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毕业生论文参考
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课程设置就应该建立在需求分析之上。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商务英语毕业生论文参考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商务英语毕业生论文参考篇1
浅探商务英语教师的专业进展
职业理念的不断更新对高职商务专业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旨在探讨高职商务英语教师在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发展模式,以及教师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模式,旨在建立工学结合校企管理机制,建立工学结合教学团队,整合教师能力结构以及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及其良性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一、工学结合促进高职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
(一)以实践为导向的工学结合发展模式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要求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具备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必需的基本教学能力,还应具备专业实践能力。教师应组建校园和行业企业的良好互动模式,在学校充实理论知识,在行业企业学习和锻炼,在工学结合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具体操作可采取每次抽调一定比例的教师轮流到行业企业中去工作一年(具体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也就是,一年在校,一年在企业,或,一年在企业,一年在校,时间太短不宜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行规律,以及用企业经验完善专业建构。
由当地行业专家以及专业名家组成指导委员会,对教师的顶岗锻炼以及理论素养提出具体的导向性意向,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在外贸企业实习,可以完善实践技能,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并让教师带着问题去研究市场,研究教学,既可以开展跟专业有关的市场调研,了解专业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还可以把科研课题带到企业,与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人士共同完成;亦可以协助企业进行外贸相关软件的研发工作。顶岗实践的目的在于将企业经验与成果带回学校,完善课程体系,重塑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促进校企合作进一步发展。
(二)促进教师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模式
在以实践为导向的工学结合发展模式的驱动下,教师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教师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挥主动性,参与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在进入外贸企业顶岗锻炼后,了解了企业的运作规则,学校应该让教师有机会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及校本教材的开发,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教师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以及依赖教材的“教书匠”,而是课程的策划者与教材的设计者。
商务英语专业的校本课程以及校本教材应该选择实用性强、操作性高的知识,注重学以致用,并对此制定适合的教学、课程标准以及考核要求。在校本课程以及校本教材外,学校也应该创造条件让教师与行业专家一起编制教学大纲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将在不同培养阶段的能力标准作为教学实施的依据,并允许根据企业操作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材顺序,以便于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顶岗实习。
(2)协助推动校企进一步合作交流工学结合、顶岗实践
让商务英语专业青年教师有机会与外贸行业专业人士以及专家进行交流,关注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熟悉本地区、本行业情况,及时掌握经济发展动态,提高实践能力,让教学理论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让自己既懂得商务英语专业理论知识,又熟悉外贸操作流程,以及外贸相关职业工作内容,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可以与行业人士参与制定学生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也能在具备理论知识后,进一步在更全面的实践操作中完善自己。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还可以将自己的科研课题定位于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不为做课题而研究,将科研课题带入企业,课题组成员吸纳部分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请教行业专家意见,与行业人士合作共同完成科研课题,充分体现课题的性、前瞻性、推广性、实效性,配合企业培养科研导向型工作人才,探索建立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实现学校和企业合作互惠、共同发展。
(3)作为反思性实践者,在理论与实践中完成自我的专业发展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指出,反思源于实践中的困惑,是引发有目的的探究行为和解决情景问题的有效手段。
反思行为是:“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照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导出的结论,去进行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成熟并最终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一条重要的途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经验+反思=成长,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
经验可以理解为实践性的知识,反思性教学恰恰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发现到这些实践性知识的珍贵价值;教师通过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摒弃思维定式,分析和思考工学结合下理论性知识的实践度,实践性知识的理论度,提高实践操作水平,将理论与实践进一步结合,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反思性教学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设立一个与研究的平台,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不断学会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检验校内的理论知识,在理论教学中,结合外贸企业的实际操作经验进一步提升理论的科学性。
二、工学结合促进高职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一)建立工学结合校企管理机制
学校带头组织工学结合校企管理机构,企业参与,建立、健全工学结合的各项制度,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根据外贸产业结构调整、外贸行业发展和外贸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及重心,与企业共同制定校企合作教师顶岗实践方案以及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使商务英语专业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
(二)建立工学结合教学团队
(1)建立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
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促动下,逐步形成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参与外贸企业实际操作,在有条件有能力的情况下可担任企业部门领导,为企业培训员工,外贸企业有才干的人士到学校担任实训课程甚至某些核心理论课程的兼职教师,并在外贸企业指导学生顶岗实践,接受学校专业教师实践锻炼。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还可以将科研课题带入企业,在顶岗锻炼的同时与企业行业人士共同进行科研课题的开发,促进企业培养科研导向型人才,学校与行业企业在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享人才资源、共同开展应用技术研发与服务等方面紧密合作。
(2)构建“双师型”教师评价机制。
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评价应该综合考虑学校课堂表现以及企业实践活动,采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起“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机制。在评价时,应纳入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在外贸企业实践的业绩;在职称评审时应突出对实践型创新成果的要求;应建立一整套顶岗实践制度,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参加各种评选活动,要考核其到行业企业实践的工作经历。
(三)整合教师能力结构,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发展具有长期性、动态性、实践性和环境依托性等特点,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只有抱着合作、自主、开放的心态,努力进取、不断学习、反思、创新及改革,才能获得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促进下,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以及教育能力得到了提升与发展。工学结合下的专业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研究、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不仅专业知识得到了积累,专业技能得到了提升,实践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职业指导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商务英语毕业生论文参考篇2
浅析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创新
目前,高职院校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至少两大缺陷:没有从系统性的角度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也没有形成人才模式的创新机制。高职院校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上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各院校积极实施:“订单式”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以就业为导向”模式、“顶岗实训、双证融通”模式等等。在这些模式中,有的取得了显着成效,有的也出现了一些困惑和问题。可以说,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起主流示范性标准模式。
《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要求“提升高职学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模式;鼓励因校制宜,探索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教育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高端技能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系统人才培养模式是获取深厚的商务知识和技能内容,培养丰富的商务活动实践操作能力和培育优秀商务人文和职业素养的途径与方式的总和。高端技能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素。根据国家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和期望,结合高职教育的实践和理论成果,高端技能型商务英语人才系统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六大要素,即: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和评价体系。这六大核心要素相互依托和促进,支撑起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完整体系,其中,哪一个因素出现问题,都会产生人才培养效果的“木桶效应”。
系统人才培养模式参与者分析
鉴于高职教育教学的本质要求和我国目前的高职发展现状,要构建系统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依靠政府、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
1.政府是系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主导者。
“准公共产品”属性及正外部性决定政府必须主导高职教育发展;政府可以依靠高职教育的成果来履行政府的职责,实现政府的目标。从我国高职发展的实践来看,政府实际上承担了主导者的作用。从本世纪初以来,各级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纲领性指导意见,实施了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和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等重大举措,这些政策和措施在根本上促进了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2.高职院校是系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直接主体。
高职院校是高职教育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者,理应承担系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主要责任。但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限于高职教育教学要求的“物”的基础和“人”的素质在系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上存在较大差距。
3.行业(企业)是系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础性主体。
行业(企业)的需求是系统人才培养模式要素的直接来源。需要什么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哪些岗位及岗位群(专业建设);知识、技能结构和素质要求(课程设置);什么样的人可以承担培训任务(师资队伍);在什么情境下培训(实训基地);培训效果如何(评价体系)。可以说行业(企业)具备所有系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条件和要素。这也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取得惊人成就的原因。遗憾的是,在我国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极差。高职院校的校外实训基地大多形同虚设,校企合作成为空谈。所以,要构建系统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没有企业的深度参与。
商务英语人才系统培养模式构建
根据对我国目前高职教育发展实践的分析,要构建和运行高端技能型商务英语人才系统培养模式,必须创建“以政府为主导,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为双主体”的系统人才培养工作运行机制。
1.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机制。
政府促成国家立法规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工作过程,搭建校企紧密合作平台,协调院校与企业的利益诉求,并对积极响应政府和法律法规要求的企业实施税收、荣誉等奖励。政府规定和把握高职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商务英语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商务人才。地方政府要切实细化和落实国家的职业教育纲领性指导意见,承担和强化主导作用,把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与区域经济的特色结合起来,保障和促进地区国际性商务业务的发展。在政府的指导下,院校与企业组建人才培养工作专家团队,定期深入调研,准确把握本地区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共同制定和修缮人才培养目标。
2.专业与课程建设的创新机制。
专业是行业(企业)中岗位需求的反映,课程是岗位知识与技能的载体,两者构成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是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工作的短板。政府组建和指导地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教育专家团队,通过调研、分析本地区商务活动的特征,把握地区商务业务的发展趋势,制定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前瞻性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标准体系,引导学校对接国际性商务业务发展,支持高职院校在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上的创新。校企深入合作,以本地区商务活动为依据,丰富商务英语专业内涵,以行业(企业)为主体,按照高职教育规律的要求,大力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校本教材,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到鲜活的知识与技能。
3.“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机制。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的职业性要求,政府要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政策和措施。创建独立的高职教师职称评聘体系,丰富和提升现有双师型教师的标准体系,从政策层面落实“双师型教师”的物质和精神待遇。高职院校和企业要根据政府的要求共同建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体系与措施、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4.实践教学情境(实训基地)构建机制。
实践教学情境是高职教育教学的支撑环境,技能型人才必须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培养。根据学者查建中的环境学习理论:植根于建构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的环境教学理论认为,只有当新的知识在学生已拥有的参考系中具有意义时,他们才能主动有效地学习;大脑会自然地在学习者所处环境中搜索知识的意义,寻找知识的意义与应用的关系。商务英语仿真实训基地在培养学生职业性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应帮助高职院校建设实训基地,提升实践教学水平。资助高职院校建立必需的校内英语和商务技能仿真实训基地;引导涉外商务企业成为商务人才训练基地;政府组建区域共享的大型实训基地。政府牵线搭桥,引导涉外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同建立实训基地。
5.建立和实施评价机制。
科学的评价机制是我们评价、反思和改善系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机制。政府牵头组建有广泛代表性的常设性评价机构,制定系统人才培养模式各要素的评价标准,按规定对人才培养过程进行评价与矫正;高职院校应成立校内商务英语专业系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机构,负责研究、实施和评价校内人才培养过程。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建立企业评价机制,搜集企业对学生的能力与素质评价;建立毕业生反馈机制,收集学生在企业工作的感受,尤其学校教育与岗位需求的吻合度。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高职商务英语人才系统培养模式创新机制的建立,每个要素都离不开政府、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的参与,只有政府牵头,组建政府主导、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主体参与的机制,才能保障系统培养模式的深刻而持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