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金融证券论文>金融研究>

金融产品论文

秋梅分享

  金融产品就是金融市场的买卖对象,供求双方通过市场竞争原则形成金融产品价格,如利率或收益率,最终完成交易,达到融通资金的目的。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金融产品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金融产品论文篇1

  浅议金融产品市场营销

  摘要:本文就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市场营销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我国金融产品市场营销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金融产品;营销策略;商业银行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金融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银行必须牢牢掌握 发展的主动权,积极推行市场营销策略,占据竞争的制高点。当前,我国金融企业迫切需要树立市场营销观念,需要以市场营销理论指导其经营活动。

  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市场营销的现状

  当前,在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市场营销 管理中还存有许多问题。

  (一)商业银行缺乏产品创新和市场营销的宏观条件。

  从宏观层面来看,目前我国金融业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分业经营,国家对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管理。《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只能从事银行业务,这种局面极大地限制了商业银行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活动,从而让一些有能力进行金融创新、有意识开展金融市场营销的银行在采取任何创新行为之前必须反复考虑可能引发的法律纠纷和政府干预,从而延迟了其市场营销的进程。

  (二)商业银行的营销管理机制不健全。

  缺乏规范的 组织和系统的规划,银行整体营销意识不强。尽管某些银行机构已经进行了一些营销创新,但总体而言,由于缺乏对西方先进的市场营销理论的研究和运用,多数银行机构都还没有设置专门的营销管理机构和配置专职从事金融市场营销管理的人员,其市场营销活动还只是一种分散、间断的行为,缺乏系统性。

  (三)商业银行营销观念不强。

  商业银行营销观点还停留在低层次的水平上,还没有形成以顾客为导向来转变经营观念。在这种 环境中,金融产品市场营销往往只是意味着广告和公共关系。这种状态显然不能适应整个银行业经营环境的改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已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同时,银行业内普遍出现利润幅度降低、银行全国性和国际性扩张、银行业内外竞争日益加强、新的银行技术不断诞生和 应用等新现象。在这种环境下,银行纷纷采取各种竞争方法来寻求新的顾客市场。这种变化要求商业银行改变传统的以广告和公关为主要内容的营销理念,转而形成以适应买方市场特征为核心的营销理念。

  (四)金融市场营销的内部 统计不够成熟。

  我国商业银行还没能真正成为现代意义的金融企业,从而影响了银行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来开展市场营销。现代金融企业是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企业,它是我国金融改革的方向。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在整个金融业中行政的阴影还挥之不去。作为金融企业之一的商业银行也不例外,还缺乏在买方市场已经形成的市场形势下,采取主动性的竞争来获得市场竞争主动权的动机和行为。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其国有全资的股权结构使得它们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远远落后于其它类型的商业银行。现实告诉我们,商业银行要想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竞争促使其金融产品随买方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地完善和创新。

  (五)商业银行的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特色。

  尽管一些金融机构,包括一些商业银行已采取了某些新措施,开发了一些新产品,但就整体而言,其产品的技术含量普遍较低,缺乏特色定位。近年来,不少金融机构在资产与负债业务方面开办了一些新的业务,使产品形式和内容日益丰富。然而由于产品缺乏特色,内容雷同,无法形成有力的竞争优势。另外,由于新产品技术含量低,人工操作的环节过多,因此使得产品创新成本高,反而降低了利润率。

  (六)营销策略的制定不够规范。

  一个完整的市场营销战略 计划包括:战略目标、资源分配、营销计划、战略执行进度计划、费用预算和控制方法等。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时往往考虑不够全面,或是战略目标的不明确、或是缺乏进度的安排,要不然就是在开发完新产品后才发现其费用成本远远超出了预算。这种状况使得商业银行无法顺利展开其市场营销活动。

  二、改善我国金融市场营销的建议与对策

  面对这样的局面,为了适应加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以保证商业银行整体盈利能力和竞争力的提高,从而保证我国宏观金融体系的稳定。

  (一)创造良好的宏观金融环境。

  必须从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出发,提高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建立适应现代 经济环境的金融法律和金融政策,从而为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及其相关的市场营销活动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系统。

  (二)加强金融市场营销理论研究。

  针对当前经营观念落后、营销意识不强的状况,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必须对市场竞争有清醒的认识,加强对市场营销理论的研究,不断提高、强化市场营销意识,在银行内部树立充分满足客户需求和建立全员、全部门、全过程的市场营销理念。由于金融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无形性和易模仿性,因此,商业银行所提供的各种金融产品的差别就在于其服务质量和顾客对该服务的满意度上。这表明,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就成为各家银行竞争的关键。为此,商业银行在推行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市场营销理念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其内部各部门以及每一位员工的积极参与性,从而在开发、设计和推广其金融产品的整个过程中全面贯彻其营销观。这样,商业银行才能在内部紧密协作的基础上满足市场需要,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

  (三)积极开发新型的金融产品。

  在做好已有的存、贷款业务基础上,应顺应顾客消费多样化发展的方向,不断开辟新的金融工具,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在经济系统中,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需求动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系统中的不确定因素也大量增加。因此,如何降低风险并提高资产的流动性成为广大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面对经济系统中新的投资机会,银行客户对新的信贷手段和权益生成的需求也与日剧增。面对这种新的发展形势,商业银行有必要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充分利用各种现有的金融工具来进行创新。比如商业银行可以与其它金融机构合作,加强银保、银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推出新型产品和服务,从而提升竞争实力。同时,在开发新型金融产品的过程中,还应做到高起点,高技术,大力发展 网络银行、电话银行等新型产品,以适应现代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发展要求。

  (四)制定出市场营销的短期与长期战略。

  首先,从短期来看,应根据已有产品的特点制定正确的营销战略。对金融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比如在金融产品的导入期采取高价格高促销的经营策略,在产品的成熟期则采取开拓新市场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策略等。其次,从长期来看,在营销战略的制定上,必须做到超前性。所谓超前性是指商业银行在满足客户现有需求的基础上,应从对经济系统和市场的动态分析中发现即将出现的需求意愿,并以最新的技术和理论将这一需求的发展趋势转变为新型金融产品,为客户作出解释,从而引导客户从该种产品的潜在需求者成为现实的需求者。由于金融产品自身的特点,因此,超前性必须始终贯穿于长期战略的制定过程中。

  (五)要在原有经营范围之外,大力发展表外业务。

  由于金融机构之间竞争日趋激烈,政府对金融机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商业银行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上获得的利润正呈日益减少的趋势,这就要求商业银行不断开辟新的利润来源,发展表外业务。表外业务的开展是银行经营多样化的表现,它一方面能改善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质量;另一方面还能分散银行的经营风险。

  (六)大力培养金融市场营销人才。

  要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培养银行自己的客户经理,以提高促销效率。现代营销管理的中心已从过去的对物的管理转变为对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银行客户经理的作用正日益凸现。客户经理作为具有知识综合性、边缘性和多样特征的管理人员,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向不同的顾客群传递理念性和情感性的产品,以适应当代以顾客为核心的市场竞争。在此过程中,客户经理所要做的一个重要 工作就是进行市场细分。市场细分可以使银行服务满足不同顾客的需要。市场细分的层次越多,银行对客户的了解就越准确。

  银行就可以按照被细分的市场业务规模来确定其下一步经营策略;另外,市场细分工作有利于帮助发现新的待开发市场,做好市场定位。通过市场细分,可以发现,在目前新的经济环境下,银行卡业务、消费信贷业务、个人理财业务以及网络银行业务等都是一些新兴的市场业务。因此,客户经理所要做的就是紧紧围绕新兴市场的发展方向来开展其与客户的交流。由此可见,当前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工作已对客户经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银行必须实施人才战略,为自己的发展提供后备军,从而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优势并取得成功。

  三、结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企业的商业银行必须改变以往只强调 社会效益,不考虑自身效益的原则,转而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以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并在此前提下服务于社会。因此,同其他类型的企业一样,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必须重视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作为金融机构之一的商业银行的营销活动是一种确定并刺激对银行产品的需求过程。因此,银行市场营销观念的核心应该是以银行金融产品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开发、设计、经营其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并最终实现银行的利益。

  参考文献:

  [1]亚瑟·梅丹.金融服务营销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应斌.西方金融营销思想的演变及新发展.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6(1).

  金融产品论文篇2

  浅谈金融产品广告

  摘要:“有形”的商品,诸如食品、电器、汽车等等,它们的广告多是通过对产品“形之特点”的精炼描述,或在此基础上再延伸、传达一些“无形”的价值和精神,以打动消费者。而金融产品,作为一种“无形”的商品,一份契约、一种服务,它相对更加抽象、复杂且更难以在第一时间打动你,――而消费者又总是那么的直观,他们需要一种简单、直接的情感打动。那么,在金融产品广告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关键词:金融产品广告;文化艺术运用;消费者体验

  一、商品广告的不同体验

  在炎炎夏日,当我们口渴的时候,可能会很想来一瓶冰凉的可口可乐,因为我们总能想起电视里的画面――从冰柜里拿出浑身挂满小水珠的可乐,以及开启瓶盖清脆悦耳的声音。

  当有人问到你,最想拥有一辆什么样的私家车?你可能会脱口而出它的名字,奔驰、宝马或者是奥迪。因为你不止一次的从它们的广告中感受到澎湃的动力,动人的外形,精致的配置。

  同样,你对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手机,索尼公司的液晶电视,万宝路牌的香烟,――在看过它们的广告后,可能都会有直观而深刻的印象。因为这些实体产品,小到一个图钉,大到一栋别墅,在针对它们的宣传中,商家总会努力体现它的使用特点,尽管其中有很多是借助了较为微妙的创意想法进行表达,也似乎总是能够带给你诸如外形、声音、气味等等的切身感受。而因为它们的直观和可被快速联想的特点,让这些产品的广告似乎也很容易找到应该的表达点,――围绕产品的功能和使用感受。

  但如果让你说出一个金融产品的广告,――相信你或多或少的接触过,可能就不会像上面那么容易了。你是否还记得其中关于产品本身的描述?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你是否理解了这个他们试图描述的东西?很多消费者在观看过一些金融产品的商业广告后表示:他们得到的是碎片式的信息,能够进入记忆的只有一两个名称和特别的词汇而已。

  这并不能算得上有一个好的效果――我们通常认为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程度应该是:到达、认知、心理变化、行动。一个优秀的广告(内容)不仅能让消费者记住,更能引起共鸣,产生认同,甚至还能激发购买欲望,产生品牌情感。

  当然,我们相信,很多行业的产品广告即使只需做到“到达”,也足够产生令广告主满意的效果,设想:当你饥肠辘辘的时候,也许只要有一幅印有撒满馅料的披萨饼的海报,就足够有力量让你走进悬挂它的这家餐厅,――而不需要在海报上使用更多华丽的辞藻来形容为何你需要一个披萨饼来填饱自己的肚子,也大可不必宣扬餐厅如何历史悠久、文化多样或者它的老板是一个环保主义者云云。

  二、关于金融产品广告的思考

  让我们再来做个设想:一家银行希望向大众市场推出一款理财产品,一款中低风险的债券型理财产品,――也许有些人知道银行的理财产品其实是一纸合同,如果他们希望把那繁冗而长达十几页A4纸的产品特征说明和契约要求展现在广告上,那是不可能的。所以通常会选择把这个理财产品的优势、特点,类似于超高的收益率、简单的购买手续等,提取出来,作为广告的主要内容。――但是这些冰冷的数据和办理规则,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方式借以表达,而仅仅是罗列的话,即使很简练,似乎也难以引起消费者的兴趣,更不可能让并不具备很强专业金融知识和敏感度的多数人产生深刻感受和理解。哪怕这个产品有一个不错的投资收益目标(一般是一个百分比的数据)用来宣传,――这对于消费者来说也并非足够直观,――他需要自己努力的去设想整个逻辑:这个百分数底能为我的日常生活具体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这当然会比想象使用一台iphone手机的感觉要难很多)?我为什么要选择它,它的品质是什么?――我甚至都记不住这个产品的名字,因为它一点也不好记。

  说到底,人还是一种“感官的动物”。一方面,大多数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来自于他们希望解决日常生活里最具体的一些事情,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常见而直观的。另一方面,引起消费者产生消费兴趣、做出消费选择的,往往又是一些简单、基本的感性因素。

  “有形”的商品,诸如前面提到的食品、电器、汽车等等,它们的广告多是通过对“形之特点”的精炼描述,间或在此基础上再延伸、传达一些“无形”的价值和精神,以打动消费者。――而对于金融产品,作为一种“无形”的商品,一份契约、一种服务,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它相对而言更加抽象、复杂且更难以在第一时间打动你。――即使像汇丰银行(HSBC)这样成功的金融品牌,我们也很难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从他们的产品广告中得到的信息,因为金融服务很难直观展现,或者说产品本身的特性令消费者难以形象化的想象和感受。而消费者又总是需要一种简单、直接的情感打动。因此,金融产品广告的策划者可能更需要注重作品中的文化情感和艺术运用。

  不论是投资理财还是养老保险,从信用卡到消费贷款,在广告中,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提取金融产品“无形”中的核心元素,找到恰当的“有形概念”在广告中去比拟说明。以及运用感性的元素来柔化它与消费者的接触点,并尝试建立两者之间的情感纽带。――第一波士顿银行有句广告语:我们能和最难相处的人打交道。一句话让人感受到它提供金融服务的能力和决心。所以,有时候一个生动的比喻、一段熟悉的旋律,可能会是解决“冰冷的数据”、“抽象的概念”、“复杂的过程”的好方法,能让金融产品更贴近生活,更易读懂。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广告是一种有限的资源投入,就金融产品的复杂性而言,企业总会觉得广告版面太小或者是播出时间太短,而消费者的注意力也是有限的,他们不喜欢长篇累牍的东西,在商业广告充斥生活的大环境下,人们不会给你太多时间和机会。而文化艺术元素的浓缩性和延伸力,则有效的弥补了这一点。一个好的文化概念,很可能产生一个打开性的效果。即使广告转瞬而过,它也会继续产生影响,哪怕是一句话一个画面,很可能会在日后被消费者进行意识加强和反复的镶嵌式的联想,这对于金融产品来说,更显重要。   所以,我们可能要做的就是:找到金融产品自身的核心价值,精炼的运用文化艺术载体,在消费者那里建立直观的理解,感性的体验。――当然,这很难。但我们也许可以从成功的金融产品广告案例中,有所发现。

  三、案例:从万事达卡的广告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万事达卡是全球领先的信用卡国际组织,在推广印有MasterCard字样的信用卡时,曾经推出一个系列的电视广告,其中有一篇:伴随着愉快的音乐,父子二人来到一个棒球场准备观看一场棒球比赛,当男孩把球票递给检票员的时候,屏幕上出现文字并响起画外音:“球票两张:28美元”。接下来,父子二人拿着购买好的小吃走进看台,画外音和字幕继续:“两个热狗、两盒爆米花、两杯汽水:18美元。”父子二人朝座位走去,儿子手里摆弄着一个新的棒球――“明星签名的棒球:45美元。”最后,两个人在座位上坐好,比赛开始,父亲为儿子讲解比赛、分享自己的看法,父子二人轻松愉快的交流着,画外音和字幕则展现:“与11岁儿子真正的交流:无价。”

  整个广告拍摄得温馨而富有感染力,简洁的画面让你感觉它就发生在自己身边,而贯穿在不到30秒的广告影片中的核心信息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所有这些日常购买的东西――门票、食物、球星签名的棒球等,都与父子情深这一令人难忘的传统情感有一定的关系。最后,广告语把这些信息都组合在一起:“有些东西是钱买不到的,――其他钱能买到的东西交给万事达来办吧。”(Therearesomethingsmoneycan’tbuy,foreverythingelsethere’sMasterCard)。在万事达卡中国地区的广告中,广告语被翻译成更为精炼的一句话:“万事皆可达,唯有情无价。”

  对万事达卡而言,这个广告的创意为其产品与消费者的沟通提供了良好的接触点。正如“棒球篇”广告中意图传达的那样:万事达卡产品的意义在于帮助你发现生活中“真正重要东西”,而这正是基于它能够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消费举动提供便捷、可靠的支付之上的。

  万事达卡从推出这则广告开始,其“无价”系列广告就一直延续着相似的创意思路:每支广告片都以一张标明价格的购物单或消费收据开始,然后跟着是某样抽象的、不能够用钱买到的东西。这个核心定位是针对美国公众对越来越物质化的社会逐渐开始反思而提出的,广告因此特别强调那些用钱买不到的东西。正是这些无形的东西让生活变得真正美好,――比如家庭关系:如陪伴爱人散步、为孩子读故事书等,这些才是人生中弥足珍贵、千金难买的东西。

  所以,“无价”系列广告里面从未出现奢侈的消费或者使用者可以获得高额透支等一些金融产品本身的细则特征,虽然信用卡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使用功能,但万事达卡并不是让消费者用来购买不必要的东西,而是希望消费者在信用卡的选择和使用上领会到更大的意义:那就是有信誉的信贷者不单是追求物质的生活,他们更想追求人性化的生活。

  “无价”系列广告基于万事达卡的核心功能定位,继而延伸出一种文化概念,它与大众逐渐成熟的消费意识和价值观是契合的,而它借以展现文化概念的一些小故事都源自于日常生活,并在声光影的艺术处理中营造了朴实和亲切的感受,――因此不仅很容易读懂,也能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一句“万事皆可达,唯有情无价。”确实拨动了人们的心弦。让一个原本不那么“生动”的金融产品,与消费者有了情感的联系。在系列广告播出后,万事达卡的发卡量也大幅超越市场增长,成为很多申请信用卡消费者的首选。

    2864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