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审计的论文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及审计尤为重要,有效的商业银行审计不仅能提高财务报表可行度,促进商业银行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产质量防范风险,也能提高监管效率。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商业银行审计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商业银行审计的论文篇1
浅析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
一、引言
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的发展状况,内部审计工作对于商业银行是非常必要的,作用也是比较明显的。第一,内部审计可以完善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系统。内部审计人员在日常的审计工作中,通过专业的审计方法可以发现一些内控系统存在的问题,然后对其提出改进意见,完善系统。第二,可以维护商业银行的合法权益。内部审计对银行的各方面工作进行审计,有效减少了经济纠纷的发生。第三,利于商业银行道德文化建设。领导以身作则提高道德修养,可以提高客户口碑,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现状
(一)认识片面,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商业银行对于内部审计工作作用的认识是比较片面的。他们依然把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差错和防止舞弊上边,其实不然,随着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内部审计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监督经营管理活动,应该是一个以服务为主的经济控制体系。片面认识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使得商业银行在面临风险时,管理难度加大,风险加大。除此之外,银行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如果商业银行的领导层对于内部审计工作比较重视,放宽职权,使内部审计工作能得到有效的开展,那么银行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健康,越来越科学合理。反之,领导层不重视内部审计工作,那么内部审计工作就会流于形式,内部审计的作用也会很难发挥。
(二)机构设置简单,审计效能发挥有限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机构虽然初步建立了单一垂直管理体系,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商业银行总行设置的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一个职能部门,拥有一定的经济处罚权,但是权力有限。因此,在监督全行进行管理活动时,存在很多的制约和不便,给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三)内部审计工作受到环境的制约
独立的环境对于内部审计工作来说是比较重要的,他关乎到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高低。内部审计部门需要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审计环境,不用受机构隶属关系、职权等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这个相对独立的审计环境,那么内部审计工作在进行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也会随之下降,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对于风险的预警作用不能得到发挥。其实在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组织机构中,除了内审部门独立性很难保证外,内审人员的独立性也是很难保证的,例如有些分支银行的行长除了是委托人外,还是代理人。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内部审计独立性被消弱。
(四)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高级人才
从我国目前人力资源市场状况来看,从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比较少,素质比较低,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审计工作质量没有从根本上得到保障。内部审计工作属于一个相对高难度的工作岗位,对于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相对较高,需要掌握的东西也比较多。例如,从业人员要有基本的财会知识和审计知识,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等。而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审计工作人员并不具备这些从业素质,缺乏专业的技能培训。另外,我国目前还未建立健全审计人员准入标准和考核机制,审计队伍参差不齐。
(五)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
随着内部审计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也被运用到内部审计工作中来,审计工作也被无形中的分为了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工作。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大部分的审计工作都是靠非现场审计来完成。从我国商业银行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状况来看,信息化建设虽然在很多方面都有了积极的发展,但是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与国际先进的内审体系相差较远。例如:系统不完善,数据数量资源比较匮乏,功能优势不明显,推广应用较困难。各种资源缺乏整合,行内各系统的数据和功能难以共享。系统设计缺乏合理性,数据质量有待提高。
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完善
(一)更新内部审计观念,加强内部审计文化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发展所需要的是推陈出新的内部审计观念,而我国的内部审计观念比较落后,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了。对于这种情况,国人应该重新认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转变自己落后的内部审计观念。其次,商业银行的领导人员更应该认识到内审的重要性,加强管理,放宽内审部门的权利,确保内审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商业银行的领导班子还应该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的内审文化,更新我国的内审观念。
(二)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首先,确定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组织机构。借鉴西方先进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创造出适合我国使用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其次,商业银行可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制定与内部审计工作相关的规定制度,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例如,内部审计委员会制定相关的审计规则,增强其权威性。也可以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保障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基本需求,切实保证审计人员工作时的公平公正,提高审计结果的质量。
(三)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匮乏,各大银行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适当提高审计人员从业比例,满足市场的需求。其次,各大商业银行应该切实做好审计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充分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外,我国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商业银行应该定期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内审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道德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思想品德素质。
(四)创新开发高效合理的审计系统
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系统存在的问题,首先,我们要开发建设合理高效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满足内部审计的需要。其次,选择合适的非现场审计工作模式,通过一定的自定义平台来开展数据分析,确保数据分析的质量。最后,可以采取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结合的审计模式,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商业银行审计的论文篇2
浅析商业银行审计模式
一、 引言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及审计尤为重要,有效的商业银行审计不仅能提高财务报表可行度,促进商业银行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产质量防范风险,也能提高监管效率。本文将结合金融环境变迁的影响,对我国商业银行审计模式创新进行探讨,并说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商业银行审计中的应用,为以后商业银行审计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二、 商业银行审计发展现状——我国商业银行审计制度及不足
我国商业银行审计主要以国家审计为主体,目前只有上市商业银行按照《证券法》的规定,接受外部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这种以国家审计为主体的金融审计制度安排是由目前商业银行管理的结构所决定的,主要有以下不足:
1、信息披露不足,导致信息严重不对称。国家审计的结果并不向公众披露,广大银行客户和投资者无法了解到银行的真实财务水平和经营状况,不能判断出银行的风险程度。
2、商业银行改制对审计造成了较大困难。进行股份改制后,商业银行股权结构较为复杂,商业银行的审计目标和审计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社会公众对商业银行审计的期望越来越高,希望通过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和化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风险,保护广大存款人的利益。
三、我国商业银行审计发展轨迹及传统审计模式比较研究
近年来,商业银行审计的审计内容由财务收支扩展到检查银行的业绩经营,信贷资产质量,再到关注银行业务风险,审计目标不断提高,审计内容不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审计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商业银行审计模式是账项基础审计模式,审计方法以全部业务和账目为基础,审计内容仅限于银行的收入和支出。第二阶段商业银行审计实务中开始重视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第三阶段商业银行审计主要围绕“风险、效益、管理”,对商业银行进行全面的审计。随着商业银行的不断上市,社会审计中商业银行审计业务范围和内容不断发展,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得到广泛运用。同时,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也逐渐运用到审计实务当中。制度基础审计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审计方法,要求审计人员对银行非常了解,关注对内部控制的评价。面对新的环境,制度基础审计模式相对于账项审计模式前进了一大步,但也有很大的缺陷。制度基础审计模式设计风险问题,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银行存在的风险,而过度关注银行的内部控制,使审计人员过度依赖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风险点而忽略其他的审计风险。
四、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应用
银行监控分为静态风险监控和动态风险监控。传统的静态风险监控方法已经难以有效监控现代商业银行的风险。商业银行的动态风险监控,是指对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指标(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的监控方法进行转变,对业务经营管理的全流程进行监控,根据风险指标的变动,不断进行调整,实施动态的监控方法。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根据市场预期和市场的变动,对业务运作全流程确定不同程度的风险指标进行控制;二是根据不同的客户实施不同风险目标的控制。因此,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从源头进行全流程的风险动态监控,不断的发现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为了适应新的风险和挑战,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运而生。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以审计风险为基础,通过对审计风险的全面控制来实现审计目标的一种审计模式,其核心是对审计风险的控制,建立科学的“审计风险分析模型”,即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找出审计风险的因素进行重点控制和检查,以保证审计质量。在金融业务大而复杂的几天,风险导向审计将控制审计风险放在首位符合显示需要,尤其是重要性水平的引进,使审计人员关注重大且异常的业务,有的放矢的实现审计目标。目前,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审计都选择风险导向模式,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模式由传统模式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当今形势的必然选择。
五、风险导向型审计模式应关注的问题
诚然,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适应现今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要求的。但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运用过程当中,我们还应当注意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于提高审计质量。
(一)应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必须关注风险影响程度,科学确定风险点
在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风险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同时作用并形成负面制约影响。在进行全流程的控制中,必须在经营活动的事先、事中选择可能导致防御风险成本大、影响资产、效益损失大的重要风险点作为审计目标,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有效减少风险防范的成本投入和风险损失。因此,选择风险点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针对重点区域、重点机构和重点业务领域,加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的排查,确定重点审计对象;二是要高度关注与金融创新伴生的风险点。
(二)应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重点关注内部控制体系的压力测试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也未对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点进行压力测试,导致部分内部控制制度与经营管理实际情况脱节。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中,应当将审计风险放在首要目标,但不能忽视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对内控制度进行压力测试能通过对不同机构、业务品种等内部控制实力、风险能力承受能力强弱进行区别测试,更好的发挥内部审计免疫能力。
六、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措施的思考
(一)完善商业银行的内控制度,促进银行风险控制体系的完善
商业银行的风险程度高低与银行的内控制度完善与否联系紧密。内控制度完善的商业银行其风险点也会相应减少。因此,在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中,我们应关注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重点检查授权和业务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二、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检查评价,找出薄弱的环节及可能出现的风险点,进而确定相应的审计方法。
(二)以计算机审计技术为基础,实行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督的相结合的审计模式
要解决审计覆盖面小和监督滞后的问题, 就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审计技术, 探索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督相结合的审计模式。要实现非现场监督,一是要建立安全高效的信息采集、 转换、 分析系统,将商业银行的电子数据及时传递到审计机关,由审计人员进行转换和分析;二是要设计出健全合理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应能够全面覆盖银行在业务运行中的资产负债变动情况、大额资金流向、资金清算及经营效益的信息,起到风险预警作用;三是组织计算机审计人员和金融审计专家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找出异常变动的金额和业务,作为现场检查的重点,提高现场检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