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金融证券论文>金融研究>

有关金融学的论文

秋梅分享

  金融贸易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财务、会计、统计学、心理学、经济学等。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有关金融学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金融学的论文篇1

  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一、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

  当前,我国金融监管的主体有四个,即中国人民银行、保监会、银监会以及证监会。我国一直致力于推动金融监管方面的立法实施,2013年相关部门制定并推出了针对金融监管的《征信业管理条例》,条例不仅保证了征信领域具有法律约束,把征信机构推向规范化和制度化,进一步保护了用户的根本利益,对信用体系的完善做出了巨大贡献。银行业方面,我国出台了《银监会推动私人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意见》,指出银行业要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投资,针对民间融资方面的需求也大力支持;保监会出台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这一条例主要是针对一些强制机动车强制交保险的现象,条例明确规定了消除一些限制,这使得我国保险领域变得更加开放。我国相关部门对保险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最高人民法院以及检察院联合出台了《针对非法交易的惩处条例》,这是专门针对金融领域制定的,旨在打击非法交易行为,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性,严格管控金融交易风险,可以说这是针对金融交易实行的全方位的司法实践工作保。我国最高人民法院还推出了《关于实行失信人名单信息跟踪和处理的规定》,这一规定的出台不仅能提高人们的信用意识,对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发挥了相当关键的作用。

  二、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

  (1)监管机构协调性差

  由于金融业的特殊性,要利用分业监管对其进行管控是非常困难的。当前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监管目标不清晰,针对监管主体的指标也不统一,这就造成信息严重滞后和不对称,我国的金融业与很多发达国家的金融业性质不同,在金融监管方面也体现出不同,我国实行的是“一行三会”为监管体制。从整个金融市场来看,监管部门还涉及外管局,财政部,发改委,商务部和审计署,分业监管遵循的是专业化原则,即通过不同监管机构对不同种类业务进行专业化的监督与管理,从而保证对不同的业务都能实现有效的监管。然而,分业监管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监管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协调性较差,各监管机构之间缺乏协调一致的意识和行动。

  (2)监管法律法规不完善

  虽然我国相关部门非常重视金融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也相继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金融市场进行约束,但金融监管不仅要求有配套的金融监管法规制度,还得要求具备与金融监管相适应的经济法规制度,如《公司法》《破产法》《合同法》《私有财产法》,在有法律保证的前提下,还要有完善的会计准则。我国已颁布实施《公司法》《消费者保护法》《合同法》等,但《私有财产法》还远远不够完善;现行的会计准则和我国的实际相比也有差距。

  (3)监管的有效性不强

  金融监管依托于法律法规,要用相关的法律章程去规范金融机构的各种经营管理,这样才能保障金融相关的管理流程和法律法规相贴合,当然也是实现客观性和公正性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相关的金融管理的法律章程主要是之前制定的简单的金融法律,在金融监管方面并没有完善法律体系,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壮大,设立一套针对金融管理方面的完整合理的法律制度变得越来越有必要。

  三、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对策

  (1)建立和完善金融稳定协调机制

  金融监管应向法制化方向改良,才能更好地实现规范化的流程,将银监、证监、保监三大管控部门紧密结合,定时定期的交换和沟通金融相关资讯,解决金融监管协调问题。建立监管机构有效协调机制,当前机制仍有许多遗漏的部分,因此针对此现状,必须在监管体制和系统两方面同时着手,将银行、证券、股票等金融机构都纳入到金融行业大集体中来,定时定期开展金融组织会议,让相关金融资讯得以在金融行业与市场上得到广泛传播,促使金融业的有效监管。

  (2)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

  要想确保金融行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必然少不了国家法律的保护和规范作用,法律法规的建制一方面能对金融行业有所规范,促进金融市场有序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提升金融业各企业的自身危机意识。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金融大环境与世界开始接轨,为适应监管当局新形势,应当修改或废除我国法律中落后的部分,适应新局势必须采用新方法。要改进尤其要改进金融财政方面的条例。

  (3)改进监管方式并提升监管效率

  改进监管方式,应当将强化整体和协调局部两种方式相结合,合理性监管与风险性监管做到协调统一,提高现场监管效率,以合理性检查为主,以风险性监管为辅,借助外部审计师、外部会计师、外部评级机构等的力量,对有问题的机构进行重点监管,确保问题及时得到纠正;非现场监督体系方面,将谨慎原则与弹性原则、合理性指标与风险性指标相结合,通过对资本充足率、大额单笔贷款风险、外汇风险等重要指标设定一个合理的监管比率,对金融机构实行严格监管、严格控制与降低风险等措施,使得非现场监管的早期风险监测、预警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有关金融学的论文篇2

  试谈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管理

  物流金融业务是物流企业在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为客户提供和物流相关的保险、结算、信托、租赁、资金支付以及资金信贷等金融服务。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物流企业已经无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单纯凭借传统业务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众多物流企业纷纷通过和银行以及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开展物流金融业务,以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为优势,提高企业的行业竞争能力。

  1 物流金融业务中的风险

  1.1 业务自身存在风险

  在我国,由于经济、法律条件的约束,国有商业银行不能收购物流公司,非金融机构也不能提供金融服务。作为物流行业和金融行业结合产物的物流金融业务虽然很有前景,但法律不许可,受到了市场准入限制。少数的几家大型物流公司以物流银行的形式与商业银行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合作,但该项业务涉及众多市场主体,同时担负着物流业务的风险和金融业务的风险,在分担风险方面没有形成互惠、互利、互相制约的关系。

  1.2 经营风险

  1.21 政策风险

  现阶段我国物流金融业务的有效资金来源主要为银行贷款,这种单一的外部融资方式除了会受到法律、政策的影响限制外,还会给物流金融业务增添许多不确定性危险因素。

  1.22 管理风险

  首先,由于我国的物流行业才刚刚起步,物流企业内部在管理体制、组织机构和监督机制等方面显得松散和不足,再加上工作人员经验欠缺,容易发生质物不足或落空等风险。其次,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介入物流金融业务的时间很短,在资金筹集、贷款工具设计、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上经验匮乏,容易发生操作疏漏和工作失误。

  1.23 技术风险

  当前我国物流的硬件设施比较单一落后,难以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操作。此外,物流行业的价值评估系统不完善、评估技术不先进、标准化程度低、物流器具不配套,以及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衔接等,极易造成经营风险。

  1.24 操作风险

  物流金融业务是通过对出质人的资金流和物流的全程控制来控制风险的,因此,在业务流程复杂、操作节点多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操作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质物风险。合适的质押品既可提高金融机构放贷的概率,又可降低金融机构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贷风险。二是变现风险。质物的市场价格波动会增加信贷风险。

  1.25 人才风险

  物流金融业务不仅涉及的品种、客户、质押物的种类较多,而且市场行情变化也很大,它要求物流金融业务的从业人员不仅要熟悉相关金融业务,还要熟悉质押物及其所属的行业(如钢铁、汽车)情况,对市场走势更要有准确地判断能力。但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各运作主体内员工中和素质的参差不齐和对工作岗位、性质要求理解的偏差,容易产生内外部欺诈行为,发生道德风险。

  1.26 信用风险

  第一,金融机构无法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全面地对企业的行业发展前景做出正确的判断,帮助企业谋发展。第二,中小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等方面,有可能出现对金融机构提供虚假不实信息的行为,使金融机构因为无法获得真实数据,而不能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降低资金的使用风险。

  1.27 法律风险

  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来对物流金融业务进行规范整合,《担保法》及《合同法》中关于物流金融的相关条款规定也不具体。这也导致了在物流金融业务中出现利用法律漏洞谋取利益的可能,由此影响到物流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

  2 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

  2.1 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的特征

  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存在于各个环节之中,受业务的结构整体以及外部环境多重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因此,物流金融业务风险不仅与企业密切相关,而且也会受到行业以及供应链等一些条件的影响。在物流金融业务的实际运作过程中,业务风险的大小会因为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化,所以要将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深入到每个环节中,努力做好业务风险防范工作。

  2.2 建立健全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系统

  2.21 建立跨行业的信息平台

  跨行业的信息平台具体包括信息的共享沟通和管理机制、专门处理相关业务以及物流金融的信息系统,此外还应该涉及物流监控、结算支持、评估控制、业务营销、风险识别以及调度优化等功能。建立信息系统要求物流企业提高内部的信息化水平,同物流金融业务所涉及的各个企业与协会间建立起能实现共享的综合信息系统,这样有利于物流金融对信息的快速提供以及监管物流的全过程,从而提高业务运行过程中的效率和信息化,有利于实现对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的统一集中管理。

  2.22 建立支持风险管理和业务运营的组织平台

  对于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而言建立支持风险管理和业务运营的组织平台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物流金融业务的组织创新中,银行应该主动选择一些具有较大的实力和规模、广泛的客户网络关系以及业务管理比较规范的物流企业开展合作,并逐步建立物流金融平台,通过和业务相关行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提高核心能力,实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此外,银行还可以通过和一些大型物流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并在分行层面和地方物流企业以及合作物流企业的分支机构进行业务合作,以提高物品处置、物品评估以及业务监控等方面的管理水平。还可以通过和担保机构以及保险公司等机构进行创新和合作,实现对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不断地完善物流金融服务。物流企业和银行应该通过合作共同开发一套完善的物流金融业务风险控制以及贷款分析系统,用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3 结 论

  综上所述,物流金融业务作为物流行业一种新型的具有多赢特性的物流服务品种,一方面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蕴含着诸多风险(包括物流金融业务自身及业务发展过程中的经营风险等)。对这些风险可采取降低风险、风险消除、风险保留、风险转移等措施予以消除。

猜你喜欢:

    3137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