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硕士毕业论文(2)
语文教育硕士毕业论文篇二
《语文教学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21世纪是创造的世纪,需要一大批敢于探索、会创新的创造型人才,这使创造力教育成为必要。教育如何开发人的创造力已成为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创造力 培养 启发
一、挖掘语文教材的内容,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语文教材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体裁也是多样的。从内容上看,既有历史人物的课文,又有颂扬现代英雄人物的课文,既有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又有蕴含人生哲理的课文:有的课文主要介绍学习语文的方法,有的课文主要介绍珍奇动植物,这样的安排,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然,受到多方面的教育。从体裁看,不但有记叙文,还有诗歌、故事、说明文等。这样可以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视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因此,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时时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关爱。同时让学生受到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被动地接受,个性就会得到充分的张扬,创造性应兴而生。
二、创设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严格遵循语文本身所固有的规律,应紧紧围绕“读”、“学”来设计。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真正的主人,教师只是组织者、促进者、学生的合作者。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注重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语文教学要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须提高三个方面的认识,遵循四条教学原则。
1.教师应认识到语文教学中无学困生,人人都是学习、创造的成功者。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能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虽然学生的审美标准存在差异,教师也不能强调整齐划一,评判优劣。教师应从情感上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2.给每一位学生自己的空间,让他们展现其个性、能力及创造的成果。每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具有人格、思维的独立性。同时,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主动权以及参与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展现其个性、能力及创造的成果。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得到发展满足中认识自我、规范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
3.学生的创造成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其创造的精神就是“星星之火”。语文教学中,教师追求的并非是创造的成果,而需要的是激发其创新的欲望,培养学生永不衰竭的创造热情。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任何一种创新成果都应给予肯定,不能抹杀、否定。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感氛围。
三、实施创造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才干
创造力是教育艺术的精髓。教师的教学方法如果缺乏创造性,必流于僵化,就调动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教育有法,教无定法”,创建自主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关键在于创造实施愉悦、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前,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的创造因素,课堂为学生创造积极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努力将学到的知识与现实沟通,在愉快中学,在乐中创造,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把学生看成是平等的、共同探讨问题的伙伴,形成相互尊重的、信任的、和谐的支持型氛围。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引发认识,培养创造动机――解决知识障碍,提供创造机会――注重知识迁移,感受创造成果”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引发认识,培养创造动机。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头脑已经具有了某种认识结构,他总试图以这种原有的认知结构来同化新的认识,一旦新旧知识出现了差异性,就会在认知心理上爆发冲突,这一冲突的产生迫使学生产生解决这一冲突的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心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时有意识地安排挖掘新知识点,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帮助。学生自我认同需求的产生,实质上就是创造动机的产生。学生自我认同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创新的过程。
2.引导解决知识障碍,提供创造机会。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只是第一步,还要引导学生质疑,进行探究性阅读,从而做到读懂课文。学生提出了问题,教师不应过多地讲解,只要让学生反复阅读,边读边想,在头脑中逐步形成一幅幅画面,文中的语言材料就转化为学生思维材料了。在教学过程中阅读与理解相辅相成,学生读得充分,有所感悟,并熟记精要,才能复述得顺当。教师要按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把读书感悟和复述事件经过都能练习到位。学生对课文的知识要点就很容易地掌握了。
3.注重知识迁移,感受创造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把学生在课内获得的新知识、掌握的新技能、激发的创造力得到巩固和有所发展呢?教师必须注重知识的迁移,做到“温故而知新”,教师应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多提供机会,让学生表现和发挥自我的创造力,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指导学生用心听、看、读、想,立体地、多角度地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形象美、意蕴美和音乐美。通过朗读,启发学生深入体会,让学生进入角色,入情入境,随着课文环境和节奏的转换,改变相应的感情基调,尽可能通过感情朗读充分传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总之,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是教育活动的基本指向。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树立整体的教学观念,在教学意识上要重视创造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上要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与提高,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水平。
语文教育硕士毕业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