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职业教育>

代笔中等职业教育的论文(2)

秋梅分享

  代笔中等职业教育的论文篇2

  浅谈陕北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困境与出路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度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时代发展呼唤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但经济欠发达地区,如陕北地区等,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很多的困难,这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从实际出发,客观地分析了陕北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困难,指出了发展的机遇,提出了发展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陕北;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困境;出路;资源

  一个地区经济之所以落后,往往是因为自然条件差、人才短缺及思想保守所至,陕北地区即是如此,也就是常说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就意味着各种实体经济机构稀少或效益低下,越是这样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就越不足,再加上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大学扩招,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使陕北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办学道路越走越艰难,生源数量明显减少,质量显著下降,学校的生存成了大问题,为了求得一息生存之机,各学校采取了各式各样的办学改革措施,但普遍效果不佳。

  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一名教师,面对严峻的局面,不得不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以期对陕北地区的中职学校的办学有所帮助。

  1、陕北地区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1.1 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偏低。教育观念落后,办学定位不明确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特别是开办初期,由于受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观念上,在办学指导思想的定位上,基本上照搬传统的学历教育模式和方法,而未充分考虑我国职业教育对象的实际以及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的实际,从一开始就为职业教育的发展留下了隐患。加之职业教育存在着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不突出,有关部门宣传重视力度不够等不足因素,致使社会及家长对职业教育心存疑虑。同时由于很多家长长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依然存在着鄙视劳动,重学轻工,“学普高优则跳农门”的观念,不愿意子女接受职业教育,毕业后只是一个普通的技术工人的现状,致使中等职业教育在社会上的认同度不高,学生选择就读职业学校往往是逼迫无奈之举,这必然会制约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1.2 生源数量减少、质量严重下降。

  陕北地区大部是农村,中职学校生源的主要来源是农村,但现在因为毕业生就业政府不包分配,中职学生的就业情况日趋恶化,学生家长对中职学校的兴趣越来越小,在农村只有家庭状况不是很好或学习成绩太差的家庭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上涉农中职,在城镇则是因孩子太玩劣实在没什么去处才会选择上中职学校,在这种情况下的生源连数量都无法保证。每年开学时,职业学校的老师们都会承担一定的招生指标,而这样一来,生源的质量又从何谈起?

  1.3 办学条件陈旧,办学经费紧张。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经费投入不足,办学经费紧张问题。据一项对全国100位县市教育局长的调查表明,县职业教育经费占高中教育经费的比重是:占1/2或1/2以上的有3%,占1/3左右的有23%,占1/4的有32%,占1/5左右的则有42%(《中国教育报》,2007-8-30)。

  陕北经济欠发达地区本身经济的低水平发展使得地方无法为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因而致使很多农村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远远落后于普通教育,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求,存在着“校舍不足,设备不足,专业教师不足”等问题,有些地方的职业学校基本处于"无基地,无设备,无'双师型'教师"的状况,与普教现比,职业学校常常是“办学条件最差,教师待遇最低,学生基础最薄弱”的弱势学校,虽然,近几年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大幅度增加,但得到这些经费支持的农村职业学校毕竟不多,职业教育经费的“阳光”难以普照到每一所农村职业学校。由于设施设备的短缺和陈旧,农村职业学校的教学无法摆脱普通教育的模式,黑板上种田、黑板上维修机器的现象比比皆是,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完全达不到教学要求。学生质量不合格,导致就业困难,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技术人才更是难上加难。

  1.4 师资力量薄弱,“双师型”教师匮乏。

  由于一些职业学校的地理与人文环境相对较差,教师的待遇与个人素质能力结合不紧,以及职业教育的地位未能提升到应有的高度等原因,不少地方的职业学校难以吸引、留住一些高水平的教师,导致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非常困难。主要表现为:专任教师数量不够,学历合格率偏低;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所占比例严重偏低;专任教师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文化课教师比例偏高,“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专业的教师更是奇缺。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素质普遍偏低和结构不合理,导致学校在教育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更新等方面明显滞后,影响到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影响着职业学校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发挥。

  1.5 办学模式陈旧,教学内容滞后。

  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供给是由学校“拍板”,还是社会“定音”,中等职业教育的辉煌是在学术理论殿堂,还是在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这些问题都是陕北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体现。很多职业中学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普通高中的办学模式,职教特色的办学路子还未形成。在教学内容上,目前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教材设计和课程体系,基本上也是仿照普通教育来进行设置的,换汤不换药,体现不出专业课的专业性和特色性;教材内容相当陈旧,有的知识和资料国外都已淘汰,受教育者普遍反映在学校所接受的知识到社会实践中失去了原有的作用,这样既无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大大挫伤了学生学习钻研的积极性。

  2、陕北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机遇

  尽管陕北地区地处偏远,经济常年困乏,职业教育的发展也颇为缓慢,屡陷困境。但近几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新农村建设蓝图及人才资源开发和就业人才培养规划的实施,职业教育比以往更得到重视。再加之陕北地区近年来不断被发掘的巨大的资源、能源发展潜力,陕北的经济飞跃一触即发!针对陕北发展依仗能源的特点,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如能把握好这个机遇,势必会极大地扩大其社会影响力,使得职业教育的发展不断对鄱陕北经济施加积极的影响。

  因此,面对着这样的大好机遇,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一定要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依托陕北地区特色产业”的总思路,加强区域合作,大力促进县域职业教育的外向型发展,实现以职业教育推动地区经济的良好局面。具体而言,应着力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转变教育观念,重新界定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地位。

  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观念落后是阻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制约欠发达地区经济起飞的一个重要原因。教育与经济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经济越发达,教育的作用越明显,从而达到教育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象陕北这样尚未发展起来的穷地方,要强化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则必须强化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宏观调控作用。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为地区教育经济良性循环的启动提供基础和保障。

  国外职业教育,如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德国,政府的经费支持占到职业教育总经费的50%以上。因此,要逐步建立政府、受教育者、用人单位和社会共同分担、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多渠道增加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经费在本地区教育经费投入比例;另一方面,积极组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对职业教育的舆论引导,消除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大力宣传优秀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树立中等职业教育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人物,让人们认识到人才的层次性, 引导人们根据自身素质、需求、优势和当前经济形势来选择教育类型,摈弃长期形成的小农思想,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用长远的目光审视中等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努力营造有利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和技能人才培养与使用的良好环境。

  2.2 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县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力度。

  政府财政每年拿出一定比例资金建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专门支持经济欠发达的县(市)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主要用于实验仪器和实训设备的购置。各市、县配套资金可根据经济欠发达地区市、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地方财政实际情况按一定比例配套,不采取等额配套办法,以减轻地方财政的压力。

  2.3 紧密结合各地域经济文化特点,建设职业学校重点学科和特色品牌。

  实践证明,与实际生产活动的紧密结合是职业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应结合欠发达地区人才的需求结构,紧密联系区域实际情况,明确经济发展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目标随欠发达地区经济形势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结构的全面接轨。一是要根据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就业市场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相关专业,开发新的课程和教材。这一点,我所在的米脂县职业教育学校做得很不错。米脂县的经济发展主要依仗盐、气的开采加工和县特色文化旅游。因此,米脂职教中心便大力培养发展了化学工艺加工专业,并借着“米脂婆姨绥德汉”这一特色文化,创办了“米脂婆姨”这一家政服务品牌。重点专业的培养和品牌的创立,为米脂职教学校的发展铺开了道路,并且这种发展模式也为其他的职业教育学校树立了典范。

  2.4 加强示范专业弹性学制建设,.加强市场调查,尽可能实行订单办学 。

  生源参差不齐、差异显著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正视的现实,因此职校示范专业的发展,除了必要的外部环境外,也需要自身的不断完善。学科专业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受教育者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弹性学制是主动适应的重要体现,这是职业教育自我完善的重要举措,它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地得到发展。在遵循部颁中职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情况下,努力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如在职业中专、职高、单招、短期技能培训等不同层次学生实行有条件的互转、沟通,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的结合,这样使职校校招生入口宽、出口畅,使专业教学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多样需求,又能符合市场经济对劳动力供求周期变化的需要,还能满足市场经济要求劳动者具备转岗甚至转行能力的需要。

  此外,职校教育是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是将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因此职校应在搞好社会调查,搞好人才需求短、中、长期预测,尽可能与用人单位签订人才供求协议,在一定的用人意向基础上,根据用人单位需要和经济发展目标来确定学校设置专业。并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重视学生的实验实训、社会调查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性环节,加强与劳动部门、人才市场等中介机构的联系,建立人才推销网络,广开就业门路,保证毕业生的有效安置和稳定就业。同时做好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就业后的职业发展情况,找出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引导。对在校学生采取有力措施,靠办学质量赢得市场,凭学生能力服务社会。

  2.5 强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爱岗敬业的农村职教师资队伍,是办好中等职业教育的关键。职业学校要加强对现有专业教师的技能培训工作。一方面,鼓励教师多深入工矿企业调查研究,采用岗位培训、下厂锻炼、挂职顶岗、跟班研讨等方式,定期派专职教师到生产一线了解生产设备、工艺技术和科技信息;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开发”等,与企业合作,进行项目研究、技术开发服务等实践活动,促进理论课教师得到实践锻炼,使教师由单一的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型。政府相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对愿意接受职业学校教师和学生实习和培养的企业给与适当的优惠待遇,使他们乐意为职校教师的培训出力。

  其次,要注重加快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兼并重组的有利时机,积极从企业引进一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丰富实践操作技能,熟悉本行业情况,具备实训指导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理论培训后来到学校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另一方面要建立一支稳定的校外流动兼职教师队伍。通过签约的方式,根据专业设置及课程安排的需要聘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来校工作,让他们结合自身工作的实践和科研成果给学生上课,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创业教育和技能训练,从而增强学校办学的实效性,扩大学校的办学影响,提高职校的声誉。

  2.6 调整课程结构,更新教材内容,改进教学形式。

  中等职业学校在课程结构设计时要全面考虑文化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实习实践课之间的比例适当,力争合理、协调、实用和有效,既体现重视基础理论教学,又突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有条件的地方,尽可能开设与现代工农业密切相关的、满足不同专业学生选修的一些课程,如电器维修、电脑操作、农机维护、财会管理、环境保护、建筑施工、食品加工等课程。逐步建立符合本地产业结构特点的、适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上打破传统教育“满堂灌”的单一、枯燥授课模式,保证一年的社会实践时间,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深入田间地头和工厂车间,进行现场实践教育,重视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把讲授、辅导、自学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还要全面推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这是保持欠发达地区社会稳定的根本,决定着欠发达地区生产者的社会经济行为,对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新的形势和任务,蕴含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虽然陕北广大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只要我们能够正视现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陕北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一定能走出困境,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彭琪文. 欠发达地区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问题的思考

  [2] 刘玉红. 贫困地区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出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探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刘春生等.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P27-30

  [4] 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P12-23

  [5] 李永东.改革地方职业教育,促进县域经济发展[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2)

猜你喜欢:

3373877