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家庭教育的探讨论文
家庭教育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具有基础性和长期性的作用。而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对子女教育越来越重视,关注投入也越来越多。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家庭教育的探讨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家庭教育的探讨论文篇一
《家庭教育的困惑》
【摘要】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教育的长足进步、家庭规模的缩小和负担系数的降低,极大的改善了当代青少年的生活环境,提高了他们的生存质量,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由于传统文化及社会环境因素,导致社会转型期家庭教育的一些新问题,本文分析了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产生这些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当代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转型 家庭教育 困惑 对策
众所周知,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变化,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教育的长足进步、家庭规模的缩小和负担系数的降低,极大的改善了当代青少年的生活环境,提高了他们的生存质量,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生存环境的改善与望子成龙的传统文化心理和当代独生子女家长希望孩子实现人生梦想的强烈渴望相纠结,也导致了社会转型期家庭教育的一些新问题[1]。
1 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具有基础性和长期性的作用。而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对子女教育越来越重视,关注投入也越来越多。但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以及各种文化观念的不断更新给当前家庭教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带来了很多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把握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推进其不断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1)教育观念落后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不少家长认为子女升学就是一切,他们只看分数,只重智育,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个性差异,而把子女升入重点中学,考上名牌大学作为家庭教育的唯一目的和任务。“学习至上”成了孩子的生活格言。在这种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不少孩子在学习上是佼佼者,而在生活上却缺乏自理能力。甚至有的孩子长期沉沦于书本之中,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极为低下,思想道德素质也因此被忽视。
(2)教育内容单一
目前不少家庭教育的内容往往是单调、枯燥的,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许多家长在给子女的人生定位是“学好课本知识,做白领阶层”,因而对其教育的内容常常是单方面的。有的家长不惜重金为子女请家庭教师进行个别辅导,或是给孩子报辅导班,利用假期给孩子“充电”,其教育宗旨是通过超强度的训练使孩子不作者:
断进步并早日成才。而对孩子的思想教育、能力培养等其他教育内容却弃之不顾。
(3)教育方式简单
不少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放纵型、专制型和溺爱型。放纵型家庭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或疏于教育,而对于子女的成长与发展无暇顾及,使子女的生活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专制型家庭则恰恰相反,家庭长辈对孩子的教育是严加管制,强迫就范,使孩子整天在恐慌中度日;溺爱型家庭则是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不惜一切满足孩子的要求,这就助长了孩子的贪欲,使其缺少理想,缺少爱心,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
(4)教育环境不优
家庭教育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至孩子的生活与成长。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庭经济基础薄弱,因而对孩子的教育力度不够。特别是下岗失业家庭大多忙于生计,对子女的教育引导有所放松,甚至使其缀学回家或是过早地流入社会。社会弱势群体家庭以及流动人口家庭环境的恶化也客观地影响到家庭教育的好坏。此外,不少家庭长辈自身素质不高,打牌、闲游等不良行径也是家庭环境不优的重要表现[2]。
总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了生活上加倍关心外,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智育。为使孩子学习好,能成龙成凤,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孩子干。至于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很少考虑,有的甚至不考虑[3]。
2 家庭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
任何问题的存在必有其诱发的因素,家庭教育问题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原因:
(1)传统家庭教育思想
中国家庭教育一向以儒家为正宗,以“子女是私有财产”为思想基础,以“严父慈母”为角色分工,以“望子成龙”为价值目标,以“子曰诗云”为内容,以“单向输出”为方法构成了中国家庭教育牢固的理论―实践框架,造就了家庭领域千余年的明确与宁静。而现在,这一明确与宁静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重重的困惑和纷至沓来的杂乱。
(2)独生子女占很大比例
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在,独生子女在中小学生中占了很大比例,而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往往受到太多的呵护与钟爱。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应该是一种理性行为,一旦重“情”轻“理”,家庭教育就会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当今中小学生普遍“只知受爱,不知爱人”,依赖性强,心理素质差,学习怕吃苦,知难而退等现象相当严重。
(3)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调查表明:90% 左右的家长期望孩子能上大学并成为有用人才,而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随着孩子不良表现的屡次出现,家长因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而逐渐变得“失望”。孩子小时候“众星捧月”,一旦大了,出现了问题,家长则大声训斥、批评,甚至采取更极端的教育行为。他们只允许子女在家学习,不许他们参加课外活动,或盲目请家教,花高价“买”学上,这种教育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4]。
(4)家长忧患意识的转移
由于近年来社会生活中竞争日益激烈,家长们把自身感觉到的危机感、紧迫感,过早地转移到了孩子们的身上。一些家长一味希望孩子学好功课,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社会地位相对高点,经济收人相对多点,千方百计想让子女出人头地;有些家长不仅仅盼望孩子将来高人一等,还将孩子作为一个筹码,促其为自己争光争利,升官发财、光宗耀祖。长此以往,由此引发的后果令人堪忧[5]。
3 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3.1 更新思想
要解决家庭教育问题首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以下列出家庭教育观念更新的十个方面[6]:
(1)亲子观。破除把孩子作为父母私有财产的观念,从根本上铲除家长制赖以生产的基础,确立“为国教子”的理念,培养现代化的建设者和创造者。
(2)评价观。破除单纯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惟一标准,全面关怀孩子的身心健康,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孩子素质的全面发展。
(3)教育观。破除过度的单向传授和灌输的教育方法,尊重孩子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亲子互动的家庭教育形式,构建教学相长的家庭学习氛围。
(4)人才观。破除“升学=成才”的人才观念,树立“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人才观,尊重个性差异,促进个性发展和人格社会化。
(5)发展观。破除“智育第一”、“分数至上”的狭隘发展观,以人的发展为本,强化人文关怀,促进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6)学习观。破除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学习观,注重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培养,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合作、学会创造。
(7)育人观。破除以说教为主要方式的家教方法,树立言教与身教结合并注重身教的教育理念,促进认知和情感的统一,注重榜样的力量和感受、熏陶的育人功能。
(8)成才观。破除把学校视为培养人才惟一渠道的观念,树立当代教育必须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理念,积极主动配合学校教育,支持学校的教育改革。
(9)民主观。破除家长制的教育观念,尊重孩子的人格独立和正当权益,以民主、平等的心态和对话、交流、商量的方式教育孩子,创造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
(10)主体观。破除单纯以家长的意志塑造和要求孩子的观念,尊重孩子学习和发展的自主权,保护孩子的兴趣爱好,促进孩子身心的自由发展。
3.2 具体对策
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的能力。根据不同年龄让孩子做自我服务性的劳动和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动手中发展他们的爱好和特长。如在一个美国家庭中有三个上小学的孩子,他们在家中都各有自己的角色和本事:8岁的男孩周末负责帮父亲割草、浇花、打扫院庭;10岁的女孩能根据不同的食品配方烘烤出各种各样美味的点心;6 岁的小女孩会编织五颜六色的茶杯垫。要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的有用之才,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主要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3]。
第一,不要对孩子过分的溺爱,注重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出发,对孩子的教养采取放手而不放任的方法进行。所谓放手,即从孩子生下来,父母就设法给他们创造自我锻炼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各种环境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因此,要从小就形成自立的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而独立生活能力来自从小的锻炼。所谓锻炼是多方面的,诸如劳动锻炼、意志锻炼、忍耐力和吃苦精神的锻炼等等。但最根本的是适应各种艰苦环境和劳动能力的锻炼。通过参加劳动,让孩子从小就形成独立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爱劳动的习惯;在劳动和艰苦的环境中去克服困难,磨炼意志,发展各自的才能和特长,增长才智,并形成刻苦、节俭等品质。不要怕孩子脏着,累着。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锻炼,孩子才懂得珍惜生活,才知道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促其成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第二,经济上限制他们。向西方国家学习,让他们学会自己挣钱养活自己,不能一切靠父母。父母最多只能满足他们最基本的生活要求,剩下的得靠自己去挣。
第三,尊重孩子。一切事情得征求孩子的意见,什么事情让他们自己作主,而作为父母,最多就给点孩子参考意见,不能一切包办。具体怎样,还得看他自己的意愿,哪怕是错的,也无所谓,让他经历后,他就会积累很多生活阅历,对他今后的生活才会有帮助。
4 总结
青少年是国家、民族的未来,是发展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后备军。家庭教育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间接影响和决定着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针对我国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继承传统家庭教育中的有益成分,切实有效地改进家庭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华.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1997(Z1):81-83
[2]侯继美.家庭教育的困惑与对策[J].新校园学习,2011(12)
[3]梁淑珍.中国家庭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08(4):234
[4]胡雪波.中国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视野,2003(24)34-35
[5]郭森,陈洁民.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其应对措施[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5,21(5):72-74
[6]谭虎.家庭教育观念更新的十个方面[J].中国家庭教育,2004(4)
作者简介:
程青平,男,1975年,本科,中学班主任,主要从事数学教学及教研工作。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家庭教育的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