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金融毕业论文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金融创新也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先导力量,具有强大的作用力、渗透力和推动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融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金融毕业论文范文一:金融股票情绪黏性研究
摘要:作为一种朝阳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正引领着当前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发展,这意味着相关概念股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投资潜力攀升。本文以互联网金融板块股票为研究对象,探究股票价格与不同时间区间综合情绪指数的相关性,得出互联网金融股票投资行为中存在着投资者的“情绪黏性”,但持续时间较短的结论。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行为金融;情绪黏性;相关系数
一、引言
投资者情绪,主要反映了投资者在投资行为中的主观意愿,对股市人气的预测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少数理性投资者相比,大多数投资者往往更加倾向于习惯性操作、过度自信以及从众行为,其根据客观事实转变主观态度进而改变投资策略的过程通常具有滞后性。换言之,在投资股票过程中,投资者的情绪具有“黏性”成分。这种“情绪黏性”将使机构投资者和投资个人蒙受损失。随着互联网行业对金融业的渗透,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其相应的股票市场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投资热点。因此,利用现有的数据构建特属“互联网金融”板块的情绪指数,探究投资者“黏性”情绪对股票价格变动的作用,从而预测和指导相应股票市场的变化,具有可观的研究价值。目前,对于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关于投资者情绪的定义,二是关于投资者情绪和股票价格的关系研究。Brown和Cliff(2004)把投资者情绪定义为投资者参与市场时对待市场乐观或者悲观的态度;Baker和Stein(2004)认为它是投资者的投资倾向和对资产的错误估值;Baker和Wurgler(2006)则把投资者情绪定义为一种会引起投资性需求的投机行为趋势。在关于投资者情绪和股票价格的关系研究中,Brown(2005)认为情绪可以用来预测股票的价格以及市场的走势;Schmeling(2009)把投资者情绪归类为一种会影响资产定价的系统因素。
二、构建投资者情绪指数
通常,投资者情绪指标可以分为三类:直接指标、间接指标和情绪代理变量。直接指标是指可以直接获取的指标,例如通过调查问卷来获取投资者对市场的态度;间接指标则是指无法通过直接方式来获得投资者态度的指标,往往需要通过对反映投资者心理变化的变量(如市净率、市盈率、换手率等)进行综合处理来获取;情绪代理变量则指投资者所处的天气、气压、云层覆盖率等自然环境因素。由于直接指标的获取方式过于随机和片面,而情绪代理变量主观不可控,本研究将采用间接指标来构造情绪指数。本研究选用的间接指标有:换手率、市盈率、市净率、成交量、涨跌幅。这些指标可以间接反映出投资者对市场的热忱度,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这5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获得一个综合指数,相对全面地反映投资者的实际情绪。 本研究选取了互联网金融板块中总股本排名前十的股票(依次为:苏宁云商、中天城投、内蒙君正、大智慧、精达股份、乐视网、东方财富、冠城大通、大连控股、世联行)作为样本,其间接指标的数据来源为Wind资讯金融终端,样本时间区间为2014年1月到2015年9月,且均用周数据作为考察对象。首先,对全部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再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十只股票各自对应的综合情绪指数。
三、不同时间区间的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价格的相关程度
在进行量化分析之前,我们先对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直观的了解。其中,投资者情绪由上一部分得出的综合情绪指数表示,股票价格由每周收盘价(元)表示。观察发现,股票价格通常随着过去或者现在某一期情绪指数的变化进行波动。首先,我们通过不同时期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价格的相关系数(如表1),并通过相关系数随时间变化的折线图(如图1)来反映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密切程度以及其在不同时间区间的变化情况。SENTI、SENTI(-1)、SENTI(-2)、SENTI(-3)和SENTI(-4)分别表示当周、前1周、前2周、前3周以及前4周的综合情绪指数。从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股票的当周、前1周、前2周情绪指数与收盘价强烈相关并且显著,只有少数股票的强烈显著相关性可以持续到前3周,可以初步推断,投资者“情绪黏性”的持续时间在3个星期左右。如图1所示,除“内蒙君正”以外,其他股票与情绪指数的相关系数都随时间向后推移而总体呈现下降或者缓慢下降的趋势。“世联行”的相关系数“最高点”出现在前1周,“内蒙君正”在前3周,其余八只股票的相关系数“最高点”均出现在当周。由此可以得出,在“互联网金融”板块上,投资者“情绪黏性”的持续长度在3个星期左右,但明显的“情绪黏性”作用时间通常小于7天。由文献可知,我国A股市场的“情绪黏性”一般持续在1个月左右,然而,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板块的“情绪黏性”之所以持续时间短,主要由以下几点原因造成。首先,据统计数据显示,互联网金融的投资者大部分是80、90后的年轻群体,占比76%。作为互联网的常客,他们时刻掌握最新资讯,可以更好得获得有助于改变投资策略的信息;其次,在学历方面,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占总互联网金融投资人的69%,他们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群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不易受心理因素的长期干扰,更倾向于科学的投资策略。因此,由于互联网金融投资的“群体年轻化”和“投资理性化”,“情绪黏性”的持续时间通常较短。
四、结论
本文将互联网金融板块股票投资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了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板块中总股本排名前十位的股票作为研究样本,同时选择了换手率、市盈率、市净率、成交量、涨跌幅构造综合情绪指数,进行了不同时间区间情绪指数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分析。最终得出:互联网金融板块上存在着投资者的“情绪黏性”,总体持续时间为3个星期左右,明显的作用时间小于7天。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但证明了“情绪黏性”在互联网金融股票投资中的存在性,也为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提供了有效的投资建议。
参考文献:
[1]胡国生.基于行为金融的互联网金融分析[J].金融创新,2015,(1)
[2]张明哲.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特征研究[J].金融经济,2013,(6)
金融毕业论文范文二:美欧存款保险制度及中国深化金融改革
提要:2016年初,欧盟开始生效的新金融法规意在掠夺民众银行存款,可能像大萧条一样带来货币供给崩溃和国民经济瓦解的灾难。中国深化金融改革应具有战略眼光并且应发挥社会主义优势,借鉴罗斯福时代和西方社会改良时期的成功经验,采取有效措施创造出具有更高效率、更加安全的银行存款保险模式。中国应坚持国有银行全额存款保险制度的意义不局限于存款本身,银行危机爆发时唯有实行全额存款保险才能杜绝挤兑存款恐慌。中国应考虑实行保护价格防止基础工业困难扩散威胁到整个经济,防止宏观系统性风险超出银行承受能力威胁民众存款安全。
关键词:银行存款存款保险金融改革金融衍生品
一、2016年初欧盟新金融法规及其对中国影响
2016年初,欧盟制定的挽救濒临破产银行的内部资金救市法规(BAIL-IN)开始生效,不同于2008年危机中政府动用外部的巨额纳税人资金挽救失败银行(BAIL-OUT),今后将罚没民众存款、养老金等内部资金来挽救失败银行。该新金融法规是依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英国中央银行联合发布的文件制定的,明确提出了罚没民众存款来挽救银行的一种新办法,这种挽救从事金融投机失败的大银行的办法,同利用政府税金或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救市有区别,前者因利用银行内部的资金而被称为“内部资金救市”(BAIL-IN),后者因利用银行外部的资金而被称为“外部资金救市”(BAIL-OUT)。①美英权威金融机构公开联合发布的这份文件,明确提出将发生危机的银行的存款转变为股本,用于防止因经营不当发生财务困境的银行破产倒闭。①美国著名银行专家布朗称这是比较伊斯兰国更为可怕的金融恐怖主义。2013年3月,塞浦路斯曾经见证过这种救市的灾难性效果,众多私营企业因银行存款遭到冻结被迫停业倒闭,民众养老金、银行存款遭到无情罚没后难以维持生计,实体经济濒临崩溃、解体边缘而社会失业飙升,民众存款转变为股本后将普遍蒙受70%-90%左右的损失。国际金融机构高级官员公开称将以塞浦路斯模式推动全球金融改革。②近年来欧盟筹划成立了设在瑞士巴塞尔的金融稳定委员会,这一机构负责与各国的金融当局进行了多边磋商,制定了罚没各国民众存款用于挽救陷入危机的银行的法规、程序,美国、欧盟、英国等都已经制定了非常相似的相关法规。2016年欧盟新法规生效意味着塞浦路斯的灾难将逐步推广。③美欧的新法规、文件规定金融衍生品在法律上享有超级清偿优先权,超过银行存款、债券、养老金等任何其他债权,这意味着倘若银行因金融衍生品投机失误发生财务危机,天文数字的金融衍生品将独占银行的全部担保资产,其他债权合同无论是否拥有担保条款或保险条款,都必须在履行金融衍生品合同之后才能获得清偿,实际上根本无法获清偿而必须承担全部亏损。民众存款属于没有担保条款的债权,尽管联邦保险公司向每个银行账户提供25万美元保险,但是,美国联邦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来自存款保险缴费,全部数百亿美元的保险缴费根本无法抵御系统性风险,特别是天文数字金融衍生品投机失败造成的巨额亏损。④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英国中央银行联合发布的文件声称,“促使全球具有系统重要性的私营金融机构恢复正常经营的一种有效办法,就是将向银行提供未担保资金的信贷人(包括存款、债券、养老基金等债权持有人),转变为银行的股东,这样将足够数量的债权转变为股权,从而为经营失败的银行提供足够的资本恢复正常经营。在美国和英国,经营失败的私人银行可以重组为新的金融机构,从债权转变而来的股权可为新机构提供补充资本,这样债权人提供的内部资金就被用来挽救重组的银行,存款、债券、养老基金等债权持有人,将会作为重组的银行的新股东来承担相应的经营风险”⑤。该文件的所谓承担风险就是向民众存款转嫁危机损失,意味着民众存款转变为银行股本后普遍蒙受70%-90%左右的损失。从事金融衍生品投机只需支付金额很低的保证金,少量投机资金凭借高杠杆率就能进行数十倍的交易,发生财务危机时却享有超级优先权可获得全额担保资产赔偿,相比之下存款人必须支付给银行100%的资金,清偿顺序时却排在高投机杠杆的金融衍生品之后,存款人并未参与经营并分享银行投机获得的利润,却被要求对银行投机失败负责并承担风险,存款人承担风险与获得收益、赔偿的权利完全不对称,暴露出偏袒美欧金融垄断财团利益并公然掠夺民众存款的本质。值得警惕的是,美欧国家正积极向世界各国推荐类似的金融法规,将这种隐含着巨大系统性风险的政策推荐给中国,作为金融自由化改革方案的最新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中国人对此最新进展尚不熟悉并缺乏警惕,因此,特别值得深入研究以洞察其种种说辞背后的玄机,确保中国的金融安全与广大民众利益不受侵犯。正如在谈到“十三五规划”时表示:“近来频繁显露的局部风险特别是近期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再次提醒我们必须通过改革保障金融安全,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加快建立符合现代金融特点、统筹协调监管、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①2013年,在新成立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概念。2015年《国家安全法》进一步明确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金融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根据对外对内各种利益之间的关联性,可以将国家利益归纳划分为核心价值、军事国防、政治社会、经济金融、科学技术、生态资源六个方面,从而构成了国家安全的“六大支柱”,即核心价值安全、军事国防安全、政治社会安全、经济金融安全、科学技术安全、生态资源安全。值得指出,民众存款安全是经济金融安全中最敏感的部分,倘若其受到威胁就会直接引发系统性风险,像大萧条时代那样引发挤兑存款恐慌和社会动荡,进而威胁到政治社会安全甚至引发颜色革命。
二、中国应借鉴罗斯福时代的成功经验
中国深化金融改革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应借鉴罗斯福时代和西方二战后社会改良时期的经验,因为其成功避免了发生大的金融危机和银行危机,有长达数十年没有发生挤兑恐慌、银行破产事件。但是,中国绝不能效仿当前美欧的金融自由化模式,因为其导致了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和银行危机,促使罗斯福总统的成功存款保险制度正蜕变为存款掠夺制度。当前美国的金融模式以及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同罗斯福时代和西方社会改良时期相比,在根本方向和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截然相反变化。在罗斯福时代具有系统重要性的是民众银行存款安全,金融衍生品被认为具有系统破坏性而遭到禁止,与之相反,近年来美国政府种种做法和权威法规、文件显示,当前美国金融模式认为金融衍生品具有系统重要性,替代民众存款成为了必须不惜代价维护的底线,甚至不惜动用远远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巨大财力,政府巨资救市和美联储反复开动印钞机,民众存款则变成了为挽救私人银行可以牺牲的代价,以弥补华尔街天文数字的金融衍生品泡沫投机坏债。当前美欧金融模式中金融衍生品享有超级待遇,因为,金融衍生品涉及到享有统治特权的金融资本利益。罗斯福时代大萧条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的信心,必须惩办罪魁祸首并维护民众利益才能恢复信心,因此必须不惜代价维护民众存款并禁止金融衍生品。罗斯福时代将限制金融资本贪婪和维护民众利益作为改革方向,认为加强政府的干预、金融监管才能促使市场经济更好发挥作用,必须禁止银行动用民众存款从事股票等各种金融投机,必须大力扶植实体经济并遏制虚拟金融泡沫经济,以缓解大规模失业、促进经济复苏并应对战争威胁。当前美国金融模式将放纵资本贪婪追逐最大利润视为改革方向,认为取消政府干预、金融监管才能促使市场经济更好发挥作用,应该鼓励银行动用民众存款提供股票融资等各种金融投机,必须遏制实体经济并扶植虚拟金融泡沫经济,人为促使世界经济解体以实现维护美国霸权的战略目标,触动存款安全底线恰恰是加速经济解体的有力杠杆。罗斯福总统建立的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关键内容,并不局限于建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并救助濒临破产银行,向交纳保险金的银行提供每个账户一定数量的保险。银行存款保险金制度能够抵御分散的微观风险,却难以抵御宏观的系统性经济风险。罗斯福总统的银行存款保险制度成功的关键,还在于制定了一系列抵御宏观系统性风险的政策法规,确保民众存款不受金融资本贪婪投机的威胁,否则无论多少存款保险金也无法弥补投机亏空,具体法规包括限制金融投机的《格拉斯—斯底格尔法》,禁止吸收民众存款的商业银行参与各种金融投机,从事股市等各种投机的投资银行不得吸收民众存款,金融衍生品因具有高度风险而遭到禁止,这样就确保了宏观的系统性风险大大减少,银行从事实体经济的存贷款业务风险远远小于投机,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具有能力补偿微观的经营性风险。罗斯福总统还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以减少经济危机给银行、企业带来的宏观的系统性风险,防止存款保险金难以弥补经济危机中大面积亏损,最重要是确认银行存款具有必须维护的系统重要性,必要时可运用国家信用开动印钞机确保民众存款安全。当年罗斯福面对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银行破产危机,有超过六百多家美国银行在两个月中破产倒闭。但是,罗斯福通过银行休假、整顿并惩办腐败分子、建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全额保障了民众银行存款安全并挽回了损失。由此可见,当前美欧推行给民众存款造成巨大损失的新法规根本没必要,并非是迫不得已而是有意掠夺民众财富加速世界经济解体,可能像大萧条一样带来货币供给崩溃和国民经济瓦解的灾难。2016年欧盟实行的新法规意味着全球经济动荡的风险骤然加大,可能爆发具有大萧条特点的特大混合型经济金融危机。倘若效仿美欧模式,中国将会遭受出口骤降与内需崩溃的双重打击。值得深思的是,2008年全球危机后美欧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大规模救市中,实际上早已将金融衍生避险合同当作了不惜代价挽救的对象,甚至不惜动用国家信誉、巨额纳税人资金和美联储直接开动印钞机。从2009年美国国会披露的政府部分救市计划金额,就超过两百年来历次战争经费总和包括两次世界大战,以及美联储三轮公开的和两次被迫披露的秘密救市金额,就高达二十多万亿美元远远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就可知道被挽救金融坏债来源不是一般的股市、房地产泡沫,而是远远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数十倍的金融衍生避险合同泡沫。但是,美联储直接开动印钞机实施秘密量化宽松遭遇的阻力较小,为何还要在美欧金融法规、文件中提出罚没存款挽救银行新办法?其原因可能是通过满足金融财团掠夺民众存款的贪婪,制造更大社会恐慌来加速实体经济和世界经济解体,银行的存款、放款是构成货币供给的乘数扩大过程的基础,其它措施很难像挤兑银行存款一样引发货币供给骤然崩溃。1929年美国大萧条中,胡佛总统忽视保护存款安全的惨痛经验教训之一,就是银行存款安全具有远远超过存款本身的重要意义,一旦受到威胁可能导致货币供给出现乘数扩大的崩溃,企业流动资金骤然枯竭和国民经济大动脉失血,引发民众疯狂挤兑银行和金融恐慌、社会动荡,众多家庭丧失救急钱、救命钱并面临威胁生存的灾难,导致国民经济的生产、流通、消费、投资陷入混乱。当前,美欧金融精英正悄悄准备利用已经通过的金融法规并选择适当时机,让天文数字的金融衍生品赌债成为了不惜代价挽救的对象,而众多企业、民众存款则变成了必然为之付出牺牲的代价。美欧金融财团准备将掠夺银行存款的一系列金融政策法规,作为深化金融改革的内容推荐给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因为,美国已将中国视为威胁其全球霸权的主要战略对手,迫切希望中国在下一场危机中沦为世界经济解体战略的牺牲品,绝不会向中国推荐有效促进发展和抵御危机的正确改革道路。
三、存款保险制度、金融衍生品与深化改革
中国深化金融改革应具有战略眼光并应发挥社会主义优势,借鉴罗斯福时代和西方社会改良时期的成功经验,采取下述措施创造出更高效率、更加安全的银行存款保险模式。
(一)中国深化金融改革应坚持社会主义国有银行模式的独特优势,国有银行本身就是一种能够保证全额民众存款安全的制度,它既能进行公众监督、改善经营又能制止投机风险,优越于美国为私营银行设计的部分存款保险制度。国有银行的庞大规模本身就能聚集资金抵御分散的微观风险,同时又能配合政府宏观调节控制宏观的系统性风险,还拥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国家信用和资金规模的支持,完全有能力、有义务向民众提供更优越的全额存款保险,维护社会经济稳定的需要也意味着有必要提供这样的保险。国有银行在资产规模、信誉、社会责任方面有独特优势,西方国家曾多次将国有化作为挽救破产私有银行的有效措施。20世纪末瑞典曾因房地产泡沫导致众多私营银行濒临破产,后来通过国有化运用国家信用有效防止了挤兑存款恐慌,通过整顿重组、引入公众监督并且禁止参与各种金融投机,确保了全部民众存款安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美国的银行存款保险模式主要针对私有银行,其资产规模、信誉、能力有限,易于发生破产倒闭,难以抵御微观经营性风险和宏观系统性风险。近年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英国中央银行的联合文件,也声称罚没存款旨在“促使全球具有系统重要性的私营金融机构恢复正常经营”,因此,中国根本没有必要效仿美欧罚没民众存款挽救失败私有银行的法规。
(二)中国应将以前国有银行全额保障民众存款安全的传统制度化和法律化,明确国有银行如何聚集资金抵御微观的经营性风险,如何配合政府进行宏观调节控制宏观的系统性风险,如何加强国有银行的全民属性引入社会公众参与、监督,及时制止威胁存款安全的各种金融投机活动,参与改善银行经营和督促更好履行社会责任、义务等等。国有控股大商业银行没有必要效仿美国的部分存款保险制度,这样等于鼓励放弃国有银行应该具有的抵御宏观、微观风险的能力,放弃有能力、有必要承担的维护民众存款安全和金融稳定的社会责任义务,鼓励经营人员为了获取高回报从事高风险的金融投机活动,还像美国银行那样投机失败后将损失转嫁给社会公众来承担。
(三)中国国有银行屡次克服了不良债权危机并全额保障了存款安全,中国不应该抛弃本国维护民众利益的成功经验转而效仿美国模式。中国应坚持国有银行全额存款保险制度的意义不局限于存款本身,主要目的是杜绝民众因担忧存款损失而挤兑银行的极端危险,确保货币供给不会发生乘数扩大的崩溃连锁反应,确保维护整个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安全的底线,因此,不必拘泥于保险缴费而应准备必要之时动用国家财力和货币发行作补充。2008年美国挽救花旗银行动用了一万亿美元巨资,远远超过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数百亿保险缴费,也说明不应拘泥于保险缴费平衡而应具备宏观战略眼光。银行危机爆发时唯有全额存款保险能够杜绝挤兑存款恐慌,2008年危机时欧洲国家果断将困难银行国有化并承诺无限度存款担保,有效制止了挤兑恐慌的蔓延和银行危机的扩散。
(四)中国可以考虑对民营银行、合作制银行实行部分存款保险制度,同时还应该考虑采取瑞典等国家的成功国有效办法,帮助这类困难的银行进行整顿、重组以减少民众的存款损失。中国效仿美国部分存款保险制度但却规定每个储户只保50万元,比较美国每个账户保25万美元的存款保险规定具有更大风险,银行储户很难通过将存款分散到不同的账户来减少损失,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必然会造成社会恐慌和民众挤兑存款的风潮,严重损害中产阶级利益并威胁到离退休老人的基本生存权利,还会损害社会主义制度、国家的声誉甚至诱发社会动荡、颜色革命。2014年,江苏某中小银行在经营良好情况下依然发生信用危机,该银行用成堆现金展示也无法阻止民众恐慌情绪并加入提款挤兑的行列,说明向规模较小的民营资本开放银行领域将会不可避免加大存款风险,特别应警惕频繁发生的私人老板卷款潜逃事件,在敏感的银行领域重演并引起金融恐慌连锁反应。银行体系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中枢神经系统,客观上要求政府推行银行国有化并实行无限度的存款担保,否则根本无法应对全球化时代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①
(五)中国绝不能效仿美国金融法规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规定,给予金融衍生避险合同超级优先清偿待遇和用存款弥补投机损失。中国应该意识到国有银行拥有充分的财力、能力,抵御微观的经营性风险和宏观的系统性风险,惟一无法抵御的就是引入西方金融衍生避险工具之后,可能诱发远远超过国民经济规模的天文数字投机坏债损失。中国应将禁止国有银行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列为最重要的维护民众存款安全的政策措施,将其纳入金融法规和国有银行的规避风险制度建设。
(六)中国应联合世界各国要求美国加大金融监管和改革力度,恢复1936年至1982年实行的商品交易法案,禁止金融衍生品交易并宣布其为非法的金融交易,冻结、注销金融衍生品合同并宣布其为无效合同,这样可以轻而易举化解其巨大系统性风险,根本无需推行巨资救市或量化宽松政策,也无需罚没民众存款来挽救金融衍生品赌债。正如美国前助理财政部长保罗?克里格所指出,废止、注销本来就是废纸的金融衍生品合同,将消除金融体系中数百万亿美元的高杠杆风险,相当于宣布不同赌徒彼此拖欠的非法赌债为废纸,将会维护合法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而不会带来任何副作用。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后油价、汇率剧烈变动,众多企业购买的石油、汇率衍生保险合同损失惨重,充分表明金融衍生品无法规避风险还会造成更大恶意操纵损失。中国商务部支持国有企业不履行金融衍生品合同,避免了国有企业像发展中国家众多企业一样蒙受数百亿美元损失,美国华尔街投资银行有碍于中国政府的权威力量只能默认,表明将金融衍生品合同视为无效是完全可行、正当的。
(七)当前国际能源、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暴跌,并不是市场供给与需求自然骤变引起的价格变化,而是美国出于霸权战略目的联合沙特人为操纵的结果。这种人为操纵形成的破坏性价格必然导致众多产业衰退,中国不能默认这种不合理价格干扰正常的市场运行,国内煤炭、钢铁等基础工业的亏损、裁员困难正在蔓延,通过产业关联迅速扩大到整个工业并加剧生产过剩。坐视采矿、冶炼等基础工业的困难不管,可能引发全面的经济衰退,导致众多企业经营困难和银行不良债权大幅度增长。中国应果断干预避免基础工业困难形成乘数扩大的连锁反应,诱发宏观系统性风险超出银行承受能力,威胁民众存款安全。中国应考虑采取特殊措施对国内的困难行业实行保护价格,不靠财政补贴而是要求上下游行业的大型中企业主动配合。特别是充分发挥国企承担社会责任、相互合作维护稳定的优势,大体要求70%交易量保持在正常时期价格的70%水平,保护价格仍然会低于正常时期市场价格,完全能为上游企业所承受,政府对主动配合的上游企业给予优先采购等优惠。保护价主要针对下游行业各方面素质较好的大中型企业,有利于加快淘汰下游行业的落后中小企业的过剩产能,避免市场盲目竞争反而保留逃税、污染严重的违规企业。
(八)中国应联合世界各国政府、民众要求改革国际金融秩序,应支持美国议员梅西等提出的新金融改革提案,恢复罗斯福时代的《格拉斯—斯底格尔法》,禁止吸收存款的商业银行从事金融投机活动,包括股市、楼市、期货、金融衍生品投机等等,恢复二战后加强政府金融监管的社会改良政策,实行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分业经营、监管,调查惩办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盛行的欺诈腐败现象,拆分高盛、摩根、美洲银行等“大到不能倒”的银行,还应支持美国哈金议员提出的征收金融交易税法案,限制华尔街的金融投机活动并筹集资金,用于优先保护民众、企业的存款和养老基金。
(九)中国应联合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向美欧国家发出呼吁,停止当前滥发主权债务和美元挽救金融衍生品坏债的政策,主动拆除高达六百多万亿美元规模的金融衍生品“定时炸弹”,争取不待其爆炸并造成巨大破坏就先行将其冻结、注销,处理债务危机应优先确保民众养老金、银行存款、债券的安全,以及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和持有各种美元资产的安全。中国在领导人会谈、战略磋商、购买美国国债等时候,都应要求美国采取实质性行动而不应满足于空洞承诺,并视美国的具体行动决定持有美债数量以规避风险。
(十)中国企业规避宏观经济风险不能依靠西方金融避险工具,而应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抵御外来冲击。尽管中国房地产泡沫指标比当年美国、香港更为严重,但是,美国金融垄断财团以前虽多次唱空、做空中国均遭遇失败,原因是中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独特优势,政府对资本账户、利率、汇率均实行严格的管制,国际热钱唱空、做空中国难以引发利率飙升等危机连锁反应。中国应借鉴美欧在战后推行金融管制化的社会改良政策,遏制资本投机贪婪并避免发生大的金融危机的成功经验。美国二战后迫于冷战压力曾允许各国推行社会改良,主动鼓励欧洲、日本等实行严格的资本账户、利率、汇率管制,承认担忧美国垄断财团像“贪婪野兽”一样掠夺财富激起民变,事实证明这些政府管制措施有利于形成真正的、有效的市场化,保证资源流入实体经济而不遭到投机资本的掠夺、挥霍。
(十一)中国实现商品、股票、利率、汇率的真正市场化,意味着政府始终需要采取有效的行政、经济手段,排除大垄断财团为获取投机暴利对市场运行的干扰,确保由从事外贸的众多企业不受干扰地决定市场汇率,由真正需要购房的广大民众不受干扰地决定住房价格,防止大垄断财团炒作泡沫人为操纵各种市场价格大起大落。中国金融改革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原则,吸收实体经济部门参与制定金融改革方案和货币政策,避免美欧金融资本贪婪导致虚拟化、投机化的恶果,为获取金融衍生避险工具的暴利而故意制造各种风险,脱离实体经济并陷入自我服务、自我空转的状态,这样才能规避众多国有、民营企业面临的宏观系统性风险。
电大金融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1.电大金融专业论文
2.电大金融专科论文
3.金融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