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物理教育教学论文(2)

坚烘分享

  物理教育教学论文篇二

  《有效实施创新教育,优化初中物理教学》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创新教育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关注。在创新教育的实践中,存在着许多困惑或误区:把创新教育误认为非知识教育,把创新教育误认为非应试教育,把创新教育误认为非升学教育,把创新教育局限于课外活动,百分制改为等级制就是创新教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势在必行的。文章通过阐述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从而来优化物理课堂教学,切实提高物理学生的物理素养。

  【关键词】物理教学;素质教育;创新思维;物理素养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把学生当作容纳知识的机器,采用“填鸭式”教学,因此,培养的学生大多缺乏创新意识。而在创新教育中,教师认为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取知识,采用“引探式”教学,使其自觉、主动地完成认知上的飞跃,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构建创新教育的平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教师应保护学生理解的自由,容许学生对物理环境、物理认知结构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而不应将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学生,从而浇灭了那些刚刚燃起来的“创新的火花”。为此,要正确对待学生在探索中片面、甚至是有些错误的意见和想法,避免扼杀他们的创新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展示他们这一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从而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教师除了为学生营造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外,还要克服喜欢“循规蹈矩”、歧视“思维怪异”学生的倾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毫无顾忌地发表见解,发展创新性思维。

  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抛弃应试教育那种“重死记、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效果”的学习习惯,养成善于发问、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为此,在教学中要做到: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看到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看;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做到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创新、自己去做;写、算、说等活动都是如此。在学习活动中,教师主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诱导、点拨,长此坚持,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形成,创新能力就会得以发展。

  二、教给灵活多变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在应试教育中,教师以采用“题海战术”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以此培养的学生,当遇到新的疑难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低能就表现出来了。而在创新教育中,教师通过拓宽思维、多角度、多题一解、一题多解,使学生积极愉悦地解决物理问题,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新的疑难问题面前,往往从容不迫,思维兴奋,解决问题的路子宽。在认识的第二次飞跃中,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做到:

  中学物理解题方法有多种:整体法、隔离法、图像法、等效法、极端思维法、类比法、估算法、移植法、微元法、逆向法等。掌握了这些方法,可以使认识活动变得有序,可以把知识有效地组织起来,按照一定的规律去实现预期的目标,这样,创新不再“高不可攀”,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从而发展创新能力。

  三、构建创新模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知识组块的创新能力是在待解决的新问题面前,迅速调用认知结构中所有内容及各种能力,并将组织起来,整理成适合于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与认知结构的清晰程度和组织水平有关,但更主要取决于认知结构的变异性和综合创新水平,即取决于创新能力的水平。新知识组块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下列要素:

  首先是提出探索性新问题的能力。表现在不盲从教师和课本,对学习的任何内容都要问几个为什么,不轻易承认、附和、接受某种观点、思路和方法。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提出那种出乎意料、不经思维加工而难以回答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

  其次是脱离习惯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在能够解决为过去的经验和习惯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上有创新,用新颖、巧妙的方法简捷地解决复杂问题。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训练学生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以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

  另外,设计探索性实验的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表现在能够根据实验任务提出新颖的、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并能独立完成。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研制教学仪器,以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

  四、实施辩证教学,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除了完成认识上的两次飞跃外,还必须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并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内涵丰富,主要包括:承认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树立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的观点:承认自然的可知性,树立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的观点;承认科学理论的相对性,体会到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认识过程的无穷性,树立为科学而不断探索、不断奋斗的观点;承认自然界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着的,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观点;承认自然界是辩证统一的,养成用辩证的观点去认识世界,等等。非智力因素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实质上是指个体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要素。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通过下面途径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首先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物理学与人类进步的关系以及物理学家的事迹,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使之乐于参与创新活动并从中得到乐趣和满足,甚至终生坚持不懈;其次通过物理概念及规律的应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物理学的价值,使学习的兴趣、动机转化为情感,从而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我们还可以通过深入研究物理规律,引导学生多动脑、动手,克服困难,使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性。

  综上所述,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战场,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自觉、主动地完成认识上的第一次飞跃,积极、愉快地实现认识上升华,在辩证思维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将有助于学生的物理素养的提高,切实提高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效果。

看过“物理教育教学论文”的人还看了:

1.物理教育教学浅谈论文

2.浅谈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3.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4.高中物理教育教学论文

5.物理教育论文范文

2919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