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管理论文范文(2)
公共关系管理论文范文篇二
加强高校学生公共关系管理浅议
摘要:学生是高校教育产出的“产品”,代表着高校的形象,在调查中表示家长获得学校的信息都是通过自己的孩子,许多新闻媒体的负面报道也是来自于学生的一些矛盾以及对学校的不满和抗议。可以说,通向社会公众最可靠的途径是学生,学校美誉度和知名度的主要传播者是学生,学生也是高校获得信誉的最有力武器,高校学生从一名在校大学生成为一名毕业生进入社会,充当着信息传递的中介人,对学校现象塑造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此外,在校大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以及自身能力素质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高校形象的关键因素。因此,高校领导集团要重视在校大学生的培养和管理,以学生为中心,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对学生实施管理,及时沟通,了解学生的需要,在树立自身形象的同时建立良好的校园氛围来影响带动学生的成才成人。
一、高校学生公共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生公共关系的认识不够统一
不少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教学或科研而未能把“育人”看成是自己的根本任务,只教书、不育人,只顾教学、不顾教育的思想和行为在一定范围还依然存在,更有甚者认为学生管理工作仅仅是学校专职的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事情,而没有真正形成“全员育人”的观念。
(二)对管理工作的过程缺乏前瞻性和创造性
现行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工作内容庞杂,学生管理工作者无法避免地每日陷于事务堆,疲于应付,很难有时间对学生的学习、创新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给予指导,也很难有精力去分析研究一些学生管理工作的规律和经验教训,以及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动态等问题,从而使管理限于表面化,造成学生管理工作缺乏预见性和前瞻性。对学生的行为也疏于规范有效的管理,严重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由于学院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尚未充分发挥,使得整个学生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活力和创造力。
(三)对管理制度的完善存在缺陷
目前,在我国不少高校实行的学生管理制度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缺陷。有些管理制度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相冲突,有些管理规定已不符合高校学生的现状。因为目前全国各高校实行的学生管理制度,都是根据原国家教委1990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来制定的,已远远跟不上迅猛发展的学生管理工作新形势的需要。同时,不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法制意识淡薄,在学生管理中缺乏符合法治精神的程序规范以及应有的保证制约机制的脱节和不衔接,以致在高校学生管理中频频发生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学生状告学校侵权的法律纠纷也呈上升趋势。
(四)对学生管理队伍稳定性不够重视
在目前高校中,不少辅导员在留校时仅把此作为一个短暂的存身之处,并未把学生管理工作当作终身岗位,因此学生管理辅导员队伍人心尚欠稳定同时,高校的班主任一般采用兼职的办法,人员流动和变化较大,而且他们的待遇不能从学生管理工作本身得到解决,做学生管理工作更多的是奉献,由此看来学生管理队伍尚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总的来看学生管理工作者被动地等待问题多了些,而主动地设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工作方案,更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帮助他们成长成才少了些;空洞的说教多了些,能真正满足大学生情感需求的心理咨询等有益的工作少了些,从而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
(五)对学生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手段和方法
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往往采取行政化的教育管理方式,对学生的训导较多,而对学生的指导和服务较少。从当前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来看,即使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色彩不是太浓,而且不少学校也加强了对学生的指导和服务工作,但在科学化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少学生管理工作者不善于做思想教
育 工作,不注重基础文明建设,处理问题方法简单,工作中容易走极端,不是失之过宽就是失之过严,使学生 管理工作的 效果大打折扣。
二、加强高校学生群体公共关系的管理对策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使之能适应 社会、服务社会,这就需要高校领导集团要加强与学生公共关系的管理,建立一个与学生之间互相尊重并融洽相处、自由全面 发展、校园 环境民主宽和的和谐校园,良好的学生关系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有效的管理也可以使学生理解高校,自觉维护高校形象。
(一)转变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认识,提高服务意识
从部分高校现代大学生的管理情况研究表明,单纯严格地对学生加强管理以及死板的说教,并不能真正取得 教育管理工作的成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需要,现代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也越来越倾向于独立,尤其是80、90年代的大学生,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有较强的维权意识,对于生活以及各方面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服务学生不等于是放纵学生,高校在服务的同时还要坚持教育的原则性,提高高校公共管理水平。
1、合理服务,增强学生的信任感
高校领导集团在处理与学生的公共关系时,往往按照一成不变的模式为学生提供生活学习所需,容易忽视存在于学生中的一些实际情况以及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逐渐失去对学校的信任。因此,高校管理者应该在管理工作方法的改进和加强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建立全面的反馈机制,了解学生的困难和想法,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力求将服务工作做得更加圆满、周到。只有通过这些合理具体的服务工作,高校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了学生的信任,提高教育质量,树立学校良好的形象。
2、严格管理,坚持教育的原则性
在强调提高服务意识的同时,高校领导集团还应该坚持教育的原则性,而不是肆意的放纵与退让。如果太多于迁就学生的想法而不遵循一定的原则,必然会导致学生养成自由散漫、肆意妄为的习惯,也难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义务给学生答疑解惑,但又不能毫无纪律,任由学生迟到早退影响课堂,必须严格管理,为学生提供积极有序的学习环境。学生管理工作的内涵已经成为引导、教育、服务与管理,为学生提供的服务也应该是建立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是一种原则性与服务性的统一。
(二)弥补制度和管理缺陷,注重学生群体的政策参与
政策参与多指公民政策参与,是一种公民影响公共政策过程的行为。在高校对学生的管理中引入政策参与是指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来。学生作为高校内部公共关系的重要客体同时也是高校 组织中的一员,他们来自五湖四海,进入大学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渴望,还希望自己所在的组织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自己在存在和参与能够得到认同。
1、公开性原则
公开是高校学生政策参与的基础,同时也是高校进行民主管理、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在高校学生政策参与过程中,坚持公开性原则,首先是要对学生公开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比如教育收费、招生 考试、评优评先、奖助学金及贫困生的评定和优惠政策等,这些政策的透明化,能让学生感受到利益的公平性,提高了他们政策参与的积极性。其次是要对学生公开学校发展过程中容易引起学生关注的相关政策,如学校的新校区建设 计划是什么、学校处理突发事件的依据和结果是什么等等,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学校的信任度,还可以避免一些因误会产生的矛盾。最后是要增加公开性的形式,让学校政策公开性的诚意,真正将政策公开、学生参与落到实处。 2、互动性原则
高校单纯的政策公开并没有真正实现学生的政策参与,缺少了与学生的沟通和反馈,公开只是单向的“公布”,学生也只是无法参与的听众,因此,高校在让学生政策参与过程中,还要坚持互动性原则。可以将互动的整个过程概括为:学生对公开的政策了解后,进行思索并通过电话、邮箱和沟通等方式反馈到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学校对收集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理,经过讨论研究修改后,给予答复并再次进行公开,如此互动循环,这个过程也是全校上下统一思想的过程,通过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确保了学生的参与权和建议权。
(三)培养前瞻性和创造性,坚持可持续发展
在 教育领域里,从学校走出去的学生是学校的形象代表,他们的一言一行可以展示他们在学校所受到的教育,他们离开校园,同时也反作用于校园,因此,将可持续发展贯穿到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来,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高校甚至是整个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高校领导集团在与学生的公共关系 管理中,应从可持续发展性考虑,从社会需求、社会反响等方面搜集资料,对学生在校期间实施针对性教育教学。
1、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知识就是力量”,在知识 经济时代,学生在高校中建立的知识结构决定了他们步入社会第一步的质量。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主要是专业理论知识,除此之外,高校应为学生学习其他知识以及 实践提供机会,如增加 实习实训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增设法律知识的宣传和讲座,加强学生的法律维权意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增强学生的 组织、协调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公关意识,注重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主动维护校园 环境,及早地适应社会;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将信息技术和各个学科结合起来等等。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主宰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可以说是创新精神,即不断地追求、不断地探索。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创造性人才,高校培养的大学生要想在社会中立足,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必须要具备创新能力,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教学课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研究性学习、探究式的教学孕育着 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要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鼓励和引导学生敢问、善问,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此来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收获喜悦的同时才能对学校有感恩之情,高校领导集团与学生的公共关系管理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看了“公共关系管理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公共关系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