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与期权论文
期货是标准化的远期,是买卖双方同意在未来的某一特定的时间以一个事先约定的价格买入或者卖出一定的数量的某种资产的协定,期权则是在期货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衍生性金融工具。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期货与期权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期货与期权论文篇1
浅议推出农产品期货期权
[摘要]期权这种交易工具自产生以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相对于期货来说,期权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其操作灵活,成本低,收益和风险是非线形的等。因此,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欢迎,对于农业生产者来说,用期权来规避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比期货更加方便和灵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直接面对市场,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对农民收入影响很大,需要一种工具来规避这种风险。因此,很有必要推出农产品期权这种交易工具。
[关键词]农产品;期权;市场
一、期权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期权交易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8世纪。在工业革命和运输贸易的刺激下,欧洲和美国相继出现了有组织的期权交易,标的物以农产品为主,均采用场外市场(Over-the-Counter Market)的交易形式。18世纪末,美国出现了股票期权,到19世纪时,期权交易已经包括股票、实物商品、贵金属以及房地产业务等。
交易所内的期货期权最早产生于1980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大豆期货期权,此后,美国、日本、加拿大、阿根廷的农产品期货交易所纷纷推出了多种农产品期货期权合约。目前,在商品期货期权中,农产品期货期权仍然是最主要的交易品种。2000年,各国交易的农产品期货期权合约数目达到43个,约占全球商品期货期权总数的一半。(见下表)
近几年,期权市场交易量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1999年全球期权交易量突破10亿张,2000年突破15亿张,2001年又突破25亿张,已超过全球期货合约的总交易量,显示了极强的发展势头。
二、期权交易的主要特点
1.期权交易成本低,操作灵活
期权交易成本低,杠杆作用比期货交易还明显。期权买方只要缴纳少量的期权权利金,就可获得期权合约,达到保值或者投机获利的目的。因此,期权交易备受中小投资者的青睐,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很多农民及小生产者都会十分熟练地利用农产品期货期权进行套期保值。同时,期权买方在缴纳权利金获得期货合约后,不需要缴纳保证金,不需要像期货合约那样逐日盯市并被要求随时补足保证金,也不存在因保证金不足而被强行平仓的风险。因而,期权交易在国外深受投资者欢迎,特别是受到广大中小投资者以及上班族的欢迎。
2.期权的风险和收益具有非线性特征
期货交易的风险和收益是线性的,即随着价格的变化,期货头寸的风险和收益都呈线性增长,而期权的风险和收益则具有非线性的特征。期权的买方,其风险有限而收益无限,而期权的卖方收益有限但风险相比买方更大些。
对于期权买方来说,它的风险是有限的,最高损失是期权权利金额度,即期权买方为获取期权合约所赋予的权利而向卖方支付的费用。如果期货价格走势对买方不利,他可以放弃执行该期权合约,损失的仅仅是一笔权利金;如果期货价格走势对买方有利,则买方执行期权获利。对于期权卖方来说,它的风险相比买方要大,但由于其事先收取了一笔期权权利金,因此它的风险小于持有相应期货头寸的风险。因此,买卖农产品期货期权的风险事实上比单纯的买卖农产品期货合约的风险要小许多。
期权的这种非线性特征可以使期权与期货之间,期权与期权之间构造出多种复杂的资产组合,从而满足不同偏好者不同价格预期及投资决策的需求。因此,期权的诞生极大地丰富了投资者的投资工具。
三、我国推出农产品期货期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我国推出农产品期货期权的必要性
1.推出农产品期货期权,可以为政府粮改提供更多的市场化手段,为订单农业中的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和农民提供简便易行,风险较小的避险工具,有利于保护、促进国内农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服务。
目前,我国的农民和粮食经营企业资金实力普遍单薄。虽然他们可以通过期货市场来规避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但是,期货市场实行逐日盯市制度,期货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会导致期货保证金的相应变动,一旦看错行情或市场上期货价格向着不利于自己方向变动的时候,他们就面临着追加保证金的压力,进而会影响到套期保值的效果,会降低他们参与期货市场的积极性。比如,按照目前期货经纪公司收取8%的保证金计算,即杠杆率为12.5倍,交易者一旦看错行情,期货价格1%的波动就会使其遭受12.5%的损失,一旦发生涨跌停板(±3%),盈亏率将达到37.5%,而这些盈亏率会转化成追加保证金的巨大压力,使他们的套期保值效果大受影响。面对这种风险,那些资金实力单薄的企业或农户只好对期货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而且最低开户资金要求挡住了一批资金实力不足的交易者利用期货市场的步伐。当前,一些期货投资账户的最低开户资金额要求是5万元,这对广大的农户而言无疑是一个相当高的门槛。
利用期权规避现货市场风险则更具优势,它可以克服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的弊端,买入期权不用缴纳保证金,只需缴纳少量的权利金,而且在交易过程中也没有追加保证金的压力。所以,对于农户和粮食经营企业或农民合作组织等非专业投资者来说,通过买入期权合约来规避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不仅能够防范价格不利变动的风险,还能保留价格有利变动带来的好处,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同时,还可以大大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
2.上市农产品期货期权交易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参与期货市场的利益,促进期货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
市场中存在各种类型的投资者,他们对风险有着不同的偏好,对价格走势也有着不同的预期,而期货品种本身的局限性令投资者无法选择更为灵活的风险收益方案,期货期权合约推出后就极大地丰富了投资者的资产组合。期货和期权可以组合出灵活多样的交易策略,如期权的卖方为了防范履约的风险,事先在期货市场上买入相应的期货头寸进行保护。
更为重要的是,期权组合策略的运用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期货交易,有利于增加期货市场的交易量,持仓量和效率,使期货市场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当期货市场价格与期权价格偏离市场的均衡水平时,套利者可以在期权市场与期货市场之间进行套利,期权价格和期货价格的互动有利于改善期货市场的运行质量,促进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
3.上市农产品期货期权可以实现与国际期货市场接轨,增强国际竞争力。
当前,世界商品期货市场出现了立体化发展的多层次格局,有期货必然有期权,几乎所有成熟的商品期货都有相应的期权交易。如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从1984年开始期权交易后,原来上市的期货品种逐步推出期权交易,而后来上市的交易品种都是期货和期权一起上市,期货和期权相辅相成,有利于增强期货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我国推出成熟品种的农产品期货期权,培育完善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对提高我国在农产品现货交易中的地位,增强市场竞争力意义重大。
(二)推出我国农产品期货期权的可行性
1.大多数农产品价格已实现市场化,现货商规避风险意识强烈。
目前,随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多数农产品包括大宗农产品,如大豆、玉米、小麦、棉花等的价格已基本实现市场化。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因此与这些农产品相关的现货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价格波动风险,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内农产品价格受国际因素影响较大,农产品价格变化的不确定性加剧,更需要利用相关工具进行保值和避险。而在衍生工具方面,期权合约具有期货合约所不具备的诸多优势。现货商在购买期权合约后,不必随时盯盘和追加保证金,不承担因保证金不足而被强行平仓的风险。因此,农产品期货合约推出后,必将会受到市场的广泛欢迎,吸引大量现货商,尤其是中小现货商的积极参与。
2.期货市场交易活跃,功能发挥比较充分。
近几年来,经过规范整顿的中国期货市场开始活跃。我国期货市场的活跃,尤其是大宗农产品期货的活跃为农产品期货期权的成功运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2000年开始期货交易量和交易额稳步增长(具体数字见下表)。
随着我国期货市场规模持续稳步增长,其内在运行质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小麦、大豆为例,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小麦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墨西哥湾小麦价格都保持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都在90%以上。
在农产品期货期权合约推出后,期权价格以其成本低,操作灵活的特点,对现货价格乃至期货价格都会产生一定的前向预期作用,有助于增进期货价格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从而更有效地发挥期货市场的功能。
3.交易所控制风险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经过前一阶段的治理整顿,再加上交易所在控制风险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目前,国内三家交易所在应对市场风险方面都具备了较高的市场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在农产品期货期权推出后,交易所完全有能力控制期权市场的风险,保证期权交易的完全运行。
四、政策措施
1.尽快开展期权交易的试点。
开展期权交易试点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我们对期权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做了一些必要的上市准备,期权交易有了一个较好的试点基础。其次,期货市场运行环境较为稳定。在我国加入WTO以后,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期权这种工具进一步完善期货市场功能,提高期货市场运行质量,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实践、实验的场所和机构。因此,我们要尽快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期权交易的试点。
2.加强投资者教育,特别是对参与者进行风险分析的教育。
我国的期货市场一直都不太重视对投资者的教育工作,致使广大的市场投资者对期货市场产生诸多误解,至少是对期货不太了解和熟悉,这直接限制了投资者参与期货市场的积极性。期权上市后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流动性的高低,而流动性高低是与市场参与者的多少和踊跃程度有密切关系的。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制度设计和采用做市商制度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这种问题,但投资者教育工作对期权交易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曲立峰.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 蒋正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创新“三农”工作思路[N].期货日报,2005-10-28.
[3] 陶昌盛,沈雅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的期货市场作用探讨[J].改革,2003,(5).
>>>下页带来更多的期货与期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