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云南省教育分析论文(2)

坚烘分享

  云南省教育分析论文篇二

  《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问题与思考》

  摘要:近年来,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由于社会发育程度低,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与内地发达地区比较,教育事业依然十分落后。澜沧县在2010年通过“两基”国检验收,但现在教育发展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要实现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任重而道远。本文通过对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教育发展发展存在问题的客观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希望对全省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发展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云南 边疆民族地区 教育发展 对策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边疆民族地区发生巨大变化。同时,边疆民族地区由于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社会经济各方面依然十分落后,有些方面甚至与发达地区差距越来越大,实现“两基”后的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与内地相比仍然存在许多不均衡,本文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为例,以教育公平的视角出发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澜沧县概况及教育发展基本情况

  (一)澜沧县概况

  澜沧县位于祖国的西南边疆,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其县情可以用“老、少、边、山、大、低、穷、富”八个字来概括:

  “老”,澜沧县是革命老区,在新中国成立前,在地下党领导下的游击队开展了艰苦卓越的革命解放斗争。另外,历史上,澜沧各族人民有抗英、抗日的光荣历史,是云南省47个老区县之一;“少”,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37.4万人,占总人口的76%;“边”,澜沧县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80.563公里,有5种少数民族跨境而居,是云南省25个边疆县之一;“山”,澜沧县是个典型的山区县,98.8%的土地是山区;“大”,澜沧县国土面积8807平方公里,是云南省面积第二大县,辖20个乡(镇),160个村(居)委会,50万人口;“低”,劳动者素质低,澜沧县人均受教育年限低,2011年全县人均受教育仅为5.52年,是全省最后实现“两基”的县;“穷”,澜沧县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财政收入低,按照农村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国家扶贫新标准,尚有35.3万贫困人口,是国家和省扶贫工作重点县;“富”,资源富集,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民族文化也丰富多彩。

  (二)澜沧县教育发展状况

  2011-2012学年,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99所。其中,小学160所(教学点2个),初级中学14所,完全中学4所(含澜沧民族实验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成技校3所,幼儿园12所。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57844人。全县7-12周岁适龄儿童27523人,已入学27403人,入学率99.56%(其中:适龄女童入学率99.55%,少数民族入学率99.55%),小学生年辍学率1.04%,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100%;13-15周岁初中适龄少年17442人,初中毛入学率99.34%,初中生年辍学率2.13%,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3.42%;7-15周岁“三类残疾”入学率74.16%;15周岁文盲率0%,15-50周岁青壮年非文盲率99.43%;幼儿园学前班在园(班)4045人,入园(班)率33.0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32.2%。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为5.52年,农村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5.04年。

  全县在职教职工3813人,其中专任教师3450人,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7.01%;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20%;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5.86%;幼儿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19%。

  二、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发展问题与思考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千方百计地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发展。澜沧县是典型的边疆民族贫困县,通过对澜沧县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其目的是为了加快澜沧县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人才的培养,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推进教育发展发展。同时,对全省边疆民族地区也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一)“两基”工作需巩固

  2010年全县实现了“两基”,接受了“两基”国检,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两年后的今天又出现尴尬境地,部分中小学生不想读书,读书无用论开始抬头,学生流失情况有所反弹。根据统计,全县2011年小学生年辍学率为1.04%,初中生年辍学率为2.13%,表面上比例很低,但却意味着2011年全县小学有338人失学,全县初中有370人失学。而且这仅是一年内流失的学生。

  对策思考:要引起高度重视,继续举全县之力抓好“两基”的巩固工作。像澜沧县这样经济社会相对落后的边疆民族地区,在“两基”接受国检验收后,还应持续抓上5—10年,不断增强广大乡村干部及人民群众的教育意识,才能确保“两基”成果的巩固。

  (二)校舍建设尚需加强

  随着近几年集中办学的力度加大,“一村一校”办学格局逐渐形成,学生相对集中,增加了乡镇中学,中心小学及村完小的办学压力,学生宿舍、教室、食堂、厕所、围墙、活动场地,教师住房等设施无法满足办学需要。同时,目前还存在部分危房,对师生安全造成威胁。

  对策思考:中央及省级财政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尽快改善乡村两级学校的办学条件。实现“两基”后再持续加大投入5至10年,边疆民族地区的校舍才能改善。

  (三)幼儿教育与学前教育不足

  澜沧县幼儿(学前)教育规模小,办学不规范,入学率低。2010年全县幼儿园学前班在学儿童3783人,入园(班)率28.88%,2011年全县幼儿园学前班在学儿童4045人,入园(班)率33.05%。

  对策思考:一是在乡村小学办学前班,在原有小学教师中抽一部分人进行培训,转岗成幼儿教师,或从幼师毕业生中补充一部分教师,力争做到每村一个幼儿园;二是鼓励社会力量开办民办幼儿园,从政策上给予特殊扶持,领导要重视,要科学规划,各部门支持,教育系统积极努力。

  (四)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落后

  根据统计,澜沧县2010年初中毕业生总数为5724人,报名参加中考的为2327人,占40.65%,实际参加了中考的为2214人,只占38.6%,2011年初中毕业生总数为6126人,报名参加中考的为2079人,占33.94%,实际参加中考的为1957人,只占31.95%,也就是说,大约2/3的初中毕业生没有参加中考。

  现在全县有完全中学4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普通高中在校生2385人,平均每个年级不到800人,职业高中在校生1502人,平均每个年级500人,合计高中阶段在校生每个年级大约是1300人,现在全县小学或初中阶段,每个年龄段人数大约是6000人左右,那么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人数也就是20%多一点。

  对策思考:一是充分挖掘现有高中的潜力,而且要作为政治任务来完成高中招生,可以这样考虑:县一中及民族实验中学,每校每年招1000人,县民中每年招600人,县二中每年招400人,县职中每年招1500人,这样全县每年招普高生3000人,职高生1500人,合计规模4500人。二是要广泛动员初中毕业生参加中考读高中、读职高,在目前情况下,制定政策规定澜沧县制定凡参加了中考,又有学习能力的初中毕业生都可以读高中;三是澜沧县属于农业大县,发展职业中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中毕业生读了职中,有了一技之长,对其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更何况读职高国家每生每年还给1500元的生活补助。所以县职业高中要结合澜沧县实际大量开设各种专业,第一年学基础,第二年学专业,第三年专业实习,尽快扩大招生规模,为澜沧县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五)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澜沧县教职工3813人,其中专任教师3450人,包括高中教师201人,学历合格率97.04%,初中教师1122人,学历合格率为99.20%,小学教师2004人,学历合格率96.86%,幼儿教师123人,学历合格率99.19%。表面上看,各级各类教师学历合格率很高,但深入调查,却发现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教师待遇低,教师队伍不稳定,本应该越是艰苦的地方,教师待遇更高,而实际情况是城市学校教师的待遇比农村学校教师待遇高,内地学校教师待遇要比边疆地区教师待遇高;二是教师很少有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教学方法单一,接受新知识少,影响教学质量;三是教师住房条件差,教师子女读书得不到有效保障;四是音体美教师严重缺乏,许多农村中小学的音体美课程由其他教师或班主任兼课,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

  对策思考:一是提高边疆民族地区教师的工资待遇,可以这样考虑:由国家及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设置“边疆民族地区教师光荣补贴”,在边疆民族地区任教的教师,教龄不到10年的,每月补助500元。教龄10至20年的,每月补助1000元。教龄20至30年的,每月补助2000元。教龄超过30年的,每月补助3000元;二是加大支教力度,城镇中小学教师由中职职称要晋升高级职称的,必须去农村中小学支教一至两年。现在的支教教师,往往是城镇学校为了完成任务,把不能教书或无课的闲置人员派去,这是对农村基础教育的不负责任;三是教龄满十年的教师,每五年安排一次休假访学,时间1—3个月,让他们到内地城市学校休假访学。总之,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是关键,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待遇,才能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才能确保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六)尽快推进现代信息教育手段

  边疆民族地区山高路远,信息闭塞,接受新思想、新信息、新观念的时间要比内地城镇慢得多。特别是中小学的现代教育手段,边疆民族地区要落后得多。一些城镇学校早已利用多媒体上课,而有些山区农村学校的学生连电脑都没见过。

  对策思考: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加快边疆民族地区现代教育技术的建设,力争每个村完小都能建1个电脑室。最关键的是开通远程教育手段,让内地发达学校教师上课情况直接传输到边疆民族地区学校,让师生直接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质量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很多,以上仅仅把主要的几个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对策思考,只要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力措施,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必将会向前不断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之时,就是其经济社会腾飞之日。

  作者简介:

  刘沧山(1960—)男,汉,西南林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

  赵昊(1983—)男,彝,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团总支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尚晶(1986—)女,汉,云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杨静洁(1989—)女,汉,云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看过“云南省教育分析论文”的人还看了:

1.云南省教育科研论文

2.云南民族教育论文

3.城乡教育差异论文

4.云南和谐教育论文

5.云南民族教育论文

277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