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论文提纲2篇
所谓论文提纲,是指论文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是论文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构思谋篇是指组织设计毕业论文的篇章结构,以便论文作者可以根据论文提纲安排材料素材、对课题论文展开论证。今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是:2篇成本管理论文的提纲。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和参考!
成本管理论文提纲篇一
成本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不仅可以增加企业自身利润和职工群众的利益,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目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文章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成本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企业成本的高低,不仅同企业自身和职工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还决定着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随着我国加入WTO,如何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提高我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建国以来,我国在成本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如班组经济核算、责任会计、邯钢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等,都体现了我国的管理会计工作者为成本管理所作出的贡献。但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成本管理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在企业成本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员工参与成本管理意识落后
长期以来,人们存在一种认识偏差:把成本管理作为财务人员、少数管理人员的专利,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而把各车间、部门、班组的职工只看作生产者,导致管成本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财务,广大职工对于哪些成本应该控制、怎样控制等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成本意识淡漠。职工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感受不到市场压力,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浪费现象严重,企业的成本管理失去偌大的管理群体当然难以真正取得成效。
2.成本管理偏面
从成本管理的内容上看,只注重对生产成本的管理,而忽视了对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管理;从经营过程上看,企业成本管理只注重对生产过程的管理,而忽视了对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从空间范围上看,只注重对企业内部价值链的成本管理,而忽视对上下游供应商和顾客的成本管理。企业只注重短期效益,不注重长远发展,片面追求战术成本管理,而忽视了战略成本管理。
3.忽视了“质量成本”的管理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产品达到一定质量标准而发生的成本,是定量评价企业质量管理经济性的重要指标,也是连接质量与成本的纽带。质量成本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故障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一般而言,预防成本发生于研究开发阶段,鉴定成本和内部故障成本发生于生产阶段,而外部故障成本却发生于营销阶段。质量不是免费的,质量意味着成本,如何权衡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缺乏科学性,割裂成本与质量的辩证统一关系,片面强调成本的降低,而忽视了对产品“质量”的管理,成本降低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降低了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和内部成本,同时也增加了外部故障成本,更重要的是失去了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依赖程度,削弱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4.成本管理方法落后
我国企业的生产大部分属于粗放式生产,对消费个性的重视不够,缺乏产品的创新能力,相应带来成本核算方法选择上的简单化。目前我国企业大部分采用品种法和分步法,采用分批法的企业不足6%,而当前世界生产发展的趋势是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因为购买者的偏好并非完全相同,随着生产的发展,购买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要求厂方设计并生产自己最满意的商品,厂方也可以高效益保证购买者在短时间内取得理想的商品。在这种情况下,一条生产线上可能只有几台相同甚至是没有两台完全一样的产品。这样的生产方式将适用于分批法计算成本
标准成本、计划成本和目标成本是目前成本与成本管理中较为流行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在我国企业中也有使用。但是,先进的作业成本法、成本企划法在企业中未得到广泛推广。
5.成本管理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相脱节
按照现代战略理论,企业的基本战略有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聚集战略,成本管理战略要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匹配,而目前我国企业存在就成本论成本的现象,一味地追求降低成本,以降低成本为理由妨碍差异化的实施和目标聚集,不利于形成竞争优势。
二、对策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企业要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应采取如下对策措施:
1.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对企业的成本管理
(1)成本的源流管理思想
成本管理要从成本发生的源流着手,成本管理的重点内容和着力点应该是成本发生的源流。成本发生源流包括时间源流、空间源流和业务源流。从成本发生的角度来看,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成本发生的三大源流的交汇点。
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企业可资利用的经济资源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包括劳动资料的技术性能、劳动对象的质量标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产品的技术标准、企业的组织结构、职能分工、管理制度,以及企业文化、外部协作关系等,这些因素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构成了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成本不断降低的源泉。成本的源流管理思想也就是成本避免的思想,它是成本管理的高级形式,其基本思想是立足于预防,即早期避免成本的发生。
企业成本的发生与其技术复杂性有关,在成本实际发生之前,大部分成本便已被锁定,一旦设计方案确定,很难再改变成本发生的数额。对于多数产品而言,65%的成本在设计阶段已经确定了,20%的成本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形成,另外15%的成本才是生产管理所能控制的。生产过程只是成本发生的结果,而不是成本发生的根源。企业的规模、生产布局、选用设备、生产工艺流程、技术方案,甚至企业的选址等技术问题才是成本发生的根源所在。因此,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角度而言,成本管理的重心应转向企业设计和产品设计阶段。
(2)技术经济一体化的思想
技术代表着产品的差别化,经济代表着成本优势(低成本或高收益)。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取决于产品的差别化优势和成本优势的结合。所以,成本管理问题本质上是一个技术经济一体化的问题。技术与经济存在密切的关系,首先,技术与经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应用一定的技术,而技术的应用要消耗经济资源;其次,技术与经济相互促进、相互统一,发展经济能推动技术的进步,而先进的技术能够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最后,技术与经济存在着相互对立的关系,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先进的技术,但必须考虑成本效益的原则。
(3)树立全员、全过程成本管理的思想
全员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的所有员工都参与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系统工程,必须依靠企业全体员工,建立起一个从上到下,包括各层次、各部门以及个人在内的组织体系。对组织体系内的各责任单位实行责任成本核算,采取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对各责任单位实行严格考核,充分调动各部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
全过程成本管理是指对企业各生产经营环节都进行成本管理,以生产阶段为界,向前延伸到产品设计阶段,向后延伸到产品销售阶段和售后服务阶段,即包括对采购成本、产品设计成本、制造成本、管理及营销成本和消费者成本等的管理。不仅关注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同时也关注对上下游成本管理。
(4)树立建立和保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思想
成本管理战略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为建立企业长期竞争优势。也就是说,企业必须探求提高其竞争地位的成本降低途径,如果某项成本降低途径削弱了企业的战略地位,则应弃之不用;另一方面,如果某项成本的增加有助于企业的竞争实力,则这种成本的增加是值得鼓励的。
2.借鉴国内外经验,选择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
我国企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产生了许多成本管理方法,如编制成本计划阶段的项目测算法、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班组经济核算、邯钢“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目标成本管理以及潍坊亚星集团有限公司实行的“购销比价管理”,把企业管理成本的重点从以内部生产为中心,延伸到对供、产、销全过程的控制。
西方成本管理会计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生机勃勃的学科,也产生了许多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如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目标成本计算、质量成本会计、成本决策、成本预测和近十几年孕育的适时制与倒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成本企划、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会计以及战略成本管理等。对此,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有些方法可以直接引进,有些方法应加以改革和完善,有些方法只能在少数具备条件的企业采用,或局部吸收其方法。总之,企业应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结合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创造出符合企业的成本管理方法。
3.推行成本会计电算化
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管理会计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企业成本管理会计工作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都有重要意义。为推行成本会计电算化,企业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
(2)配备专门的成本管理会计人员,加强对成本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成本管理会计人员的素质;
(3)配备实行成本会计电算化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4)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可进行成本控制软件的开发,由于成本控制对象的复杂性、多样性及企业本身实际情况的各不相同,注定不同企业的成本控制标准和方法也不一样,因而不存在通用的成本控制软件。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开发成本控制软件,将各阶段的成本控制和核算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成本控制的效率和效益。
成本管理论文提纲篇二
【摘要】本文概括了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会计模式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基于中小企业特点的战略成本目标价值链分析的模式和保证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会计模式顺利实施的措施。
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目前,我国注册的中小企业所实现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0%、利税占全国的40%.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具有总体规模较小、经营方式灵活多变、公司上层稳定、普通工作人员流动大、公司人员总体素质不高、经营成本和利润相对较低、实行的企业会计制度相对复杂且灵活性大等特点,其管理会计模式是基于传统的管理会计模式,即人治、决策信息单一、控制制度不连贯、灵活多变、管理会计方法运用较单一等。其成因比较复杂,有中小企业自身特点所致,有研究者理论联系实际不足所致,还有我国法律制度方面的原因。因此,有必要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探索构建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会计模式。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会计模式及研究现状
管理会计模式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环境下,一个国家某种经济型企业类型普遍适用的上升到理论高度的用以实施管理会计的方法论。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会计模式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在共建美好社会主义国家的基础上,为中小企业获取最大收益,实现自身发展所构建的模式体系。
我国中小企业多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使用管理会计方法,如平衡计分卡、作业成本法等,尚未形成有效的模式体系。现有的中小企业管理会计模式就是在传统管理会计模式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管理会计方法为企业自身利润最大化服务的。传统管理会计模式是立足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而建立起来的,基本未考虑企业外部经营条件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制约,而是站在企业财务会计部门的立场向企业管理当局提供信息支持。
其主要围绕企业现有物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较少涉及人力资源配置与运用问题,以成本分析、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等为主要内容。当今学者普遍认识到这些问题,也做出了一些尝试:有的学者建议采用典型案例研究方法,指出要走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的道路;有的学者提出建立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和制定管理会计准则;还有的学者建议成立管理会计师协会等。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盲目跟随国际潮流、洋为中用不一定会达到预期的效果。目前对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会计模式(大、中型企业也如此)的研究,总体来说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ABC管理会计模式
“作业成本法与作业成本管理”是当今国内研究最广泛、成果最突出的管理会计内容。2006年6月在上海财经大学顺利召开的“管理会计在中国发展及实务运用”国际研讨会上,来自英
国、日本、台湾、香港等50多所高校的10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共同探讨了中国管理会计发展研究方向和运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中外学者对作业成本法在中国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阐述。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CIMA研究与发展集团主席罗宾先生所作的《通过ABC创造透明度:了解纷繁芜杂现实世界的真谛》主题报告指出,企业必须通过分析自身劣势来应对行业周期性低迷可能带来的毁灭性打击,而正确找到劣势的关键在于作业成本动态分析,其核心为联合思考。同时,在对DHL公司进行的案例研究中,罗宾教授将公司部门业务分为三类:核心业务、辅助业务和转移业务。
尽管从传统视角来看,三类业务都会导致制造费用的发生,但是根据ABC动态分析,核心业务和辅助业务是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因此发生制造费用的业务不一定都是必须削减的。日本大阪私立大学冈野浩教授作了题为《管理会计的引进和创造——成本企画和ABC结合的理想模式》的报告,探讨了日本式ABC成本管理模式的引进模式。
上海财经大学潘飞教授的《作业成本法在中国实施的案例研究》报告详细介绍了ABC在许继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的过程,包括开始阶段、采用阶段、适应阶段和接受阶段。潘飞教授通过因素阶段模型的研究框架,从技术、行为、组织、环境等不同角度分析了许继电器对ABC的实施过程。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高级副总裁金卓君女士发表《ERP环境下成本管理方法》报告,分析、总结了ERP环境下成本管理模式和基于成本驱动的ERP管理模式,并以许继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分析了ERP作业成本管理的实践。南京大学杨雄胜教授根据国内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提出要从企业高级控制、中级控制、初级控制各方面分别进行探讨,同时提出加强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模式的管理监督。
清华大学于增彪教授和赵晓东提出了中国集团公司管理控制系统的两个模式,财务控制模式和财务主导型控制模式。针对我国理论与实务相脱节问题,中国人民大学于富生和张敏认为,要将价值链会计由一种会计思想上升为会计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实践,必须构建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
二、关于管理会计模式的其他思想
何建国提出了我国现代三大管理会计模式的构想:
1.精益生产(LP)管理会计模式,提出减少管理层,强调企业各部门密切合作的综合集成,在组织的各个层次建立功能交叉、人物交叉的小组,实行协力工作,保证不同职能的员工能够迅速沟通。这种方法注重加强功能部门的一体化,保证以最大限度的灵活性,灵敏地反映环境变化,以最快的速度和适当的价格提供质量优良的适销新产品去占领市场,并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财会论文网 WWW.KUAIJILUNWEN.COM
2.敏捷型管理会计模式。敏捷制造(AM)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产品周期的不断缩短、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不断变化和不可预测市场的变化而产生的,由对产品的大批量低成本需求向着满足用户的最大需求转变,要求产品个性化、多样化、完善化,并要求能及时满足供货需求。它强调人力、组织和技术的有机结合,是企业能实现其最终目标即企业在不断发展变化、无法预测的环境下增强竞争能力的管理会计模式。
3.构建SCM供应链管理会计模式。供应链(SCM)是指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为将货物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连接上游和下游创造价值而形成的组织网络,由供应、运输和需求三要素组成。
供应链和敏捷制造管理都是建立在虚拟的企业供应及协作组织的网络构架上,敏捷制造模式的成功运作必须基于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而借助敏捷制造的事实,供应链管理也得到了许多关注,成为当今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一种企业运作模式。
何建国的三大管理会计模式为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会计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创新性理论基础。
蔡文兰提出了知识经济下变换主题,树立多重目标的管理会计模式。她指出,管理会计不应将企业利润最大化或企业价值增值作为唯一主题,而要以企业核心能力培养作为企业未来管理会计主题,以综合业绩评价制度为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制度。综合业绩评价制度具体分为财务经营业绩评价、为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业绩评价、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业绩评价和企业学习、创新与成长的业绩评价四大类。这应该成为中小企业管理会计模式变革的思想基础。所谓多重目标,可以概括和引申为当代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中小企业价值增值应该建立在战略成本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
邵建军等提出了引入约束理论(TOC)构建适应速度经济的管理会计模式。这种模式将所有系统看成一个有机整体(价值链),通过分析和控制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制约,以不断提高制约环节的效率,同时以制约环节为基准设定生产计划,从而使企业达到持续改善目标的管理思想。这种模式注重关键资源的管理,强调实践管理的重要性并体现整体观。其实,对于中小企业控制制约环节的明显效果不仅仅体现在生产中,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企业资金周转和信息决策控制方面,及时收回的应收账款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生机。
王军在分析传统管理会计体系存在局限性的基础上,结合20世纪80年代呈现的两大管理会计发展趋势——战略管理会计和作业基础管理会计,提出了构建战略导向作业基础管理会计模式的观点。所谓战略导向作业基础管理会计,就是将传统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和作业基础管理会计整合而成,以战略目标为导向,以作业基础管理为基本实践,全方位地服务于企业战略管理的新型管理会计模式体系。这种模式综合了当今国内外管理会计模式研究和应用的最新理论成果,将两大管理会计模式整合在一起,既制定目标,又保证落实,是当今中小企业管理会计引用、借鉴的有效模式。但是在作业基础的选择划分上,该模式没有对中小企业薄弱之处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对企业管理会计模式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多局限于理论研究,实践性差,没有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构建相应的管理会计模式。侯齐敏曾对我国中小企业做过一项是否应用过管理会计和管理会计应用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