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术论文发表
金融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科,培养具有金融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业务技术的专门人才。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金融学术论文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金融学术论文发表篇1
浅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
一、引言
在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金融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金融活动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金融的运行与经济运行相互交融,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经济发展对金融起决定作用,金融则居从属地位,不能凌驾于经济发展之上;金融在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巨大发展,金融保险业作为新兴服务行业,发展更是迅速,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着支持服务促进作用。2011年江苏省委文件《关于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苏发[2011]23号文件)的出台对淮安市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意义重大。为了金融市场发展能更好的促进地方经济增长,文章以下将对淮安市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二、江苏省淮安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总体情况
1、淮安市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
淮安市近些年来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2011年江苏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以后,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定位就像是一座灯塔,指引淮安在新的起点上向前发展。表1是淮安市近些年的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总体情况。从表1中能明显看出近10年间淮安市经济总量翻了近5倍,无论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还是农村人均纯收入基本上都翻了3倍,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
2、淮安市金融市场发展的总体情况
随着淮安市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进驻淮安市场。2009年交通银行淮安分行的开业揭开了多家银行进驻淮安市场的序幕,浦发银行、苏州银行和广发银行以及苏南多家的农商行相继进入淮安金融市场。截止2013年末,淮安的银行市场共有各类型银行31家。在各类银行机构不断进驻淮安市场的同时,淮安金融市场上保险类和证券类金融机构数量也是不断增加。目前淮安金融市场共有37家保险公司和7家证券公司的营业部。竞争主体的增加在加剧行业内部竞争的同时也使得淮安的整个金融市场更加繁荣。
表2是淮安市近10年来整个金融市场发展的业务情况,其中证券行业因为业务量较小且数据获取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忽略。从中能明显看出,近10年来,淮安市金融市场发展规模扩大很快。从2004年到2013年,存贷款总额增长了5倍多,居民储蓄存款增长了近4倍;保险市场的增长速度也不慢,保费收入从11.6亿元增加到42.8亿元,保险密度逐年增加,由2004年的211.1元增加到2013年的774.0元,说明淮安市居民平均每个人花在保险上的钱是越来越多,这不仅说明老百姓的经济条件变好,更说明大家的保险意识变强,金融市场发展也越来越快。金融市场的规模迅速扩大,市场的竞争力也会不断增强,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三、淮安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实证分析
为了了解淮安市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选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淮安市1995―2013年来的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1、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文中采用淮安市地区生产总值GDP(y)作为衡量淮安市经济增长的指标;金融市场发展一般主要包括银行、保险和证券市场,银行方面的主要指标是存款和贷款,因为存贷款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只选取了贷款(X1)指标;保险市场方面选取了保费收入(X2)作为主要的市场发展衡量指标,因为淮安的证券市场规模较小,至今没有上市公司,所以对证券市场的分析此处暂时忽略不计。实证分析中所有的数据来自于淮安市历年的统计年鉴。
2、回归模型的建立
鉴于上述分析,为了研究淮安市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应用Eviews6.0软件以淮安市GDP(y)作为被解释变量,贷款总额(x1)、保费收入(x2)、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如下:
y=β0+β1x1+β2x2
数据输入软件得分析结果如下,得回归方程:
GDP = 36.79896 + 0.85247x1 + 0.23025x2
其中x1贷款总额,x2保费收入。
根据统计结果得出可决系数R2 =0.992486,经过修正的R2 =0.991484,均接近于1,表明模型的拟合效果非常好;F检验值990.5762,相伴概率近似为0,反映变量间呈高度线形,对应的t值分别为5.27、5.15,p值分别为0.0001、0.0001,说明作为金融行业的典型代表,银行贷款总额和保费收入的有效增长会对经济发展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3、检验结果分析
为了研究淮安市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是否具有相互影响的作用,文章对经济增长GDP、贷款总额(RL)和保费收入(BS)变量分别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因果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在贷款总额与GDP、保费收入与GDP在进行单位根检验时,我们发现他们没有通过检验,这说明它们是非平稳数据,所以要进行差分处理,进行一阶差分后发现它们都通过了检验。在做协整检验时,贷款总额与GDP、保费收入与GDP两组都通过了检验,说明两者之间存在一个稳定的均衡关系。对它们的granger因果检验后,发现贷款总额与GDP都拒绝了原假设,而且它们都在95%水平下通过了F检验,说明贷款总额与GDP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说明银行业的发展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这符合银行业贷款业务刺激实体投资的理论逻辑;另一方面的格兰杰原因则是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会使得金融行业获得发展。而从GDP与保费收入的因果检验来看,GDP经济的发展会带来保险行业的发展,拒绝了原假设,但对BS是否是GDP发展的格兰杰原因的原假设却无法拒绝。 4、实证结果分析
根据前文统计和检验结果,回归方程的所有检验全部通过,说明贷款总额和保费收入能够较好地解释淮安市经济增长的情况。回归模型中两个变量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85247和0.23025,表明,淮安市贷款余额和保费收入对经济增长都具有正的效应,贷款余额每增加1亿元,淮安市的GDP会增加0.85亿元;保费收入每增长1亿元会带来GDP0.23亿元的增长,相对来说,保险市场的发展对淮安市的经济增长影响小一点。另外,各种检验也得出淮安市的银行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是可以相互促进的,而经济增长可以带来保险行业的发展,而对保费收入是否是GDP发展的格兰杰原因的原假设却无法拒绝,这可能与保险行业的资金投资流向的特殊性有关系,保险行业的资金主要是流向宏观经济市场,而且淮安市的保险公司都是分公司子公司,保险资金的投资运作权利基本上掌握在总公司。
四、对策和建议
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中,无论是产业的发展,还是基础设施的建设都离不开金融支持。为了淮安市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能更好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也为了淮安作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快速发展,文章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和对策。
1、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完善金融支持平台
淮安市政府在当地金融机构越来越多的情况下,需要利用不同金融机构各自的特点,正确协调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政府应该研究确定一系列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对金融机构向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合同可以考虑一定时期内免征印花税等等。
2、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防范系统性风险
一是要优化信用环境,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包括企业诚信、个人诚信和信用村镇评定工作,深入持久开展信用宣传活动,竭力打造“诚信淮安”新形象。二是要优化执法环境,加大金融案件的执行力度,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努力维护金融债权。三是进一步规范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提高中介服务机构社会公信力,优化市场中介服务环境。
3、培育地方资本市场,发展直接融资工具
政府充分发挥大中型企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通过优化重组、收购兼并的方式达到上市条件;引导优秀的中小企业走向资本市场,通过改制上市,进入国内的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淮安市可以利用中心城市建设的特殊时期争取市政债券发行机会,为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重要的金融支持。
4、规范发展保险中介,完善保险市场
淮安的保险市场发展规模相对江苏省其它城市要小得多,保险行业发展还处于相对落后水平,但是发展空间特别是保险中介市场的发展潜力应该很大。虽然保险市场发展对地方经济的增长没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市场的发展不可忽视。要加大保险宣传,增加老百姓的保险意识,引进更多的保险专业机构,促进保险与其他金融市场协调发展,这样才能优化淮安的金融市场结构,充分发挥保险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金融学术论文发表篇2
谈新时期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构想
纵观我国金融监管改革历程,我国经历了从高度计划性的“大一统”金融监管体系,到如今的“一行三会”分业监管体系的转变。在“一行三会”的监管模式下,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负责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进行监控,及部署反洗钱等工作。“三会”对相应行业的微观层面进行直接调控与监管,防范金融行业风险。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外资银行涌入国内,为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将金融改革列为八大改革重点之一。2015年,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仍是我国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现状
在激烈的竞争形势下,我国的金融业逐渐发生很大的变化。目前,国内银行、证券、保险机构的业务合作、业务渗透已日趋普遍。一方面,各商业银行正迈向全能型综合银行,例如:中国建设银行和美国摩根斯坦利等金融机构合资组建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等。金融体制也逐步放松,例如:允许证券公司进入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等。另一方面,金融业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创新出各种金融衍生品,大多属于交叉性融合业务,例如:保险公司开展分红险业务,具有保险和储蓄保值双重功能等。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越来越多具有一定规模的金融控股集团,如中国国际光大银行已经成为拥有一家保险公司、一家银行、两家证券公司的综合性金融机构,为这种“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监管模式增加了一定难度。此外,我国加入WTO后,大批实行混业经营的外资银行进入到我国金融领域,使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必须适应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
二、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缺陷
(一)监管机构之间缺乏协调机制
我国实行“一行三会”分业监管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中央银行与各监管机构相互独立,自成体系,协调机制不健全,对于同一项业务,各监管机构的监管结果可能差异很大,例如:银监会注重银行系统的安全、稳健经营;证监会注重维护市场的公平与秩序;保监会注重各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对流动性关注不多。虽然“三会”已签署备忘录来加强机构之间协调合作,但中国人民银行的缺席导致成效甚微。
(二)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不健全
我国金融监管立法较晚且法律制度不健全,“一行三会”的建立,各监管部门颁布大量的规章制度都各成体系,部分制度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使其执行有效性不高,同时也造成部分监管重叠;且加上金融创新产品的发展,交叉业务的普遍,金融立法步调落后,这就可能导致监管真空和监管缺位。
三、外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经验
2007年以前,德国金融业在内外竞争压力下,为了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有效监管,纷纷对金融监管体制进行战略改革,确立了“混业经营,统合监管”的监管模式,并明确金融监管局职责,使德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凭借其健全的金融监管体制,维持了本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同时,日本、英国等国也通过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建立了统一的监管体系和综合性监管机构,如“金融厅”、“金融服务局”。之后,韩国也跻身于混业监管体制行列中。
由此可见,在金融全球化的浪潮下,为了加强监管机构的协调与合作,适应金融创新等新形势的需求,混业监管已成为主流趋势和理性选择。通过混业经营,能够有效规避系统性风险,实现信息共享、客户资源共享,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由此各国逐渐采取混业监管也合乎情理。
四、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方向及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混业监管模式无疑成为我国未来金融监管体制的理性选择。外国监管改革经验值得借鉴,但切记不可盲目照搬,脱离实际,以防给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冲击。我国分业监管模式才发展了十几年,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不够发达与成熟,我国应结合当前混业经营程度,完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制定长期的监管改革战略计划,渐进式地向综合统一的监管模式过渡。
(一)建立目标型金融监管机制
“一行三会”监管模式体现了我国机构监管的监管思路,这种模式容易造成混业趋势下的监管真空,且不利于实现宏观经济领域目标。而以目标为导向的监管体系,恰可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各家监管机构更加清楚自身监管目标,履行自身职能。因此,中国监管体系应逐渐向目标监管转变,建立多维度、立体化的金融监管体系。
(二)建立联席会加强监管机构间的协调与合作
强化金融联席会议制度,使其成为一个常设机构,通过这样有效的协调合作机制来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实现信息交流与共享,有效规避和控制金融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此外,其对金融控股公司通过集团内部资源转移与协调来规避金融监管具有深刻的意义。
(三)构建自贸区新型监管体制
我国可在上海自贸区率先进行金融监管改革,推动金融市场开放,结合我国现行监管体系与国际先进金融监管理念,制定新的监管目标,对金融业务进行调整,强调宏观审慎监管对金融市场秩序的重要性,更好地应对金融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