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生本教育课堂论文(2)

坚烘分享

  生本教育课堂论文篇二

  《奉行尊重教育,打造“生本”课堂》

  摘要:素质教育的深化,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课堂教学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实行以尊重为前提的以学生为根本的“生本课堂”。本文主要阐述了尊重教育的内涵、要求、原则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践行尊重教育,彰显“以生为本”的人本课堂教学。

  关键词:尊重;生本;人性化课堂

  长期以来,我国各界教育工作者一直沉浸于素质教育的深化和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苦苦求索中,尽管教育工作者们一直在为我国的教育寻找“灵丹妙药”而做着不懈的努力,但是在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前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教师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生被动的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各类教学中依然占据主体地位。不论从社会的发展还是人类进步的角度来讲,传统教育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在根本上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用一种人性化的、民主的、安全的,用一种在老师的引导下师生之间积极互动、自由交流探讨的、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能最大化发挥学生灵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体现民主与“尊重”理念的课堂教学来取代目前传统的课堂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这实际上就是要从根本上倡导和遵循一种“以生为本”的尊重教育。

  “以生为本”的观念源于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杜威极力反对在教学中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反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发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倡在“做中学”。杜威的实验成果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其实质就是尊重教育的体现。

  春秋时期孔子的“因材施教”其实就是一种尊重教育,目的是让学生享受到最好的教育。近年来,有人提出“构建和谐课堂”的概念,就是提倡尊重教育。从尊重这个起点开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而自由发展的环境,这一点正是教育的前提。

  那么,究竟什么是“尊重教育”?“尊重教育”要把握什么原则?如何实施“尊重教育”呢?

  一、“尊重教育”的含义

  尊重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尊重教育规律,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按教育规律而不是按个人主观愿望去实施每一项教育活动。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即善于发现人才,创造条件重点培养人才,使更多的学生早日成才。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即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消除师生对立,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他们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劳动,对学生有正确的认识。尊重教师劳动成果。尊重的教育,特别强调培养受教育的自尊,就是培养学生认识自我、意识到自己每一分成长的能力,并学会自我控制,对自己负责。受教育者的自尊包括自律、自强、自信、自尊、自爱。

  教师要自我尊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形象非常高大,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教师要自我尊重,比如衣冠整洁、举止文明、形象得体。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才能激发学生对老师所担科目的兴趣。

  二、“尊重教育”的要求

  1.“尊重教育”条件下师生主体地位发生变化: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变成课堂的指导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2.师生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师生之间由强制的被动关系转变为友好交流的主动关系,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师生地位平等,师生间相互尊重。

  3.师生间共同营造出安全、民主、乐学、高效的课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引导、激励和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平等对待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学生有思考和参与课堂的机会,敢发言,敢质疑,学生间、师生间积极交流、探讨、相互鼓励,给学生创造安全、民主、高效的课堂。

  三、奉行尊重教育的原则

  1.把尊重作为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尊重学生不是目的,而是教师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一个合格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尊重学生,学生也才会尊重你,因为尊重与爱是相互的。

  2.要处理尊重和管理的关系。提倡尊重教育,并非不要严格的管理,严格管理是实现尊重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因此尊重教育必须和严格管理相辅相成。只有严格教育才能为尊重教育提供纪律保证。只是要注意,严格教育也要坚决把尊重教育贯彻其中,否则就会伤害学生。

  3.要把握好尊重的度。一味片面地牵强附会地讲尊重,就会违背教育目标的达成,就会无组织、无纪律,缺少行动的统一性。而缺少尊重的教育,就会扼杀学生的灵感和创造性,成为教师意志的傀儡。

  四、在课堂教学中践行尊重的教育方法

  1.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会赢得学生的尊重、欣赏和喜欢,会减少师生间心理年龄差距。学生乐于亲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压抑感会大大减少,才会积极参与课堂。合格的标准:高尚的师德,渊博的知识,宽广的心胸,公平的做人原则,幽默风趣、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

  2.学会尊重学生。理解和尊重学生的情感、人格与个性,才能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融洽师生关系,拉近师生情感距离。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只有尊重个性,才能发展个性,才能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当代,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决定了学生有多种多样的个性,只有尊重他们的个性,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最大潜能,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各方面的人才。

  3.给学生一个安全的课堂。研究学情,创设安全课堂。深入了解和研究学情,才能做到教育教学活动有的放矢,预设和实施的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

  4.让学生在兴趣课堂中成长。抓住学生兴趣点和心理需求,打造兴趣乐学课堂。教师要在科学有效备课的基础上研究学生心理和兴趣点,在课堂中寻找兴趣的切入点,提高课堂吸引力,增强教学效度。比如在学习三角形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把三角形做成生动活泼的课件。

  5.创设体系化“问、启、答、评”的高效正向课堂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科学设置难易不同的问题,学生自行思考或小组讨论,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耐心启发点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实施激励性正能量的有效评价,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他们多动脑、多开口和多动手,积极创造条件多让他们以主人翁的态度自觉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6.探方法、引思路、留空间、尊首创。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尊重学生的思考成果和首创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预设问题、学生自学—讲答互动、消解难点—巩固练习、熟能生巧”的“三刻钟”教学模式;也可以尝试“自学生疑、探究—讲解生疑、探究—练习生疑、探究”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7.重实际,勤引导,多思考,善总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老师的引导下寻求、发现并尊重适合每位学生的科学、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加以归纳总结和推广。比如,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教师在把自己积累的记忆单词的方法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记忆单词的独创方法,加以归纳总结和推广。

  21世纪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我们要从转变学业评价制度和观念入手,把教师“绝对权威”的课堂变成“以学论教”、“以学定教”、“以学研教”的生本课堂,关注课堂和学生,以人为本,树立尊重个人、发展个性、培养自我责任意识的观念;要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积极发言,动脑思考,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打造尊重、民主、安全、师生积极互动的乐学、高效的“生本课堂”。

看过“生本教育课堂论文”的人还看了:

1.有关生本教育的论文

2.生本教育论文

3.小学生生本教育论文

4.生本教育探析论文

2914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