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管理论文>

高职院校成本管理会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析论文

谢桦分享

  成本管理会计是新形势下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结合的新领域,其中风险成本管理会计又是其领域中的一个研究难点,本文有浅入深,从一个新的视角出发,对风险成本管理会计的研究认识进行一个新的探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职院校成本管理会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高职院校成本管理会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析全文如下

  0 引言

  高等职业院校非常重视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但课程考试改革却滞后缓慢,各高职院校仍大量存在“以一张试卷闭卷考试”方式为主且考核侧重于对教师所传授书面知识的单纯考试,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对学生知识实际运用能力和个人实践能力的考核。基于这种情况,必须对现有的课程考核体系进行变革,要切实发挥考核体系的实际作用。通过课程考核,可以检测学生课程学习成绩及教学效果,评估学生掌握所学课程知识与所具有的能力,评价教学质量。

  1 考核方式改革意义

  教育改革与时俱进,课程考核的改革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笔者认为对《成本管理会计》课程考核方式实施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1 有助于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课程考试方式普遍存在形式单一,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即理论知识考核多,技能素质考查少;终结性考试多,过程性考核少;短期记忆式打分多,长效运用性评价少。这样的考试方式过分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而没有突出实践性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不能有效反映教学的实际效果,也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1.2 有助于实现《成本管理会计》课程目标

  《成本管理会计》是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准确进行企业产品成本及其他成本费用的核算,具备成本核算员、会计、会计主管等岗位所必需的成本核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岗位胜任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成本控制与节约的理念,构筑良好的企业管理大局意识,能够胜任生产型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与分析工作。

  实践证明,过去我们采用传统闭卷考试方式培养的许多学生,普遍“高分低能”,就《成本管理会计》课程而言,经过毕业生抽样调查,在中小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岗位实习的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多专业性的内容还是运用不灵活,不能做到灵活变通,与企业的实际会计岗位真实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这方面就可以明显的看出,在该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没有真正教会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因此,《成本管理会计》课程逐步改变期末闭卷考核方式改革势在必行。

  1.3 有助于推进《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方式改革

  为了实现“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目标,我们在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改革中,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理念,对课程进行开发与设计,教学中注重技能的培养,增强了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学环节,以企业成本核算案例作为任务导入,要求学生根据企业生产类型选择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并进行成本核算,填写成本计算单等原始凭证并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在此基础上登记有关成本账户。

  为充分体现全程化,多元化课程考试思想,在《成本管理会计》考核方式上必须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改革与探索。

  2 考核方式改革研究内容

  课题组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调查了解目前济南职业学院财经系学生就业所需要的专业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成本管理会计》课程考核改革方式和方法围绕以下问题展开:如何适应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适应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岗位工作要求,综合评价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反映并适应职业院校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习吃力的特点。

  3 考核方式改革具体措施

  课题组在总结国内外高职考试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法、企业调研法等研究方法,结合该院财经系教学改革实际,构建《成本管理会计》考试模式,根据企业岗位调研,对企业成本核算工作应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进行逻辑排序,突出成本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考试方式上突出考试内容的实用性,实践性。

  3.1 方案设计

  教学模式上,在改革成本会计教学中,在对学生灌输知识的同时,特别注意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按照学生成绩以及语言能力建立讨论小组,每组人数在5-8人之间,该小组成员与将来考核方式中的小组成员一致,可以督促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差的学生。考核方式上,改变传统闭卷笔试中学生为了应对考试,考前突击死记硬背的现状。本项目计划在教学改革中增加实践性教学以及考核环节。力求学生以企业实际的成本核算案例为基础,能够运用不同成本核算方法、步骤进行成本核算并填写成本计算单,编制记账凭证,设置成本账户并进行账簿登记等实践工作。

  3.2 考核方案

  3.2.1 理论考核。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占课程总成绩40%,题型设置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及较简单的计算操作题。考试试题以基础知识为重点。期末按照学院和系部统一安排的考试时间进行考核。

  3.2.2 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成绩主要有学生上课出勤、作业、回答问题等环节构成,占总成绩的20%,着重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等方面,任课教师日常归集整理该项成绩。

  3.2.3 技能考核。采用分组抽签操作考核的方式,占总成绩的40%,主要考核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由教师事先准备好各种有关成本核算的原始资料以及考核所需的单证。

  考题围绕重点知识展开,包括运用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核算各项要素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废品损失、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等,可以围绕以下主要任务进行考核设计:

  ①采用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法分配原材料。

  ②采用定额工时比例法分配生产工人工资。

  ③采用直接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等分配辅助生产车间辅助费用。④核算不可修复废品以及可修复废品损失。

  ⑤采用约当产量法分配产品费用。

  ⑥采用综合结转分步法计算半成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

  ⑦根据综合结转分步法的成本计算单,按照项目比重还原法、还原分配率分配法进行成本还原。

  ⑧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的定额比例法计算各步骤转给完工产品成本的“份额”,登记各车间生产成本明细账。⑨编制产品生产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制造费用明细表、期间费用明细表等成本报表。

  技能考核按照教学进度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可以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期中阶段,第二阶段为期末复习周。考核时,按照被考核学生的人数设计不同题型,不同数字的题目,学生分组进入考场,学生抽签决定自己要考核的题目。考核时间为每人45分钟,教师严格控制交卷时间。这样的考核方式中虽然学生每人只抽考其中的一个题型,但事前并无法确定抽签的题目,学生学习和复习时,需要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成本管理会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将改变传统上教师考前串讲,考试之前学生突击应付考试的弊端。改革后的考试方式,更加侧重对学生日常专业水平及技能的综合考察,更加突出了对学生实际能力掌握的重视,这对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由于期末考试笔试成绩在学生总的评分成绩中比重降低到了四成,而将日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专业运用能力的考察比重增大,这些变化,更有利于学生提前进入岗位角色,锻炼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实现“应用为本”的教学理念。

  4 结束语

  目前高职院校《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还存在着一些有待探究和解决的问题,如财经类专业课程大多以工业企业会计核算为主线,但并未开设生产工艺类课程,学生缺乏对产品生产和成本核算的感性认识,实训和实践环节较薄弱。笔者建议在财经类专业增开有关生产工艺类课程的选修课,引进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实践实训指导教师,带领学生观摩企业生产流程,科学合理地为专业课学习铺垫知识,更好地培养现代复合型会计应用人才,实现高职学生人才培养目标。

    382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