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中小学养成教育论文

斯娃分享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性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养成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小学养成教育论文篇一

  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析

  论文 关键词: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 教育

  论文摘要:对中小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 社会 发展 对人才素质提出的客观要求,是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德育 工作的需要,是儿童行为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我校通过探索,形成了一套对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培养教育的模式和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一、对中小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适应市场 经济 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要求。

  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奠基工程,其目的是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养成良好文明习惯和基本能力。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利益的多元化,使当代中小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上的优缺点较之过去更加明显,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因此,为培养21世纪的合格人才,中小学教育要按照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的道规范来要求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需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必须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必须坚持教育与社会 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促进学生认识和行为的统一”。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束缚,人们只重视认知教育,而忽视行为教育,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较差,存在着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如把养成教育仅变成守则规范的讲解和口头要求,使学生只会背诵条文,并没有养成良好习惯;或只重视行为的规范,而忽视行为的矫正和行为能力的开发。在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上,只重视教育原则的简单运用,而忽视技术方法的多样性。很多教师和学生家长对儿童智力的开发远比培养儿童文明行为习惯重视,他们可以容忍儿童偏食、不劳动、不遵守会公德等习惯的存在,却难以容忍孩子少考几分。这说明,适应新形势加强德育工作已迫在眉睫。“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重视德育践行,注意养成学生文明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学校走出德育误区的一条可行路径,对优化公民素质,提高德育功效具有重要作用。

  3.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儿童行为发展的需要。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好习惯是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中小学生处于个体发育、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体行为体系雏形确立、奠基的时期,这一时期所形成的行为规德定着一个人未来行为发展的方向,制约着未来行为能力的发展。在这个关键时期如果我们不重视文髓习惯的建立和巩固,不重视坏习惯的有效矫正,那么学生的行为就得不到健康展,坏习惯就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他一生,同时还会影响他的社会化行为水平的提高和整个社会的行为协调。进行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对他们一生的行为发展起着良好的奠基作用。

  二、积极探索,形成 科学 规范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模式

  几年来我校通过对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培养模式的探索,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模式:

  1.明理。明理就是让学生明白养成文明行为习惯重要性的道理。知是行的基础,“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理”。我校依据《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结合市场经济 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增添新内容,把《规范》分解成在家怎么做,在校怎么做,在社会上怎么做。利用班会、校会、课堂 教学等形式,采取教师讲、学生讲、家长讲等多种方式,向学生社讲清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对人生的重要性的道理,使学生产生积极的 心理动机。明理活动要与学生的认识、交往、活动相联 系,通过游戏、表演、讲故事、做实验等形式来帮助理解和记忆道德概念。

  2.导行。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在实践中养成的,文明行为习惯仍需在实践中培养,对儿童的行为进行指导,不但可以帮助儿童深化道德认识,形成技能技巧,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实践呢?首先在设计行为实践情景时,必须考虑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行为所能达到的水平和他现有行为水平之间的差距。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要做到“按时”,即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规定目标,同时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在这里要特别强调教师的示范作用,因为教师的榜样示范使学生可见、可学、可仿、可行。  3.训练。训练就是把《规范》按一定序列,有 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行为 实践,以加深认知体验,达到习惯成 自然 。训练内容:(1) 生活行为习惯,包括饮食、起居、仪表、安全等;(2)学习习惯,包括读写姿势、预习复习、课堂听讲等。( 3) 社会行为习惯,包括礼貌与人交往、孝敬父母、关心集体等。训练可采用不同的形式,如:知行统一训练;为检查效果进行演习训练;为克服缺点进行纠正训练;为培养动力定型进行反复训练等。

  4.达标。即建立达到文明习惯培养的目标体系。建立适当的目标体系,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 教育 工作 科学 化和规范化。学校以《规范》为依据,有机渗透 现代 化市场意识,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制订不同的目标要求,把《规范》分解成不同层次。中小学生还基本处于形象、具体的感性思维阶段,对一些抽象的道德概念较难理解,因此,制定的目标要适度,内容应贴近他们的生活,即尽量生活化。

  5.考评。考评是督促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必不可少的环节和手段。科学的考评应当把行为训练当成一项系统的工程来看待。训练到一定阶段应当及时、全方位的考评,对学生评价要多元化。平时学校开展“文明行为班级大检查”活动,对不文明行为曝光。并结合达标情况,每月评出文明学生、先进学生、模范学生,期末评出总冠军、文明班级、先进集体、模范班级并及时进行表彰奖励。

  6.反馈。根据达标要求对考评结果进行矫正和激励,并提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学生一种行为习惯养成之后,还会受到非教育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异。因此又要进行明理、导行、训练、再达标、再考评,循环往复的过程,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第一次循环基础上的螺旋式上升,通过反馈周而复始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使学生养成的文明习惯日趋稳定,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打开一扇美丽的窗,绘成一道别样的景。经过努力,我校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六步法的实施取得了很大成效:德育体系日趋规范,学生文明行为习惯逐步养成,这些做法受到了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

  三、实施养成教育过程中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1.尊重和了解学生是基础。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正在 发展 和变化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发展变化中了解学生。其中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是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同时要热爱学生,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伙伴、朋友,尊重学生的个性。

  2.教师身体力行是关键。中小学生模仿性强,教师的身教比言教往往起到更大的作用。因此,学校要严格要求教师,教师要加强自律,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给学生做出表率。

  3.注重实效是重点。在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学校要有效地控制各个环节,切忌流于形式、纸上谈兵。注重实效性要做到五个坚持:坚持实践教育;坚持形象化教育;坚持开放式教育;坚持传统教育;坚持自我教育。

  4.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是保障。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必须由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完成,尤其注意家庭教育这个环节,要尽量排除来自社会、家庭的消极影响。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形式,切实加强与家庭、社会的有机 联系,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中小学养成教育论文篇二

  浅析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摘要:教育思想家乌申斯基所说:“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

  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特别是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尤为重要。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要抓好养成教育,应当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抓好了,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受益终生。

  关键词:组织学习 从小抓起 家校合作 榜样法

  一、组织学习,规范训练

  学校设立一节常规养成教育课,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对学生的要求、希望和目标。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风校纪,让学生明白在学校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楼道内奔跑、追逐,放学跟路队,坚持课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不欠帐,课余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把训练贯穿于学生的一天活动之中,因为孩子常常不大能明白一些大道理,但这时若能给予他们很好的训练,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那样做的好处,等到他们长大了,自然也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而此时,良好的习惯也己经养成了。

  二、从小抓起,持之以恒

  我们要采取多种方法,唤醒儿童的习惯养成意识,教育他们遵守学校常规,使他们将自己的行为自觉地纳入到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上来,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卫生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安全行为习惯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逐步提高的过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行成的,因此我们应该把训练贯穿于学生的一日活动之中。例如低年级学生善于观察和模仿,可塑性大,行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情境性、不稳定性,以自我为中心的特征,结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生活实际入手,提出具体的训练目标。从身边的小事抓起,从点滴抓起,因为这些要求目标小,贴近生活,低年级的学生对这些习惯较容易理解,做起来较为方便,也很容易做到。这样更有利于中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了。

  学生本身也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在学校里,除了老师,学生接触最广的还是学生群体,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的活动,看看是否有不良现象的发生。有许多学生在老师面前可能有所顾忌,但在学生之间肯定会“原形毕露”。如若纵容下去,势必会影响到其他的学生。这时,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观察这种现象,然后以一个恰当的时间,用一个恰当的办法,对“症”下“药”,对他们进行“改造”,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

  三、家校合作,双管齐下

  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起到表率,因为在中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重视养成教育是每个班主任不可回避的工作内容。现在,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 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随处可见垃圾,可同学们却视而不见。有人往垃圾筒里扔垃圾,也是很少一部分。我们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长了又会重犯,因为他们意识上还得不到改变。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我们应先组织班队会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转变,但许多学生道理都懂,行动上却难以改变。于是教师应从自身出发,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平时,我们教师走进学校、教室,一发现地面有烂纸就随手把它拣起来,有了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有时老师一个眼神,学生就会马上意识到错误并很快改正。

  学生养成教育的过程,是教师坚持不懈地了解和教育学生,对学生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和不断督促、检查,纠正不良习惯的过程。实施教育的过程,要做到有的放矢,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全面,发现及时,处理果断。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要求一旦提出,就一杆子插到底,反复抓,抓反复,不厌其烦,做到腿勤、眼勤、嘴勤,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不拖拉。

  通过工作要让学生知道老师是一位具有坚强性格的人,而且是一个不放弃原则的人。这样对学生形成一种纪律的约束力,促进养成教育。我认为教师实施教育的坚定与果断性,是教育过程中直接影响学生的内在力量,必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家长的教育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家长觉得培养学生是教师的事情,虽然家庭不是专职的教育机构,家长不是专业的教育人士,但是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是家长们责无旁贷的责任。

  家庭是人的第一个社会生活环境,是学生接受教育最长久的场所。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时候应多用正面教育,慎用责任,每个孩子都会犯错,但是家长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让他们懂得道理,所以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如何改正,才是主要的。而对于自我管理,自控能力弱的学生,要更加耐心,不断用语言强化如何做才是正确的。

  我深刻体会到家庭教育对学生养成教育有着极大的影响,只有家校合作,态度一致,双管齐下,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途径积极向家长宣传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和家长一起正确地教育孩子;或者通过“电话”、“家校联系卡”的方式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对孩子在家的行为提出要求,使家长有的放矢地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当某种良好的行为或动作通过强化训练,已经渗透到他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滴血液和每一根神经中的时候,才能达到“自动化”的程度。这个时候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才能算真正养成了。

  四、榜样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榜样会成为学生前进的目标和动力之源。尤其是中小学生模仿性强,为学生树立榜样,是行为规范养成的有效形式。

  父母是孩子最天然、最近的榜样,任何学生或多或少都会体现出家庭教育的程度与效果,每个孩子都会有家长的影子或特征。所以父母首先就要“正己”,想方设法从各个方面为孩子做出表率来。除了父母外,在养成教育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更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因为老师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必然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重要作用。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可以这样说,学生的种种习惯都是在静观默察中,在

  不断模仿中逐渐形成的。身教重于言教,要有文明学生,首先得有文明老师。

  参考文献:

  1、王者春 《黑龙江教育》 1996年04期

  2、吉彩云 《吉林教育》 2011年16期

  中小学养成教育论文篇三

  如何加强中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摘 要: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中还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笔者在本文中提出了加强养成教育的几项措施,希望能够引起学校、家长、老师对养成教育的重视。

  关键词:养成教育 中小学生 实践训练

  所谓养成教育是指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它以社会公德、基本道德和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及品行能力的基本规范为主要内容,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要对象,旨在使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1】

  我始终觉得我们学生“学做人第一”。因为,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至初中阶段是形成性格的最关键时期。在此阶段,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让学生好好学做人的道理,那就是他们学到的课本知识再多,他们的脑瓜再聪明,也很可能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因某种原因而前功尽弃,或走上社会成为一个“半废人”。那么,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究竟该加强呢?我提出了一下几点建议:

  (一)养成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家庭抓起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生七岁定七十”,说的就是幼儿时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的极端重要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七岁之前的小孩,他们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这个阶段的幼儿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家庭生活的氛围、周围的环境和父母的言谈举止,都会通过家庭及日常生活这个载体,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甚至一些对其终生具有巨大影响的行为习惯,都是在幼儿时模仿家庭成员的言谈举止而形成的。正因如此,我国的传统教育,历来重视幼儿的家庭教育,重视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孟母三迁”,为的就是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曾子杀猪”,为的是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品德;陆游的“家祭勿忘告乃翁”,目的是要孩子从小就具有爱国主义的伟大情操;“孔融让梨”所颂扬的是孩子从小就应当养成尊长礼让的良好习惯。【2】因此,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都应该承担起教育、培养下一代的责任。一方面,要尽可能地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和周围环境,使他们在健康、愉快的环境中成长;另一方面,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要以善小而不为,更不要以恶小而为之,要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处处以身作则,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去影响、教育孩子,为孩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养成教育要从学校、课堂抓起

  首先,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是养成教育的基础。现代行为主义认为,少年儿童的行为是从榜样的模仿中得来的。少年儿童好奇心盛,模仿性强,常会出于对师长、偶像的崇拜,或因对一些良好行为的认同或好感而模仿,但少年儿童的模仿往往是表面的、外在的,不是出自主体的内心认识和真心需要,多是他律和偶然的表现,一旦道德情境改变,失去了可模仿的范本,学生就会不知所措,以致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所以,学校教育一定要不断提高学生对道德规范的认知水平,尽量减少模认知指导下的随意的、盲目的行为,并使认知内化为自律行为。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教师在经常给学生灌输一些道德伦理和行为规范时,更应重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注意信息反馈,使学生对理论和规范的认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学会反省和评价,从而达到自我控制、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目的。要在真实的道德情境中,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促使学生的道德认知在新旧经验比较、甄别的基础上,不断通过同化、吸收,构建更高层次的正确认知,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并真正成为指导行为的指南。【2】

  其次,树立榜样是养成教育的动力。树立榜样是以他人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教育和影响学生的一种方法,在习惯养成方面尤为重要。一是因为小学生的模仿性较强,二是因为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他人首先做出规范性的动作。为此,我们可以为学生树立了4个方面的榜样:是树立一批以杨靖宇将军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为榜样;二是树立一批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好家长为榜样;三是在学校每个年级树立1名言必行、行必果的教师为榜样;四是在每个年级都树立一位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为榜样。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具有真实性、可学性和效仿性,成为学生习惯养成的一把尺子、一面镜子和一面旗帜。

  最后,科学评价是养成教育的保证。通过领导干部值日、教师和学生值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监督岗,以及行为规范的考核评价等措施,及时检查指导,及时反馈矫正,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热情,提高自主管理的能力。【3】行为给予恰当评价,从而激励学生坚持良好的行为习惯,预防和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迫使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达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训练、自我调控的目的。

  (三)养成教育要从实践训练中抓起

  注重学生道德行为的实践训练是养成教育的关键。实践训练是学生认识的基础和源泉,更是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道德行为的实践训练,可以使学生提高认识水平,增强情感体验磨练道德意志,培养道德行为习惯,促进养成教育。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十分重视道德行为训练,他说:“我们做公正的事情,才能成为公正的人;进行节制,才能成为节制的人;有勇敢的表现,才能成为勇敢的人。”鉴于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力为学生创造、设计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的德育生活充满七彩阳光。实施过程中,我们既注意从不同的渠道设计活动,又重视从不同性质的养成内容方面设计活动。干部轮换制”,让小学生轮换当班级(中队)干部和竞选学校大队干部,为学生提供一个有着平等起点,积极向上,学习自我管理的机遇,从小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服务态度,以利于学生平等观念的养成和公民角色的塑造。【3】

  总之,在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要努力营造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氛围,为养成教育的成功实施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谭松贤.养成教育初探[J].教育探索,2001(6).

  [2]林英典.论青少年的养成教育[J].教育探索,2003(1).

  [3]王慧君.强化小学生实践教育的实践探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3(3).

有关中小学养成教育论文推荐:

1.有关中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2.有关高中生养成教育论文

3.如何抓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4.小学家庭教育论文范文

5.小学德育论文范文大全

    155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