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有关历史教学的教育学论文

坚烘分享

  历史的内容是过去的,目标却指向现在和未来,人们总想从凝固不变的事实中总结出新的知识,来为现在和未来服务。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历史教学的教育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历史教学的教育学论文篇一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热爱历史的灯塔。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更好的学习历史,而兴趣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

  关键词:导入激发兴趣;授课激发兴趣;参与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289-01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兴趣是指人们力求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事物与某次活动的积极倾向。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部动力。兴趣具有选择性、趋向性的特征。从学习历史知识的心理特征看,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智力水平和能力水平正逐步提高。他们的英雄主义意向以及好奇心理,对过去的探索以及对未来的追求,都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了条件。他们正处于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活跃,接受和模仿能力很强,而且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烈,其心理特点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依赖性,他们乐于学习,乐于接受新事物,但这种学习却又是建立在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基础上的。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他们自发的动机。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刺激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挖掘和发现史实,并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的尝试。

  一、导入激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导入语的效用在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缩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导入语中产生疑问,形成一种渴求有关知识的心理。导入语设计的巧妙,会引发学生急切的求知心理,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学生精心备课,认真设计导入语。

  二、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实现教学目标的开放性

  “学史使人明智”。“明”可以说是对历史规律、人类文明发展的科学认识;“智”既包括鉴古知今的认识智慧,也包括开拓未来的创新智慧。“明智”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运用分析、归纳、比较和概括等思维方式,对重要的历史问题、历史现象和历史进程的认识过程。我的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间的开放与融通上做出一些尝试。

  三、授课激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一堂好的历史课,并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而是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进而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活跃的状态,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对此,我在教学中采取以下几种办法。

  1、以知激趣,适当补充与课本有关的历史资料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其中能收入课本中的只是极少部分。在讲课中,如能适当补充形象具体的名人轶事、历史传说、历史小常识等,既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有计划的补充一些历史资料。通过资料的补充,能象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左宗堂的理解,也深化了爱国主义教育。

  2、以疑诱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能忽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很多,如学生课堂表演、讨论、师生互问、学生中互相答疑等。不同的内容,可以选取不同的激活方式。

  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性学习

  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搜集信息、现场考察、专题研究、讨论辩论、参观访问等。活动中,注意学生参与的目的性、实效性,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索时间和体验的机会。对社会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注意在教学中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使学生形成新的认识,启迪科学思维,揭示科学现象的本质,使学生感受科学的真实性,感受科学与社会、日常生活的关系。历史教师正可以利用这些分歧,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采用这种教学法的关键是看教师如何正确的启发和引导,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踊跃地参加到讨论、答辩中来,使全体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教益。我开展的课外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报告会、图片展等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爱我中华、爱我家乡、爱我一中”为主题的国情、市情、校情系列考察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历史影片,学唱革命歌曲;指导学生搜集地方史料,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了历史教学内容;结合教材有关人物和历史事件,指导学生进行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明确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改进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

  中学历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评价历史教学,主要不是看教师是否能讲。不是看学生对具体的知识记忆多少和某一次书面考试成绩,而是要考察其是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养成。如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上,我展开课堂讨论,通过研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的历史观。我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如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在学期历史学习总评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历史课的学业成绩考核除了书面考试还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历史演讲、历史小制作、历史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成果也统计成绩。历史书面考试也从重知识考查向重素质考查、重能力考查转变。逐渐扭转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局面。完善历史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

  总之,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热爱历史的灯塔。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更好的学习历史,而兴趣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把握住历史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积极培养学生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兴趣之树就会常青,历史教学的春天就会常在。

  有关历史教学的教育学论文篇二

  《谈历史教学中有关国情教育的几种方法》

  摘要:国情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对青少年进行国情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中学历史教学由于其学科自身的特点,可以采用看、比、写、讲等教学方法进行国情教育。

  关键词:历史教学;国情教育;方法

  历史的内容是过去的,目标却指向现在和未来,人们总想从凝固不变的事实中总结出新的知识,来为现在和未来服务。了解历史,是认识、思考我国国情的起点和依据。中学历史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让学生了解一些历史知识、历史人物和重大事件,更重要的是在于让青少年学生从中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的国情,培养他们对祖国、对党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提高为祖国的强盛而发愤读书的自觉性。那么怎样把国情教育同历史教学结合起来呢?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感到可以采用“看”“比”“写”“讲”等教学方法。

  一、看

  所谓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我们应该看到一个国家的实际情况是不可能一成不变的,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中国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有比较丰富的资源,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具有优秀的传统,中国人口众多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国情。

  要了解国情,需要多看。一是看历史课本、历史读物等。这是了解国情的第一信息来源,课本上的文字说明直接告诉我们相关的历史知识,而课文中的一些图片也隐含着丰富的相关知识,这是不可忽视的。如:学习“中华文明的起源”时,若引导学生观察《中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学生便会知道在中华大地上,原始人类和文化遗址数量多、分布广,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以及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都位于大河流域,理解在不同时期,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都是中华文明发展进步的主要区域。

  除了看历史课本、历史读物之外,还需走出校门,通过实地的观察调查,增加感性认识,增长国情知识。现代化的企业和工程是青少年学生了解国情的好课堂,如通过参观高新技术产业园,可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了解我国已建立起比较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后的农村是国情教育的大学校,让学生深入“蒋巷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给广大农村带来的勃勃生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领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风貌;参观历史古迹(言子墓、沙家浜等)、历史博物馆等,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和革命斗争史。

  看,还可以组织学生看电影、电视。影视作品不仅具有“观古今千须臾,统四海于一舜”的特殊功效,而且富有艺术感染力,使丰富的内容赋予曲折生动的情节和具体感人的形象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与启迪。如组织学生观看《建党伟业》《开国大典》等影片,使学生明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近百年来历史所证明的颠扑不破的伟大真理,从而使学生自觉继承革命传统,热爱党热爱祖国。又如观看《锦绣中华》《神州大地》等纪录片,可以使学生领略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比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求同存异,或者求异存同,从而探寻出正确的结论。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在国情教育中运用比较的方法能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参照物来更好地认清我国的现实和本质。“比较”的内容可以包括历史的、自然的、现实的等内容。通常可以采用横向的或纵向的比较。

  1.横向比较

  国情教育只有将它放到同一历史时期内,进行不同国度的横向比较,才能找出国情中的长短差距,探求出各种问题答案,才能发人深思,催人奋起。中国在历史上以文明古国著称于世,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我们采用横向比较法,可以进一步突出体现中国是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科技发达的文明古国。比如:非洲的古埃及,虽在公元前3100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国家,但古埃及历史的发展却充满了动荡与不安,先后被波斯帝国、古罗马帝国等所灭,史学家把古埃及的变迁说成是“早为东家奴,夕为西家仆”。古埃及的历史失去了其延续性。古印度,虽没有埃及的剧烈变迁,但是印度在17世纪初已成为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第一块殖民地。在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又充满了多少民族的此来彼往,无论是古巴比伦还是新巴比伦,没有一个能够写出本民族独立发展的延续历史而持续至今。比较这三个国家后,再看中国奴隶制的形成(夏)、发展(商)、鼎盛(西周)、衰落(春秋)四个阶段的1600多年延续发展的历史,其独立发展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通过从“古”字的比较来认识祖国的悠久历史,必然会增强一个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2.纵向比较

  国情教育还要进行纵向比较,这样才能认识中国现实社会所处的阶段,才能看清中国的历史进步、发展趋势和前景。比如拿2008年北京奥运会来说,中国代表队获得51枚金牌,世界第一,今天的中国在国际运动会上放出夺人的光芒。运用纵向比较法,回想近代的中国被诬为“东亚病夫”,再到今天的世界体育强国,让学生从事实的比较中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这一巨大变化的背后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领导。

  在进行比较的同时,我将国情知识编成一个个简答题让学生阅读、理解、记忆,在此基础上开展知识竞赛,组织形式可以丰富多样,如个人赛,小组赛,书面赛和口头赛等。

  三、写

  通过写可以积累知识,强化感受。在国情教育中,所谓“写”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形式:摘抄摘编、黑板报和墙报、征文。

  学生在广泛翻阅报刊杂志、网上搜索的基础上进行专题摘编,可集体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如组织学生收集中国历史上民族英雄事迹、名胜古迹简介、爱国名句等,学生在阅读摘录过程中,激发爱国热情,确立爱国志向。

  墙报、黑板报是学校重要的教育阵地,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组稿、自己书写、自己设计,要求内容通俗具体,篇幅短小精悍,图文并茂,这样以“三自”为主编的墙报、板报,既能让学生在国情知识方面得到多次强化,又可以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不失为一条经济实惠的教育途径。

  征文,就是结合节日、纪念日组织主题征文活动。比如,今年是建党__周年,我们在初二年级开展“历史的选择”的主题活动,让学生搜集大量近代史包括历史故事、历史小知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内容的文章,我们择优编绘成墙报、板报,系统向学生介绍党的成立、红军长征、卢沟桥事变、十一届三中全会等知识,使学生深刻理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证的道理,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讲

  “讲”这种口头教育形式,具有语言通俗、易于交流的特点,还可以借助表情动作增强效果。在国情教育中可以充分利用它。

  专题讲座具有针对性强、知识集中的优点,是一种理解国情教育的形式。讲座以“小”“实”为宜,要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内容,即容量小,主题要鲜明集中,知识涉及面要小的实实在在的内容,尽量以实例、材料来说明问题,使学生可信、可感、易于接受。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专题讲座,可以选择遵义会议、强渡大渡河、会宁会师等实实在在的例子作为讲解内容,使学生留下一个深刻印象――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壮举。

  演讲。演讲前,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确定演讲内容(如端午节等重大节日、七七事变等纪念日),让学生自己组稿、自己演讲,这样可以克服“专题讲座”中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被动接受的弊端。这样,爱国的情怀在学生中产生了共鸣,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故事会。让学生自编自讲故事,注意故事内容要符合实际,如“戚继光抗倭”“虎门销烟”“杨靖宇抗日”等,学生通过上网搜集资料,然后再经过自己的口讲出,这样对整个历史事件学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更深刻的记忆。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光辉的历程,在人类发展史上有着灿烂的篇章,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必须引起每位历史老师的高度重视,一方面要精通历史教材,另一方面还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多看、多听、多讲,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成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大义中学)

有关历史教学的教育学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历史教育论文

2.教育学有关教学的论文

3.关于教育学的论文

4.关于教育学的论文范文

5.关于教育与人的发展论文

6.有关高中历史教育小论文范文

    2259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