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金融证券论文>保险学>

浅谈金融保险本科论文

斯娃分享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金融保险专业已经成为最热门的行业和人才需求最大的行业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融保险本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金融保险本科论文范文一:浅议防范和化解保险金融风险

  摘要:分析了保险业非寿险保险存在的主要金融风险,阐述了保险金融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对防范和化解保险金融风险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保险;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保险业也得到快速发展,保险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保险市场日趋活跃,保险企业涉足的领域越来越广,投资的范围更大。作为重要的金融机构,保险企业同样面临着一定的金融风险,特别是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后发展时代,金融风险是保险企业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保险业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重点防范和化解保险金融风险,对促进保险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主要非寿险保险金融风险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发展迅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保险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潜在的保险金融风险也日益突出,保险金融风险主要存在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一)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风险:一是利率变化带来的风险。利率风险是指因利率变动对资产、负债价值而对保险企业造成负面影响而带来的风险。受利率杠杆的影响,会影响人们参保、投资的方向,进而影响保险公司的业务量,导致保险资金紧张,财务的稳定性受到挑战,严重时甚至会引发购买人退保,影响保险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随着我国保险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保险企业业务范围不断拓展,本外币汇率的波动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可预知的风险,很容易给保险业增添整体性风险。三是竞争引发的风险。随着金融与保险的高度相关性发展,传统的各自为战式的经营模式将被彻底打破。金融机构与保险机构间,业务相互交叉、高度关联,导致相互竞争异常激烈。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保险公司往往会不断推出新的保险品种和产品。

  若新产品的推出缺乏科学的精算分析与合理的赢利分析,不但无法获得竞争优势,反而会引发一些经营风险。四是投融资风险。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保险企业的投融资渠道更加宽阔,投融资领域的拓展增加了保险资产、负债不匹配的潜在市场风险。五是通货膨胀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对索赔发生率和索赔规模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在保单的赔偿以重置成本为基础计算时更是如此。无论是全局性通货膨胀还是局部通货膨胀都将导致公司经营的损失,其中全局性通货膨胀对整个保险行业的影响最大。

  同时,由于我国保险业资本金先天不足,再加上保险资金运作一直受到限制,导致整个保险业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处在较低的状态。六是监管风险。保险行业还缺乏科学的强制性退出机制,往往会导致行业风险转嫁为政府风险,这种状况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保险机构的道德风险,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

  随着保险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保险监管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都给保险监管带了挑战。七是会计准则变化产生的风险。新会计准则全面引入公允价值,使得保险企业会计核算与复杂的资本市场和宏观环境联系更加紧密,会计准则的变化给保险企业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非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也即个性风险,包括偿付能力不足(重点是准备金提取不足);资产负债管理,如投资风险;产品定价,如风险选择;销售风险,如从业人员素质、产品条款设计、销售渠道、销售对象、销售地域等;再保险风险;法律风险和信息风险等。重点探讨以下几种类型的非系统性风险:一是经营风险。主要是由于保险公司在经营、投资过程中,由于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投资者收益受到损失的风险。这也是保险业最可能遇到的风险。二是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主要是由于保险公司出现资不抵债,资金链条破裂,而产生的风险。这种风险不仅会使保险机构丧失公信力,也会产生连锁反应,甚至会导向保险企业破产。三是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也即违约风险,通常是指保险机构不能按时、足额向保险、投资受益人支付保险金或者是红利,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也是保险企业健康发展必须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之一。

  二、保险金融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保险金融风险的产生具有多种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结构不合理。有的保险企业财务结构的不合理,财务控制机制不科学,对偿债能力缺乏有效控制,会造成资债比例失衡,无力偿还到期的债务,再加上利率变动、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将进一步增加债务偿还风险。这种状况的延续,将会进一步使公司的财务状况恶化,进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导致公司负债比率的加大,降低公司对债权人的债权保证程度,从而阻断保险企业融资的渠道。形成财务风险的因素主要有资本负债比率、资产与负债的期限、债务结构等因素。一般来说,公司的资本负债比率越高,债务结构越不合理,其财务风险越大。

  (二)风险防范能力有待加强。保险机构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够健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保险机构在完善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方面得到长足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经营管理制度法规,但内控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发展。同时,还存在制度落实不严,从业人员违规操作,执行制度不规范等现象,这些都是产生金融风险的内部诱因。有的保险机构从业人员来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管理工作滞后。有的保险企业重展业,轻管理,规章制度形同虚设,为了追求本单位、本部门和小团体的利益,冒风险违规经营,加剧了金融风险。同时,存在缺少精通业务的精算师等专家型管理人才,导致风险防范能力不强。

  (三)业务范围盲目扩张。一些保险企业盲目扩张,急于将业务范围不断拓展,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许多收入预期模糊的领域,盈利水平很难控制。有的保险机构偿债能力弱,信用观念淡薄,偿债约束弱化,增加了金融风险发生的机率。同时,由于保险机构之间过度竞争,造成金融资产高风险的状况,给保险业带来了潜在的风险与危机。特别是中国的保险业尚处于较初级的、数量扩张型的发展时期,相应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相对滞后,这是潜在的风险极有可能成为现实风险,是中国保险企业最需要的关注、及时进行化解的风险。

  三、防范和化解保险金融风险对策探讨

  保险业应高度重视防范风险,把偿付能力监管置于保险监管工作的首位。要把制度健全、流程优化、技术创新作为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途径,努力提高保险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促进保险业可持续发展。

  (一)健全制度,强化监管,增强保险企业合规经营意识。保险业防范和化解风险,持续稳定发展,必须继续从深化改革入手,努力解决影响保险业安全营运、稳健发展的一些体制性和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正确认识当前保险业运营中存在的漏洞与不足,始终把坚持健全和完善监管机制作为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抓手,努力消除制度层面存在的风险隐患,并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要通过加强监管和行业自律,使保险市场主体的合规经营意识不断增强,从而达到共同、自觉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增强行业抵御风险能力的目标。具体包括:科学制定产品费率并严格执行,遏制恶性竞争;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各类准备金,严禁人为调整;合规运用资金,杜绝非法放贷,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合理制定分保政策,有效分散经营风险;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发展,保持良好的收益率,促进财务结构不断优化等等。为此,一方面需要完善保险监管体系,加大保险监管力度;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充实保险监管力量,增加现场检查的频度。此外,还应积极探索既有约束、又适当放宽的资金运用政策,进一步增强保险基金的增值周转能力,提高基金的使用增值能力,不断壮大经营实力。

  (二)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优化流程,提升企业安全运营水平。随着保险市场的不断规范和日趋成熟,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能力将成为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保险企业需要完善内控制度,特别要采取措施,优化流程,确保制度的贯彻落实。企业应站在全局的角度,全面梳理、再造业务流程,寻找、确定关键点和风险控制点,制定相应的标准化操作规范和风险管控措施,以达到业务流程科学合理、运转流畅、风险可控的目标。通过强化内控、优化流程,有效降低企业对内部各岗位人员素质的过分依赖,既可以基本消除人工操作给企业带来的随机风险,还能够根除违法违纪行为孳生的温床,降低内部管理及业务流程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三)强化技术创新,推动保险业持续发展。要积极借鉴国际上保险企业监控系统建设成功经验,建立健全我国的保险风险监测指标体系;要在保险企业内部建立基于精算的业务质量监控体系,全面提升保险业经营评价体系和保险企业内控水平。要同时加快保险监管及保险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构建梯层配备的精算、法律、核保、会计等多方面的人才队伍,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监管人员的监管水平。要加强与气象、地震、国土等部门的联系与沟通,综合提高灾害预警能力,增强保险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加强保险企业自控和强化监管机构的监督,净化市场环境,促进良性竞争,确保市场主体安全管运、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晓东,曹家和.我国保险监管问题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01).

  [2]赵迎琳,于泳,杨融,丁文辉. 保险业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的探讨[J].保险研究, 2003,(07) .

  [3]刘璐,金素.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中DFA模型的构建[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05).

  金融保险本科论文范文二:金融危机对保险监管的启示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各国保险业在此次危机中均受到不利影响。本文针对了当前保险监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也指出措施实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加强我国保险行业监管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保险监管 金融危机 宏观审慎监管

  在对金融危机的反思中,改革金融监管体系已成为各国共识。保险业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保险业的监管体系,加强保险监管,对防范危机、减小经济波动起着重要作用。

  一、加强监管的必要性

  (一)金融创新与监管滞后

  此次金融危机对保险业的影响主要来自保险机构开展的类银行业务,而非保险业务。美国国际集团(AIG)虽然在保险业务上保持增长,然而大量的信用违约掉期合约(CDS)却使AIG陷入财务困境。CDS用于对债务抵押债券(CDO)进行担保,与保险的区别在于,CDS的购买者不需要真正持有CDO,因此CDS可以被用于投机活动。AIG的金融服务部门从CDS中赚取了丰厚利润,2005年为32.6亿美元,接近当年AIG总收入的20%。随着2007年住房按揭违约率的上升,CDS所担保的债券大量违约,AIG因CDO违约而对投资者和投机者进行赔付,使其2008年的亏损额达到993亿美元,巨额亏损导致AIG的信用评级下降,信用评级的下降又加剧了AIG的现金流危机,最终AIG依靠美联储378亿美元的贷款才免于破产。

  虽然保险机构不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但其发行的CDS充当了传导危机的载体,因此CDS的监管对防范危机至关重要。然而,CDS不属于保险,不在保险的监管范围,作为一种场外交易的金融衍生品,CDS也不受到证交会的监管。由于监管缺位,CDS业务的拨备长期不足,致使这些保险机构在危机发生时陷入了流动性危机。

  (二)保险业的顺周期性

  保险业的顺周期性与保险机构的经营有重要联系,特别是保费收入和保险资金投资的顺周期性。在经济上行时期,受到经济利好消息影响,保险机构采取积极的发展战略,行业竞争加剧,为了扩大承保量,保险机构常常降低产品价格,扩大承保范围,放松核保标准,保费收入增加的同时也使其面临的潜在风险扩大。此外,投资是保险机构获取利润的主要渠道,当经济上行时,保险机构保费收入增加,投资量随之上升,同时资产价格上涨又使保险机构投资收益增加,促使保险机构进一步扩大投资量,而经济下行则会使保险机构在证券市场上遭受严重的投资损失,从而扩大保险业的顺周期性。

  薪酬激励机制过于强调短期绩效也会增加保险机构投资的顺周期性。许多保险机构是基于年度盈利而非风险状况来制定具体的薪酬制度,这助长了高管的风险容忍度,高管为了追求短期利润忽视长期风险,在经济上行时期投资于高收益,高风险的资产。尽管短期内的绩效提高,然而从长期来看却加大了保险机构面临的潜在风险,当经济下行时,由于积累了大量风险,保险机构收益将会出现大幅下滑。

  二、加强监管的措施

  (一)微观与宏观审慎监管相结合,缩小监管真空地带

  金融创新使保险机构的跨业经营越来越普遍,这些新业务的发展增大了风险的相关性和复杂度,有些业务甚至完全处于监管范围之外。当前的监管体系主要强调单个保险机构的风险控制,缺乏对整体风险的考虑,要缩小监管的真空地带,必须把微观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相结合,保险监管部门要与银行业和证券业的监管部门相互配合,解决分业监管问题,缩小监管真空。针对保险创新,宏观审慎监管在预留一定空间的同时,要加强对于过度创新所带来的风险的预防。

  (二)加强逆周期监管

  为了缓解保险业的顺周期性,在经济上行时,应鼓励保险机构采取较为保守的风险评估模型,减小保险机构的承保风险。对于偿付能力和准备金的顺周期性,可以引入逆周期的偿付能力资本要求和前瞻性的准备金制度,允许以“预期损失”为标准,提前确认损失,鼓励保险机构在专项准备金之上计提反周期的一般准备金作为缓冲,使资本和准备金在经济上行时得到积累,在下行时动用,发挥“以丰补歉”的作用,增强保险机构应对危机的能力。

  为了消除风险根源,应当完善薪酬激励制度,加强薪酬发放的统筹安排,将风险控制纳入绩效考核指标,扩大中长期考核指标的比重,建立跨周期的薪酬分配制度,引导高管行为与保险机构的长远利益相一致,克服其短期化行为。

  (三)对中国的启示

  金融危机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主要在投资收益方面,资本市场的大幅下挫影响了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2008年国内保险公司的平均投资收益率仅为2%,远低于2007年的10.9%。

  国内保险业存在一定程度的顺周期。对此,监管部门需要立足我国保险市场的现实状况,针对我国保险行业中的顺周期效应,加强逆周期保险监管。

  我国保险业的系统性在资本市场、养老健康保障、“三农”等方面皆有所体现。由于我国各家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同质化程度很高,经营差异小,容易导致羊群效应,加剧系统性风险。监管部门要加强系统性监管,将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相结合,增强对系统性风险的应对能力。我国保险行业长期面临着创新不足的问题,保险市场的发展需要推进我国保险业的创新能力,同时应加强对创新风险的防范,限制创新型保险产品所占比例,保障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力伟.宏观审慎监管研究的最新进展:从理论基础到政策工具[J].金融监管,2010(11):62-72.

  [2]王茂琪,陈秉正.AIG陷入财务困境的原因及启示[J].保险研究,2009(02):65-71.

  [3]王瑭玮.我国保险业在后危机时代的风险管理[J].保险研究,2011(07):105-108.

浅谈金融保险本科论文相关文章

1.保险业金融本科毕业论文

2.浅谈金融工程保险论文

3.浅谈养老保险毕业论文

4.浅谈金融市场毕业论文

5.浅谈保险服务相关论文

6.浅谈金融营销相关论文

    145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