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相关的论文
教育心理学是高等教育的分支之一,正确应用心理学有助于人的心情舒畅。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心理学相关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教育心理学相关的论文篇一
《 学生教育工作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 》
摘要:在现在教育改革的热潮中,教学不再只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求教师要掌握心理学的知识并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将其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更好发展。本文从教育心理学的概述、教育心理学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性及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等方面来探讨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以前,以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为标志。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研究内容是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示教育、教学影响下,受教育者学习情况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研究形成道德品质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因此,教育心理学即使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在实际的应用中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问题,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活动。
二、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就是帮助教师掌握健康师生关系的法门,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动力。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体主要是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情境中研究学生“学”的心理规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研究教师“教”的规律。从而指导教师如何去教,学生如何去学。心理学在教育学中的研究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性质、特点和分类;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的研究,同时也是教师主宰主观教育世界的法则。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表现在:
1.为学生的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教学是教育工作的基础,而管理是教育的关键,两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有序的管理环境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只有合理的利用教育心理学知识,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动态变化,对症下药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管理,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有助于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受到父母的百般宠爱。由于处在青春期心理变化反复无常这一特殊的阶段有些的同学比较的叛逆甚至有些学生无视学校管理制度的存在,做出一些无法弥补的错误。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学生、更好的促进教学专业的发展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学校的教育活动及教师的教学水平都需要应用教育心理学来对认知、能力和人格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来使其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最终使教育取得成效。
3.有助于完善学生的心理问题,实现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现在的社会是经济型社会,压力也慢慢的蔓延到学校。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每个学生都在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中成长,面对着升学的压力,将要走上工作岗位的困惑及人才竞争工作的压力,然而保持健康的心态是十分重要的。在学校这座大染坊里利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和生活的正确认识,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
三、在教育工作中应用教育心理学的方法
为完善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意义还必须将其应用于教学工作实践中: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心理学认为:“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通过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实现师生感情的双边交流,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情感,认知,心理等各方面的情况,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性的指导。建立在平等地位上的交往会使期待实现最大化,罗森塔尔曾在“罗森塔尔效应”中指出,教师的期待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学生会朝着教师所期待的方向发展,所以,教师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确立对学生的积极的期待,以引导他们更好的发展。
2.确立有效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指导是教学,这种方法的不足是缺乏师生互动,学生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乐观。现在的教学观,在教育心理学的指导下,改进教学方法,把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消除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创作型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实现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在教学中每个教师都希望被自己的学生喜欢,希望自己的学生是最优秀的,组织的教学活动是学生满意的。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中学生是处于青春断乳期,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妄想等心理问题,教师这时就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通过谈话了解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应用心理学知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施加影响。
四、结束语
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知识的探讨,本人认为,为了让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在现代教育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更要具备优良的心理品质。只有教师掌握教育心理学的法则,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公社,周喜华.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彭松林.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读书文摘,2014.
[3]史丹萍.浅析教育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09.
[4]杨桂凤.浅析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0.
[5]闫杰.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6]周军.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12.
[7]贺建,刘毅敏,杨旭,李卫刚.当代中国大学教育与心理学[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
[8]庄春.对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
[9]陈婉玉.关于高职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教职论坛.2012.
教育心理学相关的论文篇二
《 幼儿钢琴教学中音乐教育心理学的价值分析 》
【摘要】音乐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心理现象以及发展规律的学科。幼儿由于其自身特点的影响,形成了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这些特征与幼儿的钢琴学习有着重要的联系。学习钢琴是一件长期的、枯燥的、辛苦的工作,在幼儿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每一个音符、每一点成长都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和老师的精心培养。老师要因材施教,正确定位幼儿钢琴教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育人成才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音乐教学心理学;幼儿钢琴教学
一、幼儿钢琴教学的现状
音乐属于情感教育,可以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幼儿的音乐情感,从而提高幼儿的音乐情商。有关调查表明,只有高情商的人才可能成为高智商的人。因此可以看出,音乐可以培养出高智商的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加之市场经济的影响,望子成龙已成为现代家长普遍的教育心态。目前,钢琴热逐步在社会上兴起,幼儿钢琴教学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是从现有的幼儿钢琴教学定位来看,存在一定的偏差,主要表现在教学目的性太强。许多家长以及老师在培养幼儿时总以成为音乐家、钢琴家为目的,过分注重技巧的培养,而忽视了幼儿的审美与情感的开发,甚至让幼儿失去了本应该拥有的快乐童年。笔者在指教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幼儿在练习钢琴时的无奈与厌烦情绪,甚至会出现过激的厌学情绪,这样的钢琴教学质量可想而知。这些问题的出现进一步说明了无论是何种教育,都必须以育人为主要目的,切勿拔苗助长,好高骛远。
二、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幼儿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新课改后,我国也进一步修订了钢琴教学教材,以适应更多年龄段的钢琴学习,体现了以人为主的音乐教学核心。目前,我国的幼儿钢琴教材比较浅显易懂,适合幼儿年龄段的学习。教学中的技巧练习则融入到可以理解的曲调当中,结合耳熟能详的儿歌、民歌等,基本上满足了幼儿心理成长过程中的情感需求。但这仅仅是基本,要想进一步提升钢琴教学质量,进一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使其产生钢琴学习兴趣,最关键的还是教师的教学方法。音乐教育心理学以音乐教学中老师与学生的交互行为为研究对象,以音乐教学中的各种心理现象以及变化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能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幼儿的心理活动。由于幼儿钢琴教学属于一项非常专业、非常特殊的学科,每一个幼儿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如果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就不可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幼儿钢琴教学中,通过运用音乐教育心理学可以全面掌握每一个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幼儿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教学效果才会事半功倍。由此可以看出,音乐教育心理学的运用在幼儿钢琴教学中非常重要。
三、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幼儿钢琴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一)可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音乐不但可以舒缓压力,也能陶冶情操,使人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对于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有着重要的意义。音乐可以将人们最浓厚的情感展现出来,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形容的审美快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在幼儿钢琴教学中,同样要让每一个幼儿感受到这种美感。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系下,沉重的文化课使学生压力倍增,而钢琴学习则为孩子带来了最快乐、最愉悦的时光。教师应利用情景教学模式,创设适当的情景模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寓教于乐,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美感,从而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杜绝不良情感的产生,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二)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育心理学中,发展智力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幼儿钢琴教学中,运用音乐教育心理学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对于提高幼儿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幼儿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幼儿钢琴教学中,作为音乐教师必须发挥创造性思维,通过一些直观的、生动的、形象的教学手法,调动幼儿的感官,从而激发起创造性思维。老师经过正确的引导让幼儿在感受音乐之后能够主动地表现音乐,通过创造性思维学习音乐,学习效果必然事半功倍。
(三)有利于实现育琴育人的教学目标。教学的目的就是育人,同样,幼儿钢琴教学的目的也应该是“育人”,不应仅仅局限于“育琴”。作为音乐教师,也要进一步加强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学习,并将其很好地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在发展个体的同时激发其创作能力,形成一种学习激情。这种激情不但有助于音乐学习,更是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增添了更加强劲的动力,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了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在幼儿钢琴教学中,只有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另外,还要培养幼儿坚强的毅力,遇到困难、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帮助幼儿解决难题并完成各项音乐技巧的练习,充分利用音乐教育心理学,创设多种教学模式,实现钢琴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蓉辉.论钢琴教育活动与学生情感发展的内在机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06).
[2]赵阿光.钢琴教学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
有关教育心理学相关的论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