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大教育管理毕业概论小论文
我国教育管理学科历经百年,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果,这与教育管理研究的权威学术组织中国教育管理学科学术委员会的推动是有关联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浅谈电大教育管理概论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电大教育管理概论小论文篇一:《试从教育管理理念内涵变迁看教育管理理论发展》
一、几种教育管理理念与管理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一)教育管理就是提高教育效率
“教育管理就是提高教育效率”的观念产生于20 世纪初期,是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泰罗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大发展时期,当时,由于资本家关心的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而工人关心的是减少劳动、提高工资,所以当时劳资双方之间的的矛盾非常突出。作为企业的中层管理者,泰罗一方面要考虑资方的利益,另一方面又要照顾劳方的要求。他认为,要想协调双方的矛盾,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当时,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传播。但在教育领域,最初人们都保持着谨慎的态度。美国芝加哥大学时任教育行政管理讲师博比特在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出版后的第三年,在(全国教育研究会年鉴)上发表了具有重要意义的长文《适用于解决城市学校系统问题的若干一般管理原理》。博比特认为,教育管理应围绕“效率”这一核心来运转。同时还根据泰罗“任务分析”的方法提出了课程分析的概念。应该说,把教育管理理解为提高教育效率,促进了教育测验和学校调查运动,在管理中体现了“科学的精神”。但是,由于这种“效率崇拜”最终演化为一种“见物不见人”的管理,忽视了教育管理的特殊性,所以为后来的“思想反叛”埋下了伏笔。
(二)教育管理就是调动教育人员的积极性
“教育管理就是调动教育人员的积极性”的观念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是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处于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危机、大萧条和大动荡之中,由于泰罗的科学管理把人当成了一个“活的机器”,给人的内心带来了苦闷、压抑和失落,难以起到最初时的管理效果。1924年,一批专家来到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通过实验,梅奥发现,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与研究人员的出现之间呈现一种正相关系。研究人员与工人之间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只要研究人员在场,他们就集体努力提高生产率,只要研究人员离开,他们就把劳动生产率降低至一定的水平。梅奥认为,人是社会人,而不只是经济人,人不仅有理性,而且有情感。管理的根本就是激发员工士气调动人的积极性,而人的积极性又主要受人际关系的影响。
由泰罗向梅奥的转换是管理理念的一次革命性变迁,它不仅形成了20世纪管理思想中“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两大阵营,更为重要的是使管理学真正认识到了人的存在。人际关系理论对教育管理的影响是沿着两条线索发展:一条是教育管理的民主化问题,比如杜威在梅奥的名著《工业文明中的人性问题》发表之后,在《民主与教育行政》一文中提出了“一切个人都有权力受到法律的平等对待以及在行政管理中有平等的地位”的思想, 并认为在民主社会中“政治制度和法律应从根本上考虑人性。” 之后,库普曼等人在《学校管理中的民主》一书中提出了参与性管理,约契在《改善学校管理中的人际关系》一书中有论述了民主式管理;另一条发展线索是教育管理中的激励理论,比如马斯洛、赫茨伯格、麦克利兰、弗隆、亚当斯等人的理论都不同程度地在教育管理领域产生了影响。
(三)教育管理就是有效达成教育目标
“教育管理就是有效达成教育目标”的观念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二战以后,为了在战后经济秩序的重建中获得垄断性地位,许多企业开始扩大生产规模,导致出现“巨型组织”。给管理带来了许多难题,虽然20世纪30年代梅奥已经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但在战后的管理实践中,居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德鲁克被邀请对巨型公司存在的问题进行会诊。经过考察后发现,组织之所以出现混乱局面,是因为组织缺少统筹各部门协同运作的“灵魂”和“中枢”——这就是德鲁克认为的组织目标。在目标管理思想提出的同时,在教育领域也出现了类似的思想,最著名的就是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泰勒指出:“评价的过程,实质上是判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目标的过程。然而,由于教育目标本质上是描述人的行为的变化,即是说,目标的用意在于使学生的行为类型产生某些期望的变化,因而,评价就是判定这些行为变化实际发生的程度的过程。”
(四)教育管理就是教育决策
“教育管理就是教育决策”的观点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西蒙的决策理论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工业化进程和经济的增长加速了人类对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引发了经济增长与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与当时的社会状况相对应,世界教育也面临许多不平衡的问题,诸如日益过时的陈旧课程内容与知识增长及学生现实学习需求之间不平衡;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不相适应;教育与就业之间的不协调,教育费用的增加与各国将资金用于教育的能力和愿望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等。这些被库姆斯称之为世界性教育危机。作为这些时代问题的深切感受者,西蒙认为以上问题的总根源是决策。决策不只是作决定、“拍板”、想对策,在更本质的意义上说,决策就是做正确的事情,而不只是把事情做正确。所以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那么,怎样进行教育决策呢?教育决策的过程是一个协商谈判的过程,是在老政策基础上所进行的不断修改。西蒙也认为,人并不具有完全的理性,(与亚当·斯密的完全理性相对)人的理性是有限度的,再加上时间和其他条件的限制,教育决策者只能做出尽可能让人满意的或足够好的选择,因此教育决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次性行为。
决策理论在教育管理领域的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的出台就是一个实例,当年的6月25日,全国各大媒体上几乎都会出现了:“根据最近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 再如教育管理中用到的:“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电子会议法”等方法都是决策理论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五) 教育 管理就是教育服务
“教育管理就是教育服务”的观念产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新自由主义 经济思想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新自由主义在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勃兴起来,当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正处于(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后的高通胀、高失业、低经济增长的困境中,面对“滞涨”凯恩斯主义政策束手无策。弗里德曼在1962年出版的《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中就主张教育部门引入自由市场机制,通过扩大和加强家长选择学校的自由来促进学校之间的竞争,从而达到激发办学活力,提高教育质量。后来,新自由主义学者又提出,教育是公益性和服务性事业,要想引入市场机制,必须在教育的公益性与市场机制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他们认为,教育的市场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建立教育服务的“生产者市场”;确立教育受众的“消费者主权”。
受新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教育管理也出现很多变化。就我国而言,民办教育大面积的出现就是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学校自由竞争办学、家长自由择校等也随之出现,把教育作为投资或视为商品而进行服务性消费等观念,在今天看来也已经司空见惯了。尽管新自由主义为教育事业注入了新血液,但笔者认为,既是在新自由主义思想取向下公立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无论是在何种国家体制下都应该由国家承办,新自由主义的引入市场机制可能会弱化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控制。
二、对几种教育管理理念和相应管理理论的思考
通过对20世纪教育管理内涵 发展历程的回顾,我们发现,教育管理理念的每一次变更,都是相关的管理理论在教育管理中运用的结果,教育对一般管理理论有较强的依赖性。那么,教育系统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教育管理定位呢?笔者认为至少以下三点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
首先,认识教育系统。无论是教育管理者或者是从事一线教育的教师,都必须学习并掌握教育系统的内部规律。
其次,对时代背景的感悟。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都以一定的时代背景为土壤,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一定都打着特定的时代烙印。
再者,对现实问题的解答。有了上述两个方面做基础,再加上对教育管理自身存在问题的研究,逐步把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一些感性认识、 经验等归纳 总结,并在教育管理 实践中不断的提炼升华,使之成为顺应教育管理发展规律的理论,进一步服务于未来教育管理实践。
总结
教育管理理念的出现,总是与特定时代的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变化相对应,而每一种教育理论的产生又与管理理论在教育管理领域的 应用有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通过对上个世纪教育管理理念内涵变化的分析,我们认识到,一种新教育管理理论的出现至少需要对教育系统自身有一个熟悉的把握、对时代背景的感悟、对教育管理实践中存在问题的解答这三个方面的思考。
电大教育管理概论小论文篇二:《谈怎样在小学教育管理中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
应当看到,经过多年的学习宣传,广大教师对素质教育的概念并不陌生,但相当多的干部和教师还仅仅停留在认识水平上,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更没有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尤其是一些管理行为有悖素质教育,相当多的教学管理还是围绕着知识传授进行的,仍然停留在考试管理、分数排队层面上,这样的教学管理不可能使中小学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无从谈起。
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素质教育在课堂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课前期盼。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课前布置观察作业。2.课上期盼。引导学生对观察活动进行总结,从而进一步提出问题。从对一种事物的研究点出发,可以引出对其它事物的认识,从而可以实现知识的迁移。同时,也使学主动思考和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月的主动者。3.质疑期盼。质疑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教师可根据所教授内容的需要提出较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来回答;或者发动学生提出与讲授内容有关时问题。然后,师生共同探讨解答。4.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究竟是怎样的?专家认为,首先应该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提倡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成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学的重点应当放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要不断创设与学生心理需求变化同步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使他们愉快地投入学习,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轻松、活跃,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对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澄清在教学管理中亟待的几个问题是,浅谈以下几点体会。第一,什么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什么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强调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应当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主体,以学生的认知过程为主体,而不是在时间安排上“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次”。第二,教育工作的最终成效不是以教师教了什么,而是以学生学了什么、对学生的素质产生了什么影响来衡量,这是教育思想的重大转变,按照这样的教育思想,教学活动理所当然地要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轨道,衡量一节好课,评价一节好课也理所当然地要以学习者的发展为尺度。
教学管理人员应进一步更新观念,用新教学观来透视与分析今天的教学。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尚凤祥到中小学听课后十分感慨,课堂教学并未真正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讲课十分投入,但更多的是在单纯传授知识,尚未体现能力培养、方法训练、行为养成等,课堂教学的目标不仅要有全面科学的基础目标,还应当体现发展性目标。不可否认,大多数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但不是有意识的自觉的,因此是低水平的,如何将这种不自觉的行为转变为自觉行为,正是管理者的职责所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应当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应当看到,经过多年的学习宣传,广大教师对素质教育的概念并不陌生,但相当多的干部
和教师还仅仅停留在认识水平上,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更没有将素质 教育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尤其是一些 管理行为有悖素质教育,相当多的教学管理还是围绕着知识传授进行的,仍然停留在 考试管理、分数排队层面上,一些管理部门给 学校下达升学指标,并按升学率和分数对学校和教师进行排队,以此作为实施奖惩的依据。有的学校对国家规定的课程随意更改,或增加课时总量,或减少和挪用非考试科目课时,办复读班和反复进行模拟考试,滥编滥印复习资料,向学生硬性推销。有的剥夺学生休息权利,以损害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学生全面 发展为代价,追求所谓的高分数。有的对个别教师加重学生负担的做法采取默许的态度,甚至大加赞扬、示为样板,这样的教学管理不可能使中小学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更无从谈起。
由于对传统教学方法驾轻就熟,一些教师不愿意花力气探索新路,相当多的课堂教学仍然是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忽视学生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认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合作、交往等行为的养成;重视考试的选拔功能,忽视学生的全面综合评价等。
为此,有必要采用刚性管理手段,加大对原有教学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进行变革的力度,纠正当前教育 工作中存在的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做法,改变教师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习惯,通过规范教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总之,现代教学管理必须更新观念,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新的教学观来透视与分析今天的课堂教学,重视加强素质教育,力争学生的全面发展。
电大教育管理概论小论文篇三:《试谈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特色研究与优化对策》
我国经济随着当前的大好形势在不断地发展,高校的发展也是紧跟着国家发展的进程,艺术教育向着大众化迈进,使高校的艺术教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的双重刺激。传统的艺术管理模式很难再适应新形势下的艺术教育要求和大众需求,高校的艺术教育模式要及时的更新优化,以适应新时期的艺术教育发展需求。教育理念要科学、合理,思想要先进,遵守高校教育的统一要求,实现艺术教育的主体目标,最终确立合理、有序、切实可行的特色艺术教育管理体制,促进高校艺术教育发挥积极的社会实用性作用。
一、高校艺术教育管理在我国的特点及现状
1.艺术教育管理特点
政府以及大众都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首先艺术教育作为一种健康教育,能够满足当前学生学艺术的需求,然后艺术教育的发展方针越来越具体化,能够充分体现艺术教育的独特性。艺术教育管理注重道德文化素质以及科学素质,管理方向包括课内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艺术氛围建设。管理理念是因地制宜,方针切实可靠、时效性强,遵守传播和提高结合、课内外结合、实践与学习结合的基本原则。并且注重现代化建设,包括教育管理网络化建设、电子设备辅助监管等。
2.艺术教育管理现状
艺术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在此期间,高校管理艺术教育的方式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比如,大多数高校的管理者能够对艺术教育的意义进行深入的探析,进而提高了高校整体重视艺术教育的程度,能够形成规范、统一的教育体系;建设了综合的管理体制,并且设立相应的职责部门,对管理工作进行了合理的分工管理,管理秩序稳定,能够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政府加大了对艺术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并且注重资金的合理分配,使资金的获取和支出能够得到保障。不过,在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一些校领导没能加强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导致教师的热情也不高,真正的教学方式依旧沿用了传统的模式;衡量对学生的管理尺度不准确,教育和管理不协调,甚至出现脱节的现象。所以,通过以上可以看出,我国的艺术教育管理体制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需要不断的解决管理中的问题,促进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的优化理论
1.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的体制化
艺术教育能够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进度,高校在进行教育管理优化时要注重体制化的重要性,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逐渐完善体制化的建设。想要建设好体制化管理模式,就要从建设教育管理体制、行政控制体制、教学研究体制、审核评估体制、师资团队组建体制、配置奖罚体制、学生管制体制、资金控制体制、综合质量监控体制,应该加强艺术教育管理力度,加强行政单位的执行力度,使高校的艺术教育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之中。
体制化首先需要建立健全领导机构,明确发展目标,统一管理资源,对教育管理进行合理的规划,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然后建立各个职能部门,以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推动高校健康稳定发展;最后搭建教辅部门,即辅助教学管理工作,是各部门之间沟通的桥梁。高校的各个部门、机构相互借鉴、相互协调,共同为高校的艺术教育管理作出贡献。
2.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的革新化
人类社会的进步来源于创新,教育事业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地提高创新意识,才能促进教育水平的不断升级。高校进行艺术教育应该尽快进入到创新理念中,建设有特色、可持续、高价值的艺术教育理念。创新主要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充分结合区域文化和特色学科优势、历史资源和现实艺术优势,实现特色教育管理模式的建立;二是建设特色的高校艺术课程,取缔不合理的学科设置,加强创新教育在课程中的融合力度,进而获取艺术教育持续发展力。
三、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的优化对策
1.建立激励制度
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是优化高校艺术管理方法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实行激励制度,能够有效的提高管理者及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主动的发起并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有利于创新性管理模式的发展。管理者和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人员,其积极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将直接影响艺术教育的管理效果;学生作为教育的接受者,是教育效果的主要体现因素。对于表现优秀的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给与精神及物质上的支持,这也是对其能力的一种肯定,所以,高校必须通过合理的激励制度来进一步推动艺术教育向着规范、科学的方向发展,确保并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2.完善考核评估制度
合理的教学审核制度能够有效的推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管理工作的能力,而完善考核制度的关键是确保监督和审查的有效实行,这是考核制度起作用的基本条件;另外,建立有效的审核评估制度,能够客观的反映教育的现状,并积累经验,对后续的教育管理工作起到科学的借鉴作用;最后,有效的运用审核及评估结果,采取多样化手段,奖励先进,激励后进,使艺术教育在高校中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3.加强师资力量
新形势对艺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促使高校去提高自身的师资力量,我们要为管理注入新思路、新科技、新秩序和新方式以激发创造能力,完善艺术教育管理体制。高校要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建立合理的培训体制,使师资队伍变的高层次、高素质。师资队伍组建时,要考虑到年龄和资历的差异,使教师队伍中包括资深老教师、杰出中年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等,提高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性。
4.管理中融入科研的元素
先进的科研项目可以有效的提高艺术教育管理在高校中的作用,在对艺术教育进行管理时,应该及时的汇总成就,选拔出优秀的科研作品,利用科研作品提高高校的艺术教育水准以及艺术教育管理模式的科学性。高校要更新教育观念,以科学、平衡的态度来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和相关设备的质量,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负责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的部门要充分调动、发动高校艺术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并且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艺术教育模式,加大教育管理的覆盖面积,提升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
四、结语
日渐增长的艺术教育需求,推进了高校优化教育管理模式的力度。本文分析了我国艺术教育管理的现状和特点,探讨了艺术教育管理的新理念和优化对策。通过这些分析,希望能够促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有效开展,促使高校艺术教育长远发展,为我国的艺术教育事业贡献笔者的微薄力量。
猜你感兴趣:
1.浅谈电大学前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