。本书结合了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系统讲解了C#语言及其程序设计过程。全书共分为11章,从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述了C#语言基础语法、结构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Windows应用程序开发和ADO NET访问数据库等内容,每一部分结合典型实例,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动手操作,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最后又通过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这一综合实例,讲述了使用C#开发信息管理系统的过程和技术。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探索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探索全文如下:
摘 要: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是高职软件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基于.NET技术程序员的主干课程。对于高职层面的学生,该课程除.NET体系结构、C#基础语法外,课程内容都具有一定难度。尤其面向对象理论知识从思维方式上颠覆了以往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础。根据教学实践总结了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角度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逆向循环教学法 ISAS教学法 实践教学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高职软件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基于.NET技术程序员的主干课程。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C#语言基本语法知识,了解.NET平台基本结构,同时学习面向对象编程的基础理论知识。除了详细的基础理论讲解,还通过丰富的案例开发实践,使学生初步具备综合应用面向对象理论知识从事应用软件开发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项目开发的专业技能和基本素质。该课程是一个理论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应用课程,是学习.NET平台技术其它课程的基础。
1 课程的主要内容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NET体系结构、C#基础语法、面向对象基础(主要讲解面向对象基本特征及其实现技术)、面向对象高级技术(主要包括委托、事件、接口、多线程等)、IO技术、异常处理技术、数据库访问技术、网络编程基础等。
2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涉及知识面广而深,课时不足
对于高职层面的学生,该课程除.NET体系结构、C#基础语法外,课程内容都具有一定难度。尤其面向对象理论知识从思维方式上颠覆了以往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较普遍的厌学现象,很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不太理想。另外,该课程采用的是周4课时设置,一周4个课时,一学期76课时的时间,从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来看都显得太少。
2.2 学生在学习中知识遗忘率高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忆不清,对有些东西似曾相识但就是想不起来。C#理论知识点很多,同时,要能熟练运用还要记忆很多“类”,搞清楚理论已经不容易,要记清楚那么多 “类”更是困难。
2.3 实践教学方法需要创新
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即使是理论性很强的面向对象基础部分都需要大量的实践做支撑。因此,实践教学在该课程中的地位非常突出,目前主要采用1:1比例,既每周两课时理论课,两课时实践科。但是,即使做到了理论和实践课时1:1,实践课时量仍显不足。首先,前面已经提到该课程总课时量已经不足,其次,像这样一门需要大量实践支撑理论学习的课程,仅靠课堂进行实践远远不够。
2.4 教学内容与最新技术同步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软件技术发展非常快,编程技术更新速度也非常快。C#从出现到现在已经经历多个版本,每个新版本都会引入很多非常好的技术。但是,纵观现在市面上多数高职的教材,课程内容基本是最初出现时的东西,很多新的好的东西没有涉及。也许这里考虑的是高职的层次以及仅仅是入门的情况,但如何把新的好的技术尽快融入到教学中,对提高学生能力,使学生早日成为市场急需人才非常重要。
2.5 注重知识的灌输忽略能力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不足。虽然有50%的课时用于实践练习,但一般都是针对上次理论课所学知识的实践。这样的实践课过于片面,研究者仅仅只是希望通过实践课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是,编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工程性非常强的课程,一个知识点需要与多个其他知识点结合才真正体现它的价值,另外,大部分编程知识只有真正在工程实践中进行反复应用才能理解其真实价值。
3 有效教学方法与实践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改善上述问题的主要途径,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研究者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
3.1 兴趣是先导
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表现为人力求认识和获得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兴趣是通过情绪反应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积极性,凡是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和工作,人就会觉得心情舒畅和愉快,效率也就高;相反,如果从事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则可能心理动力不足,缺乏激情,效率也就低。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性。通过成立课余兴趣小组、项目工作室、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请业界专家讲座等各种方法,调动学生主观积极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2 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逆向循环教学法。
采用逆向循环教学法作为主要教学模型。传统教学是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主体,教学方法一般是先理论后实验实习,这种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不利于学生主体活泼地健康发展。面向对象大师Betrand Mayer从软件认知规律出发,提出了逆向教学的思想,这种教学法与传统的程序设计课程的教授次序完全相反。传统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的:从程序的建造单元开始,例如变量与赋值,接着是控制语句和数据结构,再进入模块设计与构造大程序的技术。Meyer认为,这种途径能让学生对程序的基本元素有一个很好的实际理解。但是它并非总是能教授系统建造的概念,而这点是一个软件工程师要想在专业上成功所必须掌握的。
逆向教学的原则是:学生先作为用户来使用一些工具或部件来建造他们自己的应用系统,然后逐步揭开这些工具或部件的面纱看看它们是怎么做的,并改一改,作一些扩展。Meyer指出,这样这并非就忽略了讲授标准的低层的概念和技能,因为最后学生需要能掌握一个程序所需要的所有东西,从大画面到小细节。不同的是概念的顺序,特别是对架构技能的强调,是在自底而上的大纲中常被忽略的。 逆向教学法要求选择一个功能和规模都足够大的软件项目,包括了分析、设计与实现这些方面。并且,它应该包括复用、理解/学习、修改和运行已存在的软件。这样一个新班可以接手老班的结果并加以发展、改进。
通过对逆向教学法的深入研究,提出了自己的逆向教学方法模型,加入了循环概念,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逆向循环教学方法模型。
(2)ISAS教学法。
逆向循环教学法作为主要教学模型,主要用于课堂教学。为弥补课堂学时不足,同时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入ISAS教学法作为辅助。ISAS是Information Search and Analysis Skills的缩写,即信息检索与分析技能,ISAS的教学过程是“学习→实践→提高”的过程,以任务驱动教学,先提出课程相关的实际问题,将学生分组,然后以团队的形式去寻求解决方案。ISAS具体教学过程大致分六个阶段:选题→分组→搜索信息→分析信息→演讲→答辩→评分。通过ISAS教学使学生具有以下能力:搜索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际能力、文档综合能力。
选择因课堂学时不足不会讲解但又非常重要的内容,作为任务布置给学生自主组合的学习小组,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信息检索、自学,并组织各小组对自学收获进行宣讲,对优胜者给予奖励。这种方法可以极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同时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很有帮助。
(3)项目工作室。
程序设计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课堂上的实践只是为了检验学生对当堂课内容掌握情况,希望学生能综合利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仅靠课堂这点实践远远不够。专业教师在课外开设项目工作室,引入实际软件项目,组织有兴趣的学生进行开发,这样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同时对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用极大。另外,项目工作室的学生作品是可以传承的,上届学生的作品可以传给下届,这样可以让后来者学习往届生的技术和经验,不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3 多种教辅手段并用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并举,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电化教学。
利用各种计算机及辅助设备进行教学,包括大型投影仪、计算机、麦克风以及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将所有授课内容都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可以控制学生机进行屏幕广播、文件发放和接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动态。
(2)开展课外知识竞赛活动。
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生竞赛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课程有关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入慕课课程。
给学生介绍优秀的慕课网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4)利用公共资源平台建立课程资源。
在公共资源平台(如世界大学城)上建立课程资源网站,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资源。
4 结语
21世纪需要高素质人才,这对高职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嘣为中心”的落伍观念,树立“以教育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手段、以信息化为依靠”新型教学观,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潜能,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