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语文教育探析论文(2)

坚烘分享

  语文教育探析论文篇二

  《职教语文教育探微》

  摘要:在职教语文教学领域,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中专的教育培养目标锁定在“要培养与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原则意见》上,文化基础课教学中出现了“必须、够用为度”的思想,还有人主张语文课只讲应用文及说明文就行了,这种思想一度风行,流弊不浅。这实际上是对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否定,也是对其工具性的歪曲,更是语文课程工具性的错位。而农村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则是为了适应越来越火热的对口单招,大搞“应试教学”,完全脱离了语文的工具性。

  关键词:职教;中文;教育

  职校学生和普高学生虽同属高中体系,但两者之间在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别,而我们往往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的各个方面与普通高中采用同一个模式或标准,以普高的教学标准来衡量和约束职校学生,使许多学生觉得语文教得太深、听不懂,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实际进行教学,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学有所成,掌握就业所必需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从而成为合格的中职毕业生。

  1、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切合职校学生的实际

  我们应重视依据学习者成才的需要来确定教学目标,并加以具体化。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专业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应实施不同的教学及控制,并把握好知识传授的难易度。

  2.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突出职业特点

  职业学校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职校教学也不同于普高教学,它不必围绕高考这根指挥棒,且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根据这一特点,语文教学改革可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3、将传统经典与社会现实内容结合起来

  目前职校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多是传统经典名篇,而反映当代社会现实生活的文章较少。我们并不否认经典范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因受时代的限制,与当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相距甚远,这种脱离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一方面使学生学无兴趣,索然无味,另一方面提供给学生反映社会经济、科技等现实生活的信息量太少。因此,改革教材内容已成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4、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提高职校语文教学质量,其核心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助于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教学过程,对学生实施听说读写的有效训练。要使学生养成自学和主动学习的习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提出质疑和问题,由教师进行释疑解答,通过师生的双向交流,以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5、分阶段有重点进行强化训练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分阶级有重点地实施强化训练,要通过多种教学媒体,充分运用视听图像等现代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把教学目标事先告诉学生,使教师教有目的,学生学有目标,通过角色转换和反复训练,由师生共同完全教学目标。

  6、要进行多形式有重点进行强化训练

  有人说因为有考试,才有应付考试的“应试教育”。这种认识是片面的。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只是考试作为评价的一种手段要进行改革和完善。评价的具体操作,可以按时段进行,如每周或每月评价、期中、期末评价,或按教学内宅如篇章、单元评价等,也可按教学要求评价,对听说的评价可以是对话、朗诵、演讲、辩论;读写方面可以是新闻采访、社会调查、广告词设计、黑板墙报等。

  在全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育的着力点便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而职业业学校课程评价新标准第一条是课程效果的评价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是以教师为主体;第二条,职业教育课程应当突出“能力目标”;第三条,能否用恰当的任务进行能力训练。这就要求我们在职业学校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开拓教学思路,多角度地探求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努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尤其是能力的发展。

  7、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潜在的兴奋点

  所谓问题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教学内容着手,创设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课堂教学环境。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会去思考,有疑问才有探究的欲望。

  我在讲授《项链》一课时,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玛蒂尔德的性格展开讨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首先我设计了一组问题:

  (1)读完这篇小说,你觉得玛蒂尔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玛蒂尔德为什么会丢失项链?

  (3)项链丢失后,她不赔行不行?

  (4)对玛蒂尔德的结局,你有什么想法?

  应该说,是小说精彩的情节把学生吸引住了,对以上问题学生回答得非常积极、踊跃。当讨论到赔不赔项链时,有学生感慨“幸亏她有一个好丈夫”,这样一个新问题生成了:路瓦栽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对这个人物展开讨论,又一次认识了当时社会背景;讨论到玛蒂尔德的结局时,有学生提出了异议,说为了一串项链玛蒂尔德付出了十年的青春,十年的辛苦已使她变成了一个吃苦耐劳的妇女,作者还要那样打击她,是不是太残忍了?于是一个新的问题被学生提了出来:十年的辛苦有没有使玛蒂尔德变成一个真正的劳动妇女?小说那样结尾好不好?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对人物形象、对小说讽刺手法的运用又加深了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设置的问题不能太大,太抽象,应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可以达到的水平;第二,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第三,问题不宜太简单,要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只有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钻研,与同学的合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看过“语文教育探析论文”的人还看了:

1.语文教育相关探析论文

2.浅谈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3.浅析语文教育论文

4.关于语文教育浅析的论文

5.语文教育浅谈论文

2779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