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管理论文>

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论文范例

家文分享

  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从工程投标报价开始,直至项目竣工完成为止,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一些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论文篇一

  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

  【摘 要】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从工程投标报价开始,直至项目竣工完成为止,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建筑企业进入成熟时代的同时也进入了微利阶段,加强施工成本管理,内部挖潜,降本增效,不断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施工;成本;控制

  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总和,主要包括工人的工资、奖金、工资性津贴,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等费用,周转材料的摊销费或租赁费,施工机械的使用或租赁费等,以及组织施工发生的全部费用。施工成本管理就是要在保证工期和质量要求的情况下,把各项管理措施实施到个管理环节中去,力求成本最小化。

  管理措施主要有五个类别和六个环节:

  措施类别: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

  管理环节:即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一、成本预测

  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的基础,为编制各项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成本预测主要是拼接历史数据和工程经验,使用科学的方法,结合工程造价,根据各项目的实际情况对成本做出估计。预测分为定量预测和定性预测。虽然预测的准确性会直接影响指标的合理性和经济效益,但多数施工企业对该环节不够重视。

  1.人工、材料、机械费用预测

  首先根据对当地人工单价的调查和合同人工单价性比较,结合清单中的总人工数量分析该合同总人工费是否超支;其次,材料费所占工程成本比例较大应作为重点分析,首先认真分析定额中材料用量、规格与实际用量、规格的差异,准确计算各类材料实际用量。其次分别对各类材料价格进行市场调查、分析,核定采保费用。对于部分主材甲供的工程,则重点计算材料领用量和实际用量。

  要结合工程现场实际测算实际将要发生的机施费。特别要针对不同施工阶段、不同季节合理调配机械施工,避免机械闲置和空转。同时,预测机械设备使用特点,比选租赁机械设备和新购置机械设备的合理性,确定各类摊销费用。

  2.临时设施费的预测

  临时设施的搭设,需根据工期的长短和拟投入的人员、设备的多少来确定。参照以往工程的数据和本工程实际需要确定临时设施的规模和标准。同时,还要考虑施工企业针对该施工项目制定的总体目标,如文明工地创建、省优、部优等更高的管理要求,预测该项费用。

  对以上主要费用的预测,基本可以确定项目施工成本费用的控制标准,也可确定施工工期。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的基础。

  二、成本控制

  1.成本控制就是利用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手段,让成本消耗达到或满足在计划值范围以内。控制不等同于限制,控制要讲究尺度和原则。

  节约原则是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是在同时满足质量和进度要求的条件下,对施工所用资源的节省。节约不是消极的限制,而是要积极创造条件,是要根据制定的成本目标,把计划分解落实,切实可行的实施控制,这是目标控制原则。要把成本分解到每个岗位和每个员工,要加强成本的事前监督、过程控制、及时改进,依靠科学管理来实施控制,这是全面控制原则。

  2.寻找有效途径,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降低项目施工成本的方法有多种,可以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管理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控制。

  2.1组织措施

  多数施工企业特别是国有施工企业,无论是在企业管理层还是到项目部机构设置还维持多年以来形成的组织模式,即使在岗位设置上难能突破,也要在岗位职责上不断完善,要每位员工明确职权所在,明确成本责任和经济目标,明确奖罚分明。真正做到全员参与,人人有责。

  2.2 技术措施

  在施工阶段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对主要技术方案、措施进行经济论证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施工各阶段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比选方案,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实现安全、经济、可靠、适用,有效降低成本。

  2.3 经济措施

  该措施的控制效果立竿见影,能直接反映出费用结余或消耗情况,多数企业在该措施上会下大功夫。采取经济措施包括:

  2.3.1直接费的控制:即人、材、机三项费用的控制。其中材料费用所占比重较大,为控制重点。按照量、价分离的原则,把住材料采购成本,即严格控制材料采购价格、运输价格、采购批次(库存量),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用工,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量,减少分包合同外的签证用工,杜绝窝工返工现象。通过合理组织、调配,提高机械设备有效运转,注重机械保养维护,保证流水作业。

  2.3.2其他直接费的控制:其他直接费的控制应从耗用水、电、风、气的管理和辅助生产单位成本等方面加以控制,材料的二次搬运费的控制。

  2.3.3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返工率。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工程质量关,把自检、互检和交接检等管理工作真正贯彻到整个过程中,采取防范措施,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财、物等大量的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

  2.3.4合同管理的时间范围应从合同谈判开始,至保修日结束止,尤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以防止被对方索赔的同时做好甲方索赔。

  三、成本核算

  成本的概念有两大分支:一是企业财务成本,另一是项目管理成本。

  1.施工成本核算的方法

  1.1根据成本计划确立成本核算指标

  项目经理组织各项目的成本核算首先要确立成本核算指标。成本核算指标的设置应尽可能与成本计划相对应。将核算结果与成本计划对照比较,使其及时反映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比如:某类机械实际台班费用支出与该分部工程计划机械费支出的比值,作为该类施工机械使用费核算指标,可以综合反映施工机械的利用率、完好率和实际使用状况。这样做也提高核算的可操作性。   1.2 成本核算成果

  在施工项目管理机构中,要求每位项目管理人员都应具备一专多能的素质,既是工程质量检查、进度监督人员,又是成本控制和核算人员。管理人员每天都应把成本核算工作作为重要的内业之一。项目经理及管理人员在进行成本核算、数据汇总、整理、加工过程中,也将使自己的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四、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体现成本变化情况及其原因的过程。分析既是回顾又是总结,即是查找故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或缺陷,也是为了下一个成本管理过程的促进。但多数建筑企业对成本分析都不够重视,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成本分析局限事后的定期分析,没有开展日常分析和预测分析。分析方式主要依靠报表进行分析。 局限于产品成本分析,由于缺乏责任成本核算的资料,没有开展责任成本分析。限于经济分析,未能深入开展技术经济分析。仅限于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没有开展成本效益分析。

  加强成本分析应该突破分析只以施工过程为对象,把分析对象扩大到经营全过程,深入到技术领域,开展技术经济分析;把分析重点由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转移到开展成本效益分析,实现经济效益最优化。

  五、结束语

  对于一些大型企业集团,为了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都在推进“一体化”项目。如中煤集团有自己的设计、施工企业,实施“一体化”项目,本身也是为了降本增效。集团内部施工企业,在施工成本管理上有着更大的优势,承揽工程专业相对单一,专业工种、机械设备种类相对固定,在施工组织上轻车熟路,能够充分降低人工和机械成本。在执行集团公司甲供材制度的情况下,项目不需要考虑主要材料采购、运输事宜,重点做好材料领用质量验收和领用数量与实

  际使用数量的分析、核算。能够严格程序管理,相信在政策优势条件下,真正做到“千方百计”创收,“千辛万苦”降耗,一定会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施工成本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降低本增效的先进管理方法,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保持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优胜劣汰是竞争的基本法则,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若练内功,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施工成本,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进行生产经营,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现代施工企业管理必须更加关注施工成本管理,才能使成本管理方法更完善、更加科学。

  作者简介:

  韩伟,汉族,1975年出生,江苏沛县人,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现工作于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徐沛铁路管理处经营管理科,工程师职称,从事多年工程管理工作。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论文

2587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