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管理论文>

2017年中小企业管理论文

家文分享

  中小企业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但同时自身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着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所以其中的企业管理论文更是必不可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希望大家喜欢!

  中小企业管理论文篇一

  浅谈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现状、成因及对策

  [摘 要] 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数99%以上,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缺失,使企业难以构建明确有效的发展方向,致使企业在市场上举步维艰。本文针对中小企业在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了增强企业战略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 现状 成因 对策

  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已为共识。但每年仍有数以万计的企业倒闭。有研究表明,尽管倒闭的原因种种,但基本症结却是缺乏战略管理的技能,或没有开展战略管理。几乎对所有的失败案例的研究都发现,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实践严重缺乏。

  一、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缺失的现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变得复杂不稳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产品层出不穷,顾客消费需求变的多样化、复杂化和高级化。企业竞争已从本地化、国内化过渡到了国际化、全球化。加强战略管理成为企业取胜的迫切任务。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其特殊的生存环境而具有自己的特点,但在各方面的战略上,还是曾在很大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

  1. 缺乏战略思想,短期行为严重

  大部分中小企业,尤其是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根本没有意识到战略定位的重要性,其成立和运行仅出于对地方资源的即时利用或短期出现的市场需求,缺乏长远的目标。另一部分企业,则认为环

  境或市场变化太快,制定战略没有意义,不知道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

  2.错把计划当战略,盲目扩张发展

  诸多中小企业没有战略,但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有计划。有的企业错把计划当战略,耽误了企业发展。计划和战略有着根本不同。计划是对于未来活动的具体安排,而战略定位表现为一种观念,它确定公司的现有方位,探索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促使企业自由地思考。计划是对战略的具体实施。也有些企业战略失败的更深层次原因则是战略严重缺乏基础,盲目扩张,严重阻碍了企业发展。

  3.定位不准,脱离实际

  我国许多不成功的中小企业在创业以及经营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仍无法明确自己的定位,总是跟在别人后面,结果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一有风吹草动,很容易被竞争挤出局。另外有些企业,虽制定了发展战略,但只是凭主观想象,结果其定位严重偏离企业自身的实际,难以对企业的发展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

  二、中小企业战略缺失的原因

  1.不了解战略规划的意义,缺乏技能

  中小企业业主可能对战略规划的性质认识不清,甚至视战略规划为束缚,是对其灵活性起限制作用的障碍。另外中小企业业主通常缺乏进行战略规划所必需的技能,同时又缺钱或不愿花钱去请专业的咨询顾问来企业解决问题。

  2.无暇顾及战略问题

  中小企业每天的经营管理活动占去了企业业主的绝大部分时间,他们经常要亲自处理紧急事务难以挤出时间进行战略思考。我们的中小企业竭尽全力的是如何解决企业的生存和员工的吃饭问题,无暇顾及系统的企业发展战略性研究和实施,即使花了一些时间,请一些专家实地咨询,也往往流于形式。

  3.战略定位不当

  很多中小企业出于对源于短期的市场需求,它们所制定的一些规划,没有从发展的趋势考察,即便有些企业开始着手发展战略定位的研究,但在指导思想、内容和实施上都带有很深的计划经济的烙印。以此定位的发展战略,根本无法适应残酷的市场竞争。

  三、中小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模式

  中小企业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竞争能力和经营效益,就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经营战略。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规模和发展特点选择相应的战略模式。

  1.专业化经营战略

  专业化经营战略是根据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源有限等特点而制定的一种战略。中小企业实力较弱,往往无法经营多种产品来分散风险,但是中小企业可以集中优势,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特定的产品和细分市场上,集中精力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利用科技进步提供的机遇,走精尖化、专业化道路。中小企业实行“小而精,小而专”的专业化经营战略,既可在狭窄的产品线和市场上提高质量,扩大批量,赢得竞争优势,又可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产品,从而走上以小补大、以专取胜、以精发展的良性发展之路。中小企业采用专业化经营战略也会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因为专一化往往会过分依赖某种产品或技术,一旦市场变化,需求下降,就会给中小企业带来生存上的威胁。因此,中小企业在实施专业化经营战略时要注意选准目标市场,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做好产品的更新改造工作。

  2.相关多元化战略

  企业多元化战略是指企业在原主导产业范围以外的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它是与专业化经营战略相对的一种企业发展战略。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又可分为不相关多元化和相关多元化。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说,相关多元化是一种相对简单、安全的多元化,成功率较高,它可以使企业取得很大的协同效应。而不相关多元化则是一种复杂的、危险的多元化,它一般不能使企业取得一定的协同效应。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实行相关多元化的经营战略。

  3.寻找市场空隙战略

  中小企业可以利用自己规模小、经营机动灵活的特点,寻找市场的各种空隙,进入那些市场容量小,大企业不愿意或不便于进入的行业发展。中小企业寻找市场空隙战略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生产大企业不愿意生产的产品,生产别人没有注意到的产品,生产自己特有的产品。这样在开辟市场领域时,中小企业就可以在被大企业忽视的市场空隙中寻找商机,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另外,还可以利用“船小好调头”的灵活机制,寻找新的空间,占领市场赢得用户,避免与大企业的竞争。中小企业在采用市场空隙战略开辟市场领域时要建立一套高效、灵敏的信息系统,准确及时的捕捉和分析市场信息,做出正确的市场进退选择

  4.品牌经营战略

  所谓名牌经营战略指的是以创立名牌为导向来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战略。当前市场竞争已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中小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不断求得发展,树立自己的品牌非常重要。中小企业通过品牌经营战略,有助于巩固已经占有的市场,培育自己的无形资产,提高企业知名度。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创立名牌绝不是遥不可及的事。那种认为名牌战略只是大型企业筹划的事,这是没有根据的。事实上,许多大型企业都是在小型企业之时就创立了名牌,中小企业要树立名牌的思想,要确立名牌战略意识。

  5.联合经营战略

  这是根据中小企业实力弱,技术水平差,难以形成大企业那样的规模优势和市场品牌优势的特点而采取的中小企业之间或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实行多种形式合作的战略。联合经营战略使中小企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联合起来,取长补短,共同开发市场,创造出一定的规模优势与市场品牌优势,求得生存与发展。联合经营战略包括松散型联合和紧密型联合两种类型。松散型联合是指企业之间仅限于生产协作或专业化分工的联合,在人员、资金、技术等方面基本没有来往。采用这种联合方式的中小企业之间关系比较自由,

  但由于彼此之间没有约束力,所以市场竞争力也不强。而紧密型联合是指中小企业之间或者是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除了生产协作之外,还进行资金和销售方面的联合。采用这种联合方式的企业之间关系比较紧密,市场竞争力增强,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所以,中小企业选择哪种联合方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6.特色经营战略

  中小企业规模小,一般无法达到大型企业那种规模经营的要求,这就决定了其产品在技术、成本、质量等方面难以与大企业相抗衡。中小企业为了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利用其离市场近,较易接近顾客的特点,采取特色经营战略,突出自己产品和服务的某一方面特色和风格吸引顾客。特色经营的推出通常要以提高成本为代价,包括设计开发,使用高档原料等等。因此在实施中,中小企业要根据自己的经营能力处理好特色和成本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其战略成功的关键。

  结束语:

  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已为共识,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变化,广大中小企业只有科学地实施战略管理,才能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因此,中小企业更要重视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在强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等,未来的战略,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2]格里·约翰逊;凯万·斯科尔斯,公司战略教程,华夏出版社,1998

  [3]小乔治·斯托尔克等,企业成长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1999

  中小企业管理论文篇二

  关于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建议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在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与岗位数量之间的供需比降低,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在减少,大学生这个群体的就业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有关专家指出金融危机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体系构建,需要建立一支稳定的专家队伍,需要加强理论研究,需要完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有效平台。

  关键词:金融危机 就业与创业 对策 创业心理

  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每年的毕业人数都在增长,摆在大家眼前的确是寥寥无几的就业单位,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据新华网数据,“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611万人。截至7月1日已有415万高校毕业生落实去向,与去年同期相比就业人数增加4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8%,同比基本持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毕业生对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毕业生走向人才市场基本形成共识,产生了自主择业的意识。然而,许多毕业生面对竞争时,又显得顾虑重重、优柔寡断;有的怕自己条件不佳,竞争失败丢了面子;有的怕同窗好友因竞争伤了和气;有的怕不证之风干扰太大,竞争中只能作牺牲者。这些毕业生对择业缺乏应有的信心,总是害怕失败和受挫,既影响了他们正常水平的发挥,也给学习生活带来消极的影响。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分析

  一、人才市场的供需矛盾

  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我国职业教育起步晚。一方面因为高校教育体制的差异,教学主要注重的是学生内在的修为,忽视了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理论型人才;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经济飞速发展,涌现大量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很多产物,对各种职业人才需求量增大。高校不能培养、提供市场急需的大量人才,人才培养与需求脱钩。结果是一边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一边是人才市场众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二、企业内部用人体制上的不合理

  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主要的大型企业、集团都为国有控股形式;其余很多的中小民营企业则是文化素质不很高的创业者。国有集体体制用人机制上的弊端及民营企业老板自身的弱点难免造成人事上的种种问题,资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必然造成人才选用及提拔上存在不少弊端,也就容易造成部分高技能人才和在就业者的就业难。

  三、大学生自身不良的就业心理

  1. 自卑心理

  许多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上都会不同程度的自卑,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了解或因深知“山外有山“、”楼外有楼“,痛感自己的渺小和浅陋或因失败和挫折,遂自惭形秽,自视处处不如人,缺乏自信心。

  2. 焦虑心理

  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使大学生求职面临更多的就业岗位,拓宽了就业选择面。自由度的加大,面临选择最佳职业的压力就大,从而产生迷茫、甚至恐惧,无所适从,不知所措

  3. 嫉妒心理

  许多学生在看到别人某些方面条件好,或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时,产生羡慕,转而痛苦又不甘心的心态。甚至为不让别人超过自己,而采取背后拆台的不良手段。

  4. 自大心理

  当今社会是个个性张扬的时代,大学生又是思想活跃的年轻一代,在大学这个舞台上大胆展示自我,从而养成自我感觉良好的心理,自觉能胜任诸多岗位,盲目乐观,过高估计自己能力,一旦受挫就可能转向自卑。

  四、目前高校就业指导的不足

  1、高校职业教育理念不足

  (1) 高校教学理念没有根本改变。虽然社会需求,政策要求高校人才培养的职业化,但大部分高校任主要以培养全面型、素养型人才,职业技能培养也主要停留在书本的层面上,所以不能培养出尖端技能人才。

  (2) 对就业指导课程的理解不足。就业指导被多数高校认作一门隐性的边缘化课程,多以就业讲座的方式或公共选修课。把它仅仅看做是思想教育的延伸,重视不到位,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2、高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由于是近年才提出职业教育培养,高校的师资来源非常有限,现有水平也亟待提高。所以课程的专业化建设很难,更多的是就业中心的老师在授课。专业老师缺位严重,一些老师并未掌握课程内涵就上讲台讲授,使课程索然无味。有的学校索性将其当做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老师也由思政老师来教授,结果是改变了这门课的本质。从而导致课程成了思想指导课或是空洞的说教。

  3、师生沟通障碍,课程作用不大

  由于部分学校就业指导课程主要以思政老师或就业中心老师讲授,而受众主要是80、90后青年一代,张扬个性,思想活跃。与老师就业传统观念冲突,加之双方自身的不足使得这门课老师不愿讲,学生不愿听。根本起不到就业指导的作用。

  4、创业指导的不足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可是许多高校对创业指导不够重视,有的则是重视停留在口头上,主要表现在:

  (1) 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思想不统一,认识不足,创业指导广度、深度不够。没有成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估标准。不能全面评价、考核学生在创业意识、知识、能力和心理的发展和提高情况,从而激发学生创业斗志。

  (2) 创业氛围不浓厚,没有构建科学合理,运转协调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

  相当部分高校没有足够的实训基地,给大学生创业提供孵化的条件,使创业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

  (3) 创业经费总投入不足。许多高校没有设立创业教育工作专项经费,没有专门用于创业教育、培训、实践等活动的场地,不能为创业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

  合理化建议

  解决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需政府出台专项政策。实施大学生全国范围内的自由就业政策,保障他们在全国范围内的“公民与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环境;国家需要考虑在短期内增加对大学生的需求。能够直接产生效果的措施就是政府机关、军队、武警以及其他社会服务事业单位增加对毕业生的雇用量。还可以进一步增加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国家可考虑在短期内适当增加研究生招生总量,减少大学毕业生的供给,帮助大学生渡过金融危机的困难时期。政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认真落实各项刺激经济的措施,增加就业岗位。面对当前的环境和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制定了十大产业政策,使得一些产业发展机遇来临,在市场中脱颖而出。有的大中型企业不仅没有受到强烈冲击,反倒在“寒冬”中经受考验扩大了市场,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用工需求进一步扩大,对管理和行政人员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及时发布可靠的就业信息,广拓就业渠道,切实为大学生做好就业服务。收集和发布就业需求信息,是国外大学的一贯做法,就业信息发布得充分、及时,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作出合理的选择。国内高校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在主动性、系统性、有效性上,显然存在不小差距——目前高校根据来校举办宣讲会、招聘会的企业的情况判断需求,是“等待”企业送上门,这被认为是国内大学生就业定位不准、就业期望过高的重要原因。比如说,每到大学生找工作之时,一些学校就说就业形势严峻,请调低就业期望;可是在招生和对外宣传时,却一再宣扬“学校高达99%的整体就业率”,以及本校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的大好形势”,这难免让大学生发生“信息焦虑”,不知道该相信哪一个信息。 当然,靠一所学校自行收集全面的就业信息,不够。国家和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也是重要的教育信息服务来源。此前,教育部在学生报考大学时,公布过部分专业的就业情况,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教育服务;而在大学生就业之时,建立政府部门、社会中介机构、高校就业服务部门三位一体的信息服务网,大有必要,大有作用。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企业遭遇寒流,企业生存尚且面临“过冬”的窘境,脆弱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又将如何生存?其实,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带动就业、缓解目前就业压力的重要渠道,如果政策到位而又有相应的培训在前,这条路并非悲观者想象的那样艰难。分组讨论中,宁波大学张乐老师从战略角度提出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创业教育是当代高校就业工作的战略选择,教育和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性内容,是解决当今就业难的有效途径,实行创业教育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减轻就业压力、推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的手段,因此要正确认识大学生创业教育,并提出了改进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就业难,创业更不容易。资金、经验、人脉、资源、社会环境,诸多瓶颈注定了大学生创业是一条不平坦的道路。在金融海啸冲击下,尽管国家出台一系列刺激政策,各地都在推进全民创业,但对于即将毕业走向职场的大学生而言,

  “创业”依然并非说说那么容易。浙江树人大学诸葛剑平老师认为,在当前金融危机冲击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高校必须改革旧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全面实施新教育观念,改变以收型的就业指导为主动型的创业指导教育,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创业型人才。要让大学生也能走上成功的创业之路,不仅要具备强烈的创业意识和一定的创业能力,还必须要有一技之长。

  大学生就业难和高校就业指导的问题是比较复杂的问题,有着诸多的因素。要协调而这二者关系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问题的三个当事人的方面来加强:

  一、 政府要为大学生就业营造良好的环境

  这一点政府一直在做,为缓解就业压力先后推出了村官、支教、选调生、企业实习等一系列政策,却只能缓解小部分大学生就业。笔者认为,第一,政府应该大力开拓海外和农村人才资源市场,把大量的大学生通过国际劳工市场分流,同时也把大量高素质人才可以充实到基层;第二,政府可以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和企业在符合企业和社会利益下共同商讨相关人事制度,自身也不断完善人才任用和选拔机制,做到任人唯贤;第三,制定,实施,落实好大学生创业指导、帮扶政策,从国家政策层面给予广大大学生创业者以大力支持。

  二、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改革

  1. 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包括机构支撑和学科支撑保障专业化的内动力和长驱动力;

  2. 师资能力的培养。系统、全面的培训相关教师,增强其理论功底,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把主要精力投入在教学上;

  3. 加强教材建设。教材要精选,特别是选择国内权威创业指导专家、行业专家主编的教材。各高校可以根据本校专业特色自主编写,给大学生就业给予针对性指导;

  4. 建设坚实的创业基地,搭建创业平台。各高校至少应建立一个创业团队,开展“产、学、研“结合的创业项目训练;

  5. 多举办就业指导讲座、面试技巧培训。高校要邀请省内外就业教育专家、企业老总来校讲学。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点迷津。

  三、高校要注重引导学生理性的创业心理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创业的含义。首先是要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创业的深刻含义。要使大学生懂得,创业既不是头脑发热的“下海”,也不是普通的专业性比赛或科研设计,其实质是要求学生能结合专业特长,根据市场前景和社会需求开发出自己的创新成果,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由知识的拥有者变成为社会创造价值、作出贡献的创业者。创业是一种精神,一种意识,更是一种素质;创业不是个人行为,是合作和表率;创业不是牟取私利,是奉献与无私;创业者是坚定的爱国者,是富有激情的实践者,是艰苦创业的实干家。

  2、引导学生具备经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大量事实表明,许多学生在创业之初,雄心勃勃,往往在实施过程中,因为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这样或那样的困境,而最终灰心败北。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是否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和卓越的管理才华,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

  3、引导学生形成脚踏实地的务实心理。学生大多处于风华正茂、激情洋溢的时代,很容易追风逐潮,表现自我。要培养学生冷静观察的习惯,遇事多思考,多比较,尽量克服盲目攀比的心理。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遇到那些诱人的规划、宏伟的蓝图、美好的事情都要设身处地的分析,分析实现的可能性,分析实现的基本条件,分析自身具备的能力,这样就会得出一些务实的结论,减少或避免一些无谓的损失与失败。

  大学生自身素养的转变

  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在校期间应该努力掌握专业技能,并充分利用各种见习机会增加自己的工作经验。要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对自己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结果有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特别是对于自己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要有充分认识。大学毕业生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求职预期,同时把眼光放得更宽阔一些,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高校和社会各界应该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1. 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的培养。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职业素养的灵魂。大学生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高尚的情操,提高职业态度,职业修养水平,是职业素质的保证。

  2. 科学文化知识的积累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大学生应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加强基础理论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力争做到基础扎实,知识丰厚,能力全面,素质优良的新型人才

  3. 培养正确的就业心态。正视现实,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和政策;有自知之明,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能力有恰当的估计;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逆境不气馁,敢于面对失败,百折不挠;善于驾驭自己的情感,情绪稳定;不怕吃苦,坚持自己的奋斗方向。不断提升自我的竞争力。

  总之,理性的创业心理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基础,学校要通过引导,使大学生的创业心理更加成熟。我们有理由相信,不远的将来,在社会创业的舞台上,会真正涌现出一批批的大学生创业英雄,会流传一个个大学生创业的传奇故事。对于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我们更需从容面对,高校、毕业生、政府各司其职,认真面对,从危机中寻找机会。

  参考文献:

  穆林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构建 大学生就业 2009(15)

  陈淑萍 关于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几点思考 大学生就业 2009(15)

  刘译双、白露 应从国家战略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大学生就业 2009(15)

  盖世洲 不良心理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就业 2009(15)

  李红英等 加强职业素质培养;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 2009(12)

  赵铁生等 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现状与职业指导关系的探讨 公文易文秘网 2008

  吉宏 熊一坚 对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的心思考 中国论文网 2009

    2043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