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有关地理教学的教育学论文

坚烘分享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任何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都无法代替地图在学习地理中的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地理教学的教育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地理教学的教育学论文篇一

  《初中地理“注入式”教学初探》

  摘要:笔者结合初中地理,就如何开展好“注入式”教学来论述。

  关键词:初中地理,“注入式”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人口数量的增多,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地理研究对象和现象不断产生。人类活动已不止停留在地球表面,在宇宙空间和地壳内部延伸发展,宇宙空间和地球内部的各种现象逐渐成为地理研究的对象。人类与自然之间不断产生新的交通问题、生态问题、国际贸易问题、资源保护问题、农业生产配置问题等;近些年来出现的“赤潮”现象,海洋“双婴”,即厄尔尼诺“圣婴”,拉尼娜“圣男”现象,热带海洋风暴的加剧,使地理知识不断新增。其次,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育模式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大发展,我们必须改变以往人才的培养模式,吸收新的空气、新的血液、新的观念,努力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人们的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国民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此,笔者结合初中地理,就如何开展好“注入式”教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注入新的教学方法

  新的教学方法来源于教师,这就需要地理教学工作者不断更新自己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吸收、创造好新的教学方法。其实,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同一堂课,教材相同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好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敏捷、学而不厌,而陈旧的教学方法,则会使学生疲惫不堪。特别是现代教学设施的日新月异,图片、幻灯、多媒体、网络等教学媒体的出现,这就需要改革,创新教学方法,适应新的教学手段。

  例如:采用快乐教学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注入式教学方法。乐学思想认为,对教学方法的优劣评判与取舍,要看它能否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非认知系统,让学生从学习本身享受到快乐的滋味。寓教于乐就是教师的教学应以学生感到快乐的形式来进行。这就要求教师不应只注重教的内核而忽视乐的形式,应采用多样化、形象化、情感化的方法,使教学方法快乐化。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适合初中学生,他们听课,需要轻松愉快,对需要识记的地理知识,更需要有趣的、科学的记忆方法。

  2.注入新的学习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要教会学生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长期以来,许多地理课还局限于老师讲,学生听,完成作业,记住老师圈点出的名称、概念和数据。我们的教学需要改变学习方法,让学生学出教室、学出课本、学出死的理论,最后学出老师。给他们一个宽松的获得知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得灵活,学得轻松,最后,完全“甩掉”老师。

  例如:结合地理教学的有关

  摘要有哪几种?有何具体的影响?请提出具体防御措施。通过实地参观、考察,使学生了解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的成因,对人类生产及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懂得如何趋利避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树立灾害意识和全球观念等。学生亲自参与,亲眼所看,亲耳所闻,亲身体验,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3.注入新的有关知识

  宇宙在不断的运动,人类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的变化,地理新现象、新知识的不断出现,除地理教材改革对地理知识推陈出新外,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补充新知识也是搞好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讲到日本经济时,就可以讲述“亚洲金融风暴”的产生;讲西亚石油时,就可以加入“海湾战争”,“日本福岛核泄漏”等,传授海洋污染的知识,在讲环境保护时,就可以插入我国香港附近出现“赤潮”现象等新知识。新知识的注入不一定要学生知道为什么,让他们了解是什么即可。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趣味性,还能扩大学生的视野,扩展知识面,开拓思维,激发求知欲。

  又如讲解城市天气预报时,会遇到“城市热岛效应”这个名词,由于学生对该词比较陌生,需要作详尽的解释。热岛是由于人们改变城市地表而引起小气候变化的综合现象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由于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热容量和吸热率,使得城区储存了较多的热量,并向四周和大气中辐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通过这样详尽的解释,学生就完全理解了这个全新的名词。

  4.注入新的教学观念

  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学习观。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人类活动中作用越来越大,已成为地理公民应具有的基本知识,从而明白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否则在生产和生活中将会破坏生态环境,使人类自己走向灭亡。

  同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新观念。面对人类拥挤的地理环境,资源的逐步枯竭,“适者生存”已不再是单独的适应,人类只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为人类服务,才能使人类得到更好地发展。所以,不但要渗透爱家乡、爱祖国、爱地球的环境意识,还要树立征服自然,征服宇宙的地理观念。

  通过注入新观念的地理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等世界性的重大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强化学生的全球意识、忧患意识、未来意识、开放意识、开发意识和创新意识等,从而促使学生思想素质的健全和提高。

  总之,搞好地理“注入式”教学,可以改变我们的地理教学现状,提高教学效果,使我们的学生能够不断的获得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当然,实际教学中不要只是单向进行,要双边活动为最佳。这样,我们的地理教学就会面貌一新。

  有关地理教学的教育学论文篇二

  《谈中学地理教育教学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我在地理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

  关键词:地理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7-00-01

  理想的地理教学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我在地理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精心设计引言,诱发兴趣

  引言,顾名思义即是一节课的导语,它虽不是课的正文,但却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一堂课的引言,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产生探究事物的冲动,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地理教师应注重新课引言的艺术性,善于利用情景教学,巧妙地选择地理知识的结合点,用生动的事例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时区和日界线”一课时,我先简单地讲了一个小故事:4月10日9点多,一位老太太凭着一张中奖8000美元的彩票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花旗银行要求兑现,遭到银行拒绝。因为按票面规定,中奖领款日期是4月9日,老太太痛惜不已。这时一位中年人对老太太说:“这张废票3000美元卖给我吧”。老太太心里想,这张废票反正无用处,也就同意了。中年人拿着废票马上乘飞机从马绍尔机场飞往檀香山,1小时后飞机降落在檀香山机场,这时当地时间是4月9日11时。中年人以3000美元买到的中奖彩票一下飞机就向檀香山花旗银行领取8000美元。死票复活,这是怎么回事?上飞机明明是4月10日,怎么下飞机变成了4月9日,难道时光可以逆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要揭开这个奥秘。经过这样的导入,就很自然引入了新课的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一下子就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课堂处于活跃的气氛之中,教学效果良好。

  二、设置悬念教学,激发兴趣

  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而是在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在好学深思中发展深化。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设疑游思,培养思维能力,设疑恰当,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意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比如,我在讲地球偏向力的时候提出,黄河两岸是否对称?如不对称,哪一岸陡?哪一岸缓?讲风蚀作用时,提出为什么开封北城墙的砖上会有许多洞穴。在讲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时提出,骆驼刺为什么根系特别发达,而其地上部分又特别矮小?在讲授“大陆漂移说”时可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使学生顿时产生一种迫不及待知道答案。“欲知后事如何”,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探究,又能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地理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十分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巧借古诗文教学,感召兴趣

  教师是地理兴趣培养的主导因素,教师生动幽默富于启发,和谐动听,充满激情的语言,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习的紧张寓于活泼之中,使学生易于学懂、学会和记牢。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结合地理知识在课堂中讲解,大有使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创设课之最佳境界,如讲气候时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夏);“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讲气候垂直分布时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讲天气特点时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讲地球公转自转时,用‘‘醉时不觉乾坤转,醒来才知星斗移”、“望地曰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干河”,讲地形地势时用“名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都能起到最佳的效果,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基础。

  四、利用直观教学,增强兴趣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若在教学中把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通过投影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就可以帮助学生利用直观的图象演示,深化地理概念,并形成空间观念。除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外,更要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手段――投影、幻灯、电影、录像的直观优势,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如讲“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概念时,可先打出绘有黄河未形成“地上河”时的河道横剖面图,接着讲述黄河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年复一年的沉积,不断抽动绘有向上凹的泥沙沉积带投影片,说明河床不断抬高,进而造成水位不断升高。这时可向上抽动绘有河水横断面的水位线投影片,于是河床承受不了上涨的水位而不断加高堤坝,再向上拉动绘有不断加高的堤坝投影片,这样,就展示出河床高出地面的清晰画面。一步步的演示,配合教师的讲解,就把“地上河”这一地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综上所述,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力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通过教师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有关地理教学的教育学论文相关文章:

1.地理教学教育随笔

2.关于地理教育的论文

3.地理教师职称论文范文

4.教育类论文

5.教育学基础相关的论文

6.有关中学环境教育教学论文

    225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