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中国梦教育浅述论文(2)

坚烘分享

  中国梦教育浅述论文篇二

  《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必要性和路径》

  摘 要:高校应充分重视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将“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举办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强大学生坚定“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为“中国梦”的实现不懈奋斗。

  关键词:大学生 “中国梦”教育 重要意义 途径

  The Necessity and Path of College Students' "China Dream" Education

  ZHANG Chunhui

  (School of Law and Economics,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81)

  Abstra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fully attach importance to students "Chinese dream" education, the "Chinese dream"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hold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and social practice, strengthen students "Chinese dream" firm ideal and faith, guide the students struggle for "Chinese dream".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Chinese dream" education; significance; way

  自党的以来,全国上下都在以不同视角诠释和践行着“中国梦”。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如何开展对大学生“中国梦”的教育,如何引导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全社会都应重视的课题。

  1 大学生开展“中国梦”教育的意义

  “中国梦”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明确了任务和目标,对激发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当代大学生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大学生走出功利化价值观的困境

  目前,由于不同思想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不同社会信仰的交融和交锋,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功利化等问题。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尽管大数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健康的,但由于多元思想文化的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标准不一,出现了判断标准多重化的现象,部分大学生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淡化了集体、国家和社会的意识,其价值取向有自我和功利化的趋势。“中国梦”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中国梦”具有鼓舞精神和时代感召力,对青年大学生具有显著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是青年学生成长的价值导向。

  1.2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要求青年“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手段和途径。当前,我国正处于大有作为的社会转型期、战略机遇期,“中国梦”反映了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需要,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梦”的提出,凸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价值和精神实质。加强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有利于大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有助于大学生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以身作则,努力奋斗,将党和国家的事业与个人价值实现紧密结合起来,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

  1.3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社会历史使命感

  “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这项伟大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努力、不懈奋斗,需要每一代青年都肩负起自身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国梦”的接力棒将交给当代青年学生。凝聚起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完成民族复兴征程上的接力,是历史赋予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也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作为国家培养出的青年大学生,应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是各个社会群体里面最具活力、最有创造力的群体,应该承担起为实现“中国梦”拼搏奋斗的历史责任。大学生社会历史责任感的强弱将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强烈的使命感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激发大学生刻苦努力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大学生将自我成才、个人命运与国家的需要紧密地结合起来,自觉履行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1.4 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等教育的必修课程,但由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很强,内容枯燥,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结合不够紧密,思想活跃的大学生很难对这门课产生兴趣,教学实效性不理想。“中国梦”教育不是枯燥的理论灌输和政治说教,“中国梦”是对历史的提炼与总结,历史是鲜活的、生动的,通过“中国梦”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在历史发展的轨迹中找到合理的坐标,激发大学生思考自己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 大学生开展“中国梦”教育的路径

  2.1 高校要充分重视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工作

  高校应从当前社会主义建设全局出发,高度重视大学生的“中国梦”教育工作,将其作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把“中国梦”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结合起来,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宣传教育体系,把“中国梦”的理念渗透到日常工作中。学校各部门都要明确责任,密切协作,切实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学校的基层党团组织要认真履行“中国梦”教育工作的职责,充分利用所属的各种媒介形式,精心设计方案,认真组织实施,为“中国梦”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充分认识“中国梦”的内涵、意义,真正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此外,还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要定期进行理论学习,通过理论性的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并自觉地践行“中国梦”。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他们处在“中国梦”教育的一线,一定要把“中国梦”教育当作自己的一项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让广大青年学子在学习中、生活中处处感受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的动力。

  2.2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将“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将“中国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起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中国梦”,让“中国梦”渗透到教学的环节和过程当中,使大学生充分掌握“中国梦”的相关理论知识,深入了解“中国梦”的历史与现实。中国正处于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期,当下有许多言论是建立在对现实的误读、误判基础上的。各种误读、误判会严重影响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面对国内外的复杂形势,将“中国梦”的相关理论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当前和今后的一个重要任务。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将“中国梦”的相关背景、历史意义、发展形势和国家政策等解释清楚,解释透彻,提高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性认识。从理论与实践上深刻解析走“中国梦”与他国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与“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论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正确性。深入宣传实现“中国梦”与大学生自身成才之间的必然关系,让大学生认识到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是紧密相连的,认识到历史责任的神圣与伟大,自觉将“中国梦”与“我的梦”结合起来,脚踏实地、不懈奋斗,努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2.3 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营造学习“中国梦”的氛围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加强大学生“中国梦”的教育。为实现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中国梦”的教育,需要挖掘、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校园文化包括课堂文化、社团文化、宿舍文化和环境文化等,把“中国梦”的理念巧妙地植入到这些校园文化中,让大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感受“中国梦”的教育。开展关于“中国梦”知识竞赛,设立相关标语和宣传板,放映关于民族复兴的电影和纪录片,举办梦想征集活动等,这些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都可以加强大学生“中国梦”教育。也可以结合新中国成立周年纪念和五四运动周年纪念等,举办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展览和校园文艺演出等活动,推出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中国梦”主题作品,讴歌伟大的祖国和民族,提升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2.4 开展“中国梦”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深化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深化对“中国梦”理解的重要途径和加强“中国梦”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社会实践,一方面可以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有助于锻炼能力、增强才干,有助于培养品格和增强社会责任感。高校要结合新的形势和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建立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在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的基础上,广泛开展“中国梦”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大学生掌握并坚定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理论与实践基础。高校要正确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和西部,开展参与式观察和服务式体验,利用勤工俭学、社会考察、科技扶贫、社区服务、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多种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在体验社会生活、感受时代脉搏时,深刻感悟“中国梦”的必要性、科学性。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升华,真正使“中国梦”入脑入心,深化对“中国梦”的情感认同和政治认同,在认同中坚定实现“中国梦”的信念。

  参考文献

  [1] 和世界共发展,与世界同分享[N].人民日报,2013-03-24.

  [2] .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给北京大学学生的回信[N].中国教育报,2013-05-05.

  [3] 民生改善是梦想的最好诠释[N].人民日报,2013-03-23.

  [4] 王义桅.外界对“中国梦”的十大误解[EB/OL].

  [5] 杨义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0):74-75.

中国梦教育浅述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中国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2.浅述中国梦的相关形势政策论文

3.浅述中国梦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4.大学生如何看待中国梦的论文

5.浅谈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论文

269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