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艺术教育研究论文
中小学艺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艺术教育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小学艺术教育研究论文篇一
论艺术教育在乡村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在中小学教育阶段,艺术教育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在乡村中小学教育中,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则更为突出。如果忽视了艺术教育,那么提高乡村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很难达到。文章主要通过分析艺术教育的本质和内涵,具体阐述艺术教育在乡村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乡村中小学 艺术教育 素质 作用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之我见,利己损人之私念,以渐消沮者也。……美育者,与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艺术教育是美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青少年人文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全面整体发展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艺术教育一直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但收效甚微。笔者通过一些亲身经历和观点来阐述艺术教育在乡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的作用。
一、艺术教育是乡村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教育自古以来就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提出艺术教育的教化作用和道德规范作用;在我国,也早在商朝时期就很重视礼乐教育,故有“殷人以乐造士,其学为瞽宗”的说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艺术教育,特别是农村艺术教育,不但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反而越来越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当今很多乡村中小学只重视主科教学,忽视艺术教育或者根本取消艺术教育。这种现象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并加强关注乡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真正推广和实施。
我国的教育先驱孔子早在《乐记》中就提出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之说,他的意思是转移风气,改变习俗,没有比音乐更好的了,这一观点说明了艺术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就建议“把艺术与科学相结合,以艺术的灵感来激发科学的想象力”,这些都表明艺术与我们的生活和教育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特别是中小学教育阶段,艺术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农村人口居多的我国,艺术教育自然也是农村中小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孩子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创作世界中,他的精神生活才有充分价值。没有了这些,他就是一朵枯萎的花朵。”的确,在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德国的柯尼利亚曾这样说过,“诚实是艺术的最大要素。只要总对自己诚实,艺术就总在那里。”这说明艺术在德育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
因此,在我国乡村中小学教育中,要加强艺术教育的高质量的实施,使学生在接受教育之始,能够有机会体味艺术世界的丰富、充实、自由和深邃,使人格更加高尚、独立、完美。
二、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乡村学生健康的情感
艺术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一个人对美的认识与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密切相关。乡村中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启蒙阶段,而这又与学生对美的认识息息相关,因此,艺术教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兰格曾说:“艺术是情感的客观表现,也是本性的主观反映”,艺术对人的情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对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艺术蕴含着视觉之美、听觉之美、秩序之美、礼仪之美、和谐之美,艺术的美无处不在。即使如此,中小学学生自身却无法领会到其中的真谛,这就需要艺术教育课程在课堂中有效地实施,去引领中小学的学生去感受和领悟。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为了培养中小学生的健康情感,就迫切地需要艺术教育在课堂上高质量地实施。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益心,这就强调了艺术教育的作用之一是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并为此提供有利的依据。
三、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乡村学生的整体素质
众所周知,艺术教育的方向是“向真、向善、向美、向上”,它不断地激励着学生向真、向善、向美,而且不断地积极向上,越来越独立自主、人格高尚。乡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就更有其积极的作用。因为在笔者的亲身经历和查阅资料中得知,乡村的艺术教育不论是从师资、设备还是态度上都和城市里有着巨大的差距。因此,加强乡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必将能够提高农村整体素质。
正所谓一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所以,艺术教育带着提高素质教育的理念步入乡村中小学教育的课堂。为了提高乡村中小学学生的整体素质,乡村中小学的课堂中艺术教育必须和其他学科一样,引领着乡村中小学生前进的步伐。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是为了让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培养,而我们的艺术教育就仿佛是一种促进剂,催化孩子们开花结果,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更加全面的培养和提高。特别是针对我国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实情况,这迫使我们对乡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要进行细致有效、切合实际地推广和重视。从而让乡村的孩子们的情感和整体素质得到更好、更全面地培养。艺术是为了人的性格的完善,为了人的修养的呈现,而不具有任何功利目的。因此,为了提高整个民族的人文修养和整体素质,为了国家的文明发展,我们必须认清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并为此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注:本文为哈尔滨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世纪上半叶留学欧美女性声乐艺术家研究”,项目编号:11XBSK20;哈尔滨师范大学科研培育基金项目“张权声乐艺术研究”,项目编号:11XSP09;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年学术骨干项目,项目编号:XRQG39)
参考文献:
[1]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陈敬朴.为教育共同发展作证[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中小学艺术教育研究论文篇二
中小学校园文化艺术节教育效应探析
【摘 要】以首届惠州市“春蕾”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为例,从思想品德教育、课堂教学、综合素质等方面来探讨中小学校园文化艺术节所产生的教育效应。
【关键词】校园文化;艺术节;德育教育;艺术人才培养
引言
校园文化艺术节,是立足整合现有的校园文化内容,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形成声势和规模,为打造文化活动品牌,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氛围而展开的艺术实践活动。目前,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已经成为培养具有综合素养人才的重要教育平台,并显示出它特有的教育效果。
为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惠州建设、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为升华惠民之州、建设幸福惠州,在2011年成功举办了以“惠民之州,春蕾绽放”为主题的惠州市首届“春蕾”文化艺术节,本届文化艺术节内容丰富、特色突出,是惠州教育系统近年来开展综合性大型活动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参加展演的人员囊括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职(技工)、大学生共3000多人,8个场次的活动观众高达万人(次)以上。艺术门类最多,涵盖了歌舞、曲艺、器乐、声乐、舞蹈、戏剧、绘画、合唱、书画、摄影等。节目数量最多,参演节目共144个,其中器乐35个,舞蹈41个,园丁才艺25个,校园十佳歌手27个,戏剧小品16个,另有书画类作品190多幅。亮点最多,精彩纷呈。如60人的中学生交响乐团、新组建的教师合唱团、惠州学院服装表演、现代芭蕾、爵士舞、街舞等都是首次亮相,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
惠州市首届“春蕾”文化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广大师生的艺术创作才华,集中展示了惠州市近年来文化艺术教育的最新成果。同时,本届艺术节更是以生动活泼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学校的热爱,以艺载德、以艺促智,在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丰富青少年的文化生活方面有着积极意义。
在我国中小城市中,成功举办大规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并不常见。笔者曾参与本次“春蕾”校园文化艺术节的筹备、组织及活动执行工作。因此,本文拟结合实践经验,以此届艺术节为例,旨在分析探讨中小城市举办大型校园文化艺术节所产生的教育效应。
一、校园文化艺术节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平台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把德育寓于艺术教育之中,有益于人们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会为其中的人物、行动、情景、事件、寓意所吸引,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情反映。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知道应该怎么做不如爱好这么做,而爱好这么做不如以此为乐事。实际上,艺术教育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德育,艺术教育能够引导出德育的效果――促使人产生对真、善、美向往的情感,进一步激起对人类崇高行为竞相仿效的愿望,从而实现德育的任务。例如在本届艺术节中戏剧小品大赛的参演节目《看病》,讲述的是一位农村的妇女来到中外合资医院看病的故事。患者因为对医疗知识的不足导致与医生沟通所产生了障碍,并且医生的职业道德缺失,投机取巧,但最终患者在身边患者的提醒下未受损失。小品反映了现在的社会焦点之一医患关系问题以及医疗常识在百姓的生活中宣传力不足。从医患关系紧张中可以看到职业道德问题与及人与人之间诚信的重要性。艺术表演依靠形象的力量向人们揭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因而更容易为受教育者所接受。
当前,青少年的模仿欲和模仿能力都特别强,在对他们实施德育的过程中,给他们施以恰当的积极的艺术教育,让他们接受健康的文艺作品,对他们的道德发展能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从而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形成高尚的情操。
(二)有利于加深对本土文化的感情
现代社会科技发达,资讯传播速度飞快。出生在九十年代后的中小学生,思想活跃、接触面广、可塑性大,传统的说教不易使他们折服。现实教育中必须将思想品德教育与情感教育溶于一炉,将本土文化艺术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打动教育对象,塑造出美好的心灵。
首届“春蕾”艺术节中的艺术作品展表现了参展的中小学师生所展示的生动的书画作品,很好地表达了对惠州特色的深深眷恋。在书画摄影作品展中,多数作品反映了惠州所特有的习俗与风景,例如一幅摄影作品是龙门县的蓝田瑶族每年的八月十五在蓝田村寨里举行的舞火狗活动,载歌载舞,摄影角度到位,令观众印象深刻,传达本土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格与气质,维系民族存在的生命线。
还有“春蕾初雨”百米长卷现场绘画亦是一场突出本届“春蕾”艺术节主题的活动。在师生共同合作下,将惠州的西湖、罗浮山等特色风景尽显画卷,不但体现了师生对本土文化的特殊感情,而且歌颂了惠州市作为精神文明城市蒸蒸日上的美好蓝图。将惠州文化融入教育,融入生活,从热爱自己的家园,立志建设祖国的繁荣起着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校园文化艺术节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一)通过才艺竞技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本届艺术节专门为教师举办了“园丁才艺大赛”,目的是在教师进入工作岗位之余继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在比赛中相互观摩,取长补短,提升教学质量。比赛节目形式有器乐演奏、独唱、无伴奏四重唱、男声五重唱、歌舞、街舞、群舞、音乐快板表演等等,平时在讲台上传授知识无法施展才华的老师们,在舞台上放声高歌,纵情舞蹈,展现出了千种才艺和万般风情,折射出他们热爱生活、敬业爱岗的品质以及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的技能。
(二)通过学生比赛展示教学效果
举办校园艺术节是教师教学效果展示的平台。学生通过与本市同组别的学生比赛,从比赛表演的水平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效果,让教师通过各种原因分析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如何做到因材施教,通过了解各学校比赛学生的特点,与自己的学生素质相比,何种方法可以借鉴、提倡。让学生在提高自己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水平在观摩中同样得到提高。当问及舞蹈大赛高中组群舞第一名的指导老师平时是如何指导学生在繁重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去提高舞蹈素质,甚至能与中专的专业学生进行比赛,她说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自己去体校拜访老师,通过交流和观摩,得到一套又快又好的科学训练方法,必须紧抓基本功,每天必须坚持能力素质训练,肌肉能力的提升有利于高难度动作的发挥,这是他们在中学组二十个参赛组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通过比赛,打开见识,开动脑筋,力求向上,是提高师生自身能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好途径 三、校园文化艺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提供艺术实践平台,提升艺术特长水平
现代教育使学生的思想极其活跃,家庭对子女艺术的培养已成为社会的时尚,加上学校的美育工作不断加强,使学生的个性表现更加鲜明,爱好也各不相同,艺术方面的情趣、学科方面的专长也各有特点。规范统一的课堂教学,紧张的学习生活不可能为他们提供表现自我、发挥特长的时间和场所。而欢快的校园艺术节活动恰恰给他们创造了发挥各自才能的天地。一群爱好街舞的男生,下课后在校园的空地是他们的聚集地,每天模仿录像的街舞动作和感觉。当得知“春蕾”艺术节的舞蹈大赛中也包括街舞的舞种,在老师的鼓励下报名参加,第一次踏上舞台表演街舞。虽没拿到最佳的名次,但对于平时极少面对观众表演的学生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实践机会。不但让他们看到了其他队伍的实力,而且收获了友谊,通过交流相互指导,提升艺术特长能力。
(二)开阔眼界,提升综合能力
学生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获取知识的。然而,课堂教学受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知识面的加宽和展开受到束缚。另外,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素质也不尽相同。因此,课堂教学难以满足学生各自的需要,更无法满足他们的多维需求。有很多学生平时缺乏自信心,很少参加音乐表演,如有的学生不敢当众歌唱表演等,同时也是学生音乐知识积淀太少的写照。而在艺术节的各种类型的排练演出和创作活动中,学生最容易找到自我锻炼的机会,最容易实现自由交流、互通信息、自我表现的目的。比如在准备歌谱、乐谱、服装、道具等过程中,在排练、演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制作道具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每次艺术节过后,主动要求参加校园社团的学生特别多,因为舞台上别人良好的表现鼓舞、吸引了他们,使同学们自觉地想加入社团,吸收更多的知识营养,丰富自己。艺术节通过各种艺术专项比赛,将各校热爱艺术的学生集为一堂,在舞台上尽情发挥自己吹、拉、弹、唱等艺术才能,很好地锻炼了心理素质,对青少年综合能力的提升起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同时,学生各自在这优化的环境中更多地吸收精神食粮。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欣赏美、评价美、塑造美。这样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 能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受到教育、陶冶情操、开阔视野, 得到课堂上难以学到的效果。
(三)有利于艺术人才选拔
本届艺术节,选拔制度严谨,从初赛到决赛,评委阵容强大,每类比赛邀请的评委是市里乃至有省里名誉高的艺术家或教师进行评选。参赛的单位规模最大,可谓竞争比往年其他艺术比赛更为激烈。因此,在评选出优秀作品时难度加深,有些作品的水平旗鼓相当,但仅为0.1分之差与金奖失之交臂,这就要求每位参赛选手的实力要求更高,激发选手的潜能。这种高要求高质量的比赛,有利于艺术人才的选拔。有利于挖掘中小学生中具有可塑性的艺术人才。
在本届“园丁才艺大赛”中,有一位进入工作岗位不久的中专老师在声乐比赛中发挥相当出色,由于刚进入教师领域,与其他学校的音乐教师并不熟悉,但她拥有一幅可以唱出花腔的嗓子,在初赛时演唱的《玛依拉变奏曲》令在场的评委与观众赞叹。在决赛的大舞台上,各位有经验的教师精心准备,但她以优良的心理素质在比赛中再次一鸣惊人,唱出了声乐专业演员中难以唱出的高音,获得金奖,并且作为本届艺术节闭幕式的保留节目。这就是大赛的影响力,如果没有参加本次大赛,她或许只是一位在讲台上平凡的老师。举办艺术节是选拔出优秀艺术人才的最好平台!让优秀艺术人才得到更多的发挥,更多的人生经历。
四、结论
惠州市“春蕾杯”艺术节活动充分体现了惠州市艺术教育的文化品质和艺术修养,展示了莘莘学子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是全面推进惠州市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艺术节努力发挥广大学生的个性特长,全面展示了学生文明、进取、协作、创新的精神面貌。但在本届整个艺术节活动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本届艺术节偏重于艺术性的活动,在文化方面体现不够,对项目设置的考虑不周全等。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有的不是局限于艺术节本身,而是多方面原因的。但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下一届的“春蕾”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如何更进一步,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校园艺术节的举办,一定会让更多的师生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能力,为惠州市的艺术教育提升一个台阶,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可以骄傲地说:“给我一片蓝天,我就可以搏击长空。”徜徉在校园文化艺术节里,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它必然会成为培养教职工和学生人文精神和追求真善美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 校园文化艺术节_百度知道【Z】
[2] 首届惠州市“春蕾”文化艺术节【Z】
[3] 现代教育核心本质_百度文库【Z】
[4] 阎 震:艺术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Z】
[5] 鲍药竹:校园艺术节活动的教育效应【J】
[6] 任永红:让孩子在艺术的殿堂中快乐成长――校园文化艺术节有感【J】,《音乐时空》,2011年09期
中小学艺术教育研究论文篇三
浅析中小学艺术教育政策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中小学艺术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然而仍然有一些问题阻挡艺术教育的发展。作者通过阅读有关艺术教育的政策,分析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方向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政策 艺术教育 舞蹈 中小学生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艺术教育走的是一条曲折前进的发展道路。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然而层出不穷的问题成为阻挡艺术教育发展的障碍。笔者从艺术教育的认识、艺术教育的普及、艺术教育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的制定、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艺术教育的考核、艺术教育校内外课程衔接六个方面分析中小学艺术教育。
一、艺术教育的认识
笔者在考察中发现,学校领导的态度对艺术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这关系到学校如何有效地普及艺术教育。在教育部颁布的[1997]2号文件《关于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中第一条明确指出,要提高认识,确立学校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但有一些学校领导认为艺术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就是根本的认识问题。原全国妇联主席彭��云同志曾说:“我认为要改变艺术教育落后的局面,关键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学校的领导要提高对美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如果领导不真正重视,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什么问题都难以解决,就不可能逐步加强美育。”①
中小学的艺术教育活动是实施学校艺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对于提高中小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具有重要作用。实践证明,艺术教育的开展是利大于弊的。各级、各部门、各学校都应设置专门的艺术教育负责人,做好沟通、调查、研究、监督等工作,且每个负责人都应各司其职,只有对基层进行严密的调查研究后,才能着手于实践当中。可是现如今,制约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最根本的就是相关单位负责人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导致学校的管理层面教师也不重视。因此,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将艺术教育工作融入到各项教育工作当中,确立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是现在应该做的。
二、艺术教育的普及
早在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中就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贯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方针,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②包括舞蹈教育在内的艺术教育,开始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1987年的春天,第一支由11个分团、600名学生组成的北京市中学生金帆艺术团诞生了。这是国内校园中出现的第一支高水平、大规模、成体系的学生艺术团体。金帆艺术团成为了首都学校艺术教育的标志和窗口,为推动学校美育、开展艺术教育工作,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金帆艺术团现已成为有十几个艺术门类,64个艺术分团和近万名团员的大型综合学生艺术团体,承办学校涉及全市60多所中小学和校外教育机构。由于金帆艺术团是为首都教育打造的精品、为校园文化创建的品牌,因此对金帆团员的培养是专业性质的;又因金帆艺术团这个响亮的名号使得所在学校荣誉感倍增,很多学校对金帆艺术团的支持要大过对全校艺术教育普及的支持。这就需要反思,如何能拿出对金帆艺术团的支持精神来发展各级、各类学校艺术素质教育的普及。
素质教育自1999年在我国开始实行,并提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明确提出中小学艺术教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普及为基础。但是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来看,艺术教育仍然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在教育部颁布的[1997]2号文件《关于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中第5条、[2002]13号文件《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第6条、[2007]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意见》中第3条、[2008]8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中第3条、[2014]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第4条都分别提出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艺术课程,保证艺术教育质量,并且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2002年,我国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地区的小学和初中音乐课、美术课开课率已达100%,2010年前这两门课在各地区也基本开齐。除了这两门课程之外,其他艺术课程的开设就没有那么顺利了,例如舞蹈艺术教育。
舞蹈艺术教育一直或明或暗的存在人们身边,不能被忽视也不能被无视。人从婴儿阶段开始,就用手舞足蹈的形式开启了人生旅程;在幼儿园时期,幼儿每天做的最多的、最开心的就是唱歌、跳舞、做游戏;小学低年级时,学生课余时间也多热衷歌舞、游戏。由此可以看出,舞蹈作为一种青少年之间互相交流的“媒介”和“工具”,在不同的学龄段都是不可缺少的。舞蹈是集视觉、听觉、动觉于一体的艺术,能够全方位的作用于人的多种感官。在实施舞蹈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既可以通过观看舞蹈作品使受教者感受到美,又可以在实际操作中让受教者愉悦身心。由于中小学甚至高等教育院校对舞蹈艺术教育的冷淡和疏离,使得人们到了中年以后才想到通过舞蹈调节紧绷的神经,松弛疲惫的身心。
笔者通过仔细阅读国家有关艺术教育发展的政策发现,艺术教育的道路越走越明朗,然而舞蹈课程的开设仍是艺术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从教育部颁布的[1989]3号文件《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年)到2014年的艺术教育政策,都是以音乐、美术两门课程为主。这两门艺术门类课程是最先进行普及的,其他艺术课程都排在后面,距离“开齐开足”的目标还很远。一些人认为舞蹈入门难,很难实现素质艺术教育。其实不然,《舞蹈艺术教育》一书中写到:“艺术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受教育者的主体感知和实践操作作为主要方法,发展并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感知、艺术修养和艺术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作为艺术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艺术教育的实施不是靠推理,也不是靠说教,而是借助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通过受教者亲力亲为的艺术实践来完成的。这是在载歌载舞的艺术审美感受中,个体之间的心灵得到沟通、情感达到交融的。舞蹈艺术实践活动能够使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从一定意义上讲,舞蹈艺术教育是使人类达到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③其宗旨就是通过舞蹈这种教育活动,使受教者达到健体悦心、陶冶情操、培养美感、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目的。如今,应该反思这种有利于艺术素质教育发展的艺术门类课程为什么没有被重视? 三、艺术教育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的制定
原国务院副李岚清同志在主管教育工作时,曾多次强调在大学和高中开设艺术课程的必要性。他认为课堂教学是进行教育的主渠道,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中心环节。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学计划就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法”,对学校和教师教学都是有约束力的,课程设置与教学也是学校教育的关键环节。凡是教育活动必定要设置特定的培养目标,艺术教育也有其发展目标。根据对艺术教育的总体要求,各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大纲。在教育部颁布的[2002]13号文件《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政策后,又发行了《艺术课程标准》,就北京地区而言,当时的中小学并没有完全按照此标准执行。在2011年,《艺术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将舞蹈涵括其中,然而据笔者了解也没有很好地执行。
在教育部颁布的[1989]3号文件《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年)》中、[2002]13号文件《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第7条、[2002]6号文件《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中都对艺术教育的教学任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然而,并不是所有艺术门类都有教学大纲或者教材,像舞蹈一直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高质量的教材,这或许也是舞蹈艺术教育没能全面开展的原因,教育部门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四、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
随着艺术教育的飞快发展,如何更好、更快的建设艺术教育师资队伍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在教育部颁布的[1997]2号文件《国家教委关于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中第6条,[2002]13号文件《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第14条,[2007]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意见》中第5条,[2008]8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中第9、11条,[2014]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第6条都提出了关于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和意见。这些大多是表面层次上的问题,例如加快艺术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完善艺术师资的培养以及培训体制、在各级学校配备艺术教师、稳定艺术教育师资等。笔者认为,现在不缺少艺术教育师资,最应该解决的是中小学舞蹈课程的重视程度问题。
专业类院校、综合类大学不断的培养人才,但岗位越来越少,并且门槛越来越高,这不得不让一些有能力者流失在外。政策中提到要尊重学校艺术教育老师,确认他们在校园中应有的地位,并且待遇要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同。事实上,艺术教育课程的教师经常兼顾做学校其他工作,忽视专业教学,这凸显出学校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够。
艺术教育师资还存在一个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教师资格。教育部颁布的[2002]13号文件《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第14条、[2014]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第6条都提到:根据国家制定的教师资格标准,组织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艺术教师资格认定。据笔者了解,目前考试没有将艺术门类课程全部涵括在内,这是不科学的,有待扩充发展。此外,笔者建议将艺术教育教师资格认证的考试难度提高,为艺术教育筛选出优秀的师资人才。
五、艺术教育课程的考核
关于艺术教育课程的考核,笔者认为一方面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和考核,另一方面也要对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进行考核。教育部颁布的[1989]3号文件《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年)中提出小学和初级中学阶段的艺术必修课应列入期末和毕业考试的科目。实际上,很多学校做到了将成绩计入学生的成绩册、算学分等,然而这些只是表面工作,并没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又因其目的性太强,使得学生为了成绩而临时下功夫。在[2014]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第8条明确了要建立中小学生艺术素质评价制度,并于2015年开始实施。只有建立评价考核制度,才能促进艺术教育的规范发展。
六、艺术教育校内外课程衔接
学校内外的艺术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价值。艺术活动着力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开阔视野,拓展思维,使其身心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艺术活动不仅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也关注有艺术特长的学生的发展,能够有效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从而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而对于课堂教学来说,课外艺术活动是一种重要的补偿机制。④ (转第页)
(接第页)
随着社会形势在不断变化,应该找出适应时代的理想发展之路,努力体现艺术教育各学龄阶段之间的互相衔接和不同特点,保持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这也是《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年)对艺术教育教学的规划,并且[2002]13号文件《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第9条、[2007]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意见》中第3条、[2014]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第7条都对此有所表述。艺术教育机构可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发展他们的艺术兴趣与特长,使学生以主动的学习态度去感受美。
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校内、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为艺术素质教育这条道路铺路。课内进行的艺术教育时间有限、经历有限、资源有限,而校外活动场所在组织、辅导学生艺术活动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还总结了学校艺术教育实践的成果,提炼了学校艺术教育活动的经验,明确把课外校外艺术活动和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环境并列为学校艺术教育的3个基本渠道。《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整合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形成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合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学校艺术教育,开发利用校外艺术教育资源,将更多的文化建设项目布点在学校,并尽可能向当地群众开放,实现艺术教育资源共享。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指导学校充分利用当地各种文化艺术场地资源开展艺术教学和实践活动。鼓励学校与社会艺术团体及社区建立合作关系。”
中小学应坚持开展有正确导向性的艺术教育活动,要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体现艺术教育的公平性,在艺术活动中渗透人文内涵,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重参与、重体验、重学习、重提高”。在开展校外艺术活动时,应关注活动的内涵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中小学应加强与校外机构的联系和沟通,建构共同体系,将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效地衔接起来。
结语
上世纪80年代,我国艺术界的同志和专家呼吁重视艺术素质教育,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推动了我国美育和艺术教育的发展。如今,艺术教育的发展之路已经明确,我们应思考颁布政策后的实施方案、思考艺术教育门类发展的不平衡、思考对艺术教育的认识等,从而让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体系的道路还很长,需要更多有识之士做出努力。
注释:
①④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组编.学校艺术教育60年(1949―2009)[C].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②③杨仲华,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有关中小学艺术教育研究论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