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英语论文>英美文学>

试析《名利场》中的女性独立意识

宁静分享

  《名利场》是英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的成名作。莉贝卡是作品中塑造最成功的,同时也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人物,人们对她的评价众说纷纭。

  在小说《名利场》中,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成功塑造了性格迥异的莉贝卡和爱米丽亚,由此引起了很多国内外学者的兴趣,对他的作品和本人都进行了研究。学者们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对女性主义的解读、对修辞方法的研究、对译文的翻译策略的研究和互文性对比。本文将结合具体的社会环境,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剖析莉贝卡跟爱米丽亚的性格特点,并将其对比。

  萨克雷在《名利场》中塑造过的大多数人物的本质都是自私和虚伪的。通过分析作者描写的各种各样的人物,我们可以得出:萨克雷所处的那个年代的社会腐化堕落的事实。萨克雷写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毫无保留的指出小说中人物的缺点,因此他的小说被称作无英雄小说。正是这个特点让我们了解到了当时社会风气的腐化堕落和伦理道德败坏的现状。十九世纪初期的英国是男性主导的社会,它赋予女性的社会责任是“家庭的天使”,与男性分属于“不同的世界”。在当时的传统观念中,女性就应该是属于家庭与父母的。在这个时期的英国社会中,各种叛逆的女性由于受不了压抑的生活,而不断涌现。我们可以在当时的作家的小说里面找到这些女性的缩影,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不可避免的这些女性的性格中都是叛逆中夹杂着妥协。

  本文将通过比较莉贝卡和爱米丽亚两位不同女性人物在对待爱情与家庭、金钱与事业、宗教信仰等方面所表现的不同态度,并结合十九世纪初英国社会中产阶级女性的生活状况、社会价值和男权至上的现状,来分析女性的独立意识。

  一、挣扎在社会边缘的冒险家

  莉贝卡是穷画师的女儿,在父亲去世后,她离开克顿女子学校寄宿在富家小姐爱米丽亚家中。为了进入上流社会,她尝试过很多种方法,勾引爱米丽亚的哥哥、达官贵人和纨绔子弟,并在男人面前卖弄姿色。她心口不一、无情无义,为了跟情人花天酒地,陷害自己的丈夫进监狱。在公开场合她表现出对丈夫无微不至的关心,但她心里却根本就不爱他。她努力学习上流社会一些妇女的仪态与处事方法,喜欢被别人称作良家妇女,但实际上她却蒙骗欺诈,生活腐化,道德沦丧。从早年起就决定要争夺回属于自己“在太阳下面”的位置,为了进入上流社会她不惜一切代价。因为她一直相信在她所处的社会中,上层人得到下层人的阿谀奉承,这是社会的规律。她的梦想就是要成为上层社会的一员,享受着被别人巴结、奉承的生活。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她时刻准备着去做一切事情,让欺骗与背叛充斥着自己的心灵。她基本上没有爱的人,甚至连自己的丈夫都包含在内。在她生命中出现过的,几乎全部的人都是为她爬上更高层社会的砝码。一旦她不需要某个人的时候,她就会让他在自己的世界里面消失。虽然她有着超出常人的精力和看起来无坚不摧的毅力,但她永远也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就意味着她最终是不会快乐的。

  在作品中,莉贝卡的话当中经常有很多比较夸张的形容词,这是由于她出身于下层社会,所以对上层社会的很多东西都充满好奇。由于在男权至上的社会,女性的语言中经常会表现出对男性的赞美与附合,所以她的这些夸张的言辞也满足了很多男人的虚荣心。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莉贝卡同男性对话时,就会用很多带有赞美色彩的话语来赞扬迎合对方,比如在跟爱米丽亚的哥哥一起吃饭时,她就经常用很多感叹词来赞美他。尽管没有男性的权利和财富,但是她凭借自己独到而不乏幽默的语言策略来征服男人。例如,大部分情况下,女性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比较含蓄,缺少幽默感,但是莉贝卡的语言却恰恰相反,她说话时很幽默,使人们跟她交流时很开心,所以她很受大家的欢迎。她的这种主动并充满幽默的交谈方式打破了常规的交流方式,为她赢得了更多话语的主动权。

  无论莉贝卡变得多么的冷酷自私、不择手段与不可原谅,但有一种感情跟态度是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的,那就是她对朋友的忠诚和同情。求真、向善,这才是莉贝卡作为一个社会个体的最初的性格。首先她是忠于友情的,在最危险的战争时刻,她留下来陪爱米丽亚。无论她是多么的恶毒,但在对待跟爱米丽亚的感情上,她是真心的。在她的丈夫跟爱米丽亚的丈夫一起奔赴战场的时候,她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必须充当强者,因为柔弱的爱米丽亚这时需要照顾。因此,在两位男士去战场的第二天,她就去看望爱米丽亚,但是爱米丽亚一直认为莉贝卡想勾引自己的丈夫,就对莉贝卡生气。虽然一头雾水的莉贝卡想为自己洗清罪名:爱米丽亚,我对天起誓,我没有害过你丈夫。但她发现这一切都是徒劳。当爱米丽亚想念丈夫的时候,她还安慰爱米丽亚说:亲爱的,他一定会回来的。就算爱米丽亚冤枉她、侮辱她,她还是迁就她而且一点都不讨厌她。这一切都归于她们多年来深厚友谊。

  在小说“名利场”中,莉贝卡并不是一无是处的。这位看似不守贞洁,抢占男性主导地位的“异类”,在读者眼中,却是一位冲破“传统女性”的束缚,经历各种艰辛来实现自己理想的“新女性”。显然莉贝卡不是一个英雄人物,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她在在很多男人之间不断周旋。在当时的社会,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就想进入上流社会并受到人们的认可,这根本就是件虚无缥缈的事情,这是当时女性的悲哀。虽然作者在文章中揭露了她心灵的空虚,贪婪、自私自利的本性,但在当时的社会中,作者却赋予了她冒险家的角色。她虽出身卑微,但却依靠自己的力量与手段成功进入上层社会,她这样一个集叛逆与自己独具的魅力于一身的女人,就算在男权主义的社会里,也是一个例外。虽然她表面上进入上流社会但却不能真正的融入到里面,在现实的屡屡挫折面前,她依然对自己的理想充满信心。虽然她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始终不被社会接受,但是她的这种“反抗精神”在当时是女性独立意识提高的有力表达。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她的“反抗”注定会走向失败,但是这种尝试独辟蹊径,给社会带来了进步的气息。

  二、社会伦理道德下的牺牲品

  爱米丽亚是小说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爱米丽亚出身于富贵的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她的本性跟修养,作为母亲,她无微不至;作为妻子,她忠诚善良;作为女儿,她尽职尽责;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她善待弱者。但这些美好标签的背后也隐藏着她很多缺点,她才华平庸,思想匮乏,还缺乏幽默感,有时甚至自私愚蠢。但是在西方文明初期,她的那种温柔、纯洁、律己是贤妻良母的典范。

  爱米丽亚把自己包括爱情和生命在内的全部都押在奥斯本身上。纯洁的爱米丽亚钟情于浮夸的军官乔治.奥斯本,为了跟他结婚,克服各种困难。在她眼里,他是她的欧洲、皇帝、太阳和月亮。她期望得到奥斯本的爱情,依靠他并得到想要的幸福。她要嫁给自己深爱的人,并把自己完全献给他跟孩子,这就是她所期待的最大的幸福。本性难改的奥斯本却另找新爱,抛弃了她。即便如此,痴情的爱米丽亚,在丈夫死后都不愿意再嫁。但是现实却是乔治.奥斯本并没有全身心的爱她,她也只是一个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中,崇拜着自己的木偶罢了。尤其在她丈夫死后,由于受当时社会伦理道德的禁锢,她逐渐形成了一种对死者的崇拜。只是到后来很长时间之后,莉贝卡才用残忍的现实打开了爱米丽亚的心扉,让她看清楚奥斯本的真面目。爱米丽亚一直生活在自己的梦境当中,却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真正爱她,并能给她带来幸福得多宾,所以她的生活显得空虚而缺乏真实的内容。作者对这位当时社会的完美典范并没有给予赞美,相反却把她当做社会的“牺牲品”进行讽刺。

  三、结语

  作品中描述的两个女主角莉贝卡跟爱米丽亚的坎坷生活,通过她们的恋爱婚姻的经历可以看出,争权夺利是当时英国中上流社会人物的主要目标。虽然莉贝卡的做法在当时看来不符合伦理道德,简直就是女性的败类,但是在当时男性占据统治地位的黑暗社会环境下,如果说用现代男女平等的观点看待的话,那么男人又能好到哪里去呢?莉贝卡之所以被加上一些肮脏的头衔是因为当时有一些条条框框的禁锢。在长期被压抑的状态下,莉贝卡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在一个男女不能平等对待的社会里,在一个没有公平正义而言的社会里,那所谓的妇女伦理道德又有哪些是值得遵循的呢? 在性别歧视的社会环境中,处于奴役状态的女性们,她们要求解放的道路是曲折的,追逐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的做法是必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爱米丽亚,这个当时人眼中的良家妇女却成为了当时社会的“牺牲品”,她遵守着社会的妇女道德,但结果却换来不忠的丈夫,与爱米丽亚相比,莉贝卡在各方面既有主见又不乏主动;主动追求想要的爱情,并甘愿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主动追求名利,期盼事业有成;表面接受宗教提倡的伦理道德,内心却充满叛逆的精神。

  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产阶级生活和价值观以及作者的创作目的等多个角度对两个人物进行批判现实主义分析:“名利场”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贪婪与虚伪丑陋的本性揭露的淋漓尽致,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莉贝卡与爱米丽亚代表的两类女性的命运有其社会必然性,最终都逃脱不了悲惨的命运,这种注定的命运摧残并折磨着她们的内心。由于当时社会宣扬畸形的价值观与道德观,人们的观念也因此而扭曲。因此小说中不可避免会安排莉贝卡和爱米丽亚不幸的命运。莉贝卡虽在残酷的社会边缘挣扎,不被社会接受,但依然接受充满挑战的现实,从而总结出莉贝卡的做法体现了当代女性独立意识在曲折中发展并不断觉醒,莉贝卡代表的叛逆女性是女性争取独立过程中的“一枝独秀”而并非“异类”,像爱米丽亚这样的传统女性不是“天使”,而是女性的悲哀。

  参考文献:

  [1]Thackeray.Vanity Fair.2007.

  [2]程淑芳. 《围城》中的名利场与《名利场》中的围城[J]. 时代文学(上). 2010(05)

  [3]冯娇. 对《名利场》中女主角瑞比卡・夏普的性格分析[J]. 文学界(理论 版),2012,09:144-145.

  [4]林静. 《名利场》中女主角夏普人物探究[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25:109-110.

  [5]李颖. 爱米丽亚与利蓓加形象比较[J].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30-33.

  [6]倪月莉. 用批判现实主义理论解读《名利场》中的爱米丽亚和莉贝卡[D].海外国语大学,2012.

  [7]王新春,李沙沙. 《名利场》的人物分析及主题思想[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01:93-94.

  [8](英)萨克雷著,彭长江译.名利场[M].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6.

    21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