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系文化类毕业论文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语系文化类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英语系文化类毕业论文篇1
谈文化创意产业及其集群化发展的优势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创新的载体,将文化的精神内涵与经济价值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增强文化再生能力与发挥产业优势的重要渠道。在充分发挥文化和资源优势的条件下把文化创意产业整合为集群化发展,融合审美风尚,应用现代科技,适应市场需求,优化产业结构,发挥出产业集群的优势,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与未来方向,在振兴文化产业、提升创新能力与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也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优势
继高新技术产业之后,文化创意产业这一理念的提出,被普遍认为是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强有力的增长点。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了极大地关注,它不仅是文化产业的新发展,也是巨大经济效益的现实体现。跟踪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动向,深入研究它的发展态势与规律,对于正在努力摆脱“世界工厂”地位、大力发展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国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1关于文化创意产业
1.1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提出
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催化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在世界上,英国是第一个政策性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1998年英国政府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所谓‘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需要说明的是,创意产业虽然与文化产业有所区别,但又同文化产业密不可分,它是文化产业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也是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与主流方向。因此,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学术文献以及地方政府的文件中,出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提法,这一提法把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两个概念汇集在一起,把更为广阔的文化经济活动也涵盖其中,并将文化的创新精神与经济发展融合起来。综合来说,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指在尊重知识产权的框架中,借助于现代高新科技,依靠创意工作者的智慧,对文化资源加以提升与再创造,生产出附加值更高产品,既能创造财富又可以振兴文化的产业。
1.2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特征与分类
首先,它是文化的高度凝结。以文化与创意理念为根本的文化创意产品,与高新科技的应用紧密相关,从而体现出高度的知识性与智能化。如迪斯尼的动画电影创作就是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3D技术相结合而完成的。其次,它是科技附加值的高度体现。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附加值很高的产业,科技和文化等隐性的附加值比例比普通的产品要高得多,在产业价值链中处于高端环节。第三,它是各种产业的高度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度的融合性与强大的辐射力,融合了经济、文化、技术等多个领域。文化创意产业不但可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还能够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使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得到提升。目前,在国内对文化创意产业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方法,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分类时基本上都是各地根据其产业优势和发展需要来进行的。例如,上海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划分为建筑设计创意、研发设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资讯策划创意、时尚消费创意五大重点行业,涉及国民经济统计中的38个中类行业,55个小类行业。北京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将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涵盖了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其他辅助服务,包括6个中类行业和82个小类行业。
2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优势
首先提出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一词的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波特,他在论文《国家竞争优势》(《哈佛商业评论》1990年第2期)中提出: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集群化是产业呈现区域集聚发展的一种态势,它具有其他单独的产业形式无法比拟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集群化已经成为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产业普遍采用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潮流了。可以说,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是由产业集群构成的。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产业集群的一个新成员,是指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内生存的由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实体构成的空间聚合体。近年来,集群化发展逐渐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式,而且这一趋势发展迅猛,已经有相当数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一些城市出现。集群化生存有利于企业彼此协调、竞争,进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优势。一方面,不同文化创意产业实体存在于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在共同利用公共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基于质量基础上的产品差异化也形成了产业集群价格竞争的优势。另一方面,同一区域的文化创意产业更容易有共同的产业文化背景,这样就可以把经济网络关系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在维持老客户与发展新客户上更具吸引力。而且,集群化发展还能使相关的产业显现出生机勃勃的竞争力,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和扩散,实现产业和产品创新等。
2)合理利用资源,建立可持续的生态化发展机制。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战略,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世界范围内的得到推行,在发达国家,产业的生态化发展已成了潮流,生态化发展的概念无论是在宏观层次的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管理立法,还是在微观层面的企业生产技术改造、管理实践,都是始终贯穿其中的主线。例如近些年生态旅游业与生态农业的勃兴。人们借助生态化的产业发展,构筑起一种新型的产业模式,实现了经济、社会、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与良性循环,是产业发展的高级形态。
3)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得到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就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它也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实现途径。这是一种新型的介于政府、市场与企业之间的社会经济组织和企业发展平台,能够提供一系列创意企业所需要的管理支持和资源网络,主要目的是帮助企业独立运作并健康成长。一个优秀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对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和对外形象有巨大的作用。北京的798艺术区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它的存在与发展表明了北京作为世界之都的能力和潜力,是北京的城市名片和独特的创意地标。
4)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良性循环。首先,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能促进创意氛围的产生在企业不断使自己的产品具有差异性以符合不同消费者要求的背景下,集群内的企业竞相追求文化创意的新颖、独特、差异化,这种产品的差异化也使企业提高了竞争力,客观上促进了创意氛围的形成。其次,由于创意产业的集聚,集群内众多的相关组织在产业上具有关联性和互补性,形成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良好关系,可以使个人或企业的创意全面渗透到相关产品或产业中,也增强了整个集群及集群内的各个企业的竞争力。这是一种互动的关联,在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的基础上,彼此相互影响,共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间的良性循环不间断地进行下去,有利于形成集群内企业持续的创意动力。
5)整合多重资源,实现文化创意的商业价值。文化创意产业所进行的文化创意活动具有原创性、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只有做到生产、经营、营销等产业系统内各环节相互配合,才能实现文化创意的经济效益。因此,产业链上的每个人、每个企业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与资源,相互之间的紧密联系、无缝衔接是生存和成功的关键。创意人员的竞争与合作、供应商和制作商之间的信息交流、企业主体生产管理能力的提高和基础设施、金融等政府宏观政策的支持都是需要整合在一起的资源,做到了这些,产业集群中创意价值的实现就成为水到渠成的事了。这对于创意产品的开发和文化创意的商业化、产业化是至关重要的。
3结论
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发展特征之一就是产业集群化发展,在依托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背景下,通过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国际化的策划推广和信息咨询等相关产业的关联,文化创意产业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集群发展,构成立体的多重交织的产业链条,对提高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都具有实际意义。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代表着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的形成,它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它不仅可以在文化产业整合、区域经济发展与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且也会为我国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注入新的能量。
参考文献:
[1] 张京成,李岱松,刘利永.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报告(2011)[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3] 易华.创意人才、创意产业和创意城市发展[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
英语系文化类毕业论文篇2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
[摘 要]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中西方文化存在许多差异:整体性和个体性的差异;中西方言谈的差异;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社会关系的差异;社会礼仪的差异;社会习俗的差异等。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是极其必要的。
[关键词] 文化 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 差异
文化一词起源于拉丁文,意思是耕作土地(故园艺学在英语为Horticulture),后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精神和智能。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年)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由此可见,文化的覆盖面极为广泛,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又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
一、中西方言谈的差异
在中国,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是有教养、有礼貌的表现。但对西方人的健康表示关心,就不能按中国的传统方式了。一个中国学生得知其美籍教师生病后,会关切地说“you should go to see a doctor!(你应该到医院看看)。”不料,这句体贴的话反而使这位教师很不高兴。因为在这位教师看来,有病看医生这种简单的事情连小孩都知道,用不着任何人来指教。如果就某种小事给人以忠告,那显然是对其能力的怀疑,从而大大伤害其自尊心。中国人在饭桌上的热情好客经常被西方人误解为不文明的行为。因西方人认为:客人吃多吃少完全由自己决定,用不着主人为他加菜添酒,而且饮食过量是极不体面的事情,因此客人吃饭后,主人不必劝他再吃。一位美国客人看到中国主人不断地给他夹菜很不安,事后他抱怨说“主人把我当猪一样看待。” 中国人路遇熟人时,往往会无所顾忌地说:“啊呀,老兄,你近来又发福了!”或者以关切的口吻说:“老兄,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而西方人若听你说“you are fat(你胖了)”或“you are so thin(你又瘦了)”, 即使比较熟悉,也会感到尴尬和难以作答。
二、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
1.个人荣誉感与谦虚谨慎
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中国人反对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你的英文很好),” “No, n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不,我的英文很差)”;“You’ve done a very good job(你的工作做的很好),” “No, I don't think so. It's the result of joint efforts(不,这是大家共同努力得结果).” 这种谦虚,在西方人看来,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这种中国式的谦虚在资本主义的竞争市场是行不通的。
2.自我中心与无私奉献
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主要表现在:(1)自己为自己负责。在弱肉强食的社会,每个人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因此,每个人都必须自我奋斗,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2)不习惯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不过问他人的事情。(3)正由于以上两点,主动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在西方常常是令人难堪的事。因为接受帮助只能证明自己无能,而主动帮助别人会被认为是干涉别人的私事。
中国人的行为准则是“我对他人,对社会是否有用,”个人的价值是在奉献中体现出来的。中国文化推崇一种高尚的情操――无私奉献。在中国,主动关心别人,给人以无微不至的体贴是一种美德,因此,中国人不论别人的大事小事,家事私事都愿主动关心,而这在西方会被视为“多管闲事”。
三、社会关系的差异
1.平等意识与等级观念
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无论贫富,人人都会尊重自己,不允许别人侵犯自己的权利。同时,人人都能充分地尊重他人。在美国,很少人以自己显赫的家庭背景为荣,也很少人以自己贫寒出身为耻,因为他们都知道,只要自己努力,是一定能取得成功的。正如美国一句流行的谚语所言:“只要努力,牛仔也能当总统。”(If working hard, even a cowboy can be president.) 新中国虽已建立了近六十年,但传统的君臣、父子等级观念在中国人的头脑中仍根深蒂固。父亲在儿子的眼中,教师在学生的眼中有着绝对的权威,家庭背景在人的成长中仍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2.核心家庭与四代同堂
美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简单:父母及未成年孩子,称之为核心家庭。子女一旦结婚,就得搬出去住,经济上也必须独立。父母不再有义务资助子女。这种做法给年青人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并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但同时也疏远了亲属之间的关系。 中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复杂,传统的幸福家庭是四代同堂。在这样的家庭中,老人帮助照看小孩,儿孙们长大后帮助扶养老人,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帮助,密切了亲情关系。然而,这种生活方式不利于培养年青人的独立能力。
四、社会礼仪的差异
中国人见面喜欢问对方姓名、年龄、单位及收入等。而西方人很讨厌人家问及年龄与收入等个人私事。中国人路遇熟人总爱寒暄道:“吃饭了吗?”“到哪儿去?”“上班呀?”等。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有礼貌的打招呼用语,而若你跟西方人这样打招呼“Have you had your meal(吃过饭了么)?” “Where are you going(你去哪儿啊)?”他们则会认为你想请他吃饭或者干涉其私事,会引起误解。西方人见面,通常招呼道:“Hello(嗨)!” “How do you do(你好)!”“Nice day, isn't it(今天天气很好,不是么)?”对于别人的赞扬,中国人通常表示谦虚,并有一套谦虚之词,像“惭愧”、“哪里”、“寒舍”、“拙文”等。而西方人总是高兴地回答“thank you(谢谢)”以表接受。中国人用“谢谢”的场合较西方人少,尤其是非常亲近的朋友和家庭成员之间不常说“谢谢。”而西方人整天把“thank you”挂在嘴边,即使是亲朋好友和家庭成员之间也常如此。中国人收到礼物时往往放在一边,看也不看(生怕人家说贪心)。而西方人收到礼物时要当着客人的面马上打开并连声称好。中国人殷勤好客,一杯杯地斟酒,一遍遍地上菜,客人不吃不行,不喝也不行,使西方人觉得难以对付。而西方人的习惯是:Help yourself,Please(请随便用)!中国人送客人时,主人与客人常说:“慢走!”“小心点!”“再见,走好啊!”“你们进去吧!”“请留步”等。 而西方人只说:“Bye bye(再见)!” “See you next time(下次见)!” “Good night(晚安)!”
五、社会习俗的差异――对女性的态度
美国妇女和中国妇女的地位都不高,但美国妇女却有幸能享受许多传统的骑士习俗,尊重妇女的礼节在美国社会随处可见:男士为女士开门;扶女士下车;在马路上,男士走外侧,女士走内侧,以给女士提供保护;女士进餐厅时,所有的男士都要起立;餐桌前,男士要为女士拉开椅子,等女士站好了位置再把椅子送回女士的身后,请她就坐。 中国社会对女性的照顾和礼节似乎要少一些,且有一些专家注意到:汉字中带“女”字旁的有相当一部分含有贬义,如“妖、奸、奴、妒”等。
六、结语
综上所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还表现在许多方面,但简单加以概括其实并不复杂:反映到思维方式上是抽象和具体的差别,反映到生活态度上则似乎可以理解为西方人更加实用,中国人多少更偏重一些精神感受。中西方的文化有着很多的差异,也存在着很多分歧,其中的很多习俗也产生了很多笑话。但是,不同的文化中的相同点就是这些都是人类的文化发展历程,这些文化的差异不能说谁优谁劣,这是客观形成的,它们的存在必将引起人类文化的继续发展,在当今世界,任何民族和国家都不可能丢掉或摆脱自己的传统文化。因此,来自外部的强加或内部的叛离,都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让我们共同来维护各种文化的发展,维护国家的安定,东西方的文化互相促进,互相学习,这样,人类的文化历程会走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P78-81
[2]段连城:美国人与中国人――中美文化的融合与撞击[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P101-105
[3]胡文仲:文化与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P69-72
[4]关士杰:跨文化交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P57-59
[5]钱 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P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