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论文参考样本

秋梅分享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和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重要任务。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等职业教育论文参考样本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等职业教育论文参考样本篇1

  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

  摘 要: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课程参与可以跟课程改革的要求形式互动,在推进课程改革的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树立起“课程发展即教师发展”的理念。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教师专业发展 循环效应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这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循环效应:一方面教师专业发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课程改革的推行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另一方面课程改革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机会,并反过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二者之间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前提是教师要积极理解课程改革、参与课程改革。我结合我校实际揭示这种循环效应的一个方面: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课程参与可以跟课程改革的要求形成互动,在推进课程改革的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树立起“课程发展即教师发展”的理念。

  一、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面对新世纪、新形势、社会发展新的需要,我认为中职教育的课程改革应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突出学校特色,加强重点专业建设。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正处于一个不寻常的时期,充满着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政府正着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社会对中等职教生有着大量的需求,另一方面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原有的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师资力量、教育模式等相对滞后,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再者,各大专院校连续几年扩招,高职教育的发展等都影响着中职学校的生源。我校原有的专业结构、课程设置相对过时,没有特色,招生连续几年大幅度滑坡,学校的生存一度出现危机。因此,要适应社会需求,对学校的专业结构、课程设置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办出自己的特色,加强重点专业的建设。这几年,我校进行了一些改革,发挥了优势,在原有气象、通信专业的基础上增设了计算机通信、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与应用、气象防雷、办公自动化等专业,充分发挥了部门优势,把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作为重点专业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初具规模,突出学校特色,在社会上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2.适应社会需求,突出专业特色,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中职教育主要是培养社会需求的中等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即走入社会,要在社会中很快地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迅速地胜任自身的工作岗位,这就要求中职教育要突出专业课程的实用性,体现其职业性。我校对于重点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专业课程教学大纲都作了重大修正、改革。一是开设了专业综合化课程;二是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增加了学生的实习、实验时间;三是开设了专门的技能培训课,进行了岗前实训,要求每一个学生在毕业前都能取得一个或多个工种的上岗证,使得学生走出校门时都有一技之长。

  3.结合国家教育现状,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流。

  中职生除了直接走社会外,现在还可以继续到更高层次的学校学习。对于部分有继续学习深造愿望的学生,要进行适当的分流,给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我校在学生学习的后半段,根据学生的愿望,对学生进行分流,把愿意继续学习深造的学生集中起来,执行一套专门的教学计划,重点打好他们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方向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也是推行课程改革的重要力量,因而无法回避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变化和挑战。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积极影响,实际上就是教师通过积极回应改革所带来的挑战,而创造出自身专业发展的新的“生长点”。

  1.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动力。

  课程改革必然会产生某种新意,这种新意打破了教师已经习惯的常规教育教学模式,给教师的专业活动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从而使教师产生了渴望了解新知识的强烈动机,这就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心理基础。同时,课程改革在本质上是课程价值观的重大调整,新的课程理念整合原有的课程与教学,倡导新的课程形态及新的教学方式,体现出课程与教学的“范式转换”,从外部给教师提出了专业发展的要求,使教师面临新的挑战。无论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强烈动机,还是外部“范式转换”所提出的新的要求,都是一种巨大的动力,推动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积极参与各种专业发展的活动,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

  我校近几年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所设专业进行了调整,增设了几个新专业,如电子声像设备、办公自动化、气象与防雷等;对原有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如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新开设了《电子通讯系统》、《卫星电视与有线电视》、《电子CAD》等课程;优化了专业课程,增设了综合化课程,等等。对原有的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对学校教师提出了专业发展的要求,而很多教师面临挑战,能克服困难,给自身加压,积极参与各种专业发展的活动,如:进一步学习新的技术、新的方法,注意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新动向,对自身的专业进行拓展、求新、求精,从而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均得到很大提高。

  2.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方向。

  在课程改革以前,教师已经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独有的教学哲学、教学观念和教学技能,它们在既有的课程与教学的运作中卓有成效。但是,课程改革要以对原有的课程与教学进行根本性的变革。这样,教师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技能就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因此,课程改革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方向,教师必须根据新课程的需要,重新设计、规划并进行自己的专业发展,重建自己的教学哲学、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技能,从而适应新的课程与教学。

  三、课程发展即教师发展

  “课程发民即教师发展”的理念是课程改革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体现。课程发展必然带来教师的发展,推动教师专业自主和专业提高,其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新界定自身角色。

  我校本次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参与决策”和“民主分享”的课程开发理念,使新课程在价值观、认识论、教学观等方面不同于原有的课程。因此,教师原有的认识论、教学观和课程观也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这样才能真正推行新课程,实现新课程的理想。这就要求教师对自身的角色重新进行界定。

  2.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对课程与教学进行“概念重建”。

  对于教学,人们往往把它看作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简单拼合:教师所谓的“教”只不过是把书本上既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只不过是信息的单向度传递;而学生的“学”也只不过是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因此,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事实上,教学作为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首先是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让人被动地接受的,而是有认知能力的个体在具体情境中通过与情境的相互作用而发现、建构起来的。学生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会对其经验进行可能的解释,但这种解释不是绝对的、永久的,而是相对的、暂时的,它会不断地被修正和发展。因此,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应只是无条件接受教师的传授,而应是主动选择、主动建构,并将知识纳入自己的经验世界的过程。

  3.课程改革要求重建学校文化。

  重建学校文化的关键是树立起参与、合作、民主的学校文化,当前,参与、合作、对话与民主已经成为新时代精神的基本写照。在这种新的时代精神的关照下,学校教育领域也应确定教师参与课程的理念。教师参与课程改革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强调教师的课程参与是学校民主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改进学校课程、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因为在合作的学校文化中,教师专业个人主义的教学行为将被打破,教师之间可以加强合作、充分交流,从而增强课程的适应性,提高课程质量。对于学生来讲,学校文化的重建意味着他们个性化学习权利的实现。新型学校文化要求转变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因而高度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性,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特别需求去学习,以获得自身的充分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论文参考样本篇2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中的赏识教育

  摘 要:赏识教育在几年就被各大教育专家所提倡,在赏识教育中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来满足我们每个人对成功的体验渴求,它影响一个人的方方面面,对人的心理影响尤为巨大。因此它是教育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它在成功体验中,铸就人的心灵,锻造人的才能,对人的个性心理的形成有着强大的作用。因此作为培育人的教育,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成功体验的主阵地、奠基石。毫无疑问,赏识教育亦属教育的范畴。

  关键词:赏识教育 成功 期望 机会

  什么是赏识教育呢?赏识教育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以及对学生的鼓励,逐步达到学生争取自己成功的一种教育方式。其目标在于追求学生潜能的发现和发展、追求学生自我教育、追求全体学生综合发展的素质教育。这种教育最大的特征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使师生处于一个平等而非对立的地位,以行为改变教育、心理暗示等到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最终达到教育成功之目的。今天我主要来谈谈赏识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人性中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与尊重,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位儿童就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的孩子需要赏识,是赏识让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让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要注意孩子的优点与长处,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千万不要只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正因为如此,在教育过程中,就绝不能对学生整天以抱怨,而应该依据罗森塔尔效应,对学生倍加赞赏、以表扬。我们要给学生一个美好的、充实的、难忘的学习生活空间,使他们的心灵空间得以释放。

  如果任由学生的心灵继续压抑下去,他就只能痛苦而缓慢地爬行;反之,他们才能有美好未来的可能,我们的教育也才有成功的希望。尤其对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还不成熟的今天来说,赏识教育对中等职业教育来说更为重要。因为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太成熟的今天,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之所以选择中职,是因为他们在初中的时候成绩不太理想,无奈才选择中等职业学校的。许多学生在以前的教育中就受到以前老师对他们的不公平的待遇,因而导致他们到了中职时很自卑。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自卑,让他们重新建立起信心,我们必须要赏识教育,要学会发觉他们的优点,发觉他们的长处,要学会从他们的缺点中找到优点的存在。例如:苏步青小学数学考年级倒数第一,牛顿、爱因斯坦小时也倍受歧视,但他们都在赏识光环的照耀下,最终都取得了成功。赏识的魅力可见一斑。

  笔者所在学校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刚毕业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工作认真,备课上课人不马虎,对学生极为关心,任某班班主任。可到他工作的第二学期,班上一些女生对他产生了反感乃至于不想让他当班主任了。理由很简单,说他在教学中,不根据学生实际,对学生整天板着脸孔,措辞较为刻薄,打击面较大,部分学生因此厌恶他。这样的事例在教师中可能或多或少地发生过,给我们的教育也敲了警钟。

  当然,教师在教育中,不能一味无原则地赏识学生,迁就学生,而应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有效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一、提出积极的期望要求

  积极的期望要求对学生的成长有不可估量的导向、趋成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用新的观念看待学生,根据大纲教材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对学生提出积极的期望,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吃。它包括学生的远景目标和近期目标。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是寓成功教育于教学的典范。笔者最欣赏他的一句话:“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育。”

  二、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成功机会

  成功教育的“成功”,其内涵与人们通常所说的“成功”不同,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1)成功的下限是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2)成功意味着超越自我,超越他人;(3)成功的本质是不断发展,不断提高;(4)成功总是相对于基础而言,是没有终极意义的,是无止境的;(5)成功的最高境界和目的是主体获得自己争取成功的能力。为此,教育者应该确立这样的教育理念:受教育者人人都能成功,处处都有成功,时时都可成功。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勤反馈”的原则,尽可能多地创造让学生获取成功的机会,享受成功的乐趣,增强成功的信心,培养获得成功的能力。从而使教育者的愿望和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使学生的浅层次需要更为强烈、充实,并不断向深层次扩展,推动学生积极行动以达到预期目标,进而步步前进,实现自己的理想。中职学校的学生,有的很久没有 体会到成功的感觉了。因为中职的学生主要侧重点是 职业技术的培养,对于所有的学生来说都是重新开始的,他们以前的成绩,在中职 教育中都是零,因此要鼓励学生,从零开始,我们每个人都能学习好的,鼓励学生不要放弃。

  三、实施赏识性评价

  教师提出积极的期望要求,并在 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只是实施赏识教育的一部分,要想使教育获得预期效果,还有赖于从学生实际出发,实施赏识性评价。“赞扬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杰丝·雷耳语)。实施赏识性评价,就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应尽可能以赞扬代替批评,以多赞扬代替多批评。赞扬对学生起着一种导向作用,它往往能促发学生有益的行为。在赞扬过程中,无形地传达了教师的价值、是非观和美丑观,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这些观点的内涵,便会逐渐遵循这些内涵去指导自己的具体行为。

  赏识教育是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上进行的教育改革,是从外压式的强制教育转变为内调式的自我教育。它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 发展方向,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最终形成学生自己争取成功的内部动力机制,从而有效地提高教育和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季羡林.《做人与处世》[A].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5).

  [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分类号:G634.3.2000(12).

  [3]魏书生.《班主任 工作方法漫谈》[A].漓江出版社.

猜你喜欢:

    3373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