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组织论文
社会公益组织的雏形可追溯到19世纪的慈善组织会社,具有正规性、非政府、非营利、非政治、公益性以及自愿参与等特点。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公益组织论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公益组织论文篇一
浅谈社会公益组织
【摘要】社会公益组织的雏形可追溯到19世纪的慈善组织会社,具有正规性、非政府、非营利、非政治、公益性以及自愿参与等特点。公益组织作为个人与政府之间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有助于培育公民的公益意识和社区参与意识。但是公益组织在组织管理和志愿者管理上还面临着挑战。
【关键词】社会公益组织;公益意识;社区参与
从发展历史来看,社会公益组织的雏形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慈善组织会社。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颁布《济贫法》规定,以教区为单位,向地主征收济贫税来救济在征地运动中失去土地的贫民。有工作能力的人必须参加工作来换取救济,教区设习艺所供男女儿童习艺,禁止无家可归者及无业游民上街乞讨游荡。
然而随着英国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失业人口日渐增多,济贫法的实施渐渐不能尽如人意,因为人们对贫民问题更为关注,各种目标的慈善组织纷纷成立。他们征募捐款,救济贫民。但是由于这些慈善组织间缺乏联系协调,出现了相互冲突和重复浪费的现象。于是第一个慈善组织会社于1869年在伦敦成立。慈善组织会社将伦敦的各类慈善事业组织联系起来使之密切配合,发挥最合理的效用,避免重复浪费。在各区的办事处进行救济申请的登记,并设咨询处供各慈善组织和慈善家收集有关申请救济者的资料,使向多个机构申请救济的职业乞丐无所遁形。他们派友善访问员访问申请者,以了解其真实社会背景和确定应采取的措施。
社会公益组织是社会中既非政府亦非企业的机构和组织的总称,又称第三部门、慈善机构、志愿者组织或社会组织。公益组织最主要的特点是:正规性、非政府、非营利、非政治、公益性以及自愿参与。
社会公益组织一般来说具有灵活性、创新性的优势,了解公民生活实际情况等特点,能够承担和填补因政府能力不足而存在的“治理真空”和“公益真空”, 使政府由“全能型”向“治理型”转变,从而缓解社会不同群体对政府不同要求的压力。②社会公益组织的活动范围涉及到满足弱势人群的生活需求、农村发展、教育、妇女儿童保护、赈济救灾、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以及人道主义救援等方面,并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同时,社会公益组织能够开启巨大的社会资源网络和整合分散于民间的社会资源,有效地动员社会力量,为公民提供大量低廉而便捷的服务,满足其多样化需求,促使政府职能体系逐渐趋于合理。
公益组织作为个人与政府之间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有助于培育公民的公益意识和社区参与意识。
一、公益意识
社会公益组织是倡导公民公益意识和志愿精神的组织。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利己主义的思想深深影响着社会,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拜金主义、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疏离、彼此漠不关心等等,都给社会团结带来了危害。而社会公益组织所倡导的公民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对于公共事务的热情参与,人与人之间的相会信任与帮助,显然有助于改善社会风气。
公益组织能够培育人们的社会公益意识,即增强人们对社会公益事业积极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增强对社会公益事业的爱心和奉献精神。社会公益组织吸引公民参与公益活动,可以让公民在活动中亲身体会到公益思想,并且付诸实践。公益意识对于公益组织的发展尤其重要,因为即使公益组织自身管理制度健全,政府对其扶持力度加大,但如果人们公益意识缺乏,没有人来参加公益活动,还是无济于事。公民参加公益活动,既有利于帮助他们见识社会生活百态,又能增长公民的公益意识。不过社会公益组织的运作和发展需要政府和社会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和保障,而在政府财力有限、对民间组织发展支持力度明显不足的国情下,更需要以社会化的方式筹集资源,需要人们满怀公益意识奉献爱心、慷慨解囊。如果人们公益意识淡漠,对社会公益事业漠不关心,就不可能以实际行动去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但是当今中国社会公益事业实践对国民进行宣传和教育不够,在全社会还没有形成一种浓厚的公益文化氛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我国政府要把公益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公益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和制度环境。第二,在现如今的信息时代,各种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要加大对公益理念和公益行为的舆论宣传,为社会公益事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第三,各级学校,特别是中学和大学,要把公益意识培育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纳入思想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当中去,让学生在校期间多参与公益活动,从小培养公益意识。第四,公益组织要增强品牌推广意识,提升公信力。加强对自身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无疑是增强社会对公益组织的认知、了解、接受和参与的一个重要途径。③
二、社区参与意识
社会公益组织能够提高公民的社区参与意识。在公益组织大规模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时,能大大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社区建设从整体上得到加强,能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多种需求,改善社区服务质量,使之更便捷、更有效、更易使人承受。居民参与社区公益活动是塑造居民社区归属感和共同体意识、加强社区参与、培育互助和自治精神的过程,是增强社区成员凝聚力、确立新型人际关系的过程。社会公益组织致力于提供各种社区服务,如就业培训、抚养贫困儿童、成人教育、针对低收入者的房屋中介、照看老幼、培育邻里关系、提供文化娱乐设施,关注精神需求等。
比如公益组织可以在一个老年人和儿童比较多的社区里成立一个照看老幼的社区支持系统,将需要照看的老人儿童进行登记,然后招募有闲暇时间并且志愿照看这些老人儿童的社区居民,将他们安排结对,安排志愿居民在老人儿童没有家人照顾的情况下担任临时照顾者,促使邻里之间互帮互助。这样的公益活动既减轻了家庭负担,又增加了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
而如今社会公益组织自身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组织管理和志愿者管理。
社会公益组织的管理人员大多并非科班出生,拥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背景,他们多数是在实践中摸索与成长起来的,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
对于志愿者的管理不能持“重服务轻管理”的观念。愿意来参加活动的志愿者都是秉着爱心助人的想法竭诚为他人服务的,就是因为这样公益组织认为志愿者们凭着一腔热情能担任好组织活动的各个角色从而疏于对志愿者的管理,这就导致了组织活动效率低下,志愿者流失严重的结果。
因此,必须大力倡导并研究制定鼓励各行各业人士及社区居民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政策,不断发展和壮大志愿者队伍;加大对社会公益组织管理者的培训力度和对高素质人才创办公益组织的扶持力度,发挥他们动员、吸引志愿者的作用。在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下,通过公益组织这根纽带,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等活动。
【注释】
①本文为2011年江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085210232115380)的阶段性成果。
②陈岳堂,胡扬名 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公益组织发展[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2月
③韦朝烈 论国民公益意识的培育与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J] 《政治与行政·探求》2007年
【参考文献】
1.侯玉兰 非营利组织:美国社区建设的主力军——美国非营利组织的调查与思考[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2.韦朝烈 论国民公益意识的培育与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J] 《政治与行政·探求》2007年
3.陈岳堂,胡扬名 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公益组织发展[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12月
4.林闵岗,王章佩 福利多元化视野中的非营利组织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 2001年第6期
5.汪琰 社会建设与非政府组织[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1期
6.顾东辉 《社会工作概论》[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
【作者简介】
杨旭初,女,1991年7月,汉,上海,江南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系在读学士。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公益组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