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论文格式模板>

ei论文格式(2)

家文分享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8-0034-02

  1 会议新闻现状分析

  会议新闻,顾名思义,即是对会议上所发上的事情进行报道和宣传。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的记者白亮争曾说:成全一名记者,先让他去采访会议;为难一名记者,也让他去采访会议。这种对会议新闻不成功便成仁的定义,展示了会议新闻在媒体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越来越多的受众对各大媒体报道的会议新闻,褒少贬多。

  1.1 势大篇长而内容空洞

  在我国各大党政机关和职能部门,皆是通过会议的形式颁布和出台政策和决策。会议于新闻报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提起会议新闻,众多人记忆最为深刻的是长篇累牍的会议流程的朗读、与会人员的公布和会议内容的摘抄。每日定时定点的晚间十九点,中央乃至各大卫视的新闻联播,加之各个地方台自身的会议新闻报道,皆是存在着内容空洞的弊病。更不论碰上中央党政机关集中开会的月份,每期新闻报道几乎是千篇一律的会议强调和会议报道,会议新闻的精华在报道中却是以“某年某月某日开幕”、“某某书记某某政委莅临”和“某某领导讲话某某领导感言”的内容展现。

  党政机关所召开的会议,不论大小,媒体报道呈现给受众的内容皆是拖沓冗长的领导讲话的摘抄、主次不分的会议纪要和直白枯燥的流程简介融合而成。

  1.2 报道模式教条化、格式化

  打开电视,看到人头叠人头,西装革履的会场模式,不言而喻即是某某机关会议现场报道。自打会议新闻诞生而来,媒体报道展现给受众的画面始终是领导讲话、全体鼓掌和全场大合照,素材的单调性和画面的重复感使得会议新闻报道模式演变为一种教条化的形态,会议新闻报道也顺着会议流程程序化的模式行文而下。这种陈旧的报道模式在一批又一批对会议本身缺乏深层次认识和理解的媒体人频繁使用之下,极大地削弱了会议新闻的信息宣传作用和舆论导向作用。

  会议新闻的写作模式始终未能跳脱出传统按部就班的指导理念,固定化的标题,无论大小会议,标题组成要素皆是某年某月某机构召开某会议,仅凭标题难以捕获文章重点,加之文字内容报道依着既定的格式,逐渐演变出一种文字表述的套路,无论谁人报道何种会议,皆是某地召开某会议,某某领导讲话某某领导发言某某领导得到一致认可,降低了新闻的时效度。

  1.3 受众感知价值和新闻价值欠缺融合

  会议摘要和会议记录的报道形式,使得受众难以从会议新闻报道之中获得实质性的内容。大众之所以会关注各大媒体对国家大小会议的报道,主要是因为他们企图从会议之中了解自己所关注的社会理念和价值体系是何种走势。但是现如今会议新闻的报道大多欠缺本身应当具备的新闻事实,在受众对新闻最原本的需求未能得到满足前提下,受众对会议新闻的感知价值也难以实现。

  作为任何一种新闻报道,都是以新闻价值为价值基础的。会议新闻报道难以展现有价值、贴近受众生活的新闻事实是日前许多新闻媒体工作者存在的弊病,受众的感知价值和会议新闻价值之间也未能实现有机融合,故而越来越多的受众感慨,观看新闻报道成为一种无兵可谈的纸上谈兵模式。

  2 实现新型会议新闻的方法

  2.1 拨开表象攫取新闻

  会议作为媒体工作者获得新闻信息和线索的重要来源,其报道内容大都将会议章程、流程照搬照,受众的感知内容局限于开了会,却不知开了什么会,内容空洞的会议报道循环往复的播报模式引发受众的厌恶,降低了会议新闻应当具备的宣传价值。

  实现会议新闻新型化、创造化,就应当拨开对会议时间、地点、与会人员介绍进行大肆播报的表象,攫取真正具有价值和实质性意义的新闻点,运用发散性、创造性的思维模式,从会议章程中看出新闻点,从领导讲话中听出新闻点,从与会发言中嗅出新闻点。在这种主动发掘新闻的态势之下,积极主动的对会议相关领导进行面谈、采访,从其言论概述中问出新闻点,切实地拨开表象性、流程性的内容,实事求是地报道会议精髓。

  作为会议新闻报道主体的会议内容,其实质性的创新,于新型会议新闻的实现具有极大促进作用,内容的革新从源头上解决了会议空洞、乏陈枯燥的问题,从而打开会议新闻报道新局面。

  2.2 打破约束报道程式

  从众多会议新闻报道之中,总结出传统的会议新闻采编方式老旧、陈腐,僵硬化和格式化的通病渗透在各大媒体报道之中。采编程序作为新闻质量的第一关,会议新闻套路式的运用同一种模型,对原本枯燥无味的内容循规蹈矩的报道。实现会议新闻报道的创新就需要打破这一种传统的极具约束性的报道程式。

  这种程式的形成,与新闻媒体工作者评定模式息息相关,往常注重以量付酬,导致众多人为求获得高额报酬而以复制式的方法对会议内容进行报道,所以打破复刻形式的报道,应当转变考评方式,注重以质取胜。

  再次还应当注意在标题和内容表达形式上的创新,笔法和章法不落入俗套方能引人入胜。对重点内容作强调,次要内容作概述,以精简化的模式替代传统格式化的报道程式。

  2.3 聚焦受众关注热点

  大众对会议新闻的关注主要是因为他们希望从中获得与自身息息相关的民生走势,所以会议新闻创新手段之一,应当是加强对民生问题的报道力度,聚焦受众切实可需的关注点。再者会议新闻报道的主要观看者是广大受众,所以他们所关注的热点也是会议新闻报道的关注点。

  新闻媒体工作者从受众的视角出发,鞭辟入里的对实质性的会议内涵进行分析、解说和报道,切实问出大众所关注的问题进行答疑报道,运用专业的手法和新闻职业素养实现大众关注点和新闻专业性的有机融合。受众作为新闻报道产生的初始原因之一,在会议新闻报道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激发受众的兴奋点,充分考虑到受众的真实需求和愿望,让新闻媒体传播内容顺畅低到达其目的地――受众,增强会议的传播功能。   2.4 跳出传统静态思维

  在传统的会议新闻报道中,新闻媒体工作者以一种静止、呆板、单向性的思维模式,平铺直叙的将会议浅层次的信息和现象展现给受众。新型会议新闻要求报道人能自发地从枯燥的会议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跳出传统静态思维成为新闻媒体工作者在新形势下,实现会议新闻创新的必修课。

  学习和运用动态思维模式,用发展的眼光剖析会议内容,联系实际全面综合会议各大要点,将会议表象性的内容与深层次的会议内涵联系起来,挖掘其背后的新闻价值,升入浅出的以一种较强的新闻敏感报道出高含金量的会议内容。

  历届“中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皆注重新闻鲜活度的提升,而作为会议新闻报道主导人的新闻媒体工作者,其思维模式的转化直接关系到新闻鲜活度的转变,因而跳出传统僵化的静态思维模式成为实现新型会议新闻报道的必要手段。

  3 会议新闻创新的意义

  3.1 更加有效传达党政方针

  国家各大方针政策的公布,大都通过会议的形式,在新闻媒体的作用之下,传达给广大受众。

  会场将内容传达给新闻媒体工作者,媒体工作者再将其以纸质媒体、电子媒体的形式传达给受众,这期间存在着一个传递性转化的过程,其质量的高低和有效性极大程度上决定了会议信息的顺畅到达。故而实现会议新闻的创新,从其内容形式到报道形式的转化,其一是吸引受众对会议的关注度,其二是增强受众对党政方针的理解度,从而在国家与大众之间建立起良性的沟通桥梁。

  受众对会议新闻的关注是源自于对党政机关方针政策的关注,传统仅浮于表面的报道模式未能使受众从中获得过多有价值的内容,与之相反,新型的新闻会议报道将会让受众更加清晰明白的跳出会议本身章程性、通告性的内容,攫取国家领导人发言中的实质内涵,从而实施有效的实现会议新闻的宣传传播作用。

  3.2 推动群众参与双文明建设

  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努力,党政机关在规划建设方向性和框架性的内容之后,通过会议的形式将此公之于众。新型会议新闻能够更准确和有效的把握到国家建设方向和重点,受众参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性也会因他们对大方向掌握度的提升而增强。

  新型会议新闻不同于往常会议新闻,它们本身会对受众存在一种积极的激励作用。旧模式下的会议新闻枯燥乏味让人生厌,而新型会议新闻在内容上切实报道大众所关注的焦点,播报模式也跳出人头加人头、名单叠名单的就框架,以一种创新性的形式,新型的标题、鲜活的笔法和创造的章法,将党政方针传达给受众,极大增强了会议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从而提高他们关注度,进而积极投身双文明建设当中。

  3.3 会议新闻作品更加出彩

  会议新闻内容的创新和报道模式的革新,强化会议新闻的传播功能之余,也能促进更多会议新闻优秀作品的诞生。在每年“中国新闻奖”的评比活动当中,不乏众多优秀的会议新闻作品,如第19届“中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于2008年8月29日刊登在《春城晚报》上报道的一则消息《80分钟客套话,惹恼千余听众》,这样一篇站在受众角度的会议新闻报道,展示了由客套话、空话和大话构成的会场风景,新闻媒体工作者将此种会议恶心毫不保留的进行播报。“中国新闻奖”对此报道的嘉奖,也是对会议报道实事求是,实现会议新闻报道新模式的鼓励,反之新型会议新闻的形成,也将使“中国新闻奖”收获更多的优秀作品。

  4 结论

  会议新闻作为党政机关传词达意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宣传指导作用不言而喻,创造新型的会议新闻,更有益于发挥其社会监督和舆论导向的作用,所以,推动会议新闻的创造和革新是众多新闻媒体工作者的必修课。

  参考文献

  [1]靖鸣.会议新闻学[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5).

  [2]王太华.高举旗帜围绕大局 服务人民 改革创新――扎实做好2010年广播影视工作[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2).

  [3]杜耀峰.最原始的最直接最朴素的最有效――《中国媒体新闻创新的重大突破――“5・12”汶川大地震报道的思考》写作体会[J].青年记者,2010(3).

  [4]佟卉.浅析新闻报道的创新技巧[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5]方胜中.新闻报道与周期[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八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

  [6]吴黎.“三贴近”:会议新闻的价值取向和现实走向[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ei论文格式相关文章:

1.论文内容摘要格式

2.安徽大学毕业论文格式

3.论文结论范文

4.化学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5.化工论文范文

2267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