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论文范例最新
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受阻、国内消费萎缩,主要发达国家将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受此影响,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受到外部需求锐减及发达国家出口的冲击,出口贸易受阻严重。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金融危机论文范例最新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金融危机论文范例最新篇1
浅析金融危机中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策略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汇管理制度发生了几次重大变化,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拥有13亿人口巨大消费潜力市场的中国,每一次外汇管理策略的变化都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世界各地的贸易伙伴和投资商都热切的关注中国外汇管理策略的每一次变化。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外汇储备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随着的危机蔓延与深化,中国外汇的管理策略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来维持国家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每一次变动也牵动着世界经济的脉搏,在外汇管理策略的变化上,只有拓展外汇使用渠道,才能在根本上解决外汇储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外汇储备 经济增长 国家安全 策略
外汇储备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相当的研究,可以主要分为两类。一类研究者认为,中国当前外汇储备规模已经超过可合理水平,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和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增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给国家的经济金融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另一类研究者认为,当前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适于平衡国家国际收支,有助于稳定国家货币汇率,有利于维护国家资信以及防范金融风险。
本文抛开外汇储备规模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探讨的是面对金融危机,中国是如何使用巨额的外汇储备,以达到降低市场的风险,维持中国经济安全,国家安全。诚然,针对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外汇储备资产管理策略是为世界经济的复苏贡献自己的力量方面的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一、中国外汇储备现状及来源
(一)外汇储备规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规模较小阶段(1978年-1993年)。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16亿美元。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努力增加出口,控制进口,我国外汇储备逐渐增加,1983年达到89亿美元。到1986年下降至21亿美元,此后,逐渐恢复并一直维持在一二百亿美元的水平。【2】
——较快增长阶段(1994年-1997年)。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实施了汇率并轨、取消外汇留成、银行结售汇制、成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等举措,国家外汇储备获得了较快的增长。至1997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由1993年的211.99亿美元增长到1398.90亿美元,增加了5.6倍,国家外汇储备进入了较为宽松的时期。【2】
——缓慢增长阶段(1998年-2000年)。1997年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从1998年起,我国外汇储备增量明显减缓。1998年-2000年,国家外汇储备年增长额仅为50.97亿美元、97.15亿美元、108.99亿美元。尽管如此,至2000年末,外汇储备还是增加到1655.74亿美元,居世界各国前列。【2】
——大幅度增长阶段(2001年至今)。从2001年起,我国外汇储备进入了大幅度增长阶段,且增长速度惊人。2008年末,中国的外汇储备剩余为1.95万亿美元【2】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二)外汇储备来源
外汇储备主要有三大来源:第一是中国的贸易净盈余,中国已经持续了十余年保持了外贸顺差,出口收入大于进口收入;第二是外商直接投资,中国长期实施针对FDI流入的优惠政策,导致FDI大量流入,FDI流入后转换成人民币过程中也会形成外汇储备;第三就是所谓的“热钱”,由于人民币的升值以及国内利率的提高,大量的外国“热钱”流入中国。
因此要合理的管理我国的外汇储备,就要从外汇储备的来源入手。
二、外汇储备管理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外汇资产趋于单一化
中国外汇储备单一化主要表现为集中于美元资产,其中又以美国国债与以美元计价的机构债占绝大比重,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国的整体经济下滑、美元贬值、金融资产价格大跌,必然导致以美元资产为主的中国外汇储备损失惨重。【3】
(二)、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及投资理念
自1994年人民币的汇率改革以来,外汇储备的管理依然停留在最初的思维和操作层面,只是机械化地将增加外汇储备投资于美国国债和长期机构债,管理思维僵化,甚至在2008年8月份,逆市大规模增持美国国债。
另外中国的外汇投资主要以高风险的证券市场为对象,一方面说明中国的外汇投资主体一味追求收益,缺乏系统、科学的投资理念,同时外汇储备管理思路不清晰,投资带有浓厚的急功近利和市场投机性;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明确科学的外汇管理理念,导致投资对象单一化,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损失的风险自然极高。【3】
(三)、缺乏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
次贷危机充分说明,不能盲目信任国外的评级机构,应有中国自己的独立风险评级机构,以及系统的相应的风险预警与防范机制,为中国的外汇投资主体服务,达到规避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目的。【3】
(四)、外汇储备管理体制单一
长期以来,我国的外汇管理体系是由央行独立进行找略决策,独立操作,在决策的形成过程中,没有健全的协商机制,中央财政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属于单一的储备管理体系。这样一种体系虽然有一定的优越性,是中央的决策具有高度的权威性,但是,这种体系使得央行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牵连,使得政策的正确性大打折扣。
(五)、外汇管理的机会成本较高
我国从海外筹措的资金往往会因为强加的风险溢价支付高利息,而把外汇储备大多投向流动性高的“安全资产”。例如,美国的国债总体收益率大约是3%多,这种利息上的“收益逆差”现象,意味着保有外汇的机会成本很高。货币流动性持续放大的威胁,成为中国在未来长期内不断面临需求过度膨胀,并诱发通货膨胀的重大因素。【4】
三、外汇管理策略
温家宝曾表示,“外汇储备必须用在国内,用在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上,因此我们希望用外汇储备来购买中国亟需的设备和技术。这是一个很专业的问题。”这句话表明,外储内用,应理解为本质上还是用于对外支付,而并非用于国内投资及消费。“外储内用”是有局限性的。如果没有用来进口或对外投资,只是在国内使用,外汇储备就不会下降,通过和人民币资金的循环,又回到了央行手里,只不过有外汇储备的中介作用,促使人民币投放资金的增加。【5】
(一)、从国内来说
1.统一协调外汇储备管理体制。
我国目前有外汇管理局、中投公司、社保基金、国家开发银中资企业等众多主权投资季候政出多门,分别担负不同的管理职能,导致外汇储备管理缺乏统一口径,大大降低了管理效率。各个部门目标不同且互相政策协调部顺畅,使各主权机构间无法相互合作并实施投资绩效的考核,实现透明的投资环境,造成投资效率低下。因此,应统筹规划各主权投资机构以形成系统的海外投资战略,将职能不一、实力不均的主权投资机构,组建成不同层次和定位、相互配合的中国外汇储备投资团队,以避免本国机构内部无谓竞争,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从而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3】
2.通过金融创新,建立对外农业移民战略和农业投资战略安排
(1)接向地多人少的国家租用或者收购土地进行农业生产。
中国的农村劳动力与广阔的非洲大地进行了有机结合,产生了国内农村无法达到的经济效益。国家财政可以通过提供法律援助、外交及业务技能知识培训、外语培训和财政免费提供出国务农的“商业保险”等政策,为出国务农的农民解决后顾之忧。【6】
(2)占有丰富土地资源的国际上市公司股权。
粮食已经成为国际战略竞争中的战略武器。庞大人口基数下5%的进口需求,会被国际资本放大成粮食版的“中国概念”,使我们的进口成本成倍上升。收购或者参股具有丰富土地资源的海外上市公司,中国就有可能在粮食战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对冲国际粮食价格上升的负面影响。如果从国际视野上处理好粮食供应与价格平衡问题,外汇的战备作用就会发挥极致。【6】
(3)通过金融创新,在农村建立各类保障制度。
外汇储备高,与农村劳动者转移出来的民工功不可没。如果有部分外汇储备用于财政转移支付,比如建立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和医疗教育机制,解除农民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并享受教育方面的全民待遇,则农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会大大提高,一举扭转改革三十年来农村消费的增长率始终低于城市的局面。【6】
3.通过货币政策创新,稳定中国资产价格。
2008年下半年的热钱撤离和国际金融危机加剧的相互影响,直接导致了中国资本市场出现大幅度下跌【6】。为了维持金融稳定,我国必须加强货币创新,防止出现大规模的热钱撤出严重破坏我们的金融稳定。
4.控制外汇储备规模的快速增长。
外汇储备管理的难度与规模呈正相关。因此,提高外汇储备资产的整体效率,应控制外汇储备规模的增长。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无论从中国提高外汇储备资产的管理效率,还是中国应对美国经济的下滑而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的威胁,中国都有必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依赖出口、投资拉动转向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并加快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善国际收支降低外汇储备累积速度,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平衡增长。
(二)、从国外来说
1.外汇储备购买国外技术
2008年,中国的进口额为11330.8亿美元,远低于14285.5亿美元的出口额。在上面的图中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到从2008年七月份以来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就在下降,外贸经济形势相当的严峻。进口量远小于出口量,进出口贸易逐渐出现“失衡”倾向,金融危机中,中国的出口形势非常严峻,要想维持中国经济增长保8%的速度,就只能靠内需拉动,而有效的维持出口量的根本性措施就只能依靠产业的优化升级了,产业优化升级又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内容决定的,一是:自主创新的发展;二是:技术引进。
金融危机爆发以前,中国进口规模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西方的某些发达国家的“出口管制政策”,限制对华出口高技术及其产品;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持续加深,并使实体经济陷入严重的衰退,掌握着“中国亟需设备和技术”的某些国家和组织,其“对华出口管制政策”趋于放松,“对华出口管制政策”趋于放松为中国使用庞大外汇储备扩大进口提供了重要前提。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hi138.com 2.外汇对外直接投资
外资源源流入,外汇储备增加这种局面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外资的源源流入给本币的带来升值的压力。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度,货币当局不得不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抛售本币购进外币,其结果是外汇储备的增加和货币政策的失效。国内学者提出了采取市场的或非市场的办法减少外资的流入,御国际“热钱“于国门之外的选择。我认为可以选择另一种主动的做法,那就是对外直接投资。【7】
3.进行国际实物投资,也是提高外汇储备使用效率和收益的重要方面,这有利于外汇储备的保值和增值。
金融衍生品的投资其实不利于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衍生品的价值大量缩水,对外汇储备投资来说,有巨大的风险性,因此,面对我国超额的外汇储备,进行国际实物投资时一项最好的选择。
(1)加强国际石油外交
中国当前面临的情况是,一方面外汇储备面临贬值风险,另一方面是石油等战略物资无处可储。目前,我国从国外引进石油有两种渠道:一是通过贸易,从国外购买现货或期货,二是通过购买国外油田或公司的股份,根据股份多少分得份额油。前一种方式容易受到油价波动的影响,最安全、最有利的还是份额油。目前,我国的份额油比例还很低,不到进口总量的20%。有了资源,要确保能够安全地运到中国来,油路通畅非常重要。中国外来石油90%靠海上运输,海路主要通过马六甲海峡。但马六甲海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石油领域的竞争超出了纯商业的范围,已成为世界大国经济、军事、政治斗争的武器,因此我国的石油安全有受制于人的潜在威胁。【8】
“贷款换石油”是一种准期货和准现货交易,事实上,“贷款换石油”也被视为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明智选择。通过贷款换石油,我国把部分美元资产转换成油气等资源类资产,对于调整外汇储备结构、推动外汇储备的多元化、抵御金融风险将发挥积极作用。【9】
(2)、增加黄金储备,保障金融安全。
黄金储备量作为国际储备的一个部分只是是衡量国家财富的一个方面,黄金储备量高则抵御国际投资基金冲击的能力加强,有助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有助于维持一国的经济稳定。
2009我国黄金储备已达到1054吨,中国黄金储备世界排名第五。【10】?现在逐渐增加黄金储备是在为日后可能到来的凶猛的通胀周期做准备的必要前提。观察此次金融危机中的救市措施,无非是通过开闸放水来拯救金融市场流动性。金融动荡虽然因此得以缓解,但如此大规模释放流动性,本质是在用一个新的泡沫来拯救前一个泡沫的破灭,未来数年内很可能迎来更大一轮的通胀。而黄金是绝好的避险、抗通资产,这可以大大减少央行外汇储备的损失。央行暗中肯增持黄金,是一件很正确的事情,增持黄金应成为中国央行配置外汇资产的一项长期目标。【11】
参考文献:
[1]刘军红.外汇储备体现中国的国际政治威信.[N].中国日报网,2009,(06)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经历的四个阶段.[N].新华网,2006,(04)
[3]朱孟楠,陈晞.次贷危机下的中国外汇储备:风险、原因及管理策略[J].福建金融, 2009,(01)
[4]沈中元,马珍.对加强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结构管理的研究[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1)
[5]王建华,韩洁,陈君.中国聚焦:巨额外汇储备的管理使用将发生重要变化.[N].新华网,2006,(04)
[6]李国旺.如何将外汇储备转化为战略资源.[N].上海证券报.2009,(05)
[7]毛中根,段军山.基于外汇储备角度的对外直接投资[J].亚太经济,2004,(02)
[8]周盛平.多元化、合作、共赢:中国能源外交三个关键词.[N].中国经济网.2005,(12)
[9]张娥.贷款换石油新传.[N].中国经济导报,2009,(06)
[10]中国增持454吨黄金储备惹争议.[N].全球金属网,2009,(05)
[11]许圣如.飞来的黄金储备.[J].南风窗.2009.(11).14
金融危机论文范例最新篇2
论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摘要:重点分析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次贷危机的原因,次贷危机对美国以及中国造成的影响。探讨怎样降低我国在金融危机中的损失。
关键词:金融;次贷危机;战争;利润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对全世界很多国家包括中国也造成严重影响。有学者指出,“技术层面上早该破产的美国,由于欠下世界其他国家过多的债务,而债权国因不愿看到美国破产,不仅不能抛弃美国国债等,甚至必须继续认购更多的美国债务,以确保美国不破产”。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贷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贷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1 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出现恶化迹象,引起美国股市剧烈动荡。投资者担心,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会扩散到整个金融市场,影响消费信贷和企业融资,进而损害美国经济增长。但开始许多分析家认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可望被控制在局部范围,对美国整体经济构成重大威胁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就目前看来,次贷危机已经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根据最新数据公布,美国已是第二季度GDP下降,且降了百分之零点五,这已宣告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而且预计美国经济还将继续低迷。
2 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首先,次贷危机主要影响我国出口。
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而这其中最主要是对出口的影响。2007年,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我国出口增长下降,一方面将引起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放缓,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劳动力的供给,将使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加。
其次,我国将面临经济增长趋缓和严峻就业形势的双重压力。
我国已经截止到目前我国CPI已连续两个月低于4%,分别为10月4.0%,11月2.4%,而PPI为10月3.2%,11月2%,经济形势非常严峻,第三季度的GDP增长率只有9%,11月份的工业企业的利润率只有4.9%,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面临巨大压力。而大量的中小型加工企业的倒闭,也加剧了失业的严峻形势,现在我们国家头等的经济大事就是保增长,促就业。
最后,次贷危机将加大我国的汇率风险和资本市场风险。
为应对次贷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美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美元大幅贬值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汇率风险。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从超过1.9万亿美元减少到1.89万亿美元,美元贬值10%~20%的存量损失是非常巨大的。在发达国家经济放缓、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美元持续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加速流向我国寻找避风港,将加剧我国资本市场的风波。
因此,认识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应具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的眼光。我个人认为这场危机远未走到尽头,估计其在明年将深入到欧美地区,将进一步直接震撼美国。这个危机能够在几年前被预测,说明其爆发不是偶然的,而具有某种客观的必然性。现在可以说,当前这场危机,最初由美国跨国金融投机集团对东亚发动,但其结果,却是美国统治集团始料未及也不能控制的,而且已经引火自焚,严重地危及美国自身。
3 对当前金融危机的分析
当前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二战结束以来资本主义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这一点,最近国际经济评论界已有共识。以至一向以鼓吹经济自由主义著称的诺贝尔奖金得主萨缪尔森最近也对西方领导人发出严肃警告:
“这场经济动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段历史时期中前所未有的,它使重要政治领导人及其经济学家们毫无思想准备。他们几乎已经不知所措。正如所有严重的经济动荡所带来的后果一样,这场经济动荡所造成的后果也必然是社会性政治性后果。所有这一切意味着,我们所面临的已不再是少数国家或某一地区的孤立的问题了。日本、亚洲其他国家、拉丁美洲和前苏联集团的经济都在放慢增长速度或陷入衰退。这些地区加在一起,占了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将近一半。除非它们的经济衰退被制止,否则崩溃局面将自行蔓延。”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hi138.com 如果以10~30年发展趋势的观点作中程展望,我认为未来世界极可能陷入多区域的战乱局面。从苏联崩溃到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局面一度成为美国一极主导的局面,并没有实现“多极化”。但是,这种一极化需要非常强大的能够控制主导世界经济的资本力量来支撑。美国虽然是最强大的世界资本主义帝国,目前却也没有这种力量。因此这种一极化的局面,是支撑不久的,必将被打破。打破之后的世界局面,只能是各国、各利益集团根据自身利益自行其是的无极化的动荡纷乱世局。
如果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观点看,美国作为巨大国际债务国,在国际金融中实际早已处于存在最大坏帐、呆帐(未清偿债务)的不良金融国家的地位,是国际中一个最大泡沫经济的寄生体。
德国一位著名银行家最近指出:“美国经济本身已经变成一个投机气泡,这个气泡是在支撑着美国巨额债务的华尔街证券推动下形成的。这是一种虚无的东西!在美国有50%的家庭是投资股票的,这个数字已经破了历史记录。就像美国的负债水平破了历史记录一样!”
一旦美元不再作为世界货币,也就是美国不再作为掌有世界货币发行权的世界银行国家,其表面庞大而骨子里虚弱的金融地位即将现形。这一前景对美国是一个恶梦。实际上,自90年代以来,美国在全球所进行的一系列战略调整,从打海湾战争到以“对冲基金”为金融突击力量发动东南亚金融危机,都是为了阻止这种天下三分的局面发生。在实施这种战略时,美国一直在有效地利用两种国际金融工具和一种意识形态工具。
美国的第二战略目标是自亚洲获取巨利后调集资金力量进取俄罗斯及欧洲市场,通过俄罗斯和欧洲股市的大幅震荡,陷德国马克于虚弱地位,进而阻遏破坏欧元在1999年的实施。1991年以来的7年,是欧盟为实现单一货币艰苦奋斗的7年。这是世界金融领域中的一场结构性变革。将导致世界货币体系的两极化局面,意味着美国国际金融霸权的终结。围绕着欧元的兴起,美国与德法为轴心的两大金融力量正在角力。这场战役方兴未艾。正当亚洲各国(包括香港地区)在这场美国发动的猝不及防的金融战中备尝苦果而纷纷采取保护本国货币措施后,未来国际金融大战的战场将进一步由亚洲转向拉美、欧洲和美国本身的战场。
正是美国人不露声色的行动使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及韩国的经济和金融问题急剧恶化。向上述国家提供贷款的银行也岌岌可危,日本的金融体系动荡不安。日元不断贬值破坏了该地区业已形成的汇率制度,加深了东京与亚太国家,特别是同中国的矛盾。其原因是:该地区国家的货币贬值使北京的出口能力下降。为了保护本国的生产厂家,中国本应使人民币贬值,但是,无论从国内政治原因,还是从对外政策原因考虑,采取上述步骤对北京都是不能接受的。因此,中国不得不花大力气保持人民币的稳定,在这种条件下,就不可能谈亚洲货币统一和亚洲结算机制问题。
4 几点建议
(1)以上的分析如果是有道理的,那么就必须看到,美国华尔街背景的对冲基金,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邦储备委员会,财政部是一个战略整体,都是为美国国家战略经济利益和美国金融资本统治世界服务的。因此,我国的货币政策不应该盲目追踪IMF的建议。而应该以中国自身的战略利益为标的。
(2)人民币汇率是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的交易价格。按照市场规律和市场需求适度灵活浮动,这是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的。为履行对IMF的某种政治承诺而固守僵死不变的货币及汇率政策并非明智的政策选择。
(3)1999年欧元的诞生,对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政治体系将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欧元将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有报道说:中国准备将一部分国际货币储备由美元转为欧元。这种寻求多元化的方针是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