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它的出现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浅析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论文篇一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一批批农民进城务工,谋求经济利益,致使农村出现青壮年空洞化现象。在此形势之下农村出现了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与此同时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日益成为公众共同的关注的话题。伴随中国经济发展出现的这种特殊现象,它的出现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利弊影响。我国农村人口达半数以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已经是中国教育事业中不可小觑的一环。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隔代教育问题 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1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产生的原因
伴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和乡村城镇化的发展,时代步伐的加快,一些父母将其子女全权托付给老一辈抚养,由此出现了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的隔代教育或祖孙教育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尚处在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①随着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时代步伐的加快,生活节凑的增速,隔代教育现象愈来愈普遍,这一现象在我国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随着农村“空巢”趋势不断上升,导致的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现象逐渐凸显出来。为此该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话题。
在一次学者对湖南省洞口县、隆回县等欠发达地区的调查中发现,隆回县109万人口,长年外出务工或经商者至少有22万(2000年隆回县统计局数字)。与亲子教育的孩子相比,缺少亲自教育的孩子成为问题学生的概率是其两倍。②由此看来,亲子教育是不可替代的。
2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彼此缺乏长期的的交流,影响儿童性格全方面的发展
由于城镇化的推进,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他们为了生计长期在外务工,这样就将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隔离。有些偏远地区的孩子甚至数年都不能与父母相见,他们之间的沟通大多是通过电话。这样一来,孩子与父母缺少有效沟通,他们之间的爱无法传递与表达,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就会抵触与父母的交流,这样就会造成恶性循环。长期以来,缺少父母亲情的呵护和行为科学的指导,容易心理健康失衡。同时长时间生活在祖辈身边,祖辈用他们教育他们儿女的方式教育孙辈,或对于他们过分溺爱,不了解新生代他们内心的需求,再加上对于他们性格方面的误区不及时地进行疏导,很容易使他们性格方面养成不好的习惯,形成性格扭曲。
2.2 政府和社会对重视不足,弱化了留守儿童的管理
当地政府和社会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管理和重视力度不够,基层组织如教育局、妇联、村组织等在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上还极为不到位,甚至是欠缺有效的管理。同时关于农村的教育:农村的经济落后,对于学校的各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基础设施匮乏和教育观念守旧使儿童行为、思想、生活等各方面的教育没有及时得力的指导和重视,缺少具体有效的计划措施。留守儿童正处于系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雏形形成阶段,这时期身心不成熟,自制力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再加上农村村委会等一些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对这方面的认识和投资力度不够,管理方案与具体措施落实不到位。为此不能及时并适当地约束与科学引导,则极易使其受到不良诱惑,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2.3 留守儿童的监护环境恶化,降低儿童监护效果
留守儿童的监护环境不容乐观。首先在农村祖辈的监护能力不足,这就造成监护质量下降。(1)由于祖辈年龄较大,他们不仅不能为孩子提供生活照料,相反孩子要为祖辈洗衣做饭,这种逆向监护不利于孩子的学习进步。(2)祖辈与孙辈生活的年代不同,尤其在农村祖辈接受的教育较少文化素养较低甚至是文盲,农村保守落后的思想观念教育孙辈,致使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存在一定的差距,他们不能及时了解新生代内心的需求,在沟通方面存在一定的代沟。孩子内心的情绪无处排遣和释放,会造成自闭以及情绪暴躁,对孩子身心成长都会造成极大伤害。其次,由于监护方式经常发生变化,使得孩子缺少安全感。由于种种原因,留守儿童长期疏离父母的监护,在单亲、祖辈甚至一些亲友之间流动监护。孩子需要时间适应不同的教育方式,这就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和精神负担。儿童长期对于本该拥有属于他们的关爱和抚慰得不到满足,显而易见的引起了一种心理压力,进而导致儿童在心理产生失落感和性格的孤僻,或是过于顺从,缺乏主见,或是狂放不羁,调皮捣蛋。监护环境的恶化导致孩子在成长道路上出现各种各样的发展问题。
2.4 家庭教育缺失,削弱儿童学习能力
家庭教育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心理教育和环境教育。家庭是儿童从小到大不可缺少的成长驻地。父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个指导者和引路人,父母的亲子教育和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个性的培养和思想的形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现在由于农村教育综合水平普遍较低,同时受教育现状的影响,滋生了农民“教育无用论”、“读书无用论”等一些落后观念,使他们对子女的教育采取排斥,抵制的态度,并对教育持有一种功利性价值取向,进而将其演化为一种短视的实惠观,以家庭利益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③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环境的落后与思想观念的保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是因循守旧。祖辈因教育观念的滞后与教育能力的匮乏,不能辅导孩子功课,不能带给给孩子创造浓厚的家教理念和帮助孩子形成科学的学习策略。农村留守儿童本来视野就不够开阔,再加上陈旧的教育方式,使得他们心智的开启、好习惯的培养、对事物的认知都落后于非留守儿童,当然更落后于城市儿童。这样农村留守儿童在长大后,很难进入高等学府深造,他们会辍学进城务工,给农村教育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3 改善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现状的路径
3.1 加强留守儿童和父母的沟通
父母在儿童的心理成长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亲子关系和早期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化和人格发展的核心与主要动因,对儿童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④首先提到的是父母是儿童的应有监护人,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应及时关心孩子的成长状况,及时地因势利导,通过亲子互动辅佐儿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利用更多的接触机会,加强与孩子的内心沟通与了解,建立起与孩子沟通的桥梁,使亲子互动始终保持一定的连贯性。其次,父母要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通过自身良好品德和综合素养来感染儿童,即使长时间外出务工,利用空余的时间教导孩子,端正孩子的行为,引导孩子的思想,在孩子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孩子自觉地以父母为榜样监督自己,鞭策自己。为了能够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和监督其学习,外出打工的父母还要关心孩子在学校的发展情况,定期与学校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行为动态。使留守儿童通过各种形式能够体会到远在外面父母的关心。
3.2 加大政府和社会重视和管理力度
加大政府基层管理,强化政府职能,在解决农村问题是是至关重要的。在城镇化演进过程中,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党和国家的现实问题。如今在城市化过程中派生的隔代教育问题又要亟须解决,其中从问题的根源寻求原因,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政策引发的。为此政府部门就要加强对农村的建设,从根源出发解决农民的生存生活问题,加强经济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同时在户籍制度、社会福利制度和保障制度入手,保障农民的权利和权益。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能保障农民的经济生活减少外出务工人员,进而使留守儿童得到父母更多的照顾和关心。国家政府等相关部门加大对于农村的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的财政投入,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使他们平等地享受城市教育。政府基层部门优化政府职能在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辅助。
3.3 创造安全和健康的监护环境
学校也应该更多地承担起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其进行教育,使其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政府加大农村教育投资和师资队伍建设的财政投入,同时学校也要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理念和方针政策,针对留守儿童有目的采取各方面的教育措施,比如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和情感教育,开展“一帮一”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扫除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问题,帮助他们走出心理的阴影,树立正确、科学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意识。村委会也可以为安全和健康的监护环境的创建贡献力量,对留守儿童家庭加大帮助力度和工作力度,及时关心留守儿童家庭的动态,做出扶持工作。
3.4 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任何个体的成长都不能脱离家庭。家庭教育是透过亲情、家庭文化、亲属关系等维系的,以教养幼儿为中心的活动,家庭中的成年人、老年人都因这种教养活动产生持续的变化,带来种种“异质性因素”。在“给予”和“爱”的基础上,融通彼此之间的“异质性因素”,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更大意义上的“给予”和“爱”,将对个人的关怀推广开来,不单纯固守在对一个孩子的教育和关注上,而能扩展到对整个家庭成员的关注,甚至对全社会的关注,这样更有利一个良好家庭氛围的形成。父母与孩子经常地疏通感情,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与发展动态,两代人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作为家长的,包括父母和祖辈父母,他们彼此之间对于孩子问题,统一认识、明确目标、步调一致,孩子的教育才会通向成功,孩子也会从幸福的家庭中走向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隔代教育的最终价值在于实现共同成长。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我们应从国家、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多角度地给予关心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注释
① 段成荣,杨舸,王莹.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J].学海,2005.
② 范方.欠发达地区的亲子教育缺失与问题行为.教育评论,2001.
③ 田景正.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
④ 叶一舵,白丽英.国内外关于亲子关系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