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金融证券论文>保险学>

养老保险“空账”问题及对策思考论文

若木分享

  随着我国的经济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实现老有所依的同时养老保险也逐步被人们所重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关于养老保险“空账”问题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养老保险“空账”问题论文篇1

  一、影响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若干因素分析

  根据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有关缴费问题的规定,养老金收入=月工资总额×(企业缴费率+个人缴费率),养老金支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基础养老金给付率+个人账产储存额/120。

  从计算公式里可以提取出影响养老金收支平衡的几个因素:令a为某人开始工作年龄;b为退休年龄;c为缴费率;d为基础养老金给付率;m为平均预期寿命;w为年货币工资增长率;e为a岁初年平均工资,i为年利率。设:

  函数F(x)=领取养老金总额在a岁初的现值-缴纳养老金总额在a岁初的现值其中:领取养老金总额=G(b、m、d、w)

  缴纳养老金总额=H(a、b、c、e)

  F(x)可以描绘出养老金收支矛盾的积累程度,即“债务程度”,支出越多,收入越少,则债务越重。下面我们依次对其中几个因素作定性分析。

  (1)开始工作年龄a,随着就业年龄的增大,其债务程度相应减少。

  就业年龄越大,相应缴费年限越短,养老金总收入下降,但同时个人账户储存额降低,养老金支出标准相应下调。在我国,由于个人账户实际是空账,缴费年限越长,被挪用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越大,缴费年限缩短带来的养老金支出下降程度将大于收入下降程度,从而起到正面作用。因此,推迟职工开始工作年龄不但有利于减轻债务,而且可以缓减失业压力,方法是延长年轻人的教育年限,限定正式职工的最低年龄,不准招录童工等,但这种政策依赖于教育经费的巨大投入,将加重财政负担。

  (2)开始退休年龄b,在平均预期寿命不变的情况下,退休年龄越大,领取养老金的年限越短。

  因而适当提高退休年龄也是缓减养老金收支矛盾的重要方法,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用了这一方法,国际社会把65岁以上人口称为老年人口,但退休年龄是个变量,其范围在60-70岁之间,据国际劳工局统计,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到65岁,养老金负担能够下降近50%,西方发达国家正在有计划地推迟养老金领取年龄,并逐步统一男女退休年龄,21世纪中期退休年龄会逼近70岁,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居民平均预期寿命又在逐步提高,目前我国退休年龄平均在60岁以下,还有提高的空间,适当推迟退休,将有利于控制人口赡养率,缓解养老保险金收支矛盾,但这样同时会导致失业率的上升,加剧社会矛盾。

  (3)缴费率c和基础养老金给付率d,这两个因素最直接地影响收支金额。

  即缴费率越高,则收入越多,债务程度越轻;给付率越高,支出越多,债务同时增加。目前,为了保护企业的竞争力,我国规定企业缴费的比例一般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所以能够调高的只有个人缴费率。而我国设定的基础养老金支出包括社会性养老金和缴费性养老金,合计给付率在30%以上,与国际通行的25%的标准相比,也有下调空间。

  (4)利率i,在统账结合的模式下,利率对养老保险基金平衡的影响实际是双方面的。

  就我国目前的状况而言,基础养老金利率越高,则养老保险金储存额增值越快,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收入增加,债务程度减轻。而另一方面,利率越高,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也越高,账面增值越快,个人账户储存额越大,于是职工退休后养老金发放标准越高,个人账户养老金发放支出额越大,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支出增加,债务程度上升。因而从综合收支两方面看,利率变动如何影响养老金收支平衡,要取决于利率对养老保险基金积累额的实际增值和全部个人账户储存额的账面增值的比较。在我国,由于个人账户大多是空账,并没有实际可用于支出的资产,所以养老金支出更多依赖于现期职工缴费和养老保险基金储存额,而养老金积累额增值的绝对额远远赶不上个人账户储存额账面增值的绝对数额,利率越高,差距越大,所以在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下,利率的升高将加重债务负担。

  二、解决“空账”问题的长期思路

  1.提高退休年龄和推迟就业年龄相结合的方法。

  根据前面的分析,提高退休年龄有助于减少支出,但同时会造成就业岗位不足,引发失业率上升,如果同时采取推迟就业年龄的办法,二者就能取长补短。因为提高职工就业的最低年龄,实际上无形中减少了待业人数,不过这部分年轻人不能闲散在社会上成为游民,应该进行正规教育或者职业培训,这样不但可以解决社会保障若干问题,对促进国民素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相应地,政府就应该为此加大教育投资,建立更多的教育机构。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人数众多,国家财力也比较紧张,所以实施这种延长教育时间的办法,在短期内困难较大,不过从长远来看,是非常可行而且有益的良方,按现有退休年龄计算,20年后我国劳动力总量将开始下降,未来可能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同时,这种措施节约出来的养老资金如果用于经济建设和教育投资,不但增加了国民产出,而且提高了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对未来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提高养老保险缴费率。

  在统账结合的模式下,社会统筹基金的功能是相互调剂和再分配,其中包括代际间转移支付,因此,扩大统筹基金积累是解决养老保险收支平衡的重要途径。从长远来看,最根本的办法是提高缴费率。统筹部分由企业缴纳,国家规定企业负担应在20%以内,而实际上全国养老金企业平均缴费率已经高于这个比例,再提高会加重企业负担,不利于国企改革与发展,因此,提高企业缴费率暂不可行。剩下的就是提高个人缴费率,但由于目前我国居民收入普遍不高,提高个人缴费率势必影响职工生活,不利于安定团结,所以这种办法短期也难以付诸实践,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国企改革的成功,企业效益会逐渐好转,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个人收入逐渐提高,在提高缴费率已经不会影响企业运转和个人生活的情况下,采取这种方式将是科学合理的选择。

  3.降低养老金替代率。

  养老金替代率=人均养老金/人均社会工资×100%。目前,我国养老金替代率偏高,平均在80%左右,有些地区还甚至高达100%以上,而国际通行的标准只有40%-60%,据统计测算与权威机梅预测,中国1997年进入老年型国家,中国的人白赡养率(退休职工人数/在职职工人数×100%)2000 年达到20%,2020年为37%,2031年为47%,如果不降低中国目前过高的替代率,届时养老金支出将占全国工资总数的40%,如此巨额重负,将会令国民经济喘息艰难。因而,我国的养老金替代率有必要下调。另外,从概念上看,养老金替代率以上年度人均社会工资为比较基数,退休人员实际上分享了在职职工创造的经济繁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工工资增长较快,年均5.7%,预计今后20年仍将以3%-5%的速度增长,如此高的增长速度,实际上大大增加了养老金支出负担。实际上,养老金应视为对退休人员在工作期间服务的一种补偿,首先应以其在职时的实际工资为基础,以保值为主要目标,然后才是分享当代职工创造的经济繁荣,所以适当降低养老金替代率在理论上是有根据的。

  4.适当调整利率,确定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合理比例。

  理论上讲,调低利率不但有利于缓解“空账”问题带来的养老金缺口,也有利于拉动投资,刺激经济增长,但利率的确定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因而很难完全按养老金的需求来确定,所以,调整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比例,减轻利率变动对养老保险金平衡的影响,相对更为现实,在总养老金替代率不变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子均替代率越高,个人账户记费率越低,则利率对养老金平衡的影响越小,养老金发放越趋于公平和稳定。

  三、短期内可采取的必要措施

  以上提供的长期思路要得到实施,必须有很好的国民经济环境和充足的国家财力作支撑,在经济发展还没有达到可以从根本上变革养老保险制度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一些短期内能够及时奏效的应急措施,缓解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压力。

  1.扩大统筹覆盖面和降低基金收缴的拒缴率。

  过去,养老保险主要针对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大型集体企业,参保职工人数占全社会总人口的比例较低,如果把其他各行业的非公有制企业纳入统筹范围,无疑将使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猛增,底盘的扩大能使其承受风险的能力也相应增加,目前我国已经开始这方面的改革,相信在短期内可以取得积极的效果。但是,由于这种做法的实质是将一部分债务负担转嫁到新加入统筹的企业身上,导致它们的劳动力成本上升,非公有制企业有可能抵制参加。而且,这部分债务缺口实际上并未完全填补,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人数众多,到他们也迈入退休行列时,养老金支出将会成倍增加,到时这部分原有的缺口同样会通过“传递效应”暴露出来。

  另外,当前养老保险基金收缴十分困难,拖欠数额巨大,许多省市的拒缴率从90年代早期的 10%上升到中期的20%-30%,如果降低拒缴率,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收支矛盾。根据实际工作总结,企业拒缴或拖欠保险费的主要原因有三种,一是部分企业经营不善连年亏损,经济状况十分困难,实在无力缴纳;二是部分企业领导不够重视,全局观念淡薄,想方设法规避缴费;三是职工年龄结构相对年轻的一些非国有企业,由于缴费不能在短期内得到可见回报,贡献和收益暂时失衡,因而不愿缴纳。过去主要是前两种原因,今后随着统筹覆盖面向非国有经济的进一步扩大,第三种情况将会更多地出现,必须从多方面入手,解决征缴困难的问题。

  2.利用国有资产弥补基金缺口。

  实际上,由于国有企业老职工没有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才引起“空账”的产生,而这些老职工的养老保险金权益已经转化为过去的政府收入,并凝固在国有资产当中,政府和公有制经济体制应该对老职工的养老负有责任,而这部分政府负债已经转化为公共资产,不可能再向历史追偿,解决的办法可以在企业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将国有资产的一定份额划分社会保障基金,这在理论上存在关联性,实践上也有可行性,如果养老保险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能够步调一致,公共资产划割不但能弥补养老资金缺口,解决其供求矛盾,而且对防止国有资产自身的流失也意义重大。一般认为,用于划割的国有资产应该限于可出售的非生产性资产,如医疗、住房、学校、食堂等非生产性和福利性设施,转移出的非生产性国有资产必须从企业中彻底分离出来,实现社会化经营和管理。

  3.实行债务融资和税务融资,在资金紧迫的情况下,采取各种融资方式也不失为可取之计。

  一是发行国债。结合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发行以养老保险基金为对象的中长期公共债券,可以吸收和消化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和经济转轨压力下沉重的保险资金债务,将隐性的政府债务显性化,有利于解决资金缺口问题,也有利于国债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二是财政直接注入资金。即在财政总的税收收入中,按一定的比例安排专款,定期划入养老保险专项基金,弥补政府欠债,这种办法有利于弥补养老保险收费刚性不足的缺点,也比完全开征“社会保障税”遇到的阻力要小,易于实施,虽然暂时加重了财政负担,但却是一种最直截了当的偿还政府欠债的方法,收效快,成果大。

  4.加强养老保险基金自身的运营管理,实现基金保值增值。

  养老保险基金数额庞大,要维持其实际价值,不仅要依靠外部支持,更要依赖于自身的运营管理。这涉及到投保人的切身利益和整个养老保险体系的安全,也关系到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要加强资金的运营管理,必须建立高效的基金经营机构。目前我国对基金实行的是财政专户管理,主要是从安全角度出发,保障基金的专款专用,不被挪用损失,国有商业银行对基金给予优惠利率,仅能帮助基金保值,但不能实现基金增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保险资金收支缺口的裂开,仅能保值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逐步建立专门的基金运营机构,使资金进入金融市场,参与社会投资,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以较低风险为代价进行运转,促进基金保值增值,通过其自我升值来弥补收支缺口,但在运营过程中,必须加强监督,防止舞弊行为,确定运营规则,严格处罚制度,才能真正保障基金安全。

  养老保险“空账”问题论文篇2

  试论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问题与对策

  据统计,截止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空账规模累计达1.4万亿元,而且每年还在以1,500亿元以上的速度增长。如果任其发展,据测算到2033年,我国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空账规模将高达8万亿元以上。

  现行的统帐结合模式中,个人帐户既是计算参保人员养老金待遇的重要依据,又代表着参保人员专为自己未来养老所储蓄的专用费用。如此重要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存在数额庞大的空帐,如不尽快制定解决对策,显然会影响到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局面。为此,我国政府从2001年起,在黑龙江、辽宁、吉林三省开展了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试点。2006年起,又将天津、湖北等八个省市列为扩大试点地区,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步减少个人帐户空帐规模。

  1 个人帐户空帐的形成原因分析

  个人帐户的空帐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模式转变的历史原因。

  我国的养老制度改革是在计划经济背景下起步的,没有基金积累,只能采取用当期征收的社会统筹基金支付当期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的方式。统筹基金不够使用时,就用个人帐户基金弥补,造成统筹基金严重挤占个人帐户基金,这是形成个人帐户的空帐的最重要原因。

  以湖北省为例,其现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起步于1986年。在1986年至1995年的社会统筹阶段,参保对象主要是企业固定职工、合同制工人及离退休人员。基金筹集,按照“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的原则,采用现收现付制,即各统筹地根据年度应支付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数额,来确定当年参保企业及职工个人应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在保证支付的前提下,留有一部分结余。此阶段产生的只是一种历史欠帐,尚不存在做实个人帐户问题。

  在1996年~2005年的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阶段,依据国务院1995年6号文件,参保对象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到各类经济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基金筹集模式,按照“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积累”的原则,采用现收现付、部分积累制。在此阶段,由于发放任务重,企业和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全部用于养老金的当期发放。个人帐户只有缴费记录,但无资金,从而形成约340亿元的空帐。直至2006年,根据国家部署,湖北省做为国家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试点省份,才真正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模式转变。

  二是退休年龄偏低、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的原因。

  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是依据《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的规定确定的。3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全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卫生医疗水平迅速改善,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也大大延长。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1.3亿,65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对照国际标准,国发[1978]104号规定的退休年龄明显偏低:我国男性退休年龄低于世界平均水平0.5岁;女性退休年龄低于世界平均水平8.6岁;男性与女性工人退休年龄差距达到10年,是世界上差距最大的国家。

  退休年龄偏低、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都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这是形成个人帐户空帐的第二个重要原因。

  三是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水平低,监管制度欠缺的原因。

  多年来,我国职工个人账户养老金滚存结余的收益率已经证明,个人账户养老金由政府部门直接管理,会导致效率较低,不但不能对基金保值增值,甚至会损害基金的完整性。此外,我国缺乏一部全国性的养老保险法律,缺乏有效的养老保险基金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各省市对基金的审计工作虽然一直在进行,但在维护地方利益的前提下,相关违法违纪责任人经常得不到处理或是处理过轻,从而导致挪用养老保险基金的事件经常发生。

  2 落实国家关于做实个人帐户的政策

  解决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空账问题,要从落实国家关于做实个人帐户的政策入手,具体表现在:

  2.1 加强制度方面的保证

  实现向多个支柱共担风险的转变是做实个人帐户的制度保证。做实个人帐户后,将形成现收现付的统筹基金、完全积累的个人帐户基金、个人储蓄帐户式的企业年金的多支柱体系。三个支柱中,统筹基金体现互助共济,其目标是当期收支平衡,略有节余;个人帐户基金体现效率贡献,其目标是长期储蓄和安全保值,企业年金体现公平权益,其目标是成为保障退休人员生活水平的有益补充。国家在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上,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与时俱进地调整政策,继续完善多支柱的制度框架,调整现有的支柱结构,强化各支柱的不同功能,赋予其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内涵,从而加大养老保险的再分配力度,强化消除贫困的制度能力。

  2.2 强化基金产权的保证

  实行统帐分离,可以从基金产权上保证做实个人帐户目标的实现。所谓统帐分离,是指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分开管理,社会统筹基金可以交给与政府相独立的非营利性投资机构来管理。个人账户基金则可以交给足够数量的特定专业投资机构来管理。通过对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基金实行分帐管理,独立记帐,一方面使统筹基金不能再挤占个人帐户基金;另一方面,今后已经做实个人帐户的参保人员,在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的待遇计发,也不能从统筹基金中支付。这样,基金的产权得到了进一步明晰,做实个人帐户也就真正落到了实处。

  2.3 加强基金运营权的保证

  行政管理与基金运营的分离,可以从基金运营权上保证做实个人帐户目标的实现。做实个人帐户前,我国的养老保险管理,包括养老金的征缴、投资运营等,基本上都是由行政部门负责。这种行政管理与基金运营界定不清的状况,直接造成了“企业靠政府,地方等中央”的局面,企业与地方职责不清,行政管理与基金运营混为一谈。而在实行统帐分离后,行政管理与基金运营也随之分立,这有利于明确政府和企业、地方政府和中央的职责,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为今后基金用于投资,实现保值增值创造条件。

  2.4 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做实个人帐户政策

  我国目前在试点地区推行的做实个人帐户政策,有以下特点:

  一是规定从2006年1月1日开始,将参保缴费人员个人帐户部分做实。在此前已经退休的人员,个人帐户不做实;2006年1月1日尚未退休的参保人员,其1996年至2005年期间形成的个人帐户不做实,从2006年起逐步做实;2006年1月1日以后新参保的人员,个人帐户从参保缴费开始逐步做实。

  二是个人帐户做实采取逐步做实的办法。例如:按照国务院规定,湖北省从2006年1月1日起,按3%起步做实个人帐户,2008年至2009年按4%做实,以后视情况逐步做实到8%。

  三是做实个人帐户的资金来源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具体分担办法是:5个百分点之内,每增加做实1个百分点,中央财政补助0.75个百分点,地方财政补助0.25个百分点。而且中央财政补助采取了“动态做实、半动态补助”的办法,即:起步做实3个百分点,按上年度缴费基数,中央补助2.25个百分点;以后年度做实比例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中央增加补助0.75个百分点。

  从以上特点看,这一政策既保证退休人员当期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又实现了做实个人帐户所需资金的按时足额到位,完全具有可行性,应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

  3 完善做实个人帐户的实施办法

  解决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空账问题,还需要针对做实个人帐户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实施办法进行不断完善:

  3.1 国家应加强社会保险立法工作,确保做实个人帐户的法律地位

  一是要尽快立法,把养老保险基金的缴费费率固定下来,以提高缴费率和覆盖面;二是通过立法,把国家、企业、个人的责任明确划分好,防止三者互相推倭,尤其是要确定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法律地位,并将理事会的融资渠道固定下来,继续摸索投资策略;三是应尽快将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保值政策明确下来,确定基金的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完善委托代理制度,在确保基金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四是应对养老保险实行职业准入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对从业人员应进行严格管理。对基金的管理,一方面成立专门机构进行有效监督,一方面要对基金管理工作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阳光监督,对滥用、挪用养老保险基金的人,要依法严惩。

  3.2 实现个人帐户基金的保值增值

  社保基金的增值保值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国在做实个人帐户后,个人帐户基金来源完全由职工个人缴费构成,将积累下大量资金。如果将这些资金划入社会保障专户管理,任其沉淀而不使用,不但保值增值无法实现,还会造成资金使用上的巨大浪费。

  例如:截止2009年底中央财政补助湖北省做实个人帐户资金54.7亿元,地方财政补助做实个人帐户资金17.82亿元,合计:72.52亿元。但这72.52亿元资金目前暂无运营办法,收益率也非常低,并没有达到保值增的目的。

  那么,有没有妥善的方法,能实现个人帐户基金的保值增值呢?根据我国国情,以下方法较为稳妥:

  一是国家应授权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做为法定委托人,对全国的个人帐户基金实行垂直管理。

  二是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主导下,引进多家投资公司进行招标,基金理事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以及各管理公司的特长,同时委托几个投资公司进行具体的投资。投资范围以及比例由国家根据国情、邀请相关专家、借鉴国际经验进行控制。具体投资策略可由投资公司自行决定。年末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实行收益审查,实行末位淘汰制,以刺激个投资公司进行有效投资。

  三是参保人员有权对个人帐户基金的投资和管理提出建议,并可依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提出更换基金的经营主体,以确保合法权益。

  3 研究解决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对策的意义

  做实个人帐户,是党和国家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逐步减少个人帐户空帐,对养老保险制度做出的重大调整。研究解决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问题的对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增强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机制,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局面,都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斌,张东艳.我国养老保险转制过程中的个人帐户空帐问题分析[J].消费导刊,2008,(22).

  [2]张健.关于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7,(6).

  [3]中国养老金网.中国企业年金规范与发展[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7.

  [4]何孝星.证券投资基金运行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孙丽霞.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空帐的弥补途径[J].上海会计,2001,(9).


猜你喜欢:

1.2017养老保险新规定

2.养老金空账递增

3.有关企业养老保险论文

4.养老金上调最新消息

5.个人交养老保险怎么算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养

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