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信息技术教育论文(3)

坚烘分享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1. 语言的产生

  语言是怎样产生的,无从考究。大多数语言学家主张是从劳动起源的,社会劳动需要协作,需要交流,因此产生了有声的语言。原始的语言是非常简单的,但有词汇、也有语法,能描述一个事物的状态,能表达某种需求。也就是说,语言是一种对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尽管原始语言对这种表征不是那么准确、全面,但毕竟已是事物的表征,是一种原始的最早的信息技术。

  语言的出现帮助人们结成社会,组织生产,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力量,同时也帮助人们脱离事物本身,利用语言的表征去传递信息,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2. 文字的创造

  在语言诞生了几十万年之后,人们已发现语言不能存储,传递也受到时空限制,因此创造发明了文字。公元前四千年,已有古埃及的图画文字,公元前三千年左右,有苏马利亚人和巴比伦人的楔形文字。现在世界上的文字不下数百种,分为两大体系:以西方国家的拼音字体系和东亚国家的表意字体系。

  文字是用来表述和记录自然语言的技术,使口语能脱离人变为书面语言而独立存在,能将信息永久贮存,并且传送到更远的地方,是人类历史文明的一大进步。

  3. 印刷术的发明

  中国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隋代已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公元1041年间,我国宋代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来中国的印刷术传入欧洲,印刷术使历代积累的知识能以书本和报刊的形式长期贮存和广泛传播,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科学文化水平。

  4. 电信、广播和电视技术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期,有线电报(1832年)、有线电话(1876年)、电影(1885年)、无线电广播(1895年)、录音技术(1898年)、电视(1936年)、录像技术(1954年)的相继发明与应用,使信息能传得更快、更远,不但能传送语言、文字的信息,还能传送图像、活动图像的信息,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相继产生了几次工业革命。

  5.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

  计算机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发展已经历了四代。第四代计算机采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和集图形、图像、声音、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了网络技术,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相互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近年来,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在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也有人称之为五次革命(见表1)。前三次,由语言到文字再到印刷术,相隔的时间都很长,它们被称为传统的信息技术。后两次,从电信到计算机网络,相隔时间很短,发展速度很快,甚至在交叉发展,同时相互补充使用。在教育领域,我们都将它们统称为现代信息技术,它们在教育上的运用被称为“现代教育技术”。

  (三)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1. 教育要运用信息技术

  从原始社会到进入信息社会的今天,教育都要运用信息技术,教育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还产生了一门现代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或教育技术)的学科。

  原始社会的教育,除了亲身实践获取事物信息,主要依靠语言传送信息去认知更多的事物。发明了文字和印刷术,教育能用文字贮存信息资源,能用书本去教更多的学生。

  现代信息技术出现后,教育中最早最快运用这些技术,我国运用幻灯、电影、电视、计算机等技术于教育,统称为“电化教育”。美国称为视听教育、教育传播、教育技术。

  原始社会到信息社会的教育都需要运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获取、传送、存贮、加工信息的技术。它是教育的主要技术,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学科专业知识,要成为国家需要的某种专业人才。因此,要开设物理、化学、生物、电子、商业等专业,学生要获取相应的专业信息知识与能力。除此之外,教育还有一项更重要的目标,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1)语言能力。语言是一种最原始、最早使用的信息技术。用语言去表征事物,用语言传送信息进行交流,用语言组织劳动生产。至今,语言还是一种重要的传统信息技术。孩子出生后,父母就会教他们说话,用语言表达周围的事物与运动状态。人类的语言能力基本上是在家庭教育的环境中完成。要具备第二种以上的外语能力,当然还需在学校教育中培养。

  (2)文字能力。很多古今中外的信息都贮存在书本中。最新的时事信息在报刊上,教育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学校教育中,用了很多课时开设语文课,主要目的是培养阅读能力。当然,还要让学生能用文字去传送信息,进行学术交流,思想、情感的交流,文字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

  (3)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现在是信息社会,很多信息都用文字、声音、图像符号形式贮存在录音装备、录像装置和计算机网络的贮存器中。我们要学习与具备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才能从这些媒体中获取消息。所以,近年在大中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甚至在教师、公务员队伍中也要进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因为过去在学校学习中没有学习与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从语言、文字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因为有了信息技术能力,才能运用自如地自学,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的改革

  基于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密切关系,信息技术的发展,每一次产生的信息技术革命都促进了教育的根本变革。(见表2)

  三、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

  所谓革命性影响,不是指一般数量上的大小与速度上的快慢,而是指质上的变革,是一种颠覆性的行为。这些影响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下面从三个方面去分析。

  (一)信息技术引起教育方式根本变革

  信息技术经历了五次革命,每次革命都促进了社会文明发展,也导致了教育方式的根本变革。在语言技术阶段,教育只能由家长通过生产实践与语言去传送信息,使后代获得知识与技能,是一种家庭教育的方式。在文字技术阶段,后一代要从文字中获取信息。因此,要学习与掌握文字技术的能力,要认识字的意义,要学会写字。开始是写在竹简上、绵帛上,后来写在纸张上。由此,出现了专职的教师,教育离开了家庭,出现由专业教师去担任的专职教育方式。在印刷术阶段,出现了教科书,书本中储存有古今中外的大量信息,学生不仅可以从专职教师言行中获取信息,还可以从书本中去获取信息。因此,一个教师不再是单独教一个人,而是同时教很多人,出现了学校和学校的班级教育方式。在电信、广播、电视技术阶段,除教科书外出现了众多的视听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计算机课件等,这些媒体贮存除文字之外的声音、静止图像、活动图像信息,学习者的学习进入了一个多媒体教育的时代。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阶段,计算机已将文字、声音、图像融为一体,实现多媒体学习。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计算机大量存贮的信息能迅速传送与交流,实现网络远程教育方式。由上可见,信息技术会使教育发展产生根本变革,也就是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二)对教育信息化理论建设的影响

  我国教育信息化正在火热进行中,深入研究信息与信息技术,将能促进教育信息化理论体系的建设。

  1.研究信息与教育的联系,教育是学习者从事物与媒体中获取并加工信息成为知识与能力的活动。

  2.研究信息的本质含义,使我们认识了世界的本质是由物质、能量和信息等三要素构成,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信息活动。这颠覆了传统认识中的教育本质是生产力、上层建筑等说法,使教育科学与实践进入科学化、现代化的时代。

  3.教育是塑造人类信息体。按信息论的观点,人类是一种信息体,感知外部世界产生感知信息,也有经加工产生的思维信息。这些存贮在人体中的信息,又有两大类,一种是信息技术能力的信息,如学习语言、文字等;一种是学科专业知识能力的信息,如学习物理、化学等。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安排学习者参加各种活动,学习各类课程去感知与加工这两大类信息,塑造具有信息素养的人类信息体。

  4.建立信息化教育新理论,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

  信息科学的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在教育中应用时产生信息科学教育理论,主要有信息教育理论、协同教育理论、网络教学设计理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产生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学(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信息科学教育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学融合,产生的信息化教育学科(如图4),是一门科学化、现代化的教育科学,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理论体系。

  (三)对教育信息化实践的指导作用

  1. 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

  学校应建设充满信息、容易获取信息的环境。要建设智能化、数字化、多媒体化的校园网,协同教育的移动学习终端,能方便快捷从网上获取信息,能与教师、学长、同学相互沟通。与此同时,应尽量多建设校内外的生产与社会活动实践基地,使学生能从事物接触中获取最真实、最准确的事物信息,分离出操作技能。

  2. 教育信息化媒体建设

  教育的信息源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实际的事物,二是教育媒体,所以教育信息化要非常重视媒体建设,特别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媒体的开发与应用。

  3.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信息论观点,直接接触事物的实践活动是获取信息的重要信息源,是培养品质与技能的重要手段。因此,信息化不能只重视计算机与网络,还得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4. 建立网络远程教育模式,实现信息化时代的终身教育

  综上所述,信息、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无论是直接的、间接的、理论的还是实践的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看过“信息技术教育论文”的人还看了:

1.幼儿园教育经验论文

2.浅谈学前教育论文

3.关于学前教育论文范文

4.关于学前教育论文

2795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