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浅析论文(2)

坚烘分享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浅析论文篇二

  《幼儿语言教育初探》

  [摘要]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登纳在他的多元智力理论中就将语言智力列为第一智力,理由是“语言是最广泛、最公平的在人类中得到分享的一种智力”,而幼儿期又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关键词]幼儿;双语;教育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社会,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将是人才的基本素质。言语是人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在人的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口头言语是幼儿期主要的表达方式,幼儿用口语与外界接触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为以后学习书面语言打下基础。

  以往人们常常把语言教育看作是字、词,句的学习,单纯的追求它的工具性效应,而忽略了它的交往功能,重视了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和培养;着眼于单纯的记忆、模仿,而忽视了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重视了机械训练,而忽视了日常生活中幼儿听说潜力的开发。在教育活动中,我以提高幼儿的语言素质为基点,以主动学习作为切入点,把幼儿的语言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2-3岁是幼儿言语发展的阶段,又称初步掌握语言期。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语音不够准确,积累的词汇量小,句子结构简单。

  一、创设良好的“倾听”环境

  倾听,是发展幼儿口语的先决条件,倾听不单单是让幼儿能听的准、听得懂,还需要老师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表达,人的言语活动主要包括接受和表达两方面。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乐于积极地表达语言、表达思想,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1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一个先听后模仿的过程,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2-3岁正是幼儿倾听习惯的敏感期。为了吸引幼儿安静地倾听,在教学活动及生活中,尽可能使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表情丰富,并通过听力练习和欣赏一些幼儿喜闻乐见的故事、诗歌等文学作品来培养幼儿专注地倾听能力。同时,教师自身还要具备较高的语言修养,老师会使用简单的日常维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因为教师是幼儿接触较多的人,教师的语言常常是幼儿模仿的榜样,因此,教师的语言要尽量达到简练、清楚和优美。

  1.2愿意倾听孩子的表达,创设轻松的语言氛围。让幼儿喜欢表达,也需要有一种良好“听”的氛围。当幼儿有生活和学习的需要时,要认真听他们的要求;当孩子有委屈的时候,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辩解;当幼儿有高兴的事,兴奋地告诉你时,要热情地听幼儿的倾诉。在倾听的时候,教师不仅是听众更是一位指导者,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适当的指导幼儿用词不当、语法不准确等,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氛围中,丰富语言、学习表达。

  二、创设良好的“说”的环境

  1、培养自信心,让幼儿敢说。我班有些幼儿性格内向、再加上是维吾尔族小朋友,还不会使用汉语,平时也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他们不是不聪明,不想说,而是缺乏自信心、不敢说,不会说。根据活动内容的不同,变换幼儿座位的组合方式来活跃气氛,方便幼儿互相交流。如:在教拍手儿歌时,让幼儿两个两个坐,自然而然就有拍手的兴趣;在集体探究活动时按“○”型围坐,便于幼儿观察、交流与探索;在音乐欣赏时分散成满天星,提供有利的空间,幼儿可以自由发挥,这样的组织形式大大缩短了幼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融洽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另外教师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与幼儿进行交流。如:你吃饭了吗?你要上厕所吗?大口吃饭!该睡觉了!你是一个好孩子!引起幼儿说的兴趣,从而产生交流的愿望。

  2、鼓励表扬,积极评价。夸美纽斯曾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的求知欲望激发起来。”而我想说,为了适应全球化,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交往欲望激发起来。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禁止幼儿说话。因为幼儿年龄小的特点,他都有随时表达意愿和感受的需要,有与同伴交往的需要,教师应多鼓励幼儿多说多练。当幼儿在表达的过程中出现词不达意,语句不完整的时候,教师不应轻易的打断,更不要讥笑幼儿,应鼓励使幼儿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功感。在注重发展他们的交往能力的同时,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及时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并加以表扬。如:孩子都在玩拍手游戏,总有几个幼儿静静地坐在位子上,这时应该说:“小朋友也想听到你好听的声音。”而不该说:“其他小朋友都在玩,你怎么坐在位子上不动?”陈鹤琴说过:“积极的鼓励要比消极的刺激要好得多”教师的一次次热情的鼓励会成为孩子走向成功的动力,能消除幼儿说话的心理障碍,激起其说话的热情。除了要表扬那些善于交往的幼儿,更应该鼓励和表扬那些在交往中有进步的孩子,尤其是他们的点滴进步,从而让他们在以后的交往活动中变得更热情、更有信心。

  三、提供必要的语言活动材料

  1、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加之幼儿好奇心强、喜欢动的特点,制作和提供诱发幼儿说话的材料,让幼儿有话可说。在设计语言活动材料时,力求做到选材简便、形式新颖、富有吸引力。如:“魔术口袋、头饰、木偶,手指玩偶”等,让幼儿边玩边说,使幼儿在一种参与感知喜悦的活动中发展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并发挥现代信息渠道来让幼儿说话,如:借助录音机、DVD、电脑的语言教育功能,让幼儿收听、收看少儿节目等(时间控制在15分钟之内),让幼儿在互相交往中感受到语言活动的乐趣。

  2、幼儿虽与教师和同伴已很熟悉,但由于性格内向、语言不通和胆怯,仍然不爱交谈。所以增加自由活动和游戏活动时间,创设幼儿自由交往的机会,促进幼儿交谈。除了集体活动外,其余时间让幼儿充分交流。如:鼓励幼儿玩一些小游戏,并让幼儿大胆做组织者,给幼儿充分进行言语活动的机会,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言语训练,使幼儿敢说、愿意说、爱说,会说等。

  四、家园一体化,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今家庭的现状是:家长的时间紧张,工作节奏快,早晨快速送孩子入园,接着就上班。下午把孩子接回家,又要忙晚餐,因为一天的紧张与疲劳,而与孩子交谈的时间特别少,这样的家庭环境不利于孩子的语言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借助家长园地和家长会宣传家教常识,宣传与孩子交谈的必要,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家长的重视。故而,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长与幼儿交谈,不但学习发音,学习运用语法语句,还促进对语言的理解运用。经过长期如此“交谈――理解、修正――交谈”的方式,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会逐渐发展,同时表达能力也会提高。交流的机会越多、内容越广泛,与幼儿交流的越早,语言发展就越好。

  幼儿学语言是从模仿开始的,周围人所具有的语言修养、语言风格等,构成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影响着幼儿的言语发展。我们应该树立“施教者群”的思想,因为幼儿对语言的接触并不局限在幼儿园里,一方面,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做到言谈文明,语言生动丰富,普通话标准,提问和谈话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另一方面,在社会生活的交际活动中,通过丰富的文化传播媒体(电视、广告、网络等),幼儿接触到大量的、生动的,带有鲜明生活色彩的语言材料,所以家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要调动家教因素,提高家长语言教育的意识,加强家长的语言修养,让家长了解幼儿口语发展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并有针对性的与家长制定幼儿口语培养计划,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和成长环境。只有家庭、幼儿园密切配合,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才会得到提高,才能使幼儿真正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爱永远是孩子心灵成长的最佳养料,是孩子学会交往、乐于交往的催化剂。只要我们注重从多方面对幼儿进行语言训练,挖掘潜力,适当指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得到较为迅速的发展。

看过“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浅析论文”的人还看了:

1.浅谈儿童语言教育论文

2.浅谈幼儿语言教育论文

3.幼儿语言教育浅谈论文

4.学前语言教育论文

5.幼儿园语言教育工作浅析论文

2793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